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史基本问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现代史基本问题
  • 张思恩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市:三秦出版社
  • ISBN:7805465711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现代史-中国(学科: 高等教育 学科: 教学参考资料) 中国-现代史(学科: 高等教育 学科: 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史基本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部分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

的开始和国民革命1

概述1

基本问题解答5

重要名词5

巴黎和会 (5) 五四运动6

《新青年》 (7) 《每周评论》7

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8

留法勤工俭学活动 (7) 少年中国学会8

新民学会 (9) 《湘江评论》9

觉悟社 (9) 《共产党》10

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10

华盛顿会议 (10) 《向导》11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1

香港海员罢工11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2

二七大罢工 (12) 西湖会议13

《孙文越飞宣言》 (13) 黄埔军校13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14

北京政变 (14) 五卅运动15

省港大罢工 (15) 西山会议派16

中山舰事件 (16) 整理党务案17

“三·一八”惨案 (17) 五原誓师17

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的斗争18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8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

马日事变19

廖仲恺20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20

彭湃21

问答题21

1、试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21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2

伟大开端?22

3、简述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24

主义思潮进行论战的情况和结果。24

4、试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的演变情况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历史意义。26

5、说明中共二大制订的革命纲领的内容和意义。28

6、简述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形成的历史过程。28

7、列举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了哪些著名的罢工斗争和农民运动。30

8、简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这次大会的主要历史功绩。它对推动全国工农运动发展有什么影响。31

9、何谓“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说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32

