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的保护 以云南为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城市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的保护 以云南为例
  • 林庆,李旭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213451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农村文化-保护-云南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市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的保护 以云南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一、城市化进程不可逆转1

二、云南民族地区乡村城市化基本进程及其对乡村文化的影响4

(一)云南民族地区乡村城市化基本进程4

(二)城市化进程对云南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的总体影响6

(三)城市化背景下的云南少数民族乡村及乡村文化10

(四)城市化与云南民族乡村文化保护的互动12

三、课题的关注点及相关研究现状16

四、文化是什么18

五、乡村文化是什么21

六、何为少数民族乡村文化24

七、为何要保护少数民族乡村文化25

八、以云南为例进行研究的理由29

九、课题的基本观点29

十、课题的意义和价值33

第一章 云南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的形成、特色和动向35

第一节 云南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的形成与特色35

一、云南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在文化交往与融合中形成36

二、云南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的特色37

(一)资源丰富多样(多元性)37

(二)歌舞性39

(三)原生态性41

(四)开放兼容性43

(五)宗教性45

(六)和谐共存性47

(七)跨国境性49

第二节 云南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的动向52

一、初步形成依靠民族乡村特色文化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模式52

二、云南少数民族乡村文化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53

三、云南少数民族乡村文化正形成品牌优势,向市场化和艺术化结合的方向发展54

第二章 对云南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基本现状的评估57

第一节 云南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在保护下的复兴及表现57

一、云南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的复兴58

二、云南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模式、类型和途径61

(一)云南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模式61

(二)云南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类型和多元化途径61

【案例1】云南民族乡村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名片——剑川县甸南镇狮河村89

第二节 云南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的衰退95

一、云南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衰退的表现96

(一)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民居风格、特色日趋消失97

【案例2】西双版纳傣族园竹楼变洋楼的启示98

(二)记载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的古籍流失速度惊人100

(三)民族语言的消失103

【案例3】盈江县芒缅村仙岛寨和芒线村芒俄寨仙岛语的流失情况105

(四)民族传统文化记忆的消失106

【案例4】学者眼中的东巴文化流失情况严重108

【案例5】基诺族传统歌舞擅长者已寥寥可数109

(五)民族乡村传统工艺文化的衰退严重111

(六)民族乡村的民族器乐传承令人担忧114

(七)民族服饰鲜有人穿115

【案例6】文山丘北仙人洞民族文化生态村民族服饰功能的调查115

(八)民族节庆娱乐活动逐渐冷清117

【案例7】三台山德昂族民族乡传统文化的衰退117

(九)民族文化资源过度利用119

(十)民族乡村传统原生宗教信仰呈现有所淡化的倾向121

二、云南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衰退的原因分析122

(一)消除贫困、追求舒适的现代生活与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持、传承间存在一定冲突123

(二)受外来强势文化尤其是以欲望表达、感官刺激为主的城市物质文化严重冲击引发乡村民族传统文化认同危机124

(三)传承、发展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的资金、人才短缺125

(四)民族乡村群众文化保护理念欠缺126

(五)保护措施不当致使民族乡村传统文化衰退128

【案例8】地方干部乡村文化保护意识不足引发的文化变异128

(六)过度引入商业化导致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的衰退129

第三节 云南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的变异131

一、民族乡村传统文化变异的表现和原因分析132

(一)民族乡村传统文化形式的变异:宗教文化的舞蹈、歌唱性质由娱神向娱人的转变133

【案例9】文山丘北仙人洞村彝族撒尼人火把节的变异133

(二)民族乡村传统文化功能的变异:节日、民俗文化中的教育功能向商品价值功能过渡137

(三)民族乡村传统文化节日娱乐时间、空间和内涵的变异138

【案例10】傣族“泼水节”时间的变异140

【案例11】傣族“泼水节”文化内涵的变异142

(四)民族乡村传统工艺文化的变异143

二、正确引导云南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的变异148

第三章 云南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保护的困境150

第一节 云南少数民族乡村文化保护、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151

一、保护意识淡薄151

二、对保护、开发的认识有错误,不能正确认识、处理民族乡村文化的“优”与“劣”、先进与落后、精华与糟粕的关系153

三、对民族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缺乏整体的宏观把握,保护面比校窄,群众关注度不高,媒体宣传不够155

四、对民族乡村文化传承人的关心、帮助不够156

五、保护、开发过程中商业化味道浓,存在以旅游代替保护、以商业化代替研发、保护的认识和做法158

六、保护、开发形式存在单一性、片面性,造成过多讲究整体性而欠缺个性化考虑,保护、开发特点不突出160

七、民族乡村文化流失惨重,一些乡村的文化遗产遭到国外掠夺性抢购161

八、民族乡村文化保护、开发中存在宗教化倾向162

九、过度商业化开发导致民族乡村文化“失真”或成“伪民俗”164

【案例12】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个展示克木人生活景区的“伪民俗”165

第二节 云南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70

一、城市化进程的双面冲击170

(一)外来文化、城市文化的冲击使孕育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的大环境受到挤压171

