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生健康教程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大学生健康教程 第2版
  • 朱梅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3430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73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93页
  • 主题词:健康教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学生健康教程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健康与健康教育1

第一节 健康的概念1

一、健康的现代含义1

二、健康的标志2

第二节 健康教育3

一、健康教育的含义3

二、学校健康教育4

第三节 健康促进7

一、健康促进的含义7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异同7

三、健康促进学校8

第四节 大学生健康教育9

一、依法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9

二、大学生健康教育要求11

三、大学生健康咨询13

第五节 亚健康的预防16

一、亚健康的概念16

二、亚健康的主要形成因素17

三、亚健康状态的表现17

四、怎样走出亚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18

参考文献18

第二章 青春期生理与生殖健康19

第一节 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19

一、男性生殖器官的构造与功能19

二、女性生殖器官的构造与功能21

三、女性乳房的构造与功能25

第二节 青春期性生理发育26

一、青春期的认识26

二、青春期男性生理发育27

三、青春期女性生理发育28

四、青春期的自我调适28

五、性发育的异常30

第三节 生命的孕育31

一、受精31

二、着床与妊娠32

三、分娩33

第四节 生殖健康34

一、生殖健康的概念34

二、优生与遗传35

三、计划生育政策与方法42

参考文献44

第三章 心理卫生45

第一节 心理现象的认识45

一、心理过程45

二、个性46

三、心理状态46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活动的特征47

一、意志增强47

二、认识发展50

三、思维活跃52

四、情感丰富54

五、个性特征外显56

六、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社会性60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61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61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62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63

