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陈廷敬史实年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卫庆怀编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306120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48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585页
- 主题词:陈廷敬(1639~1712)-生平事迹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陈廷敬史实年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陈廷敬的名、字、号及家世1
陈廷敬之名1
陈廷敬之字、号3
陈廷敬原籍泽州,现籍阳城6
陈廷敬家世7
七世祖陈林7
六世祖陈秀7
五世祖陈珙8
四世祖陈修8
曾祖陈三乐9
祖父陈经济10
伯父陈昌言10
父陈昌期15
母张氏21
堂兄陈元22
二弟廷继23
三弟廷荩23
四弟廷愫23
五弟廷扆23
六弟廷统24
七弟廷弼24
八弟廷翰25
第二部分 陈廷敬史实年志27
明崇祯十一年戊寅(1638)一岁27
陈廷敬诞生27
明崇祯十二年至十五年(1639~1642)二岁至五岁28
受母早教28
明崇祯十六年(1643)六岁28
从师受句读28
明崇祯十七年即清顺治元年(1644)七岁28
立志以薛瑄为师28
其他29
清顺治二年至三年(1645~1646)八岁至九岁29
九岁作诗即有名句29
清顺治四年(1647)十岁30
清顺治五年(1648)十一岁30
清顺治六年(1649)十二岁30
亲历姜瓖反清之乱30
清顺治七年(1650)十三岁31
清顺治八年(1651)十四岁31
应潞州童子试夺冠31
其他31
清顺治九年至十年(1652~1653)十五岁至十六岁31
清顺治十一年(1654)十七岁31
清顺治十二年(1655)十八岁32
清顺治十三年(1655)十九岁32
清顺治十四年(1657)二十岁32
考中举人32
清顺治十五年(1658)二十一岁32
考中进士32
选为庶吉士33
其他33
清顺治十六年(1659)二十二岁34
奉旨更名为廷敬34
与著名诗人相聚34
其他34
清顺治十七年(1660)二十三岁37
清顺治十八年(1661)二十四岁38
任会试同考官38
授职秘书院检讨38
清康熙元年(1662)二十五岁39
请假回籍39
《参野诗选》问世39
其他39
清康熙二年至三年(1663~1664)二十六岁至二十七岁40
专心研究薛瑄理学40
其他41
清康熙四年(1665)二十八岁42
复任内秘书院检讨43
其他43
清康熙五年(1666)二十九岁44
清康熙六年(1667)三十岁45
任《世祖实录》纂修官46
考察一等称职加一级授文林郎46
与龚芝麓、汪琬、王士祯等结为文社46
其他47
清康熙七年(1668)三十一岁48
为白胤谦《念园存稿》作序48
其他49
清康熙八年(1669)三十二岁52
升国子监司业52
其他52
清康熙九年(1670)三十三岁54
迁弘文院侍读55
受康熙帝表彰并封为奉政大夫55
其他55
清康熙十年(1671)三十四岁57
改翰林院侍讲,转侍读,升侍讲学士57
《说岩诗选》问世57
其他58
清康熙十一年(1672)三十五岁61
参加《世祖实录》告成庆典61
《世祖实录》告成康熙帝赐银币62
加一级食俸62
充日讲起居注官62
康熙帝赐廷敬等貂裘等63
其他63
清康熙十二年(1673)三十六岁65
参加康熙帝御宴65
任武会试副考官67
论武将须重文67
康熙帝赐紫貂等68
其他69
清康熙十三年(1674)三十七岁72
为李霨《山行杂记诗》作序73
其他73
清康熙十四年(1675)三十八岁78
撰《祭少师卫公文》78
升詹事府詹事78
其他79
清康熙十五年(1676)三十九岁85
受康熙帝表彰特授通议大夫85
奉命祭告北镇86
编成《北镇集》88
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91
充经筵讲官91
其他91
清康熙十六年(1677)四十岁92
任翰林院掌院学士92
充日讲起居注官93
兼任教习庶吉士93
给康熙帝进讲93
康熙帝称赞陈廷敬等人的进讲94
奉帝命刊刻四书讲章进呈94
康熙帝与陈廷敬论伊尹与诸葛亮94
进讲中,论“君子”、“小人”95
康熙帝评廷敬等进讲95
康熙帝赐字给廷敬等96
进讲《书经》97
任纂修《太宗实录》副总裁官98
康熙帝称赞廷敬等进讲“甚有裨益”98
进呈《刊完日讲四书解义疏》99
为李霨《心远堂诗集》作序99
其他101
清康熙十七年(1678)四十一岁113
向康熙帝举荐王士祯113
《赐石榴子》诗,被康熙帝“褒美”113
向康熙帝推荐汪琬114
廷敬进讲《书经》“克明俊德”一节115
君臣讨论《尚书讲章》、《尚书大全》及《尚书注疏》116
君臣讨论阴阳116
召入南书房,赐陈廷敬等天花蘑菇、樱桃116
康熙帝向廷敬等赐御书118
康熙帝频赐樱桃、乳酪茶等119
陈廷敬等连续进讲120
正式入直南书房,充纂修《皇舆表》总裁官121
赐观西洋狮子121
进讲《易经》阐发仁义礼智之意121
陈廷敬等进讲,康熙帝悟皇帝“实心听纳”之理122
观御制诗并作序123
