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认知 洞悉人心的科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认知 洞悉人心的科学
  • (加)齐瓦·孔达著;周治金,朱新秤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29822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31页
  • 文件大小:132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社会认知-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认知 洞悉人心的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背景1

概要5

基本过程6

基本主题7

文化8

第一编 基本过程9

第2章 概念:社会知识的表征11

什么是概念12

概念的功能13

分类13

推知概念的其他属性14

引导注意和解释14

交流15

推理16

激活概念16

刺激特征17

突出性17

启动17

长期通达性19

目标19

概念的结构20

概念的经典观点20

对经典观点的评价21

概率观点23

支持概率观点的证据23

对概率观点的评价26

基于理论的概念观29

基于理论概念观的支持证据29

对基于理论概念观的评价32

概念间的组织33

基础水平范畴34

表征的模型37

联想网络模型37

并行-限制-满意模型39

总结41

第3章 启发法:基于经验和直觉的推理法则43

概率推理的历史44

代表性启发法46

忽略结果的先验概率(基础比率)47

忽视样本大小55

对机率的误解56

未能理解回归58

合取谬误60

统计启发法61

相关领域的知识62

背景线索64

统计教育68

易得性启发法69

忽视可得样本中的偏差70

忽视信息通达时的偏差72

锚定与调整78

锚定与社会性判断79

我们可以克服由易得性启发法和锚定带来的偏差吗80

仔细思考和使用启发法81

总结84

第4章 假设检验、共变关系检测和反事实思维85

假设检验86

证实策略86

验证关于他人的假设87

验证关于自己的假设91

选择与否决92

预言的原因分析94

共变关系的检测95

利用2×2表格评估共变关系95

虚假相关97

通过虚假相关所形成的刻板印象99

没有检测到实际上存在的相关101

共变关系检测的准确性102

基于解释的判断104

陪审团判决的故事模型105

解释的连贯性106

反事实思维109

事件常态109

“反事实想法”的作用119

总结120

第5章 记忆:重构过去122

事件编码时的认知状态122

期望和解释123

期望和注意123

目标127

事件的意义129

提取事件时的认知状态131

期望与信息的提取131

稳定和变化理论132

后视偏见136

目标139

情绪140

来源记忆144

区分现实和想象144

外部信息源监控150

总结154

第6章 暖认知:动机和情感对判断的影响156

动机157

偏差的动机与认知解释157

结果依赖159

唤醒的关键性作用160

自我肯定163

动机性推理的机制165

重新探讨动机与认知的争论171

标准的考虑172

审慎心态和工具心态176

情感181

情绪一致的判断181

情绪作为认知策略的一个决定因素188

总结192

第7章 自动化加工:缺乏意识、目的、控制或努力的判断和行为194

自动化加工与控制性加工194

缺乏意识196

内省的失败196

内隐记忆200

有意识加工与无意识加工的竞争202

阈下知觉205

自动化反应中的个体差异208

效率211

稀缺的时间212

稀缺的资源215

形成自动化反应222

总结225

第二编 基本主题227

第8章 刻板印象229

什么是刻板印象230

观察者的角度232

刻板印象的激活232

刻板印象可以自动激活233

刻板印象自动激活的个体差异238

刻板印象激活需占用资源244

刻板印象的激活可以受到抑制247

被抑制的刻板印象可能反弹249

刻板印象的应用252

刻板印象给个人信息涂上色彩252

在个人信息呈现过程中运用刻板印象255

目标人物的角度268

归因的不确定性268

刻板印象威胁271

刻板印象的维持和改变277

接触假设277

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非典型性个体279

总结285

第9章 有关他人态度、行为和人格的知识287

有关特性在人群中的普遍性和分布情况的知识287

虚假共识288

人众无知291

虚假共识与人众无知296

社会分布的知识297

关于特质一致性的知识301

特质的实际一致性302

对特质一致性的看法309

重新定义特质321

总结326

第10章 自我328

自我知识的维度329

自我图式329

工作自我概念335

自尊337

自我知识的组织341

自我的复杂性341

自我指导343

我们寻求哪些自我知识351

自我提升352

自我验证352

自我与他人的关系358

运用自我去评判他人359

运用他人评判自我361

自我调节368

自我调节是适应性的368

自我调节需要精力369

总结370

第三编 跨文化的视角373

第11章 文化375

东西方差异377

独立自我和关系自我377

自我认识的组成和内涵378

内在特质归因和情境性归因381

选择和失调386

自我提升和自我批评388

美国的南北差异396

名誉文化396

社会认知的应用400

总结401

参考文献4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