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健康不平等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健康不平等研究
  • 刘慧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0475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经济增长-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健康不平等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意义6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8

1.2.1 研究思路8

1.2.2 研究方法8

1.3 研究内容与特点9

1.3.1 研究内容9

1.3.2 研究特点11

第二章 文献回顾13

2.1 为什么研究健康不平等13

2.2 收入与健康不平等相关研究14

2.2.1 收入与健康不平等关系的理论假说和影响机理15

2.2.2 收入对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17

2.3 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不平等相关研究19

2.3.1 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健康的途径20

2.3.2 国际相关研究20

2.3.3 国内相关研究21

2.4 医疗可及性与健康不平等相关研究22

2.4.1 医疗可及性影响健康的机理22

2.4.2 国际相关研究23

2.4.3 国内相关研究25

2.5 健康不平等的度量方法研究26

2.6 健康不平等研究的新进展29

2.7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30

第三章 健康与社会经济指标的关系33

3.1 健康的概念内涵33

3.1.1 狭义的健康33

3.1.2 健康定义的扩展34

3.1.3 健康是人们最基本的可行能力,也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之一35

3.1.4 经济学的健康内涵35

3.1.5 个体健康与人群健康37

3.2 健康的度量指标37

3.3 健康与社会经济指标的关系39

3.3.1 健康: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39

3.3.2 健康与经济增长40

3.3.3 健康影响社会经济繁荣的主要机理42

3.4 健康的生产函数43

3.5 健康的影响因素45

3.5.1 生活方式与健康45

3.5.2 社会经济地位与人口健康46

3.5.3 教育与健康47

3.5.4 收入与健康49

3.5.5 职业与健康50

3.5.6 环境卫生与健康51

3.5.7 医疗卫生服务与健康52

3.6 政府对人群健康的责任53

3.6.1 公共卫生保健投资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54

3.6.2 建立医疗保障制度,确保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性54

3.6.3 激励、监督医疗服务机构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54

3.7 总结55

第四章 健康不平等及其经济效应58

4.1 健康不平等问题的提出59

4.2 健康不平等的概念内涵61

4.2.1 从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看健康不平等61

4.2.2 从多维度视角看健康不平等62

4.3 纯粹健康不平等与社会经济健康不平等63

4.4 医疗可及性的公平性64

4.4.1 医疗可及性65

4.4.2 医疗可及性的公平性67

4.5 健康不平等与健康不公平68

4.6 健康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效应69

4.6.1 健康不平等对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影响70

4.6.2 健康不平等对国民经济的影响73

4.6.3 健康不平等具有“扩展效应”75

4.7 大部分健康不平等是可以避免的76

4.7.1 健康不平等是可以避免的76

4.7.2 健康不平等的消除有待社会公平性的不断改善76

4.8 总结78

第五章 健康不平等的测度指标与方法79

5.1 健康不平等的度量指标选择79

5.2 健康不平等测度中的社会层组划分80

5.3 健康水平分布平等性的测度方法81

5.3.1 纯粹健康不平等的测度: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法81

5.3.2 社会经济健康不平等的测度83

5.3.3 极差法87

5.3.4 差别指数法88

5.4 健康机会平等性的测度方法89

5.4.1 医疗保障公平性的测度方法89

5.4.2 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测度指标和方法91

5.4.3 卫生筹资公平性的测度方法92

5.5 总结96

第六章 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居民健康状况空间分布98

6.1 人口健康水平分布100

6.1.1 人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100

6.1.2 婴幼儿死亡率明显下降101

6.1.3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102

6.1.4 孕产妇死亡率快速下降102

6.1.5 儿童身体发育质量指数明显提高102

6.1.6 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状况得以控制102

6.2 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比较105

6.2.1 城乡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比较105

6.2.2 城乡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比较106

6.2.3 城乡女性健康水平比较108

6.2.4 城乡居民自评健康、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比较109

6.3 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状况比较112

6.3.1 人均期望寿命的地区差异112

6.3.2 婴儿死亡率的地区差异113

6.3.3 自评健康、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的地区差异113

6.4 人口健康状况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分析——从收入差距视角看114

6.4.1 收入差距与人口健康分布的关系115

6.4.2 收入差距影响人口健康的机理116

6.4.3 转型期我国收入差距的变化117

6.4.4 转型期我国收入差距与人口健康分布不平等122

6.5 结论与政策建议129

第七章 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居民健康状况阶层分布132

7.1 人口健康状况的阶层分布134

7.1.1 不同教育程度人群的健康状况134

7.1.2 不同收入人群的健康状况137

7.1.3 不同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140

7.1.4 农民工健康状况143

7.2 人口健康状况不良新趋向146

7.2.1 新型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快速增长146

7.2.2 慢性病快速增加148

7.2.3 职业病恶化149

7.2.4 亚健康增加149

7.2.5 食品安全导致的健康问题增加151

7.2.6 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问题增加151

7.2.7 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导致疾病增加152

7.3 人口健康状况阶层差异的原因分析:从医疗服务可及性视角看153

7.3.1 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公平性原理153

7.3.2 我国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公平性分析154

