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杀防治的理论与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自杀防治的理论与技术
  • 林昆辉作 著
  • 出版社: 天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ISBN:978957952190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95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杀防治的理论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自杀与死亡2

第一节 自杀的定义2

一、心理学的观点2

二、自我观的观点3

三、临床心理学的观点3

第二节 死亡的意念与自杀行为4

一、生存信念解组4

二、活不下去了4

三、死了算了5

四、自杀方程式5

五、自杀动机6

六、自杀意念6

七、自杀行为6

八、自伤行为7

九、自残行为7

第二章 朝向死亡的创伤反应历程9

第一节 朝向死亡的创伤反应发展模型9

一、A阶段:创伤事件的反应与刺激11

(一)创伤事件的种类11

(二)创伤事件的反应历程12

(三)介入的技术13

二、B阶段:创伤心理的反应与刺激14

(一)六大心理连带关系与幸福指数15

(二)六大心理创伤模型与痛苦指数21

(三)心理创伤表出模型25

(四)介入技术27

(五)AB阶段的相关性28

三、C阶段:创伤心理的反应与刺激29

(一)创伤生理种类30

(二)创伤生理反应的特性30

(三)介入的技术31

四、D阶段:偏差行为的反应与刺激32

(一)偏差行为的种类33

(二)禁忌33

(三)介入的技术34

(四)偏差行为发展模型35

五、E阶段:人格违常的反应与刺激40

(一)D阶段与E阶段的辨识40

(二)人格违常的种类40

(三)介入的技术42

六、F阶段:精神官能症的反应与刺激43

(一)精神官能症(neurosis)的种类43

(二)儿童精神疾病的特色44

(三)介入的模式45

(四)FH循环45

七、G阶段:精神分裂症的反应与刺激45

第二节 死亡创伤的阶段46

一、H阶段:自杀的反应与刺激46

(一)自杀的原因46

(二)自杀行为激发的历程53

(三)自杀的种类54

二、Ⅰ阶段:自伤或自残的反应与刺激58

(一)自伤58

(二)自残59

三、J阶段:意外死亡60

(一)意外事件的前置事件60

(二)意外死亡者的人格特徵61

第三章 自杀的徵兆与处遇技术63

第一节 自杀的行为徵兆63

一、成人自杀的行为徵兆63

(一)六变63

(二)三托65

二、儿童、少年自杀行为的特性65

(一)小事致死66

(二)求助无门66

(三)权力系统倒错66

三、儿童少年创伤致死的偏差行为67

(一)不正常的拒绝学习或拒学67

(二)不动或过动67

(三)权力系统倒错68

第二节 自杀的心理危机衡鉴68

一、心理危机等级表68

二、危机判断70

三、危机解除之治疗性会谈技巧70

第三节 心理创伤重建技术71

一、心理创伤重建模型72

(一)A阶段:Co必须协助C1接受Here & Now处於负向之自我状态72

(二) B阶段:Co必须协助C1肯定过去连带关系之存在及其价值74

(三) C阶段:Co必须协助C1肯定H ere & Now负向自我状态的价值76

(四)D~F阶段78

二、自杀(未遂)个案治疗性会谈模型79

(一)一般关系之建立(新的、信任的连带关系之建立)80

(二)治疗关系之建立80

(三)同步同理心80

(四)封印旧我创建新我81

(五)发展新我与其六大连带关系82

第四节 死亡谘商:死亡创伤的心理治疗技术83

一、二种死亡谘商类别84

(一)以亲人死亡的当事人为对象之死亡谘商84

(二)以灾难救援人员为对象的死亡谘商84

二、十二个死亡谘商程序85

(一)协助当事人陈述事件及残留之影像音声85

(二)协助当事人陈述事件对生活周遭其它事件的影响85

(三)协助当事人陈述事件对生活周遭其它人的影响85

(四)协助当事人陈述事件造成之自我状态的影响(动机、情绪、身体、行为、精神、生涯……)85

(五)协助当事人确认心理危机等级85

(六)协助当事人确认六大连带关系之创伤指数85

(七)协助当事人确认其问题意识及排序85

(八)协助当事人确认表出模型85

(九)协助当事人执行决策调适治疗法85

(十)协助当事人执行CRn(s)之切断、保留、调适或重建作业(运用各种调适治疗法)85

(十一)协助当事人执行价值工程与动力系统重建(生活场之价值重建)85

(十二)协助当事人结案或延续谘商85

