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方创琳,宋吉涛,蔺雪芹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7192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81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493页
- 主题词: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引论1
第一节 城市群概念与内涵的基本判断1
一、国际关于城市群的种种认识1
二、国内关于城市群的多种解释9
三、城市群的基本概念与空间识别标准的基本判断13
第二节 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基础理论16
一、城市群形成发育的阶段理论16
二、城市群形成发育的空间结构理论19
三、城市群形成发育的产业结构演变理论24
四、城市群形成发育的交通运输体系演进理论28
五、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核心城市中心性价值理论30
第三节 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动力机制31
一、产业的空间联系是引起城市群节点间相互作用的根源31
二、交通网络体系是增强城市群节点间交互作用的先导条件32
三、节点配置关系是实现城市群内部结构优化的激励条件33
四、政策效应是推动城市群要素结构调整的无形手段34
五、投资机制是城市群空间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35
六、市场机制与区域合作是引起城市群结构发生分异的诱导条件35
七、技术机制是提高城市群发展质量的驱动条件36
第四节 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基本框架与发育程度分析38
一、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研究历程38
二、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框架40
三、中国城市群发育程度的综合分析42
第五节 城市群的核心地位与形成发育的空间特征44
一、城市群在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战略地位44
二、城市群形成发育的空间分异特征47
主要参考文献50
第二章 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估53
第一节 城市群生态状况诊断模型与方法53
一、城市群地区生态状况诊断指标体系54
二、城市群地区生态状况诊断模型57
三、城市群地区生态状况诊断的案例分析59
第二节 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估71
一、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算法综述71
二、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估模型73
第三节 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估的案例分析75
一、武汉城市群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75
二、武汉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及时空变化分析77
三、武汉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因素与敏感性分析85
主要参考文献87
第三章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系统分析89
第一节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89
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义与基本特点89
二、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91
三、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规律97
第二节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系统评判99
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状态评判指标体系99
二、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综合评判模型与方法104
三、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综合评判108
第三节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测算118
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测算方法118
二、中原城市群经济、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单项测算121
三、中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测算131
主要参考文献136
第四章 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的判别分析138
第一节 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研究进展与思路138
一、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研究进展综述138
二、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研究的基本思路140
第二节 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的计算方法140
一、中心性指数法140
二、网络维数法141
三、中心地结构网络维的应用143
第三节 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度的判别分析144
一、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态稳定性的定性分析145
二、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判别的CI值和网络维数计算分析148
三、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的总体判别分析152
第四节 中心地结构在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分析中的功用154
一、可促使形成城市群等级结构体系和指引城市空间联系方向154
二、可依据中心性指数确定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稳定性程度154
三、可依据中心地结构的节点数判别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稳定性程度157
四、结论与讨论157
主要参考文献158
第五章 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的强度与方向160
第一节 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强度的研究方法160
一、城市群产业内部技术联系强度的基本参数160
二、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强度计算的基本思路与存在问题164
第二节 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强度计算的数据准备167
一、产业数据的选取167
二、产业分类标准的统一168
第三节 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强度的计算170
一、城市群产业内部技术关联系数的确定170
二、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相关权重的确定172
三、不同产业空间联系能力分析181
四、不同城市的产业空间联系能力分析181
第四节 城市群节点间产业空间联系强度与方向分析187
一、城市群产业区域联系强度的总体特征187
二、城市群产业区域联系方向的总体特征191
主要参考文献199
第六章 城市群交通网络的通达性与空间配置特征200
第一节 城市群交通网络与通达性指数200
一、城市群交通网络体系201
二、城市群通达性指数202
第二节 城市群交通网络通达性的空间配置特征205
一、城市群及其内部节点通达性的差异特征205
二、城市群内各节点加权通达时间的空间配置特征210
第三节 城市群交通网络通达性的空间适应性214
一、空间适应性的研究方法214
二、空间分异特征215
第四节 交通网络通达性对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影响机理218
一、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对城市群形成与发育的影响218
二、交通网络通达性对城市群形成与发育的影响220
主要参考文献223
第七章 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测度分析225
第一节 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概念与研究对象225
一、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概念与研究进展226
二、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对象228
第二节 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测算方法229