(二)城市文化的强势影响和介入对民族乡村有形文化造成显而易见的损害174

(三)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加速了民族乡村无形文化遗产的衰退175

二、旅游业对民族乡村文化的影响177

三、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立法保护相对滞后178

(一)法律体系不完备179

(二)保护民族文化权利的法律内容不完善181

四、民族乡村文化保护存在问题的实质182

(一)民族乡村城市化进程的背后是文化危机(问题的根源)183

(二)当前民族乡村文化呈现出趋利性、短视性(短板)183

(三)民族乡村文化开发过度商业化(陷阱)184

(四)民族乡村文化自卑与自信的调适(平衡)184

(五)民族乡村经济与文化的整合(出路)185

第四章 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发展趋向预测186

第一节 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复兴、衰退和变异将长期并存187

一、民族乡村传统文化衰退和变异仍将持续187

(一)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生境改变引发的必然趋势188

(二)实用主义传统思维惯性影响的结果189

(三)城乡一体化趋势的必然189

(四)现代传媒的迅速普及影响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190

二、民族乡村传统文化复兴局面也将持续并扩展191

(一)党和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撑192

(二)各少数民族乡村群众对繁荣自身乡村传统文化需要的持续增强192

【案例13】奔子栏行政村的“拉斯节”192

(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的价值并自觉展开保护194

第二节 城市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前景195

一、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经适应性转型,以亚文化形态存在195

(一)把握文化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张力195

(二)改造、转型民族乡村传统文化196

(三)民族乡村传统文化需要创新198

(四)民族乡村传统文化需做整体的适应性调整199

二、民族乡村传统文化能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参考性影响201

(一)民族乡村传统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所反映的精神信仰和生活情趣至今仍具有超越生存需要的人文价值201

(二)城市化背景下民族乡村传统文化在生存论层次上的边缘化,绝不意味着在意义论层次上也一定会边缘化203

(三)文化自觉应该是城市化背景下民族乡村文化保护和发展所持有的一种理性的认识和态度205

三、多种力量的存在和角逐致使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的未来走向更趋复杂206

第五章 城市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乡村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的对策214

第一节 根本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215

一、民族乡村文化保护、传承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文化自觉”215

(一)“文化自觉”从理念到实践的经验215

(二)如何促进民族乡村群众的“文化自觉”219

【案例14】“海菜腔”走红提升乡民的文化自信220

二、城市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乡村文化保护、传承、开发的关系222

三、民族乡村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的基本思路和规划目标228

(一)以民族乡村文化作为乡村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29

(二)利用民族乡村传统文化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30

(三)建立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民族乡村文化体系,推动乡村文明建设230

(四)促进民族乡村文化保护、传承、调适、开发协调发展231

第二节 少数民族乡村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对策233

一、牢固树立“民族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就是根本目的”的观念233

二、坚持以“不脱离文化原生地”的传承为主、辅以“脱离文化原生地”的传承模式,实现两种传承模式的有机结合237

三、民族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需要政府主导、全盘规划238

(一)民族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不是孤立的文化问题238

【案例15】云南楚雄州姚安彝族“梅葛文化”传承人的心声240

(二)厘清文化脉络,加强民族乡村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242

(三)民族乡村文化保护须兼顾城乡,加大投入243

(四)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就近解决好民族乡村剩余劳动力安置问题,重视民间组织作用,避免伦理危机的加深246

四、民族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需文化扶贫,唤起民众自觉参与248

(一)民族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需要文化扶贫249

【案例16】景洪市基诺山巴卡寨民族乡村文化的演变249

(二)民族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离不开民众的参与253

【案例17】仙人洞村:民族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的榜样254

五、民族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离不开学校参与和学者的介入256

(一)民族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离不开学校参与257

【案例18】学校教育和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结合的典范:丽江东巴文化传习院259

(二)民族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离不开学者的介入262

【案例19】老东巴戈阿干父女谈东巴文化保护和传承264

六、法律保护:对保护少数民族乡村文化权利的司法反思270

(一)立法层次针对性不强,缺少针对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基本法270

(二)法律制度要与民间规则相互补充,提高民族乡村文化法律保护的意识272

(三)立法时应考虑民族乡村文化权利的司法保护缺失问题,重视知识产权和民事保护滞后的现实273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的调适与开发276

一、民族乡村文化的商业化开发必须适度277

(一)由乡村文化保护带动文化产业发展278

(二)合理、适度的商业化运作279

(三)避免商业化过度281

二、把握时代脉搏,着力加强民族乡村文化的创新283

(一)保护、修复、重建被损毁的民族乡村古村落284

【案例21】丽江古城民族传统文化的“断裂”285

(二)加强民族乡村传统文化的调适和创新287

【案例22】鹤庆新华村被列为省级民族旅游村后的变化290

(三)重视特有民族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工作292

三、凸显乡村特质,正面引导、宣传,变更“主流人群”对民族乡村文化的评价体系293

(一)“主流人群”对民族乡村文化的评价体系293

(二)转型民族乡村文化传统297

结语301

主要参考文献304

一、著作类304

二、论文类306

三、其他文献类3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