陈廷敬母张氏卒124
康熙帝赐野雉127
廷敬遭母丧,康熙帝特援对待满大臣例,派员往赐酒茶127
进呈《谕祭谢恩疏》128
康熙帝破例以学士品级赐恤陈廷敬母129
其他129
清康熙十八年(1679)四十二岁138
清康熙十九年(1680)四十三岁139
撰《古不修墓辨》139
作《陟屺楼诗二十首》140
拜会高平名学者毕振姬143
关心家乡教育145
撰《射虎记》等文章147
其他149
清康熙二十年(1681)四十四岁150
上《遵例自陈疏》150
再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151
再任日讲起居注官151
呈《岁终讲义循例题明疏》152
献《平滇雅表》等152
再任经筵讲官153
封为通议大夫153
其他154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四十五岁156
君臣共宴156
君臣用柏梁体,和诗九十三韵158
奉命传集诸臣阅御制升平嘉宴诗序159
连续进讲,君臣共论学问159
受命修朝会燕飨之乐160
论君子必备仁义礼智四德162
任会试副考官163
讲君子必有难进易退之节,而后有匡王定国之勋163
讲皇帝要慎言行164
讲齐家治国必须遵礼164
讲成大事毋见于小利164
讲为臣要以礼义廉耻养之165
讲圣人能使君子道长、小人道消165
讲君臣道合166
任纂修《明史》总裁166
撰成朝会等乐十四章168
与王士祯等“文酒之会”,作《五客话旧图》168
廷敬等与康熙帝论古代书法家170
进讲,论君子与小人172
撰《送汪悔斋使流求序》172
讲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党174
向康熙帝荐董文骥书法174
再论君子与小人174
任纂修《三朝圣训》副总裁175
讲不去小人,君子难胜175
讲小人害君子,在燕闲私语之时176
与王士祯诸友于私第饮酒为诗176
其他178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四十六岁190
康熙帝赐宴,又赐名马等190
二月至四月又连续进讲191
讲“忠君报主之念出于至诚”192
赐观御书“忠孝守邦”193
任礼部右侍郎193
进讲“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193
其他194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十七岁200
调任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200
命兼管理京省钱法200
上《为清理钱法事疏》200
侍读学士常书评陈廷敬诗文203
上《制钱销毁滋弊疏》203
升都察院左都御史205
奉命参议致祭孔子礼仪205
诰封资政大夫205
撰《钱法堂榷关监督札》、《二钱说》205
进呈《幸阙里颂》207
撰《榷关监督第二札》207
撰《五城管兵记》208
其他209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四十八岁210
上《劝廉祛弊详议定制疏》210
上《请严考试亲民之官以收吏治实效疏》213
进讲“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214
任纂修《政治典训》总裁官215
撰《都察院堂示为严饬禁剔病民十大弊以靖地方以安民生事》215
上《请严督抚之责成疏》、《请议水旱疏》、《抚臣亏饷负国据实纠参疏》217
陈廷敬未曾庇护贪官山西巡抚穆尔赛220
陈廷敬关于督抚保举府州县官建议被采纳223
其他224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四十九岁229
进讲《书经》229
充纂修《一统志》总裁官并与徐乾学专理修书馆务230
上《为年终奏报事疏》230
《与徐少宗伯论〈一统志〉书》232
陈廷敬等进《鉴古辑览》238
撰《赐游西苑记》239
议先贤先儒从祀位次240
升任工部尚书241
奏修河事宜241
其他242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五十岁245
调任户部尚书245
支持康熙帝禁淫词小说245
撰《户部堂谕》246
奏请不向百姓加派治河费246
康熙帝亲试陈廷敬等246
论天与圣人合一248
又撰《户部堂谕》249
进讲“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250
调任吏部尚书251
为魏象枢撰墓志铭251
上《为题明事疏》252
五十寿辰255
亲家张汧案发256
其他258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五十一岁263
参加殿试及殿试阅卷263
康熙帝谕:张汧案不得“蔓延”牵累众人263
自请解职仍任修书总裁266
撰成《杜律诗话》267
《御览诗》编成,撰《御览诗序》273
授阶资政大夫274
为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撰传274
其他280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五十二岁288
撰《花源草堂记》、《白鹦鹉记》、《青藤馆记》288
