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全书 畅销升级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田元祥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ISBN:978754274829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205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内经-养生(中医)-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全书 畅销升级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黄帝内经》中的生命智慧15
第一章 人人可懂的养生真经——解密黄帝内经生命观16
三大奇书之一——《黄帝内经》16
现存最早的医经16
《素问》《灵枢》构筑内经智慧16
黄帝17
岐伯17
传统医学的地位17
生命真是从心跳开始吗18
《黄帝内经》的生命观18
人与自然的关系18
人体生长壮老的历程19
人的生命规律19
长生不老的秘诀20
古人与今人20
影响长寿的因素20
长寿之道21
四种长寿之人21
精,生命之本22
什么是“精”22
“肾精”的作用22
气,生命的动力23
气的内涵23
气一元论思想24
神,生命的灵魂25
什么是神25
神的功能25
神的物质基础25
第二章 平衡阴阳的养生经——获取健康智慧的金钥匙26
神秘的阴阳26
阴平阳秘26
协调阴阳27
解密阴阳五行的奥秘27
阴阳学说27
五行学说28
人体内的“阴阳”29
人体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29
阴阳要平衡,防止两者的偏盛和偏衰29
从外形和神态看体质29
第三章 认识疾病的来龙去脉——发挥身体的自愈之道30
人为什么会得病30
自然界与发病30
情志与发病30
体质与发病31
六气异常生六淫31
五运六气31
什么是六淫32
六淫致病的特点32
风邪,百病之长32
什么是风邪32
风邪的性质与特点32
风为百病之长33
寒邪,易伤阳气33
什么是寒邪33
寒邪的性质和特点33
暑邪,盛热阳邪34
什么是暑邪34
暑邪的特点及暑症34
湿邪,秽浊阴邪35
什么是湿邪35
湿邪的性质和特点35
常见的湿病35
燥邪,干涩之病36
什么是燥邪36
燥邪的性质和特点36
常见的燥病36
热邪,火热阳邪37
什么是热邪37
热邪的性质和特点37
外避邪气,内守精神38
什么是正气38
正气可抗邪38
气血失常致病39
什么是邪气39
邪气可伤正气39
邪气的主导作用39
邪气所致病证39
补气、养血、藏阳40
补气养血40
养阴先藏阳40
不治已病治未病40
“治未病”的渊源41
“治未病”的健康模式41
“治未病”可长寿41
第四章 形体官窍构筑健康藩篱——灵丹妙药都在自己身上42
皮,覆于体表42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42
皮肤与肺的关系42
皮肤与经络的关系43
腠理43
肉,附于骨骼关节43
肉的结构与功能43
肌肉与脾的关系43
筋,附于骨而聚于关节44
筋的结构与功能44
筋与肝的关系44
筋与经络的关系44
骨,构成人体的支架44
骨的结构与功能45
骨与肾的关系45
眼,视万物45
眼的结构与功能45
眼与脏腑的关系45
眼与经络的关系46
耳,听八方46
耳的结构与功能46
耳与脏腑的关系46
口齿舌,进食辨味助消化47
口齿舌的结构与功能47
口齿舌与脏腑的关系47
鼻,呼吸之门48
鼻的结构与功能48
鼻与脏腑的关系48
咽喉,口鼻与肺胃之通道49
咽喉的结构与功能49
咽喉与脏腑的关系49
前阴,肾之窍50
前阴的结构与功能50
前阴与脏腑的关系50
肛门,排泄之门51
肛门的结构与功能51
肛门与脏腑的关系51
第五章 调脏腑通经络——教你从头到脚不生病的真法52
五脏六腑系统总览52
心,气血运行的发动机53
心主血脉53
心藏神53
肺,体内气体交换的门户54
肺主气、司呼吸54
肺主通调水道54
宣散卫气54
肝,贮藏和调节血液的仓库55
肝藏血55
肝主疏泄55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55
肝开窍于目56
