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制变迁的机会、成本与历史作用 以中国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演变为理论模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法制变迁的机会、成本与历史作用 以中国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演变为理论模型
  • 李延铸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646397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法制史-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制变迁的机会、成本与历史作用 以中国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演变为理论模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代绪论:为何“工业革命”不是在中国爆发?——从法律制度与法律思想演变进程中寻找答案1

一、“李约瑟问题”及其思想主旨1

二、研究“李约瑟问题”的意义3

三、东、西方法制变迁比较:解读“李约瑟问题”的钥匙5

四、制度需求与制度供应的辩证关系:一个更深刻的话题9

五、中国法制变迁的特殊性和典型性13

六、本书的基本思想与表述体例16

第一章 神权法思想与古代法制宗族化19

第一节 概述19

一、中国传统法制的起源19

二、夏商周法制建设概况21

三、夏商周法制的基本特点23

第二节 夏商周神权法思想及其演变25

一、天命神权思想25

二、祖宗崇拜观念对法制的影响26

三、德治思想28

第三节 周礼及其主要内容29

一、《周礼》与“周礼”29

二、周礼的主要内容31

第四节 宗法制度的特点和影响37

一、家族奴隶制——宗法制度的社会基础37

二、家法到国法的演变39

三、宗法制度的影响41

第二章 法家法律思想与秦代法制封建化44

第一节 概述44

一、社会经济概况44

二、法家法律思想46

三、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及其基本特点48

第二节 “商鞅变法”与秦国法律的封建化50

一、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50

二、“商鞅变法”与秦国封建主义法的形成51

三、秦国法制的形式渊源54

第三节 韩非法律思想与秦朝法律制度55

一、韩非其人及其法律思想55

二、秦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57

三、秦代法制的主要特点61

第四节 法家法律思想与秦律的局限性63

一、法家“缘法而治”的局限性63

二、没有民主的法制就等于专制65

三、民族文化的差异67

第三章 道家思想与西汉法制省约化69

第一节 概述69

一、汉初主要问题与汉高祖恢复社会生产的措施69

二、道家与道家思想70

三、西汉初年法制建设概况72

第二节 黄老思想与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74

一、“无为而治”的理论与实践74

二、汉初黄老学派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76

三、黄老法律思想的历史作用79

第三节 西汉初年的法制体系80

一、律80

二、令83

三、科与品86

第四节 道家法律思想与汉初“省刑约法”的历史作用与局限87

一、道家的自然法思想及其局限性87

二、道、儒法律思想的斗争与合流89

三、汉初法制省约化运动的历史地位91

第四章 儒家思想与传统法制儒家化94

第一节 概述94

一、社会经济概况94

二、儒家与儒家思想96

三、汉唐时期法制儒家化的基本线索与主要发展阶段98

第二节 儒家法律思想及其正统地位的确立100

一、汉儒的法律思想100

二、在“尊儒”旗帜下的法制改革102

三、盐铁会议与白虎观会议104

第三节 法制儒家化运动的主要形式106

一、“春秋决狱”106

二、比:汉代的判例法108

三、儒家对法律的系统性修改110

第四节 法制儒家化运动的历史地位与局限性111

一、汉武帝尊儒的实质111

二、法制儒家化运动的社会基础与历史作用113

三、法制儒家化的历史局限性115

第五章 “均田运动”与隋唐法制定型化118

第一节 概述118

一、社会经济概况118

二、主要社会思潮119

三、主要立法活动120

第二节 均田制:隋唐法制定型化的经济基础122

一、“均田运动”122

二、隋朝的均田运动及其法制保障124

三、唐朝均田运动及其相关法制的变革125

第三节 《唐律疏义》的主要内容127

一、唐律的总则:名例律127

二、唐律分则之实体规范130

三、唐律分则之程序规范136

第四节 隋唐法制定型化的标志、历史地位和基本倾向138

一、隋唐法制定型化的主要标志138

二、历史地位141

三、“伦理法”:隋唐法制定型化的基本倾向143

第六章 “王安石变法”失败与宋代法制僵硬化146

第一节 概述146

一、社会历史概况146

二、宋朝主要立法活动147

三、宋朝法律思想与法学研究之风149

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及其主要内容151

一、“王安石变法”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151

二、王安石其人及其法律思想153

三、“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与实施过程156

第三节 民法缺失:宋朝法制凝固性的另一面159

一、宋朝民法的主要内容159

二、为什么说宋朝存在民法缺失的问题?161

三、“王安石变法”对纠正宋朝民法缺失的意义163

第四节 从“王安石变法”失败看宋朝法制僵硬化的根源165

一、“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分析165

二、宋朝法制僵硬化的主要根源168

第七章 宋明理学与中国传统法制专制化172

第一节 概述172

一、社会经济概况172

二、元明清立法概况173

三、中国传统法制专制化的主要表现175

第二节 宋明理学及其对法制的影响178

一、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78

二、程朱理学及其对法制建设的影响180

三、陆王心学及其对法制建设的影响182

第三节 法律专制化对社会生产力的束缚185

一、丧失了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185

二、家族主义法制的反人类性188

三、国家机关的堕落190

第四节 关于中国传统法制专制化的反思192

一、中国传统法制专制化的主要原因192

二、“内发型”法制发展模式能否走出专制主义泥潭?195

第八章 清末变法思想及其法制改良化199

第一节 概述199

一、从“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199

二、愈演愈烈的国内矛盾202

三、清末法制改良的基本情况204

第二节 清末变法思想207

一、清末变法思想的形成与演变207

二、清末变法思想的主要代表209

三、清末变法思想的主要成果212

第三节 清末法制改良的特点、作用与局限性215

一、清末法制改良运动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15

二、清末法制改良的三大历史贡献216

三、清末法制改良的历史地位、经验和局限性219

第四节 关于清末法制改良运动失败根源的比较分析222

一、清末法制改良的日本因素222

二、中日法制改良运动的主要因素比较225

三、中国不可能走“明治维新”式的法制改良道路230

第九章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法律思想与民国法制法典化234

第一节 概述234

一、社会经济概况234

二、关于中国前途的思想争论和斗争235

三、民国时期历届政府的政权结构238

第二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法律思想240

一、孙中山与辛亥革命240

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思想244

三、南京国民政府对孙中山法律思想的继承与阉割247

第三节 “六法全书”与国民政府法制的特点250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机构与立法特点250

二、民国六法体系创立的三个阶段251

三、“六法全书”形式与实质的“二律背反”255

第四节 关于“六法全书”历史地位的反思256

一、废除“六法全书”的反思256

二、怎样看待“六法全书”对中国法制法典化的历史贡献260

第十章 马列主义法律思想与中国法制现代化265

第一节 概述265

一、“五四运动”以及马列主义法律思想在中国的传播265

二、中国当代新型法制的主要发展阶段266

三、当代中国新型法制的基本特色267

第二节 土地革命与土地法270

一、中国的土地革命与制定土地法的指导思想270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各阶段土地法的主要内容272

第三节 毛泽东宪政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274

一、毛泽东的宪政实践与理论贡献274

二、中国新时期制宪活动及其主要成就277

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宪法建设的主要经验279

第四节 全球化视野: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新课题282

一、当代世界法制发展的基本趋势282

二、当代世界法制发展的主要潮流284

三、现状与问题: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法2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