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群众工作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群众工作史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梁星亮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734358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479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研究-1937~1947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群众工作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的群众工作1

第一节 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前的群众工作1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与大革命时期的群众工作1

二、井冈山和瑞金时期的群众工作5

三、红军长征期间的群众工作12

第二节 中共中央到达陕北与群众工作的方针19

一、中共中央初到陕北的群众工作19

二、瓦窑堡会议与群众工作新方针的确立27

三、西北根据地群众性扩大红军热潮31

第三节 红军东征、西征与群众工作33

一、红军东征与群众工作33

二、红军西征与群众工作36

第四节 国统区群众工作的恢复和发展42

一、国统区群众工作的恢复42

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与群众工作47

三、中共白区工作会议与国统区群众工作的决策50

第五节 陕甘宁边区《民主政府施政纲领》与第一次群众选举55

一、陕甘宁边区《民主政府施政纲领》55

二、陕甘宁边区第一次民主选举56

第二章 动员全国人民进入抗日战争的伟大斗争62

第一节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群众工作的方针与政策62

一、中共领导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的方针62

二、中共群众工作政策的调整66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民众动员70

一、陕甘宁边区政府、参议会成立70

二、《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73

三、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民众动员75

第三节 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与抗日民众动员86

一、红军改编出师抗日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86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民众动员94

三、敌后游击战争与群众工作105

第四节 国统区群众工作的开展110

一、国统区群众工作机构的建立和民众动员110

二、《新华日报》创刊与群众工作113

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国统区群众工作的方针116

第三章 陕甘宁边区成立初期的民生工作与民族工作120

第一节 把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20

一、减租减息政策提出120

二、减租减息政策在陕甘宁边区的初步实施122

三、减租减息政策初步实施的成效126

第二节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经济建设128

一、陕甘宁边区休养民力与发展农业128

二、陕甘宁边区工商业的发展130

三、陕甘宁边区盐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32

第三节 帮助移民、难民安家立业134

一、陕甘宁边区的移民、难民状况134

二、陕甘宁边区优待移民、难民的政策和安置工作136

三、陕甘宁边区优待移民、难民的成就138

第四节 以社会赈济保证群众的基本生活141

一、陕甘宁边区的灾情141

二、陕甘宁边区的社会赈济机构和政策143

三、陕甘宁边区社会赈济工作的成就147

第五节 边区民族工作的成就149

一、抗战时期中共的民族政策149

二、民族工作机构及少数民族干部培养151

三、扶植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事业153

四、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155

第四章 巩固发展抗日民主阵地的群众工作(上)157

第一节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群众工作的方针和政策157

一、中共中央《关于深入群众工作的决定》157

二、中共中央关于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具体政策161

三、陕甘宁边区第二次党代会关于边区群众工作的意见163

第二节 “三三制”政权建设与群众工作165

一、“三三制”建政原则是群众路线的产物165

二、陕甘宁边区第二次民主选举168

三、陕甘宁边区第二届一次参议会171

四、“三三制”政权建设中的群众工作174

第三节 以全面经济建设推动改善群众生活177

一、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177

二、用合作社形式组织农民发展生产181

三、陕甘宁边区的“模范村”建设186

第四节 群众性的教育、文化、卫生建设191

一、群众性的国民教育191

二、群众性的文化活动196

三、为群众服务的医疗卫生工作202

第五节 人民性立法、司法制度与人权保障制度205

一、人民性立法制度205

二、人权保障制度207

三、“马锡五审判方式”210

第六节 建设新型乡村社会秩序212

一、提倡科学与反对迷信212

二、妇女解放与反缠足运动214

三、改造“二流子”运动217

四、禁烟运动221

第五章 巩固发展抗日民主阵地的群众工作(下)223

第一节 实施“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223

一、陕甘宁边区的救国公粮征收223

二、“精兵简政”的提出与实施227

三、“精兵简政”的成就232

第二节 延安整风运动与群众工作235

一、整顿“三风”与群众路线235

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240

三、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与西北局《对边区群众工作的指示》244

四、敌后抗日根据地群众工作的总结与部署248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中的“劳模”运动251

一、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251

二、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252

三、陕甘宁边区劳动者的“群英会”256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的“双拥”运动261

一、陕甘宁边区“双拥”运动的缘起261

二、陕甘宁边区“双拥”运动的发展265

三、陕甘宁边区“双拥”运动的成就和经验269

第五节 华北敌后根据地群众性抗日游击战273

一、武装工作队的对敌斗争273

二、群众性抗日游击战的广泛开展277

三、可歌可泣的民众抗日英雄280

第六章 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群众工作285

第一节 动员解放区人民支援抗日战争战略反攻285

一、城市和新解放区的群众工作285

二、陕甘宁边区和解放区军民新的大生产运动288

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群众武装的发展与整训294

四、陕甘宁边区二届二次参议会297

第二节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与群众工作301

一、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与全国各界群众的响应301

二、陕甘宁边区发起筹备召开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305

三、抗战后期中外人士访问延安和陕甘宁边区310

第三节 中共七大总结群众工作经验与抗日战争胜利319

一、中共七大对群众工作、群众路线的总结319

二、中共七大对群众工作的部署323

三、延安各界民众庆祝抗日战争胜利325

四、解放区人民支持抗日战争全面反攻327

第七章 争取和平民主与准备自卫战争的群众工作332

第一节 动员各界群众为实现和平、民主、团结而努力332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和平建国的方针332

二、重庆谈判与群众工作337

三、政治协商会议与群众工作340

第二节 做好自卫战争准备与群众工作的广泛开展343

一、动员群众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343

二、开展减租减息和查租保佃346

三、开展生产运动349

四、开展抗灾救济352

第三节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与群众工作354

一、建立东北根据地与群众工作的方针354

二、东北根据地群众工作的全面开展356

三、人民群众对东北根据地的支持360

第四节 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民主自治的模范区361

一、陕甘宁边区第三次民主选举361

二、陕甘宁边区第三届一次参议会366

三、陕甘宁边区第三次民主选举的成就369

第八章 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373

第一节 广泛动员人民群众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373

一、全面内战爆发和中共关于群众工作的方针373

二、动员边区和解放区群众支援前方作战377

第二节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与群众工作381

一、动员人民群众保卫延安、保卫边区381

二、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384

三、陕甘宁边区人民群众支援党中央转战陕北387

四、领导国统区“第二条战线”390

第三节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群众工作393

一、领导和发动解放区农民开展土地改革393

二、土地改革的纠“左”与群众工作398

三、土地改革推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403

第四节 中共中央离开陕北前后的群众工作406

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406

二、中共十二月会议对群众工作的总结和部署408

三、解放区的恢复与建设410

四、中共中央离开陕北转移华北412

五、中共中央移驻华北后的群众工作414

第九章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群众工作的基本经验422

一、以新制度提高群众的政治地位是群众工作的基本前提422

二、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是群众工作的根本出发点426

三、用先进文化教育群众是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石430

四、发挥英模人物的示范作用是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433

五、中共领导人率先垂范是群众工作的关键所在434

六、建立广泛的社会团体是群众工作的重要条件437

主要参考文献439

后记4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