撰《昆山徐相国贺序》290
其他291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五十三岁295
再任都察院左都御史295
以左都御史兼经筵讲官295
充纂修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国史副总裁295
上《直陈言官建白疏》296
荐陆陇其、邵嗣尧297
再任工部尚书299
请扈从征噶尔丹,帝以其年力就衰未允299
其他299
清康熙三十年(1691)五十四岁299
《尊闻堂集钞》编就300
任会试正考官300
撰《辛未会试录序》301
调任刑部尚书302
撰《刑部堂谕》302
评两汉、三国时人物304
撰《汉高帝得天下之正论》323
撰《汉高帝知吕氏之祸乱论》324
撰《翰林编修汪钝翁墓志铭》325
其他326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五十五岁328
陈廷敬父卒,康熙帝遣大臣赐茶酒328
回籍守制329
撰《惠民祠记》329
其他330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五十六岁332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五十七岁334
在籍期间撰《乾明寺修葺募疏》、《海会寺石堰募疏》334
撰《体仁书院记》336
再任户部尚书337
其他339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五十八岁341
召赴畅春园,赐食瑞景轩341
奉召至畅春园观御书,康熙帝赐御笔等物342
康熙帝赐食于韵松轩343
其他343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五十九岁349
贺北征大捷作诗二十首349
其他351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六十岁352
献《大驾三临沙漠亲平僭逆圣武雅表》352
授阶光禄大夫353
负责纂修《明史》“本纪”354
撰《合肥李相国诗序》355
再充经筵讲官357
《尊闻堂集》成357
赵士麟为廷敬文集作序358
《丁丑诗卷》问世360
其他360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六十一岁362
任纂修《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362
复直内廷362
其他363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十二岁364
撰《南巡歌》及序364
再任吏部尚书370
其他370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六十三岁372
上《恭进御书点翰堂法帖表》372
其他373
清康熙四十年(1701)六十四岁375
撰《莱抚张先生遗诗序》375
其他377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六十五岁379
金德嘉撰《午亭集序》379
接替张英为南书房总督380
康熙帝赐“清立堂”匾额380
荐查慎行给康熙帝381
其他381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六十六岁383
贺康熙帝五十寿辰恭进《圣德万寿诗表》383
充会试正考官386
进呈《癸未会试录序》388
为王熙撰祭文390
升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390
赐御书金画扇,赐观御制南巡诗卷391
撰《御书千字文跋》392
撰《御书后跋》,再论“敬”之意393
康熙帝面谕大学士马齐、陈廷敬等江南督抚等捐造洋船事394
康熙帝赐羊、鹿、雉、兔、鲜鱼、鹿尾394
其他394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六十七岁398
康熙帝撤御宴赐廷敬全家398
充《佩文韵府》总汇阅官399
康熙帝赐御书春联等400
其他400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六十八岁404
康熙帝赞廷敬诗可与房、姚、李、杜相媲美404
扈从康熙帝南巡404
为治河事康熙帝面谕大学士马齐、陈廷敬等405
撰《吴太伯世家后》405
赐银千两、《皇舆表》一部406
特准假廷敬等游西湖406
康熙帝面谕扈从大学士马齐、陈廷敬等谈口外养马407
康熙帝召入渊鉴斋赐馔407
其他408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六十九岁412
大学士马齐、陈廷敬为挑河等事上奏412
为宗人府题事及湖北兵丁“鼓噪”等事陈廷敬等请旨413
任纂修《玉牒》副总裁415
康熙帝与大学士们议改卫所为县利弊等事415
康熙帝与大学士马齐、陈廷敬等议灾荒等事417
康熙帝与大学士马齐、陈廷敬等议本年会试作弊等事418
为补云南巡抚等事大学士们请旨420
为重修《泽州府志》撰序421
大学士马齐、陈廷敬等为处理侍卫赛必汉承袭等事请旨422
陈廷敬等奉命校理康熙帝《咏物诗选》424
