图书介绍

中国电影史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电影史纲
  • 王晓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3561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78页
  • 主题词:电影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电影史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编者的话1

绪论1

第一编 拓荒期(1895—1931)3

第一章 从杂耍到艺术3

第一节 电影的发明与电影传入中国3

一、电影的发明3

二、电影传入中国5

一、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6

第二节 中国电影的萌芽6

二、中国电影企业早期实践活动7

三、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11

四、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13

五、最初三部长片探源14

第三节 从杂耍到艺术17

一、明星公司早期的拍摄18

二、众影片公司的兴起和活动21

三、南国电影剧社27

四、“武侠神怪片”的盛极而衰29

五、联华影业公司的早期活动30

第四节 有声电影的出现32

第二章 初期理论建设36

第一节 中国早期电影的艺术地位36

一、导演、编剧艺术的萌芽36

二、表演艺术的起步39

三、早期电影摄影师的成长42

第二节 中国早期电影的“影戏”理论43

第一节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49

一、左翼电影运动的开展49

第二编 探索期(成熟期)(1931—1949)49

第一章 在探索中发展49

二、左翼电影运动影响下的中国电影界51

三、左翼电影的“围剿”与“反围剿”53

四、“国防电影”55

五、左翼电影运动取得的成就56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电影(1937—1945)57

一、战火侵袭下的中国电影57

二、转战武汉58

三、闪光的重庆时期59

四、纷乱复杂的“孤岛”电影61

五、在斗争中进步的香港电影63

六、人民电影的发端64

七、新闻纪录片的发展与繁荣65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影(1945—1959)68

一、国统区电影68

二、解放区电影71

一、导演群像75

第二章 与实践同步前进的理论构建75

第一节 导表演艺术及电影技术的发展75

二、群星璀璨79

三、摄影及其他82

第二节 左翼电影与“软性电影”的论争83

一、关于电影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争论83

二、关于电影的艺术性和倾向性的争论85

三、关于批评基准的争论87

第三节 现实主义风格的发展88

第四节 电影理论的日渐完善和系统化95

第三编 发展期(1949—1966)103

第一章 “十七年电影”1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电影的初创成果103

一、全新的开端103

二、逐步繁荣108

第二节 曲折的发展113

一、国庆十周年献礼片高峰113

二、在与极“左”思潮的斗争中艰难前行117

第二章 电影理论的发展123

第一节 导表演艺术的发展123

一、导演及导演艺术123

二、表演及演员127

第二节 文学名著改编的得与失129

第三节 不懈探索中的电影理论与电影批评136

一、关于政治与电影之关系的研究136

二、国外电影思潮的引入与影响139

三、对电影艺术本体的进一步探索与认识140

四、电影批评的深化、僵化与异化142

第一章 在荒谬的“三突出”创作理念网罩下149

第一节 《纪要》对中国电影的否定149

一、《纪要》出台的经过149

第四编 停滞期(1966—1976)149

二、《纪要》的内容及影响150

第二节 “三突出”创作原则及样板戏电影152

一、“三突出”创作原则153

二、样板戏电影的摄制155

一、转机的形成158

第二章 故事片的创作158

第一节 难能可贵的收获158

二、为数不多的故事片创作159

第二节 “反走资派”影片161

第三节 “文革”电影留给后人的思考163

一、历史的断裂和倒退163

二、深刻的历史教训166

一、概况171

第一节 徘徊期(1976—1978)171

第五编 复苏期(1976—1984)171

第一章 复苏的过程171

二、创作172

第二节 历史性的转折(1979年)174

一、反映“文革”的影片175

二、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176

三、惊险片177

四、表现现实生活的影片178

第三节 全面复苏 阔步前进(1980—1983)178

二、现实题材的突破179

一、对历史的深层反思179

三、历史题材的创新181

四、文学名著的改编183

第二章 承上启下的理论构建188

第一节 关于电影本体的理论探索188

一、对电影本体论的重视和译介188

二、关于戏剧电影模式的讨论189

三、关于电影与文学的关系的讨论191

一、“第四代”导演的群体功绩193

第二节 现实主义的回归193

二、谢晋的创作196

第六编 繁荣期(1984—2003)201

第一章 飞速发展的新时期201

第一节 “第四代”的新阶段创作201

一、创作概貌201

二、“第四代”的人性关怀207

第二节 “第五代”的崛起208

一、“第五代”的主要导演及作品208

二、“第五代”创作的总体艺术特色210

三、“后五代”的演变213

第三节 “新生代”的探索214

一、“新生代”的作品214

二、“新生代”创作的艺术特色217

三、“新生代”电影的主题变奏223

四、“新生代”与国际电影节225

第四节 发展中的电视电影226

一、电视电影的由来及现状226

二、发展中的中国电视电影228

三、电视电影对中国电影发展的意义231

第二章 电影理论和创作的多元化倾向232

第一节 电影创作的主旋律与多元化232

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与好人好事电影233

二、英雄平民化与政治伦理化234

三、电影的多元共生状态235

第二节 电影的民族化与全球化238

一、“全球化”的趋势及中国电影在世界的被认同238

二、关于“电影民族化”的思考241

第三节 “冯小刚”现象与电影的商业化242

一、冯小刚与商业电影242

二、电影商业化的进程244

第四节 独立制片对电影发展的影响246

一、独立制片的形成过程246

二、关于“新纪录片运动”248

结语251

参考书目252

附录:中国电影奖项一览表2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