肾,藏精、主水和纳气的宝库56
肾藏精56
肾主水56
肾主纳气57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57
主骨生髓,其华在发57
脾,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器官57
主运化58
主升清58
主统血58
主肌肉四肢59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59
胃,受纳腐熟食物的器官59
主受纳、腐熟水谷59
主通降,以降为和59
大肠,传导和排泄糟粕的通道61
主传化糟粕61
主津61
小肠,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61
主受盛和化物62
泌别清浊62
与心相互络属62
胆,贮藏胆汁的器官62
储藏、排泄胆汁62
主决断63
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的器官63
主储尿和排尿63
与肾相互络属63
三焦,负责水道循环的器官64
有形三焦学说64
三管三焦说64
第六章 经络通畅保健康——唤醒原本属于你的自愈力66
什么是经络66
经络的概念66
经络系统66
手阳明大肠经——护臂调肠之脉67
循行路线67
商阳——专治咽喉不适的保健穴67
二间——清火治牙痛的妙药67
三间——泻火消肿的止痛穴67
合谷——头、面部疾病的克星67
阳溪——治疗手肩综合征的通络穴68
偏历——泄热火、通经脉的保健要穴68
温溜——口腔炎症按“温溜”68
手三里——去上肢疲劳和酸痛68
曲池——通脉清热的随身药囊69
天鼎——清咽润喉的护嗓穴69
足阳明胃经——气血生化的通路69
循行路线69
四白——缓解视力疲劳的护眼穴70
承泣——专治眼部疾患的保健穴70
人迎——理气散结,咽喉疾病的好助手70
水突——咽喉疾病的主治医师70
乳根——通乳消炎的护胸穴70
滑肉门——保持苗条身材的瘦身穴71
天枢——消除胃肠不适的护肠穴71
水道——消水肿、止经痛的特效穴71
归来——帮助解决月经异常问题71
伏兔——专治腿部疾患的护腿工具72
梁丘——治疗胃痉挛的急性止痛穴72
膝眼——调治关节炎须靠膝眼穴72
足三里——强壮身心、治百病的主穴72
丰隆——降脂化痰的第一要穴72
足太阴脾经——运化食物的生血主脉73
循行路线73
隐白——止血功效堪比三七73
公孙——调经及摆平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73
商丘——改善脾胃肠三脏功能的消化穴73
三阴交——妇科疾病的万能穴74
地机——调脾胃、止经痛的特效穴74
阴陵泉——消除水肿的排水穴74
血海——膝盖上的统血穴74
大横——改善肠胃功能的调理穴74
手少阴心经——主宰神智的君王75
循行路线75
极泉——治心脏病及脉络不通的名穴75
青灵——疏通经络的止痛穴75
少海——疏通经络瘀阻的畅通穴75
灵道——消除五心烦热的养心穴76
通里——帮你稳定心神的清心穴76
阴郄——减慢心率的安神穴76
神门——专治精神病和心脏病的护心穴76
少府——治疗心脏疾病的要穴76
手太阳小肠经——疏通经气的受盛之官77
循行路线77
少泽——疏通乳腺通道的大穴77
前谷——通乳活络的通利要穴77
后溪——泻心火、通经络77
腕骨——清小肠之热,兼有退黄之效77
阳谷——眼睛及神经关节的保护穴78
养老——抗衰老助延年的不老穴78
小海——安心神、通经络的常用穴78
肩贞——帮你摆脱肩周炎、关节炎之苦78
天宗——常揉天宗穴,可保颈椎、肩、胸安康78
秉风——保护肩膀的护卫穴78
足太阳膀胱经——运行人体宝贵体液的水官79
循行路线79
睛明——治疗眼部疾病的常用穴79
肺俞——双肺健康的保护伞79
心俞——心脏健康的守护神79
肝俞——养肝护目,安抚情绪80
脾俞——增强消化功能的护脾穴80
胃俞——让胃病却步的护胃穴80
三焦俞——上通下达的消化“总管”80
肾俞——治疗腰痛的关键穴80
大肠俞——专治肠道疾病的灵丹妙药81
会阳——阳气相会的地方81
承扶——塑造臀部美好曲线的形体穴81
委中——腰背疼痛委中求81
足少阴肾经——生养身体的根本大脉82
循行路线82
涌泉——肾经之气的源泉82
然谷——平衡水火的调解员82
复溜——调节肾经的杠杆之药82
太溪——人体第一大补穴83
照海——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83
