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论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论纲
  • 汪耀进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805630593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民主政治的历史沿革1

第一节 民主政治的起源1

一、民主、政治和民主政治1

二、民主政治的萌生5

第二节 民主政治的初步发展8

一、奴隶社会民主制概况8

二、封建社会民主制梗概16

一、资本主义民主制的诞生20

第三节 资本主义民主制20

二、资本主义民主制的主要模式28

三、资本主义民主制的特点29

第二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34

第一节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基础批判34

一、抽象人性论批判34

二、私有财产论批判39

三、个人主义批判42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4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基础探讨47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52

三、从无产阶级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57

第三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结论6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上是一个实践问题63

一、从直接民主制到间接民主制的尝试63

二、民主政治的理论与现实:从矛盾到统一66

第二节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69

一、争论和教训69

二、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78

第三节 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85

一、社会主义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85

二、社会主义规定了民主政治的全新本质88

第四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前提92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建92

一、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立的必然性92

二、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历史估价97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10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状10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政治107

第五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原则115

第一节 人民主权原则115

一、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115

二、注意主人翁意识淡化问题117

三、不能以人民主权原则否定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119

第二节 政党原则121

一、民主政治必须由政党来领导121

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力量123

三、多党轮流执政不符合中国国情124

第三节 法制原则126

一、法制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素126

二、社会主义法制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128

第四节 民主集中制原则131

一、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131

二、多数决定和保护少数同是民主集中制的要求133

三、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135

一、监督的重要意义137

第五节 监督原则137

二、监督的系统和表现139

三、社会监督的主体和客体142

第六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145

第一节 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5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标志和基本形式145

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150

第二节 完善多党合作制度153

一、我国多党合作制的形成和特点153

二、政治协商的含义和规定158

三、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160

第三节 推进直接民主163

一、直接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163

二、直接民主的诸种形式166

第四节 提高全体人民的民主素质171

一、民主素质是衡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程度的基础性指标171

二、民主素质的诸种表现174

一、经济基础177

第七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途径177

第一节 奠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厚基础177

二、思想基础180

三、文化基础183

第二节 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185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185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协同性187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公开性194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开放性199

一、政治体制的含义206

第三节 走政治体制改革的道路206

二、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强大动力208

第八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策略规定212

第一节 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212

一、党内民主的实质和原则212

二、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作用214

三、发展党内民主的目标和途径217

第二节 坚持民主手段与民主目的的统一221

一、目的和手段的关系222

二、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223

三、对民主手段和目的认识上的经验教训226

第三节 民主政治的指导策略229

一、注意民主程序229

二、引导民主激情231

三、疏通民主渠道233

四、注重民主效益234

五、实行分类指导236

六、特殊情况下的民主政治指导240

第九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阻力242

第一节 官僚主义242

一、官僚主义及其产生的根源242

二、官僚主义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危害248

三、克服官僚主义的途径250

第二节 封建主义残余252

一、封建主义残余在政治领域的主要表现252

二、封建主义与民主政治的对立255

三、克服封建主义残余的途径260

一、无政府主义及其产生的根源263

第三节 无政府主义263

二、无政府主义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危害265

三、克服无政府主义的途径267

第四节 政治冷淡主义269

一、政治冷淡主义的含义和表现270

二、政治冷淡主义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消极作用271

三、政治冷淡主义的根源及对策273

一、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和主要表现277

第五节 资产阶级自由化277

二、资产阶级自由化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危害278

三、克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途径280

第十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2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趋势的基本问题283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趋势的导向作用283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趋势的把握依据286

三、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趋势时要克服的两种倾向289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逻辑轨迹290

一、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291

第二节 阶级政治趋向淡化291

二、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特点294

三、阶级彻底消灭297

第三节 政党的领导内容趋向减少299

一、共产主义政党领导内容趋向减少的原因299

二、党政分开的重要意义303

三、政党消亡306

一、国家的两种职能307

第四节 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趋向突出307

二、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突出的原因和意义310

三、国家消亡312

第五节 社会民主逐步增多314

一、社会民主的含义和社会民主增多的趋向314

二、发展社会民主的重要意义317

三、本来意义的政治民主消亡318

后记3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