10、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34

是怎样形成的?34

11、简述北伐战争的经过。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36

的原因是什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36

12、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表现在哪些方面?39

试分析它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危害。39

13、试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40

一、关于五四运动的领导权和性质42

学术研究中一些争议问题简介42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的时间44

三、关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评价45

1、李大钊 2、陈独秀48

3、瞿秋白 4、恽代英48

四、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人数48

五、共产国际在中共成立过程中的作用49

六、关于改组后国民党的性质50

七、关于北伐战略的制订51

八、关于香港海员大罢工的领导者52

九、1924年北京政变的性质53

十、关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54

十一、关于五卅运动的几个问题56

十二、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问题57

十三、收回汉口英租界的领导权问题57

十四、关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58

十五、武汉工人纠察队交枪事件60

十七、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和无产阶级61

领导权61

十六、关于“十万农军围长沙”61

十八、关于共产国际与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关系63

第二部分国共两个政权两条道路65

的对峙与斗争65

概述65

基本问题解答69

重要名词69

宁汉合流 (69) 济南惨案70

皇姑屯事件 (70) 东北“易帜”71

《训政纲领》 (71) 改订新约运动72

改组派 (72) 第三党73

三湾改编 (74) 广州起义74

八一起义 (73) 秋收起义74

井冈山会师 (75) 土地革命75

古田会议 (76) “九·一八”事变76

“一·二八”事变 (76) “攘外必先安内”77

伪“满洲国” (77) 塘沽协定78

“天羽声明” (78) “邦交敦促令”7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79

遵义会议 (79) 四渡赤水80

何梅协定 (80) 《八一宣言》81

“一二·九”运动 (81) 瓦窑堡会议82

“七君子事件” (82) 绥远抗战83

西安事变83

问答题84

1、试从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内外政策说明它的84

阶级性质?84

2、国民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86

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86

3、简述第三党、人权派和国民党民主派的87

政治主张。87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这条道路才能取得胜利?88

4、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开辟的正确道路是什么?88

5、四大家族的代表指哪些人?他们的官僚资本是89

怎样形成的?89

6、“九·一八”事变后,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有什么明显变化?90

7、试述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表现及其对91

中国革命的严重危害。91

8、试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92

9、简述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及意义。94

10、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是95

怎样形成的?95

提出后,国民党对时局的态度有什么变化?96

11、华北事变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96

12、何谓西安事变?说明其和平解决的经过98

及其历史意义。98

学术研究中一些争议问题简介99

一、关于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99

二、“八·七”会议与土地政策100

三、对红四方面军主力放弃根据地西移的评价100

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101

历史条件101

五、中共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的原因102

六、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时间103

七、关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104

主要矛盾104

八、中央红军长征前是否有准备105

九、关于西路军失败的原因106

十、对西安事变中国民党讨伐派的评价108

十一、共产国际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08

十二、对土地革命中“平分土地”的评价109

十三、关于中央苏区查田运动的评价110

十四、关于国民党改组派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112

十五、对国民党新军阀“二次北伐”的评价113

十六、对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评价114

十七、对国民党币制改革的评价115

十八、对南京国民政府十年经济情况的评价116

十九、关于“中东路事件”117

二十、关于福建事变发生的原因118

二十一、对两广事变性质的认识119

第三部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21

概述121

基本问题解答124

重要名词124

南京大屠杀(125) 忻口会战125

卢沟桥事变(124) 淞沪抗战125

洛川会议(126) 八路军126

平型关大捷(127) 《抗战建国纲领》127

台儿庄大捷(128) 国民参政会128

武汉会战(128) “曲线救国”129

《论持久战》(129) 狼牙山五壮士130

《新民主主义论》(130) 百团大战131

减租减息(131) 大生产运动132

三三制(132) 整风运动133

毛泽东思想(133) 《中国之命运》134

赫尔利 (134) 《日汪密约》135

皖南事变(135) “治安强化”运动136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36

东北抗日联军137

中美、中英《平等新约》137

豫湘桂战役 (138) 白求恩139

《鲁迅全集》 (139) 《新华日报》139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39

问答题140

1、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经过。140

政治形势141

2、试述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际国内的基本141

3、试述抗日战争中国共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142

二者的根本分歧及其不同结果。142

4、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144

合作有什么新的特点。144

5、试述《论持久战》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重144

要意义。144

6、说明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146

主要内容146

什么变化?它是怎样在沦陷区实行殖民统治的?147

7、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侵华政策有147

8、抗战开始后,中共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149

哪些抗日根据地?149

9、说明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150

发挥的作用。150

10、说明国民党政权日益腐朽的原因和表现。151

11、简述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民主运动出现的153

原因和主要表现。153

12、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它是怎样形成和发展155

起来的?155

了哪些措施和制定了哪些政策?结果怎样?157

13、为了克服抗日战争中的严重困难,中共采取157

14、说明党的七大的主要内容和意义。159

15、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159

的地位和作用。159

16、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及其伟大160

历史意义。160

学术研究中一些争议问题简介162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上限问题162

二、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形式的评价166

三、关于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准备工作的评价167

四、对中日力量对比的评价168

五、正面战场溃败的根本原因169

六、关于国民党持久抗战思想的形成170

七、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171

八、关于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转变的时间172

九、关于抗日战争的领导权174

十、皖南新四军遭受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176

十一、百团大战是否该打178

十二、对减租减息政策的评价179

十三、关于抗日战争有无战略反攻阶段的评价180

十四、日本投降有无条件182

十五、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的远东政策183

的评价183

十六、抗战后期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标志187

十七、苏联在抗日战争中的对华政策188

第四部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与新190

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0

概述190

基本问题解答193

重要名词193

重庆谈判(193) 双十协定194

上党战役(194) “一二·一”运动195

较场口事件(195) 中美商约195

制宪国大(196) 李闻惨案196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7

中国民主同盟(197) 莱芜战役198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198

“二·二八”起义199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199

《中国土地法大纲》(200) 币制改革200

辽沈战役(201) 淮海战役201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201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201

平津战役(202)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202

国共和谈(203) 《论人民民主专政》204

新政治协商会议(204) 《共同纲领》204

批判《白皮书》205

问答题206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206

形势怎样?206

党派的建国方针怎样?各派政治力量斗争的实质207

和焦点是什么?207

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和各民主207

3、为了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中国共产党的政治208

方针、经济方针和军事原则是什么?208

4、为什么说国民党的“制宪国大”是一党的、非法的、分裂的“国大”?209

5、简述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210

进攻的情况及伟大意义。210

6、中间路线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分析其破产211

的原因。211

7、说明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形成212

的原因及其意义。212

内容和意义。213

8、试述1947年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的主要213

9、分析国民党反动统治迅速崩溃的原因。215

10、试述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简况和217

意义。217

11、试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219

意义。219

12、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221

和基本经验。221

学术研究中一些争议问题简介223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223

二、关于重庆谈判224

三、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是策略还是战略228

四、马歇尔调停国共两党内战的目的229

五、全面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方针230

六、对中间路线的评价231

七、关于“第二条战线”232

八、关于中共中央“二·一”指示的评价234

九、关于“五四指示”的评价236

十、关于《中国土地法大纲》的评价237

十一、对“平分土地”口号的评价238

十二、关于中国共产党对美政策的评价239

的原因240

十三、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打败国民党240

第五部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243

建设时期243

概述243

基本问题解答248

重要名词248

土地改革(248) 抗美援朝248

镇压反革命(249) “三反、五反”运动249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50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50) 万隆精神250

高饶事件 (251) 肃反251

《论十大关系》252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252

“大跃进”运动253

庐山会议与反右倾斗争253

“八字方针” (254) 七千人大会254

《海瑞罢官》 (254) “五·一六”通知255

《十六条》 (255) 《一月风暴》256

“二月逆流” (256) “九·一三”事件257

中美《上海公报》(257) 三个世界理论258

关于真理准标问题的讨论259

“四五运动” (258) 两个凡是259

一国两制 (260) 十一届三中全会260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61

四项基本原则261

问答题262

1、试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262

时期的任务和战略方针。262

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财政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263

及其原因。263

内容要点。264

3、试述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经过及264

4、试述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必然性。265

5、“八大”的历史功绩和意义是什么?266

6、简述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267

7、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理论269

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269

8、如何正确评价1957—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270

以前十年间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绩和270

失误?270

9、分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性质。272

10、简述“文革”的进程和各阶段的主要事件。274

11、为什么说“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275

12、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276

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76

13、试述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及其278

取得的成就。278

14、试述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279

全面展开的。279

15、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对建设280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意义。280

路线和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281

16、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基本281

学术研究中一些争议问题简介282

一、建国后的中国现代史分期282

二、关于建国初期的社会性质问题283

三、建国后中国现代史的主线285

四、关于社会主义改造思想的评价285

五、关于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286

改造286

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287

七、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起因2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