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刘因的理学思想与文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刘因的理学思想与文学
  • 王素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4967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刘因(学科: 理学 学科: 研究) 刘因(学科: 文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刘因的理学思想与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引言:刘因的理学思想与文学1

上编 刘因的理学思想3

第一章 刘因的生平与思想3

一、少有慷慨之志4

二、青年授徒乡里6

三、两次应召入朝7

第二章 刘因的理论思维方式11

一、理论思维的整体性11

二、理论思维的综合性16

三、理论思维的兼融性22

第三章 刘因的气论27

一、崇“元”贵阳的思想27

二、偏重主体之气的倾向34

三、对世运之气的认识38

第四章 刘因的天理论43

一、理为义理所当然43

二、心与义理元无间47

三、生生不息之理50

第五章 刘因的道论54

一、道之“综合化育”说54

二、“道体周遍”命题的提出58

三、兼融众家道论之所长59

第六章 刘因的心论63

一、心合内外之说63

二、心兼主体与本体之论65

三、融儒释道心说为一体67

一、今古之“艺”的界定71

第七章 刘因今古之“艺”的理论71

二、今古之“艺”融贯为一73

三、文之功用性的重视76

第八章 刘因的诗歌理论79

一、血气说与情性说的整合79

二、六义为本与主体性并存82

三、内外合一论意象之清浊84

四、全材论与诗文继承论89

中编 刘因理学思想与文学思想的契合97

第九章 刘因“圣贤气象”与诗文气象的整合97

一、“圣贤气象”的提出97

二、刘因的“圣贤气象”100

三、刘因的诗文气象104

第十章 刘因哲学中的“气”范畴与诗歌中的“气”意象112

一、自然之气的形象化113

二、哲学本原意义的生动描绘119

三、主体之气的艺术表现122

四、气范畴与气意象的契合128

第十一章 刘因哲学“心”范畴与审美“心”意象的兼融133

一、“心”范畴与“心”意象的形成133

二、“心”范畴与“心”意象的双构存在136

三、“初心”的道德境界139

四、“心”范畴与“心”意象的底蕴147

第十二章 刘因对哲学时空与审美时空的转换151

一、哲学时空向审美时空的转换151

二、哲学时空转换为审美时空的方式157

三、审美的时空转换和确立的根据164

一、兼宗李杜之优长170

第十三章 刘因诗歌多元继承的创作方法170

二、融和陶诗之淡泊174

三、采李贺之鬼诡雄奇177

下编 刘因理学对诗文创作的影响183

第十四章 刘因理学及其散文创作183

一、刘因的碑志之文184

二、刘因的解体文188

三、刘因的记体文195

第十五章 刘因的观物思想及其咏物诗的境界200

一、刘因的观物思想200

二、咏物诗情与理的统一203

三、舂容和平的道德境界207

第十六章 刘因理势与文势兼融的山水诗210

一、生生不息的理势观211

二、理势与文势的结合213

三、运动与力的表现218

四、理趣盎然,生机不断222

第十七章 刘因咏史诗的时代精神226

一、咏史诗的源流226

二、咏史诗题材的创新227

三、宋金历史的反思231

四、主体情感的抒发232

第十八章 刘因的丧乱诗235

一、刘因丧乱诗的时代特征236

二、丧乱诗情感的含蓄表现239

三、对屈膝投降者的历史批评241

第十九章 刘因题画诗的主体倾向245

一、表现对圣君贤臣的向往246

二、抒发主体的隐逸情怀248

三、表现绘画理论的主体取向252

第二十章 刘因社会讽谕诗的儒者情怀255

一、悯农思想的表现256

二、与民同忧乐258

第二十一章 刘因的隐逸思想及其隐逸诗261

一、游移于儒道之间261

二、儒道的自适情结266

第二十二章 刘因送别诗的理念269

一、送别诗的流变269

二、送别诗的丰富题材271

三、送别诗的主体特点276

四、送别诗的理学思想内涵280

一、雄浑豪放的诗风286

第二十三章 刘因诗歌多元兼融的风格286

二、悲慨哀婉之怀290

三、旷达高古之风295

第二十四章 刘因的理学词299

一、刘因理学词的题材299

二、刘因理学词的表现方式304

三、刘因理学词的多彩风格309

第二十五章 刘因的地位及影响314

一、刘因的理学地位及影响314

二、刘因的文学地位及影响316

三、刘因的史学地位及影响317

参考文献320

后记3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