交信——调理二便的大功臣83
筑宾——揉通瘀堵的畅通穴83
大赫——治疗男科妇科疾病的专穴83
腹通谷——脾胃运化的好帮手84
彧中——止咳平喘化痰的名穴84
手厥阴心包经——心脏保护器84
循行路线84
天池——化瘀血、顺心气的多能穴84
天泉——气血瘀滞按天泉85
曲泽——清热毒、去暑气的清凉穴85
郄门——应对急症有特效85
间使——平定心神的安静穴85
内关——心脏健康的守护穴86
大陵——健脾胃,安心神,通经络86
劳宫——清胸膈肌热,开七情郁结86
中冲——心绞痛、昏迷的急救穴86
手少阳三焦经——平衡内分泌的通调大脉87
循行路线87
关冲——保护咽喉的头号功臣87
阳池——专治臂腕疾病的特效穴87
外关——去除体内风、寒、湿、火的“大侠”87
支沟——消除三焦经之火的灭火穴88
肩髎——放松肩部,祛湿通络88
角孙——消肿胀、止疼痛的散风热穴88
翳风——善祛风疾的通脉穴88
耳门——消除耳部疾病的聪耳穴88
耳和髎——耳鸣、耳聋的克星89
丝竹空——专治眼部疾病的美目穴89
足少阳胆经——常敲胆经一身轻89
循行路线89
听会——增强听力的护耳穴90
率谷——治疗偏头痛的专用穴90
头窍阴——消除肝胆火盛的灭火器90
阳白——明目退翳养眼穴90
风池——通利官窍保健穴90
肩井——缓解肩周炎的不二选择91
日月——消除肝胆疾病的“壮胆”大穴91
带脉——消除腹部游泳圈的瘦身穴91
维道——治疗妇科疾病有奇效91
环跳——强健腰膝找环跳92
风市——恢复腰腿功能的修复穴92
阳陵泉——直通胆腑,筋之会穴92
光明——帮助恢复视力的明目穴92
足厥阴肝经——疏肝解郁的法宝93
循行路线93
大敦——专治气郁不舒所致的妇科症93
行间——定情志、清肝火的重穴93
太冲——舒缓情绪的好帮手93
期门——运化心血的保肝护胆穴94
奇经八脉94
所谓奇经八脉94
督脉95
任脉95
冲脉95
带脉95
阴阳跷脉96
阴阳维脉96
经别96
所谓经别96
生理功能97
循行部位97
经筋98
所谓经筋98
生理功能98
循行部位98
别络99
所谓别络99
生理功能99
循行部位100
皮部100
所谓皮部100
生理功能100
循行部位100
下篇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101
第一章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巧用人体生物钟为健康加分102
了解十二时辰养生法102
子时养护胆经102
丑时养护肝经102
寅时养护肺经102
卯时养护大肠经103
辰时养护胃经103
巳时养护脾经103
午时养护心经103
未时养护小肠经103
申时养护膀胱经104
酉时养护肾经104
戌时养护心包经104
亥时养护三焦经104
子时养护胆经——气血流注,保护体内的暖阳105
子时胆经当令105
调畅胆气能促进健康和睡眠106
胆汁分泌正常,脾胃消化才有保障106
胆经的日常锻炼和养护——敲胆经107
按揉胆穴巧治小病107
丑时养护肝经——深度睡眠,让生命之树长青109
丑时肝经当令109
深度睡眠让肝血推陈出新109
丑时养好肝血,预防春困110
肝是女子的先天110
怒伤肝,有了火气一定要发出来112
按摩肝经上最好的养生穴112
寅时养护肺经——天亮起身,令气血整装待发113
寅时肺经当令113
寒气最易袭肺,清晨防着凉114
肺经顺畅,人体气血分布好114
肺是全身新陈代谢的总管115
寅时睡不着,试试“赤龙搅海”法116
肺是人长寿的开关116
列缺、太渊和鱼际,肺经上最好的养生穴117
卯时养护大肠经——排出毒素,轻微运动保健康118
卯时大肠经当令118
排便是对大肠经最好的照顾119
卯时生活养生经120
用大肠经预防疾病121
按摩大肠经,有效除便秘121
辰时养护胃经——营养早餐,饭后百步促消化123
辰时胃经当令123
御寒暖胃的饮食之道124
保持胃经通畅,告别“黄脸婆”125
搓脸、抓乳、推腹,保养胃经最有效126
按摩胃经上的重要穴位126
巳时养护脾经——分解食物,为人体的后天之本128
巳时脾经当令128
脾为后天之本129
健脾法助你远离“思伤脾”129
脾脏功能好,糖尿病治疗效果佳130
解除高脂血症从健脾开始130
健脾就是在健脑131
敲打脾经的妙法132
按摩保养脾经的要穴132
午时养护心经——睡好午觉,护好“人体的君王”134
午时心经当令134
午时小睡,可顺利消减心火135
夏季养心好时机135
喜乐有度好养心136
按摩心经上的重要穴位137
未时养护小肠经——充足营养,让肠道气血顺畅138
