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业生态制造 剩余物质的管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肖忠东,孙林岩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51623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工业生态制造 剩余物质的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1.1 现实紧迫性1
1.1.2 理论发展的趋势9
1.2 理论综述12
1.2.1 关于工业制造的宏观理论12
1.2.2 关于工业制造的微观理论17
1.2.3 总结25
1.3 本书框架26
1.3.1 本书逻辑思路与基本结构26
1.3.2 拟解决的问题28
1.3.3 研究方法与步骤30
参考文献31
第2章 物质剩余的起源——工业制造模式比较研究35
2.1 工业生产历史回眸35
2.1.1 工业生产经验分析35
2.1.2 工业生产理论分析40
2.2 工业制造模式比较研究43
2.2.1 工业制造模式界定43
2.2.2 工业制造模式比较45
2.2.3 3种制造模式综合比较53
2.3 增量制造的展望55
2.3.1 增量制造的必要性——制造业的挑战55
2.3.2 增量制造可行性(Ⅰ)——制造技术发展前沿57
2.3.3 增量制造可行性(Ⅱ)——微型(纳米)制造系统63
2.4 本章结论67
参考文献67
第3章 剩余物质管理模式比较研究69
3.1 工业剩余物质管制69
3.1.1 剩余物质管制的理论基础69
3.1.2 剩余物质管制的弊端70
3.1.3 剩余物质管制的层级72
3.2 管理模式的变迁——工业预防73
3.2.1 预防与工业预防73
3.2.2 工业预防理论基础——工业生态理论75
3.2.3 工业预防的主观化76
3.2.4 工业预防的层级与整合77
3.2.5 两种剩余物质管理模式的经济比较82
3.2.6 清洁生产的操作路径83
3.2.7 清洁生产模式的动力与阻力88
3.3 工业预防管理战略模式——剩余物质最小化90
3.3.1 剩余物质最小化90
3.3.2 剩余物质最小化原理研究96
3.4 剩余物质最小化推广的动力与阻力104
3.4.1 动力104
3.4.2 阻力105
3.5 本章结论107
附录1:巨化集团剩余物质管理的成功案例107
附录2:单一企业物质循环中剩余物质递减证明109
附录3:单一企业剩余物质最小化求解模型程序110
参考文献111
第4章 物质剩余治理——封闭的物质循环113
4.1 工业资源展望113
4.1.1 工业经济行为与资源113
4.1.2 资源短缺的解决途径115
4.1.3 结论117
4.2 自然生态均衡——一个系统的描述118
4.3 工业经济系统的均衡分析121
4.3.1 非均衡的工业经济121
4.3.2 均衡的工业经济130
4.3.3 3种工业经济模式的比较135
4.4 均衡的物质循环流程136
4.4.1 均衡物质的流程分析136
4.4.2 均衡物质循环的阶段分析140
4.5 封闭流程的物质管理142
4.5.1 封闭流程的物质管理142
4.5.2 封闭的物质流程实现的经济机理145
4.6 本章结论149
参考文献149
第5章 物质剩余的战略管理——基于 LCM 的产品设计151
5.1 生命周期评估(LCA)概述151
5.1.1 生命周期评估理论背景151
5.1.2 生命周期评估理论156
5.1.3 生命周期评估对于产品的要求160
5.2 基于 LCA 产品资源设计——“绿色采购”161
5.2.1 环境成本最小的资源设计162
5.2.2 成本最小的资源设计——资源再生性164
5.3 基于 LCA 产品性能设计——“绿色设计”165
5.3.1 针对“废物最小化”的产品设计165
5.3.2 针对“生态化”的产品设计166
5.4 本章结论167
参考文献168
第6章 多个生产厂商集群的动态研究169
6.1 厂商集群169
6.1.1 厂商集群的概念及基本特征169
6.1.2 厂商集群增长177
6.1.3 厂商集群之间的相互关系185
6.2 厂商地缘性集群理论194
6.2.1 厂商地缘性集群概念与基本特征194
6.2.2 厂商地缘性集群结构196
6.2.3 厂商地缘性集群的演替198
6.3 本章结论199
参考文献199
第7章 多个生产厂商的生态整合201
7.1 KALUNDBORG 产业共生体系研究201
7.1.1 厂商生态整合特征204
7.1.2 产业共生体系启示211
7.1.3 Kalundborg 产业共生体系的反思213
7.1.4 小结217
7.2 生产厂商生态整合的纽带——工业食物链理论219
7.2.1 工业食物链研究219
7.2.2 工业食物网理论225
7.3 多个生产厂商的生态整合228
7.3.1 生态整合的实践228
7.3.2 生态整合的模式232
7.4 本章结论234
参考文献234
第8章 多个厂商的生态协同——工业生态系统235
8.1 厂商生态协同——工业生态系统235
8.1.1 工业生态系统定义236
8.1.2 工业生态系统结构243
8.1.3 工业生态系统中的产业246
8.2 工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247
8.2.1 系统内部单一产业的自我调节247
8.2.2 系统内部产业群的反馈控制249
8.3 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50
8.3.1 工业生态系统稳定性250
8.3.2 产业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254
8.4 工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均衡257
8.4.1 工业生态系统生命周期理论257
8.4.2 工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均衡理论261
8.5 工业生态系统静态均衡定量分析262
8.5.1 问题262
8.5.2 假设263
8.5.3 单目标线性优化模型264
8.5.4 模型求解265
8.6 本章结论265
参考文献265
第9章 物质剩余的经济基础——稳态的循环经济266
9.1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比较266
9.1.1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相同之处267
9.1.2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不同之处268
9.2 经济系统的困境271
9.2.1 经济系统的内部困境271
9.2.2 经济系统的外部困境273
9.2.3 经济困境释疑275
9.2.4 小结276
9.3 经济系统的调整276
9.3.1 确立新经济价值标准——物理价值“熵”277
9.3.2 确立新的经济系统——稳态的循环经济279
9.4 稳态循环经济系统的运用——环境价值288
9.5 本章结论289
参考文献290
第10章 结束语292
10.1 本书结论292
10.2 提高资源生产力的战略294
10.3 未来的展望300
热门推荐
- 268712.html
- 2670763.html
- 3388974.html
- 3596462.html
- 3488941.html
- 2717812.html
- 3735429.html
- 2612839.html
- 3783699.html
- 36337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31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18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97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49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27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05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52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88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91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9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