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习方式的变革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学习方式的变革
  • 杨九俊,吴永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753437489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9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教育 综合 小学 教材教辅与参考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学习方式的变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新课程呼唤学习方式的变革1

第一节 课程改革纲要对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1

一、课程改革纲要对学习方式的阐述1

二、新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关系5

第二节 学习方式的重要价值11

一、学习方式的本体论与方法论价值11

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21

三、学习方式对于新课程的意义25

第三节 学习方式的实质及影响因素30

一、学习方式的内涵及类型31

二、影响学习方式的因素37

三、当代学习方式发展的趋势43

第二章 课程标准与学习方式46

第一节 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46

一、从“课程”的角度来提出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46

二、以学习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操作47

三、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和生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49

第二节 课程标准对学习方式的理念预设50

一、学生是学习的积极、能动的主体,学习就是一个发展过程51

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体验性学习52

三、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和欣赏个性化的学习方式53

四、提倡综合性的学习,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55

五、揭示了学习方式的多重内涵,注重学习的情意过程56

第三节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8

一、课程目标59

二、内容标准65

第四节 教学方式为学习方式的转变服务74

一、教学目标与任务75

二、教学过程与组织79

三、教学评价85

第三章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92

第一节 自主学习方式93

一、自主学习方式的内涵及其特征94

二、实施自主学习的操作模式95

三、自主学习案例分析98

第二节 合作学习方式100

一、合作学习方式的内涵及其特征100

二、实施合作学习的操作模式101

三、合作学习案例分析105

第三节 探究性学习方式107

一、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内涵及其特征108

二、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操作模式109

三、探究性学习案例分析112

第四节 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其他学习方式114

一、体验式学习方式115

二、网络学习方式118

三、微格学习方式123

一、接受式学习的产生126

第四章 重新认识接受式学习126

第一节 接受式学习产生与发展探微126

二、近现代接受式学习的发展131

三、20世纪接受式学习的发展134

第二节 正确评价接受式学习137

一、对于接受式学习的误解138

二、正确评价接受式学习141

第三节 接受式学习的有效运用149

一、指导运用接受式学习的理念150

二、有效运用接受式学习的具体策略155

第五章 新教材与学习方式166

第一节 教材的功能166

一、教材是什么166

二、教材功能何在167

一、以人为本169

第二节 新教材体现的基本理念169

三、遵循规律170

二、与时俱进170

四、回归生活171

五、引导学习171

六、倡导开放172

第三节 新教材对学习方式的引导172

一、构建了有利于学习方式转变的教材结构172

二、着眼学习过程,创新呈现方式,引导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174

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176

四、重视活动、练习的设计,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178

第四节 教材的使用180

一、教学设计中的整合180

二、教学过程中的整合184

第一节 教师的学习观194

一、学习是学生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194

第六章 教师观念更新与学习方式转变194

二、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195

三、学习是群体互动的过程而不是单个的个体行为197

四、学习的内容不只是文化知识和书本知识,还有许多更加重要的东西197

五、学习的场所不只是课堂和教室,还有更为广阔的空间199

六、学习是终身的,不是在学校一次性完成的200

第二节 教师的学生观202

一、学生是独特的人202

二、学生是具体的人203

三、学生是发展的人204

四、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206

五、学生是生活中的人207

第三节 教师的教学观208

第四节 教师的师生关系观213

第五节 教师的自我角色观217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221

第七章 与学习方式相匹配的教学方式的建构221

一、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222

二、新课程下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探索224

三、对新课程下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思考233

第二节 课堂调控与管理234

一、新课程给教学管理带来的挑战235

二、转变——势在必行236

三、出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课堂的管理与调控238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综合241

一、教学方法的分类241

二、教学方法综合的形式与原则242

第四节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247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特征与功能248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250

一、教学评价对于学习方式转变的意义253

第五节 教学评价的改革253

二、有利于学习方式转变的评价观念及方法255

第八章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262

第一节 学习方式的“成长论”262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决定了学习方式的特征262

二、学习方式本身内涵和运用水平上的差异268

第二节 学习方式的“文化论”269

一、学校文化是学习方式的“根”269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挣脱传统学校文化的“茧”273

三、新学校文化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神”274

第三节 学习方式的“实践论”277

一、创设运用不同学习方式的教学情境277

二、加强对学生运用不同学习方式学习的过程的监控和指导280

三、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完善学习方式的意识和能力282

参考文献289

后记2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