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代科举与应试诗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唐代科举与应试诗研究
  • 徐晓峰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4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唐代科举与应试诗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唐代应试诗研究述略1

二、本书的研究思路和行文框架8

上编 应试诗与唐代科举——“以诗取士”制度考述13

第一章 朝廷考试及其试诗(上)——进士科“以诗取士”的确立与调整13

第一节 唐初至高宗调露二年进士科“止试策”考辨14

第二节 《永隆科举诏》与进士科杂文试的确立22

一、刘思立奏请与《永隆科举诏》关系考察22

二、进士科帖经和《永隆科举诏》关系辨26

三、科举所试杂文的界定与唐人杂文观念的变化29

四、进士科加试杂文溯源42

第三节 玄宗朝进士科试制的调整与杂文试渐以诗赋为主48

一、武则天至玄宗朝进士科三场试的反复与调整49

二、开元、天宝间礼部“以诗赎帖”现象分析57

三、杂文试渐以诗赋为主65

第四节 中晚唐进士科杂文试的地位变化与内容调整74

一、进士科三场试顺序的调整以及杂文试地位的变化74

二、进士科杂文试的内容调整——取消诗赋的尝试89

第二章 朝廷考试及其试诗(下)——制举、日试百篇科、日试万言科及吏部试97

第一节 唐代制举试诗97

一、制举释名97

二、制举试诗100

第二节 唐代制举中的“八科举”105

一、《登科记考》关于“八科举”认识上的矛盾105

二、唐代“八科举”应试名录辑考107

三、“八科举”的性质及举行时间113

第三节 唐代的日试百篇科与日试万言科120

一、唐代百篇科与万言科施行时间考察120

二、百篇科与万言科的性质131

第四节 唐代吏部试诗136

一、吏部常选的重文词倾向与试诗赋137

二、吏部科目选与博学宏词科试诗144

第三章 唐代州府取解制度及州府试诗151

第一节 州府取解的界定——兼论与乡贡、州府试的异同151

第二节 州、府解的区分以及各州、府的取解地位156

一、州解与府解的区分156

二、各州、府取解地位的差异158

第三节 州府取解的主持者162

第四节 乡贡再次取解与拔解现象分析166

一、乡贡再次取解制度的存在与意义166

二、乡贡拔解的出现及其概念的演变177

第五节 唐代州府试诗分析183

一、州府试诗的科目183

二、州府试诗考索185

下编 应试诗与唐诗发展流变196

第四章 文体因革与唐代应试诗的体制特征196

第一节 唐代应试诗的限题197

一、限题人:主司与帝王197

二、限题方式:“有所出”和“自以意为之”199

第二节 唐代应试诗的限韵203

一、限定韵字204

二、限定韵数212

第三节 诗体律化与唐代应试诗体制定型216

一、五言律体定型与“以诗取士”216

二、应试诗对应制诗体制的借鉴219

第五章 唐代应试诗的创作模式及其影响238

第一节 唐代应试诗的章法结构239

一、律体的三部式结构与应试章法的形成240

二、应试章法与八股文法244

第二节 唐代应试诗的缘题创作248

一、“缘题落韵”考论249

二、识题与见题254

三、赋题与隶事、体物260

四、结题与性情267

第三节 唐代应试诗的雅体规范274

一、初唐诗学中的雅体观念274

二、应试诗雅体规范的表现与突破280

第六章 唐代应试诗中的“齐梁体格”与唐代律体新变290

第一节 由开成二年的“齐梁体格”看唐代应试诗的特殊格律形式290

一、唐文宗开成年间的“齐梁体格”290

二、与开成年间“齐梁体格”相类的其他应试诗295

三、应试诗中的平韵、仄韵“齐梁体格”303

第二节 “齐梁体”和“齐梁格”的界定308

一、唐人仿效“齐梁体”“齐梁格”声律探讨309

二、唐人“齐梁体”“齐梁格”观念的界定——兼论“格诗”与“齐梁格”之关系319

第三节 中晚唐律体创作的新变——以皎然声律理论及律诗创作为中心325

一、以“齐梁格”写作律体与中晚唐律体创作的新变325

二、皎然的声律理论与律体新变330

结语340

附录:现存唐五代应试诗题342

参考文献389

后记4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