一、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测算指标体系229
二、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测算模型与方法232
第三节 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测算结果及空间分异特征237
一、城市群投入产出指标数据及动态变化分析237
二、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分解特征245
三、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249
第四节 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变化趋势及空间特征252
一、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变化趋势特征252
二、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异特征255
三、主要结论257
主要参考文献258
第八章 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效应261
第一节 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机理及规律分析261
一、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因素及机理分析261
二、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规律分析269
三、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过程分析274
第二节 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程度的量化分析277
一、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277
二、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状态的测度模型279
三、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状态的综合测度分析281
第三节 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程度的变动趋势分析290
一、预测方法选择290
二、武汉城市群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趋势预测结果分析291
第四节 城市群产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发展模式298
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适度发展模式298
二、以生态产业为主的产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300
三、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301
四、以清洁产业为主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302
五、以环保产业为主的生态保育型发展模式303
六、以节能减排产业为主的低碳型发展模式303
主要参考文献304
第九章 城市群紧凑程度的测度与空间分异306
第一节 紧凑型城市群及城市群紧凑度的调控机制306
一、紧凑城市与紧凑型城市群307
二、城市紧凑度与城市群紧凑度308
三、城市群紧凑度相关理论及对紧凑型城市群建设的影响309
四、城市群紧凑度的调控机制313
第二节 城市群产业紧凑度的测度模型与空间分异分析319
一、城市群产业紧凑度的计算模型319
二、城市群产业紧凑度的综合测度结果分析320
三、城市群产业紧凑度的空间分异特征322
第三节 城市群空间紧凑度的测度模型与空间分异分析324
一、城市群空间紧凑度的计算模型324
二、城市群空间紧凑度的测度结果325
三、城市群空间紧凑度的空间分异特征327
第四节 城市群交通紧凑度的测度模型与空间分异分析329
一、城市群交通紧凑度计算模型329
二、城市群交通紧凑度的计算结果330
三、城市群交通紧凑度的空间分异特征332
第五节 城市群综合紧凑度的计算与评价334
一、城市群综合紧凑度的测度模型与计算结果334
二、城市群综合紧凑度的评价与空间分异特征336
三、结论与讨论339
主要参考文献341
第十章 城市群空间扩展的生态功能区划343
第一节 城市群空间拓展的生态功能区划分343
一、城市群空间拓展的生态功能区划分方法343
二、城市群空间拓展的生态功能区特征346
第二节 城市群空间扩展的生态功能区演变格局353
一、生态功能区演变的研究方法355
二、生态功能区的动态演变特征357
主要参考文献372
第十一章 城市群空间扩展的生态响应机理373
第一节 城市群空间扩展的生态用地格局373
一、城市群生态用地格局的研究方法373
二、城市群生态用地格局的基本特征375
第二节 城市群空间扩展的生态格局演变379
一、城市群生态格局演变的研究方法379
二、城市群生态格局演变的基本特征381
第三节 城市群空间扩展的生态影响机理398
一、生态要素构成与布局的生态影响398
二、社会经济要素发展与布局的生态影响401
主要参考文献405
第十二章 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计算实验系统406
第一节 计算实验系统的构建原理与反馈结构406
一、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计算实验系统的构建思路及基本原理406
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计算实验系统的相关借鉴分析409
三、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计算实验系统的分层结构与反馈环路413
第二节 计算实验系统的技术流程与模型方程417
一、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计算实验系统的设计思路与方法417
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计算实验系统的变量回归与模型方程420
第三节 计算实验系统的调控变量与检验426
一、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计算实验系统调控变量的确定426
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计算实验系统的检验429
第四节 武汉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计算实验系统分析430
一、实验1:改变1个调控变量而其他变量不变的实验方案430
二、实验2:改变2个调控变量而其他变量不变的实验方案431
三、实验3:改变3个调控变量而其他变量不变的实验方案433
四、实验4:改变5个调控变量而其他变量不变的实验方案437
主要参考文献443
第十三章 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能力建设444
第一节 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444
一、创新型城市群——城市群建设的创新模式444
二、生态型城市群——城市群建设的生态模式448
三、低碳型城市群——城市群建设的低碳模式451
四、集约型城市群——城市群建设的紧凑模式454
五、共生型城市群——城市群建设的一体化模式456
六、数字型城市群——城市群建设的信息化模式459
第二节 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462
一、立足“三生”承载力,加强城市群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建设462
二、发挥城市群创新优势,加强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建设465
三、提升城市群发育程度,强化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建设467
四、适度提升城市群紧凑度,加强城市群辐射能力建设470
五、健全组织协调管理机构,推动城市群综合运转能力建设472
第三节 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调控手段474
一、行政力量推动474
二、市场机制主导476
三、产业集聚支撑477
四、交通走廊拉动478
五、科学规划引导478
六、标准规范指引479
主要参考文献480
热门推荐
- 3536489.html
- 821042.html
- 2815822.html
- 697263.html
- 3358995.html
- 1144417.html
- 2899533.html
- 3057212.html
- 1995451.html
- 16762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64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6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11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50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80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24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52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84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0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