第四节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65

一、心理应激65

二、挫折与心理防御机制66

三、心身疾病68

第五节 心理咨询和心理测验73

一、心理咨询概述73

二、心理咨询的运用76

三、心理测验78

第六节 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81

一、心理障碍的含义81

二、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82

三、精神疾病的界定84

四、大学生常见精神类疾病举例84

参考文献89

第四章 性与健康90

第一节 概述90

一、性科学的概念90

二、性权利91

三、性健康教育92

第二节 大学生性心理发展及活动94

一、人类性的进化和演变94

二、性器官系统的概念95

三、大学生性心理表现95

第三节 青春期性发育中易见的困惑100

一、遗精100

二、自慰101

三、月经紊乱、痛经102

四、阴茎发育的疑云103

五、乳房发育104

六、性别角色行为衍化105

第四节 健康的性心理活动和行为106

一、学习性知识106

二、理智处理性冲动,学习控制艺术107

三、发展正常异性交往108

四、调节好情感的波涛108

五、把握约会的分寸109

六、择爱的慎重110

七、增强理智,提高抗挫折能力111

第五节 性审美112

一、性审美概述112

二、性审美的内容115

三、文学与性审美119

四、艺术与性审美121

第六节 性心理障碍123

一、性心理障碍的概念123

二、性心理障碍的类型124

三、性心理障碍举要124

四、性心理障碍的诊治127

第七节 性道德127

一、性道德的概念127

二、性道德的辨识127

三、涉性法规举例128

参考文献131

第五章 环境与健康132

第一节 人类的环境132

一、人类环境的组成132

二、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133

三、人与环境的关系134

第二节 环境污染135

一、环境污染的概念135

二、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136

三、环境污染的特点138

四、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损害138

五、环境保护143

第三节 校园公共场所卫生144

一、教室卫生144

二、宿舍卫生146

三、图书馆卫生147

四、游泳池卫生147

五、浴室卫生148

六、文化娱乐场所卫生149

第四节 旅游卫生150

一、旅游中的自我保健150

二、旅游中灾害事件的摆脱152

参考文献156

第六章 行为与健康157

第一节 行为与健康157

一、行为的含义157

二、行为方式在死亡原因分类中的影响157

三、不良行为方式同疾病的关系158

第二节 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159

一、健康行为的概念159

二、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159

三、健康促进行为161

第三节 不良行为162

一、吸烟行为163

二、酗酒行为167

三、吸毒行为170

四、不良饮食习惯173

五、缺乏运动174

参考文献174

第七章 体育锻炼与健康175

第一节 概述175

一、体育的含义175

二、运动与体育锻炼175

三、德育、智育、体育中的体育177

四、体质与身体素质178

五、身体素质的要素179

第二节 体育锻炼的意义182

一、体育锻炼是学校落实健康第一的基础182

二、体育锻炼调节增强生理功能183

三、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186

四、体育锻炼培养现代人文精神190

第三节 体育锻炼卫生191

一、体育锻炼的原则191

二、有氧锻炼的要求194

三、锻炼疲劳程度的观察与保护196

四、体育锻炼的营养198

五、体育锻炼环境的卫生200

六、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203

第四节 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204

一、自我监督的意义204

二、自我监测的方法205

三、接受医学监督207

四、遵照运动处方锻炼208

第五节 运动损伤210

一、运动损伤的预防210

二、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211

参考文献212

第八章 学习卫生213

第一节 用脑卫生213

一、大脑皮层的结构及功能定位213

二、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特点及规律214

三、科学用脑216

第二节 睡眠卫生218

一、睡眠的生理218

二、睡眠的两种状态219

三、睡眠与生物节律220

四、对梦的认识222

五、影响睡眠的因素223

六、睡眠障碍224

第三节 用眼卫生226

一、眼睛的结构和功能226

二、眼屈光不正的成因228

三、视力测定229

四、色觉与色觉异常233

五、近视眼的防治233

第四节 实验及劳动中的卫生236

一、可能接触的有害因素236

二、有害因素的防护237

参考文献239

第九章 营养饮食与健康241

第一节 人体所需营养素及其功能241

一、蛋白质241

二、脂肪243

三、碳水化合物243

四、维生素245

五、无机盐247

六、水248

第二节 大学生营养与合理膳食249

一、大学生营养供给标准249

二、合理膳食250

三、健康的摄食习惯253

第三节 饮食卫生254

一、食品污染及危害254

二、生活中的饮食卫生事项256

三、食物中毒及其预防258

四、食物中毒的处理方法264

第四节 大学生与摄食有关的常见问题266

一、肥胖症266

二、血脂异常268

三、钠的摄入269

参考文献271

第十章 药物应用基础知识272

第一节 药物的概念272

一、药物的定义272

二、药品的种类273

三、常用药物剂型273

四、用药途径274

五、药物作用的基本过程275

第二节 常用药简介276

一、抗感染药276

二、解热镇痛抗炎药288

三、催眠与镇静药290

四、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药292

五、胃肠动力药296

六、解痉药297

七、其他常用药298

第三节 合理用药299

一、用药目的明确300

二、了解药物性能300

三、注意用量用法300

四、合理选用给药方式301

五、克服异常心态301

六、注意鉴别药物质量303

第四节 非处方用药304

一、非处方药概念304

二、非处方药遴选304

三、非处方药的适用范围305

四、使用非处方药注意事项305

参考文献306

第十一章 常见传染病防治307

第一节 传染病的基本认识307

一、传染病的基本概念307

二、传染病的流行趋势307

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308

四、传染病预防的基本原则311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315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315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318

三、五种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的特点326

第三节 肺结核的防治327

一、流行病学及流行特征327

二、主要临床表现328

三、实验室和其他检查328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329

五、防护要点329

第四节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330

一、流行性感冒330

二、禽流感病毒感染333

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34

四、麻疹339

五、风疹341

六、水痘343

七、流行性腮腺炎346

第五节 常见消化道传染病的防治348

一、细菌性痢疾348

二、伤寒、副伤寒351

三、霍乱354

第六节 其他常见传染病的防治358

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58

二、血吸虫病359

参考文献361

第十二章 大学生常见疾病防治363

第一节 常见症状、体征的辨识363

一、症状、体征、疾病的概念363

二、常见症状、体征的识别及初步处理363

第二节 内科常见疾病371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71

二、肺炎372

三、胃炎373

四、病毒性心肌炎374

五、泌尿系感染376

第三节 肿瘤377

一、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的概念377

二、初步辨别肿瘤性质377

三、恶性肿瘤的常见病因、症状、预防378

四、大学生易见恶性肿瘤举例381

第四节 外科常见疾病382

一、急性阑尾炎382

二、泌尿系结石384

三、胆囊炎与胆石症385

四、皮肤软组织损伤386

五、痔388

六、乳腺纤维瘤389

七、包皮过长391

第五节 其他常见疾病392

一、毛囊炎392

二、急性蜂窝织炎392

三、足癣393

四、座疮393

五、沙眼394

六、龋齿394

七、冠周炎395

参考文献396

第十三章 性传播疾病与艾滋病预防397

第一节 性传播疾病概述397

一、性传播疾病的定义397

二、性传播疾病的种类397

三、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398

四、性传播疾病的危害398

五、性传播疾病的预防399

第二节 艾滋病预防400

一、艾滋病的病原体及发病概况400

二、艾滋病的流行状况402

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404

四、艾滋病的高危人群405

五、艾滋病的病理过程406

六、艾滋病的临床表现407

七、我国的艾滋病诊断标准408

八、艾滋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409

九、我国正处于艾滋病大流行的边缘411

十、艾滋病预防的措施412

十一、艾滋病相关法规的部分内容414

第三节 常见性传播疾病415

一、淋病415

二、尖锐湿疣416

三、非淋菌性尿道炎417

四、梅毒418

五、生殖器疱疹419

参考文献420

第十四章 急救与互救421

第一节 重要生命体征的观察421

一、脉搏422

二、呼吸422

三、瞳孔423

第二节 现场心肺复苏423

一、心肺复苏的意义423

二、现场心肺复苏的准备424

三、现场心肺复苏的步骤425

四、复苏有效的体征和终止抢救的指征429

第三节 外伤的初步救治431

一、外伤出血及止血431

二、骨折的处理434

三、特殊部位外伤的识别及处理438

第四节 意外事故的急救439

一、淹溺439

二、电击伤440

三、中暑441

四、毒蛇咬伤443

五、烧伤444

六、异物阻塞气道445

参考文献446

第十五章 实习与示教447

第一节 重要生命体征的测量447

一、体温的测量447

二、脉搏的测量448

三、呼吸的测量448

四、血压的测量449

第二节 心肺复苏451

一、人工呼吸451

二、胸外心脏按压451

第三节 急救包扎451

一、止血451

二、包扎与固定452

附录一、学校卫生工作条列453

附录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459

附录三、医学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463

附录四、医学常用略语及符号467

后记4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