未时小肠经当令138
保障小肠经得到充足营养139
上班族动一动刺激大肠经,消除颈肩酸痛141
刺激后溪和钱谷,通小肠去心火142
养老穴,老年人的身体调节器142
申时养护膀胱经——喝水养生,长久保持健康活力143
申时膀胱经当令143
多喝水,膀胱排毒效果好144
申时“动汗法”,健身除病有奇效145
顺时而为,在最佳时间施治效果最佳145
经络通畅眼明亮146
颈椎病的膀胱经疗法146
拍打膀胱经,按摩委中穴147
酉时养护肾经——休息调养,贮藏脏腑的精华148
酉时肾经当令148
从肾主水液判断是否肾虚149
下午五六时最适合补肾的药膳推荐150
老人酉时练逍遥步150
腹部肾经要常推151
戌时养护心包经——静心养神,与心脏“拉好关系”152
戌时心包经当令152
饭后休息半小时再散步,调养胃气153
心包经是让人快乐的经络154
心包经患病调三焦154
心包经的穴位按摩155
揉捏心包经,呵护心脏156
亥时养护三焦经——准备睡眠,养阴育阳留住青春157
亥时三焦经当令157
亥时入睡葆青春158
三焦通畅血脉清158
元气通达头脑灵159
临睡前艾灸加泡脚,告别手脚冰凉160
第二章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顺时养生益寿延年162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162
四时与阴阳162
四时与五脏163
春天养生法163
春天的特点163
春季养“生”的方法163
夏天养长法164
夏季的特点164
夏天养“长”的方法165
长夏,养“化”166
秋天养收法167
秋季的特点167
秋天养“收”的方法167
冬天养藏法168
冬季的特点168
冬季养“藏”的方法168
第三章 辨清体质好养生——对症下药方见效170
掌握我们身体情况的金钥匙——望闻间切170
望170
闻171
问172
切173
阴阳平衡是体质养生的宗旨173
阴阳平衡是养生治病的关键173
体质养生也要阴阳平衡173
体质辨识可因人而异174
强弱寒热不同174
年龄不同174
性别不同174
生活条件、地域不同174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175
用药宜忌不同175
善后调理不同175
体质养生可借天时175
儿童时期:纯阳之体要多注意175
青春发育期:不要肥胖175
妇女产后:坐月子不可受风寒176
更年期:固护阳气振根基176
根据不同体质治病177
体质决定病因177
体质影响发病与否及发病情况177
体质不同导致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177
第四章 九型体质养生法——丹道医家秘传长寿方178
九型体质自我判断178
健康的平和体质——养生要阴阳相调182
调养法则182
精神调养182
起居调养182
运动调养182
饮食调养183
易得疾病183
药物保健183
四季养生184
气短的气虚体质——养生要气足神旺184
调养法则184
精神调养184
起居调养185
运动调养185
饮食调养185
易得疾病185
药物保健186
怕冷的阳虚体质——养生要阳气长旺186
调养法则186
精神调养186
起居调养187
运动调养187
饮食调养187
易得疾病187
药物保健188
四季养生188
缺水的阴虚体质——养生要滋润津生189
调养法则189
精神调养189
起居调养189
运动调养189
饮食调养190
易得疾病190
药物保健190
四季养生191
体胖的痰湿体质——养生要脂消身轻192
调养法则192
精神调养192
起居调养193
运动调养193
易得疾病193
药物保健194
四季养生194
长痘的湿热体质——养生要清利身爽195
调养法则195
精神调养195
起居调养195
运动调养195
饮食调养196
易得疾病196
药物保健196
四季养生196
长斑的血瘀体质——养生要血脉通畅197
调养法则197
精神调养197
起居调养198
运动调养198
饮食调养198
易得疾病198
药物保健198
四季养生199
郁闷的气郁体质——养生要疏肝理气200
调养法则200
精神调养200
起居调养200
运动调养200
饮食调养201
易得疾病201
药物保健201
四季养生202
过敏的特禀体质——养生要益气固表202
调养法则202
精神调养203
起居调养203
运动调养203
饮食调养203
易得疾病204
药物保健205
