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河流域水资源及其演变规律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黄河流域水资源及其演变规律研究
  • 王浩,贾仰文,王建华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4055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黄河流域-水资源-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黄河流域水资源及其演变规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黄河流域概况与规划实践需求分析1

第一节 流域概况与特点分析1

一、流域概况1

二、基本特点分析2

第二节 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与主要问题3

一、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3

二、来水和供用水变化分析6

三、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7

第三节 黄河流域治理开发目标及规划实践需求8

一、现代黄河治理开发的目标8

二、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的关键9

三、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实践需求11

第二章 流域二元水资源演变模式12

第一节 人类活动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及其次生效应12

一、流域水循环系统及其划分12

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循环系统影响的分类13

三、人类活动作用下的流域水循环效应17

第二节 流域二元水循环的模拟与调控19

一、二元模式的提出与水循环系统演进19

二、流域二元水循环过程模拟的实现20

三、基于二元模式的水资源调控22

第三章 水资源评价层次化口径与计算方法24

第一节 国内外水资源评价内容与方法24

一、水资源评价的内容24

二、我国现行水资源评价模式与方法25

三、我国水资源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8

四、本次水资源评价方法与国内外现行方法对比30

第二节 流域水循环过程的通量和存量30

一、通量和存量的概念界定31

二、通量和存量的转化关系32

三、通量和存量对于水资源评价的意义33

第三节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层次化口径35

一、水资源的内涵辨析35

二、评价的基本准则及其层次化评价口径36

第四节 不同口径水资源量的评价方法40

一、广义水资源评价40

二、土壤水资源评价46

三、狭义水资源评价47

四、国民经济可利用量评价48

第五节 水质水量联合评价方法50

一、研究现状50

二、评价目标52

三、评价方法52

四、方法特点55

第四章 流域二元信息的采集与加工56

第一节 基础信息分类与采集56

一、信息分类56

二、采集信息描述57

第二节 包含拓扑信息的子流域划分及其编码61

一、模拟河网的提取61

二、流域编码63

三、子流域的再划分66

第三节 流域水循环要素的遥感反演66

一、遥感信息源66

二、面雨量的遥感反演67

三、流域蒸散发的遥感反演71

第四节 流域降水及相关气象要素的时空展布75

一、流域降水的时空展布75

二、相关气象要素的空间展布83

第五节 流域下垫面要素信息的综合处理85

一、土壤与水文地质85

二、植被86

三、土地利用87

四、水土保持信息90

五、水利工程90

第六节 流域社会经济要素信息空间化91

一、社会经济信息空间化的意义91

二、黄河流域人口空间化92

三、GDP数据空间化95

第七节 流域社会经济用水的时空展布97

一、基础准备97

二、生活用水的时空展布99

三、工业用水的时空展布99

四、农业用水的时空展布99

第五章 流域二元水循环空间信息平台建设104

第一节 二元信息平台的总体结构与设计104

一、概述104

二、平台的分析与设计105

三、平台开发与运行环境108

第二节 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分析109

一、数据管理109

二、信息加工和参数提取111

三、空间分析与数据挖掘工具集112

四、模型管理与应用113

五、成果输出114

六、系统安全115

第三节 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与特色116

一、数据资源层117

二、业务应用层:GIS平台118

三、模型库与模型库管理系统119

第六章 水资源二元演化模型构建120

第一节 概述120

第二节 研究现状分析与建模思路120

一、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120

二、陆面过程模型124

三、二元模型建模思路124

第三节 分布式水循环模型125

一、模型简介与模型结构125

二、水循环与能量过程模拟方法128

三、模拟步骤及GIS技术的应用138

四、模型流程图及模块说明139

第四节 水资源二元演化模型的耦合模拟141

一、耦合模拟思路141

二、历史系列的二元耦合模拟141

三、未来情景下的二元耦合模拟142

第五节 参数估算与模型验证143

一、参数估算143

二、模型验证148

第六节 小结151

第七章 流域水资源全口径层次化评价153

第一节 降水结构解析153

一、系列降水量153

二、降水的资源结构解析153

第二节 狭义水资源评价154

一、片水资源评价155

二、断面水资源评价156

第三节 广义水资源评价157

一、有效蒸发计算157

二、广义水资源评价159

第四节 国民经济可利用量评价160

一、河道内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161

二、河道外难控制利用洪水下泄量165

三、国民经济可利用量167

第五节 水量水质联合评价169

一、污染源调查与水质状况169

二、改进代表河长法对黄河水质评价171

三、水量水质联合评价172

第八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分析176

第一节 百年尺度的黄河流域水文演变规律176

一、水文丰枯变化频率分析176

二、旱涝演化规律分析179

三、太阳黑子对年径流影响分析181

四、基于温室效应的流域降水变化情景分析184

第二节1956 ~2000年水资源系统的驱动因子演变分析188

一、20世纪90年代干旱期的降水系统分析188

二、水面蒸发演变191

三、供用水变化规律分析193

四、下垫面演变198

第三节 基于二元模型的水资源演变分析200

一、水资源历史演变规律分析200

二、未来水资源演变预测202

第四节 各项人类活动的水资源演变效应定量计算204

一、人工取用水对于流域水资源演变影响204

二、下垫面变化对于流域水资源演变影响207

第五节 小结208

第九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209

第一节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决策机制及过程方法209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209

二、四大内在决策机制211

三、配置原则与供需平衡方法212

第二节 流域水资源系统分析与配置模型构建215

一、水资源系统分析与概化215

二、合理配置模型构建217

三、分区与水平年224

第三节 现状缺水分析和未来供需预测224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224

二、现状缺水计算227

三、社会经济指标预测231

四、节水分析与需水预测235

五、可供水量预测240

第四节 供需平衡分析与水资源调配及保障243

一、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43

二、基于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调配分析245

三、特殊情景下的水安全保障应急对策247

第十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248

第一节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理论研究248

一、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概述248

二、水资源承载系统分析251

三、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研究内容253

四、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研究方法254

第二节 水资源承载能力表征指标257

一、承载能力的影响因子与层次化表征257

二、水资源承载能力表征指标体系构建258

三、历史及现状指标值评价260

第三节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261

一、承载能力模型构建261

二、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268

三、分项指标计算269

四、承载能力计算结果与分析273

第四节 黄河流域发展对策274

一、严格控制人口增长274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节水意识274

三、增强节水和开源275

四、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275

五、完善水权制度,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机制275

第十一章 主要成果与基本结论277

一、理论方法277

二、模型工具278

三、数据基础279

四、评价结果279

五、演变规律280

六、人工影响281

七、调控方案282

八、创新总结282

参考文献2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