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淮河流域环境变迁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海涛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黄山书社
- ISBN:978754616377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70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483页
- 主题词:淮河流域-流域环境-变迁-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淮河流域环境变迁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近年来淮河流域历史研究的学术回顾1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5
三、本书的学术价值与基本思路13
第一章 环境变迁的主要成因16
一、黄河长期泛淮16
二、历代治河方略与淮河问题的产生34
(一)元代治河与漕运35
(二)明代治河与护陵36
(三)清代治河与保漕40
(四)洪泽湖的变迁42
三、淮河流域人地关系的演变45
(一)元代之前淮河流域人地关系简况45
(二)元明清时期淮河流域人地关系不协47
(三)影响淮河流域人地关系的主要因素50
四、清代河务问题与淮河水灾治理的成效52
(一)清代河务问题的产生及对河务的管理52
(二)清代河务中的各种弊端54
(三)河务弊端对淮河水灾治理的影响60
五、结语62
第二章 政府治河的努力——以清乾隆朝黄河干流河道堤防治理及决策过程为例64
一、河东河道66
(一)河图图形符号信息与所表示物象含义之间的对应关系66
(二)治河经验与图像记忆的纠结68
(三)绘图贴说与河南、山东段治黄工程71
二、江南河道73
(一)河工专业技术背景下的“南河”辖境黄河决口堵筑74
(二)介于城市防洪与下游泄水廓道之间的黄河堤防减泄闸坝75
(三)黄运治理、设置木龙与陶庄引河78
(四)乾隆时期黄河水利之泥沙利用与引黄济运的方式84
三、乾隆时期治河决策机制86
(一)君臣会议86
(二)臣工会议88
四、乾隆朝黄河干流沿岸河防官制与辖区89
(一)河东河道与江南河道互动89
(二)乾隆朝黄河干流河防官制和辖区92
五、结语95
第三章 地方治水个案——以明清寿州水利与芍陂治理为例122
一、明清寿州陂塘灌溉水利群治理与环境123
(一)蔡城塘123
(二)寿州陂塘增减及其环境变化原因125
二、清代寿州洪涝灾害分布与农田水利126
(一)寿州乡里分布——以寿州保义乡为例126
(二)清代后期寿州洪涝灾害129
三、芍陂工程133
(一)芍陂工程地图133
(二)芍陂地名群134
四、芍陂治理136
(一)明代137
(二)清代139
五、芍陂工程与社会秩序的建构142
(一)孙公祠奉祀与芍陂治理142
(二)芍陂垦田治理与各阶层水利利益分配145
六、结语148
第四章 灾害多发及经济变迁162
一、元明以来自然灾害与社会救助162
(一)灾害的频发162
(二)灾害的特点分析168
(三)灾害发生后的社会应对172
二、宋元时期商贸的变化177
三、农业的变迁182
(一)耐旱、高产作物逐渐增多182
(二)商品性农业有所发展186
四、传统产业的衰落——以纺织业为例190
(一)唐、宋时期的盛况190
(二)金、元以降的衰退情况193
(三)淮北纺织业衰退的主要原因198
五、结语202
第五章 明清淮河中游城镇分布差异与环境变迁204
一、明代颍、涡水系及淮河干流城市防洪205
(一)颍河水系的城镇205
(二)涡河水系的城镇206
(三)濉河水系的城镇207
(四)淮河干流的城镇207
二、明代颍州城市形态结构210
(一)明代颍州城211
(二)颍州地理环境与地名变迁213
(三)明代颍州乡镇农业地理218
(四)亳(县)州城建形态223
三、明代寿州城建形态225
(一)正德年间战乱与寿州修城及正阳镇修渠225
(二)寿州城市内部空间形态226
四、清代皖北行政区划调整与府、州、县城市变迁228
(一)雍正时期颍州(府)与亳州之关系228
(二)州、县政区变迁——以寿州与凤台县为例230
五、明清蚌埠县级行政群与地理背景231
(一)怀远县辖区及城镇变迁232
(二)怀远城建与环境237
(三)灵璧县城建与环境239
(四)明清五河县城市形态变迁244
(五)临淮及皖北交通地理249
六、结语253
第六章 教育变迁——以明清时期皖北地区教育为例256
一、书院教育257
(一)数量与分布258
(二)影响书院数量与运行质量的因素266
(三)经费来源268
二、教育成就275
(一)教育成就和科举寄籍问题275
(二)进士举人数量及时空分布278
(三)文进士科举成绩的整体水平291
三、教育落后的原因303
(一)生态环境的恶化303
(二)社会环境的恶化304
(三)国家政治边缘化308
四、结语309
第七章 风俗文化变迁311
一、黄淮区域水利环境地理、淮北大堤与文化变迁311
(一)黄淮水利地理:视角及史料312
(二)政区、城市与发展环境313
(三)近现代黄淮区域水患治理与淮北水利环境地理315
(四)安徽省北部文化区319
二、独特的祭河与祀神信仰321
(一)黄淮下游地区水崇拜的地域差异321
(二)祭神的人性化区域差异与人地关系328
三、明清时期淮河流域婚俗的传承与适应性选择338
(一)贞节观338
(二)婚姻礼仪342
(三)婚姻形式345
四、明清时期淮河流域民风尚武之原因353
(一)民众苦难深重353
(二)尚武传统357
(三)民众流徙不定361
(四)地方官员对策365
五、结语367
第八章 社会变迁369
一、人口迁移与淮河流域社会变迁369
(一)人口迁移情况370
(二)人口迁移与淮河流域社会变迁377
(三)人口迁移的简要评价384
二、宗族与淮河流域社会变迁385
(一)学术史回顾385
(二)淮河流域宗族的特点387
(三)宗族与淮河流域社会变迁392
三、匪患与淮河流域社会变迁400
(一)淮河流域匪患状况401
(二)晚清淮河流域匪患形成的原因402
(三)晚清淮河流域匪患的特点407
(四)封建王朝的对策及影响410
(五)匪患的社会影响414
四、结语416
余论417
一、淮河文明变迁与世界其他大河文明的比较及启示417
(一)淮河文明与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以及印度河文明的比较418
(二)启示与建议422
二、淮河航运历史、现状及对策425
(一)传统交通模式下的淮河航运425
(二)新式交通兴起背景下的淮河航运430
(三)淮河航运存在的问题432
(四)发展淮河航运的建议433
三、新中国治淮成就与流域可持续发展434
(一)新中国治淮成就435
(二)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450
参考文献458
后记469
热门推荐
- 3646153.html
- 3125377.html
- 1805390.html
- 994933.html
- 2748201.html
- 581385.html
- 1282149.html
- 184652.html
- 964549.html
- 29972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82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27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08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54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94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29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81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04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80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