四季养生205
第五章 药食同源养生方——不必求参汤,食物是仙方206
食物是最好的医药206
饮食养生的意义206
五谷为养206
五果为助207
五菜为充207
五畜为益207
五味食物养五脏207
五味207
四气五味与五脏的关系208
五色与五味食物对应养生209
五味调和209
调养原则210
药食同源210
健康食疗210
抗衰老食物介绍210
四气解药性211
四气211
四气的渊源211
四气的本质211
四气对人体的作用211
药物调理养生的原则212
什么是药物调理养生212
药物调理养生的原则212
中药延缓衰老的原理213
调节和改善性腺功能213
调节和改善核酸代谢213
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功能214
清除体内自由基异常反应214
调节体内的微量元素214
单味药和复方214
单味药的功效特点214
中药复方的用药特点214
延缓衰老的方药215
延缓衰老的复方215
延缓衰老的单味药物215
辨证施补216
气虚证的进补方法217
血虚证的进补方法217
阴虚证的进补方法217
阳虚证的进补方法217
心虚证的进补方法217
肝虚证的进补方法218
脾胃虚证的进补方法218
肺虚证的进补方法218
肾虚证的进补方法218
益寿延年方的特点219
动静结合219
补泻结合219
寒热适中219
相辅相成219
第六章 健康长寿靠自己——情志、起居、房事养生法220
养生先养心——情志养生220
情志与五脏220
五神与五脏221
五志太过对人体的影响221
心神养生法222
情志养生:节制法223
情志养生:疏泄法224
情志养生:转移法225
情志养生:制约法226
阴阳消长生物钟——起居睡眠养生228
起居有常,有益健康228
劳逸适度229
睡眠养生法231
睡眠质量233
提倡子午觉234
睡眠的方位与姿势235
阴阳与梦236
失眠民236
睡眠环境与禁忌238
生命的奥秘——房事养生239
房事与养生239
房事养生的原则240
节制房事241
房事养生理论和方法241
适龄结婚,遵守天道242
房事不过,有所节制243
科学房事,免疾之痛243
合房有术,择时受孕244
房事禁忌245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环境养生247
风水与养生247
环境与寿命248
第七章 艾灸拔罐按摩刮痧——一学就会的养生祛病法250
传统的艾灸法250
什么是艾灸法250
艾灸法的作用250
灸法的种类251
拔罐保健251
火罐的种类252
拔火罐时应该注意什么252
哪些病适合拔火罐252
推拿按摩保健法253
推拿按摩保健的作用253
按摩的种类和手法253
神奇的刮痧法254
什么是刮痧法255
刮痧的操作方法255
热门推荐
- 1364886.html
- 2440174.html
- 1329020.html
- 1280515.html
- 2621529.html
- 3062246.html
- 354437.html
- 1955495.html
- 1172528.html
- 22890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15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5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09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11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2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88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96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29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34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0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