大学士马齐、陈廷敬等为诸王、贝勒侧妃所生格格降封等事请旨425
大学士马齐、陈廷敬等为郑克塽处分等事请旨427
大学士们为山东巡抚请鼓铸大钱事请旨428
大学士们为处理刑事犯等请旨430
大学士们请康熙帝亲临溜淮套治河工地431
撰《全唐诗录后序》431
其他432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七十岁467
第二次扈从南巡467
康熙帝面谕扈从大臣马齐、陈廷敬等469
康熙帝赐白金、缎匹471
撰《洪洞刘氏宗谱序》471
张玉书等贺廷敬七十寿辰472
其他475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七十一岁478
请致仕,未允准478
撰成《平定朔漠方略》479
《午亭文编》问世480
其他482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七十二岁487
康熙帝面谕大学士温达、陈廷敬等487
为朱彝尊撰墓志铭488
撰《朱文恪诰命书后》490
康熙帝面谕大学士温达、陈廷敬等谈州县亏空钱粮原因490
其他491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七十三岁494
奉命纂修《康熙字典》任总阅官494
子陈壮履受处分495
三请致仕,康熙帝允准以原官致仕495
康熙帝宣旨称廷敬为“老大人是极齐全底人”496
其他496
清康熙五十年(1711)七十四岁501
赐御书“午亭山村”匾及楹联501
撰《西陂类稿序》503
再入阁又任大学士504
其他504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七十五岁514
陈廷敬病,康熙帝赠药方并派御医每日赴陈宅诊视514
撰成《皇清文颖》515
陈廷敬逝世516
康熙帝遣皇子及各部院满汉大臣往吊陈廷敬并宣读《御制祭文》518
康熙帝撰挽诗特赐葬礼币金一千两519
康熙帝加祭一次再撰祭文519
遣官护灵归里520
其他520
第三部分 当时人和后人对陈廷敬的评述康熙帝评述524
大学士李霨评述526
大学士张玉书评述527
大学士李光地评述527
徐乾学评述529
王士祯、汪琬评述529
缪彤评述530
魏宪《百名家诗选》评述530
曹禾评述531
汪懋麟评述532
姜宸英评述532
赵士麟评述534
林佶评述536
元龙(惠周惕)评述536
于振评述536
《四库全书总目》评述537
《皇朝文献通考》评述537
李祖陶《午亭文录引》评述537
延君寿《老生常谈》评述538
查为仁《莲坡诗话》评述540
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评述540
李玉棻《欧钵罗室书画过目考》评述540
吴修编《昭代名人尺牍小传》评述540
郑方坤《国朝名家诗钞小传·午亭诗钞小传》评述540
卢见曾补《感旧集》诗人传中评述540
郭兆麒《梅崖诗话》评述541
杨际昌《国朝诗话》评述541
徐世昌《晚清簃诗汇》评述541
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评述542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评述542
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评述543
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评述543
梁章钜评《杜律诗话》544
《清诗话访佚初编》评述545
日本学者伊滕长胤和松冈□评《杜律诗话》546
后记547
热门推荐
- 3439728.html
- 3884565.html
- 3087220.html
- 3669065.html
- 3229127.html
- 3807571.html
- 3597452.html
- 1497441.html
- 1115764.html
- 23977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1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8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20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2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58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28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18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76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45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1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