三、十二种心理调适治疗法86

(一)认知调适治疗法86

(二)动机调适治疗法88

(三)情绪调适治疗法88

(四)身体调适治疗法90

(五)行为调适治疗法90

(六)原生事件调适治疗法90

(七)决策调适治疗法92

(八)顺向调适治疗法93

(九)团体调适治疗法93

(十)时间调适治疗法94

(十一)精神调适治疗法95

(十二)心身症状调适治疗法96

第四章 自杀(未遂)者家属心理创伤与处遇技术99

第一节 自杀(未遂)者家属心理创伤发展历程99

一、自杀(未遂)者家属心理创伤发展模型100

二、运用与说明101

第二节 自杀(未遂)者家属家庭生命危机管理教育101

一、家庭生命危机管理教育的内容102

(一)什麽是自杀102

(二)当事人为什麽要自杀102

(三)自杀(未遂)的心理历程102

(四)家属如何帮助自己102

(五)家属如何帮助自杀未遂者102

(六)我可以向那些机构求助102

二、家属如何帮助自己102

(一)正确的归因103

(二)生活调适的原则103

三、家属如何帮助自杀未遂者103

(一)当事人的需求104

(二)临床心理师采用之新连带关系的建立104

(三)引导接受专业心理治疗105

(四)心理与药物治疗105

四、求助的机构105

第三节 自杀(未遂)者家庭访视技巧106

一、访视者的自我定位106

(一)我不是106

(二)我是106

(三)对自我的预言107

(四)对他人的预言107

二、家属支持性会谈技巧107

(一)第一阶段-被动性谘商模型之一般人际关系的建立107

(二)第二阶段-心理支持之提供、引导求助动机与正向行为(资讯)回馈108

(三)第三阶段-自杀未遂者支持性会谈108

(四)第四阶段-结束会谈完成第三关系之建立并留下卫教单张109

第五章 校园自杀与死亡创伤处遇技术及工作实录111

第一节 国民小学教师自杀后-校园内自杀处遇流程与生命教育操作实录111

一、前言111

二、校园内教师自杀后工作模型(处遇流程)112

三、自杀后处遇流程之各期各阶段工作说明113

(一)第一期「紧急应变期」:A~D四个阶段二大工作重点113

(二)第二期「协商规划期」:E~F二个阶段三大工作重点113

(三)第三期「心理治疗期」:G~M七个阶段三大工作重点114

(四)第四期「生命教育期」:N~W10阶段四大工作重点123

(五)第五期「追踪治疗与研究发展期」:X~ Z三个阶段,三大工作重点126

四、结论127

第二节 校园内国中学生死亡创伤之处遇模型128

一、前言128

二、校园学生死亡创伤之处理模型128

三、校园死亡创伤之处理模型解析130

(一)全校性的文字治疗130

(二)校园死亡创伤治疗之起始与结束仪式132

(三)音乐治疗132

(四)以班级为对象的团体心理治疗132

(五)小团体心理治疗149

(六)特别心理治疗157

四、结论158

第三节 校园中国小学生死亡创伤之处遇159

一、前言159

二、校园中国小学生死亡创伤处遇模型160

三、疗程解析162

(一)特别心理治疗162

(二)班级团体治疗163

(三)校长公开信函169

(四)全校教师说明会171

(五)超大型(年级)团体治疗172

(六)目击者团体治疗:目标→场面重建、情绪表出与建立行为反应路径177

(七)特别心理治疗178

(八)音乐治疗178

(九)班级团体治疗180

(十)特别心理治疗180

(十一)10大生命难题施测标准化程序训练181

(十二)全校学生接受10大生命难题调查181

(十三)亲师生命教育讲座181

(十四)追踪治疗181

四、结语182

(一)小事件也会引发死亡反应182

(二)撞针事件其实是最后一根稻草182

(三)轻微或间接创伤事件,也会引发原始创伤,而出现巨大的创伤后行为反应183

(四)封锁现场183

(五)心理创伤的延宕性反应183

(六)音乐治疗184

(七)校舍安全184

(八)案发现场184

第六章 机构(军、警)自(伤)杀事件之处遇模型185

一、自伤(杀)个案之现场处遇技巧185

(一)案发第一现场之处遇185

(二)包紮完成归建后与病床上恢复期之处遇185

二、自伤或自杀者来电求助之处遇186

(一)已进入自伤(杀)程序之个案186

(二)准备进入自伤(杀)程序之个案186

(三)已发生自杀动机之个案186

三、自伤(杀)事件之外部公关技巧187

(一)案主亲友之处遇187

(二)媒体公关之处遇190

(三)紧急或重大事件之媒体处遇190

四、自伤(杀)事件之内部集体心理重建技巧192

(一)目睹或进入案发现场或相关人员192

(二)机构同僚192

(三)心理重建之阶段性任务193

(四)其他管道1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