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证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马献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8164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刑事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逻辑基础5
第一节 政策概念之分析5
一、“政策”在西方的语义及发展5
二、“政策”在汉语中的语义及发展8
第二节 刑事政策概念之分析11
一、中外刑事政策之概念评析11
二、刑事政策概念之分类16
三、刑事政策的本质特征27
第三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概念之分析29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地位之辩29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内涵之争31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内涵之我见34
四、宽严该当性的判断标准37
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地位之我见47
第二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历史基础52
第一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历史渊源52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刑事政策的演进历程56
一、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56
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59
第三节 “严打”政策及其评析60
一、“严打”政策的合理性分析60
二、“严打”政策的负面效应64
三、“严打”政策的发展方向69
第三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观念基础76
第一节 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下的执政理念创新76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确立77
二、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80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我国的根本刑事政策85
第二节 最高决策层观念的转变88
一、对刑法谦抑性的深刻认知89
二、全面认识刑罚的功能91
三、对犯罪规律的理性把握92
四、对社会治安形势的科学判断94
五、被害人救助的国家责任98
第三节 司法(执法)理念的更新100
一、从单纯打击犯罪向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转变107
二、从“刑罚政治化”向“刑罚社会化”转变107
三、从“法律工具论”向“有限介入论”转变108
四、从单一的稳定目标向平安和谐的整体目标转变109
第四节 社会公众观念的理性化110
一、逐渐淡化刑罚报应主义观念116
二、弘扬人道主义精神117
三、当事人双方观念的相互妥协118
第四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现实基础119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犯罪发展的基本态势119
第二节 犯罪类型之分析125
一、传统暴力犯罪数量在上升中趋于稳定125
二、恐怖主义犯罪的威胁持续上升130
三、有组织犯罪在抑制中滋生发展132
四、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行为增多132
五、传统侵财犯罪常见多发135
六、经济犯罪总量增加类型增多135
七、毒品犯罪趋于严重139
八、网络犯罪日益突出142
九、贪污贿赂犯罪呈现新的特点143
第三节 犯罪主体之分析149
一、未成年人犯罪在增长中趋于稳定149
二、流动人口犯罪激增,成为城市犯罪的主流156
三、企业高管犯罪趋于严重158
四、女性犯罪呈现增加态势160
五、重新犯罪率呈上升趋势161
六、精神障碍者危害社会行为增多163
第四节 犯罪原因之分析165
一、社会分层与犯罪167
二、文化多元冲突与犯罪176
三、社会治理弱化与犯罪178
第五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醉驾案件中的适用189
第一节 醉驾入刑:立法政策上的从严导向190
一、立法过程中的不同认识190
二、刑法规制体现了立法政策的适度从严192
三、防范社会风险是刑法的当然任务197
第二节 醉驾是否一律追究刑事责任分析202
一、立法实施后的争论202
二、关于追责问题的刑事政策分析204
三、坚持区别对待的基本精神211
第六章 宽严相济政策视野下的有组织犯罪防控216
第一节 当前我国有组织犯罪之发展态势218
一、改革开放以来有组织犯罪的总体态势218
二、现阶段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222
三、有组织犯罪的发展趋势分析232
第二节 惩治有组织犯罪的从严政策235
一、始终坚持“打早打小”原则235
二、及时打击黑恶势力垄断市场、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237
三、依法严惩组织者、领导者、积极参加者237
四、依法严惩黑恶势力“保护伞”239
五、对组织者、领导者的从宽情节要从严掌握239
六、从严掌握减刑、假释条件240
七、对一般参加者区别对待,适度从宽240
八、充分运用财产刑,剥夺再犯能力241
九、完善严厉打击有组织犯罪的相关政策和法律242
第三节 构建防控有组织犯罪的社会政策体系246
一、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消除有组织犯罪产生的经济基础246
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树立党委、政府公信及司法公信力248
三、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消除犯罪“亚文化”滋生的土壤250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消除滋生有组织犯罪的社会“毒瘤”252
五、加强防控有组织犯罪的国际、区际合作255
第七章 宽严相济政策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制度完善257
第一节 刑事和解制度概述257
一、刑事和解概念内涵辨析257
二、刑事和解概念的外延及分类259
三、刑事和解制度的渊源及发展260
第二节 刑事和解制度的现实意义263
一、刑事和解制度符合和谐司法的理念263
二、刑事和解制度是破解刑事司法难题的现实需要264
三、刑事和解制度是维护当事人权益的有效措施267
四、刑事和解制度是实现社会平安和谐的有益探索270
第三节 刑事和解制度实证分析270
一、对H省几个样本法院的分析271
二、刑事和解制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74
三、影响制约刑事和解制度效果的因素分析276
第四节 刑事和解的实践模式及评析279
一、“加害方—被害方”自行和解模式280
二、司法调解模式282
三、委托调解模式288
第八章 宽严相济政策视野下的非监禁刑制度完善293
第一节 非监禁刑制度及理论基础293
一、非监禁刑概念分析294
二、非监禁刑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297
第二节 改革完善非监禁刑制度的现实意义300
一、改革非监禁刑制度是顺应世界刑罚发展趋势的需要300
二、改革非监禁刑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303
三、改革非监禁刑制度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需要304
第三节 改革完善非监禁刑制度的建议304
一、管制刑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完善305
二、建立全面的资格刑制度310
三、进一步完善缓刑制度312
四、进一步完善假释制度320
五、建立完善社区矫正制度329
六、规范完善禁止令制度336
结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发展前景展望342
主要参考文献344
附件1: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知及评价调查问卷(A)359
附件2: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知及评价调查问卷(B)362
附件3:醉酒驾驶问题专业人士调查问卷及统计结果366
附件4:醉酒驾驶问题公众调查问卷及统计结果370
后记(之一)373
后记(之二)375
热门推荐
- 3073961.html
- 3910199.html
- 842195.html
- 1070636.html
- 3328788.html
- 481197.html
- 3197321.html
- 1200805.html
- 2010386.html
- 29290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57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10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15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62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97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24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90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32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1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7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