7.4 结论与政策建议162

7.4.1 居民健康状况出现阶层分布162

7.4.2 医疗服务可及性公平性差163

7.4.3 政策建议164

第八章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从医疗卫生制度变迁视角分析166

8.1 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可及性168

8.1.1 医疗保险制度168

8.1.2 社会医疗保险的公平可及性169

8.2 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历程170

8.2.1 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制度的兴衰(20世纪50-70年代末)170

8.2.2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探索(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末)171

8.2.3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173

8.2.4 城镇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探索建立(2003年至今)174

8.3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历程177

8.3.1 旧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发展、繁荣和衰退(20世纪50-80年代后期)177

8.3.2 旧合作医疗制度的恢复与重建(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末期)179

8.3.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与推广普及(2003年至今)180

8.4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及其效应181

8.4.1 第一阶段:1978-1984年182

8.4.2 第二阶段:1985-2000年182

8.4.3 第三阶段:2000-2005年183

8.4.4 第四阶段:2005年至今183

8.4.5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效应评价184

8.5 医疗保障可及性的公平性评价187

8.5.1 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及其公平性188

8.5.2 社会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及其公平性190

8.5.3 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192

8.6 现行医疗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195

8.6.1 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195

8.6.2 被征地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196

8.6.3 医疗保障制度的统筹发展问题196

8.7 结论与政策建议197

8.7.1 主要结论197

8.7.2 政策建议200

第九章 中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202

9.1 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概念、度量指标202

9.1.1 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概念202

9.1.2 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度量方法203

9.2 从城乡视角看转型期中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205

9.2.1 城乡卫生投入的公平性205

9.2.2 城乡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206

9.2.3 城乡卫生物质资源配置的公平性209

9.3 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对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影响211

9.4 卫生资源配置的区域公平性分析212

9.4.1 数据来源213

9.4.2 研究方法213

9.4.3 结果分析215

9.4.4 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216

9.4.5 实证分析结果小结220

9.5 结论与政策建议221

9.5.1 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221

9.5.2 政策建议222

第十章 中国卫生筹资的公平性研究230

10.1 卫生筹资的公平性及其分析方法231

10.1.1 卫生筹资公平性的概念内涵231

10.1.2 卫生筹资累进性的含义232

10.1.3 卫生筹资公平性的分析方法232

10.2 转型期中国卫生筹资公平性评价235

10.2.1 主要卫生筹资渠道235

10.2.2 中国卫生筹资水平低,未能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236

10.2.3 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不合理,个人卫生支出比例过高238

10.2.4 城乡卫生投入差距大,且有扩大趋势240

10.2.5 卫生费用主要流向医疗,公共卫生投入不足241

10.2.6 不合理的卫生投资导致初级卫生保健的地区和城乡差距242

10.3 现行城镇卫生筹资公平性实证研究243

10.3.1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243

10.3.2 分析方法245

10.3.3 城镇卫生筹资累进性分析245

10.3.4 城镇卫生筹资累进性的集中指数、Kakwani指数249

10.3.5 实证分析结果小结255

10.4 结论与政策建议256

10.4.1 中国卫生筹资公平性评价256

10.4.2 政策建议259

第十一章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中改善健康不平等的路径及政策选择260

11.1 人类发展视角中健康的价值260

11.2 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口健康不平等及其影响因素262

11.2.1 人口健康指标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性别差异263

11.2.2 人口健康状况存在明显的阶层差异263

11.2.3 人口健康出现不良新趋向264

11.2.4 医疗保障制度不公平264

11.2.5 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264

11.2.6 卫生筹资不公平265

11.2.7 收入差距导致医疗服务可及性的不平等265

11.2.8 中国未能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承诺265

11.3 经济增长中改善健康不平等的路径选择266

11.3.1 经济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高,高度关注人的全面发展267

11.3.2 关注国民的健康267

11.3.3 改善健康不平等268

11.3.4 完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268

11.3.5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性269

11.3.6 关注教育公平性269

11.4 经济增长中改善健康不平等的政策调整270

11.4.1 建立完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改善医疗可及性的公平性270

11.4.2 增加政府卫生投入,调整卫生投入结构272

11.4.3 缩小收入差距,解决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问题273

11.4.4 重视文化教育和健康教育,树立全民健康观念274

参考文献276

后记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