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历史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 自然历史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历史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 自然历史卷
  • 刘东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8360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26页
  • 文件大小:158MB
  • 文件页数:608页
  • 主题词: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研究-东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历史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 自然历史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合报告1

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历史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综合报告1

一、东北地区自然环境概况1

(一)地质地貌植被特征1

(二)现代气候环境背景和规律、气候灾害特征4

二、东北主要生态与环境单元及其形成演化10

(一)东北西部沙地分布与形成演化10

(二)东北湿地类型与环境演变20

(三)松嫩平原盐碱荒漠化28

(四)东北平原地下水资源36

三、全新世气候变化42

(一)全新世古气候记录42

(二)全新世古气候演化49

四、气候发展趋势52

(一)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52

(二)近50年气候变化情况53

(三)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趋势55

(四)主要结论及建议59

五、人类活动对东北环境变化的影响60

(一)辽宁地区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60

(二)黑龙江地区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67

(三)吉林地区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70

六、结论与建议75

主要参考文献76

分论82

第一篇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格局及演变历史82

专题一 东北地区自然环境格局及演变历史82

一、自然环境格局82

二、自然环境演变历史82

主要参考文献84

第二篇 东北地区主要环境类型的形成与演化86

专题二 东北西部沙地格局与演变86

一、沙漠化的定义86

二、东北地区沙地的分布与基本特征88

三、沙漠化土地类型与面积92

(一)沙漠化土地类型与特征92

(二)土地沙漠化面积94

四、东北西部土地沙漠化发展趋势96

五、沙漠化基本特征98

(一)沙地古土壤剖面特征98

(二)沙漠化土地风沙粒度、矿物、化学特征112

六、东北西部沙地古土壤、黄土的年龄123

七、沙地古土壤、黄土的孢粉组合特征126

(一)呼伦贝尔沙地沙丘古土壤孢粉组合特征126

(二)松嫩沙地沙丘古土壤孢粉组合特征131

(三)科尔沁沙地黄土、古土壤剖面孢粉组合特征136

八、沙地沙漠化正、逆过程与时代141

(一)沙地沙漠化正、逆过程141

(二)东北地区沙漠化形成时代问题的探讨143

九、东北土地沙漠化的影响因素145

(一)自然因素145

(二)人为因素147

十、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与技术模式149

(一)生物工程治理方法149

(二)水利工程治理途径151

主要参考文献152

专题三 东北西部沙地古水文网演化与变迁154

一、科尔沁地区古水文网演化与沙漠变迁154

(一)西辽河流域古水文网演化154

(二)科尔沁沙地的形成与演化161

二、呼伦贝尔盆地古水文网演化与沙漠变迁169

(一)地形与地貌169

(二)古水文网空间分布170

(三)古水文网基本特征174

(四)沙地的分布175

(五)主要结论177

三、冰期时期大小兴安岭的冰川分布179

主要参考文献183

专题四 东北湿地的形成与演化184

一、湿地的基本概念184

二、东北地区湿地的主要特征185

三、东北湿地的环境演化特征189

四、东北的湿地保护区216

五、东北湿地面临的严峻形势219

主要参考文献219

专题五 松嫩平原盐碱荒漠化及其环境演变222

一、研究区概况222

二、自然地理特征222

三、气候构造旋回与环境演变228

四、松嫩平原西南地区的盐碱化232

五、松嫩平原腹地水域、盐碱土动态变化规律239

六、土地盐碱荒漠化评价245

七、基于EOS-MODIS数据的荒漠化研究247

八、松嫩盆地高程与盐碱荒漠化关系254

九、盐碱化、盐碱荒漠化的成因讨论255

十、结论255

主要参考文献257

第三篇 东北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特征及演变趋势专题六 东北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特征及演变趋势261

一、全新世古气候记录261

二、全新世古气候演化268

主要参考文献270

专题七 东北地区全新世植被与气候变化272

一、全新世植被变化272

二、全新世温度变化276

三、全新世降水变化278

四、科尔沁沙地东南部环境演变280

五、主要结论282

主要参考文献283

专题八 东北地区近百年气候演化趋势286

一、近百年来气候变化286

(一)近百年温度异常增暖286

(二)近百年降水量趋于减少287

二、近5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287

(一)地表气温趋势287

(二)年降水量趋势288

(三)气候冷暖干湿匹配情况291

三、近50年强降水事件变化291

四、两大流域降水变化规律分析292

五、近50年其他气候要素变化295

(一)日照时数变化趋势295

(二)平均风速变化趋势295

(三)年蒸发量变化趋势296

(四)年干燥度变化趋势(蒸发量/降水量)298

六、主要结论和建议298

主要参考文献299

专题九 东北地区现代气候环境和气候灾害301

一、气候环境特点301

(一)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301

(二)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变差系数分布特征302

(三)小型蒸发皿多年平均蒸发量年和季节分布特征302

二、主要气候灾害303

(一)干旱303

(二)雨涝304

(三)暴雨305

(四)低温冷害306

(五)霜冻307

三、小结308

主要参考文献309

专题十 东北分区现代气候演变特征及其影响310

一、辽宁省310

(一)气候特点310

(二)气候变化规律312

(三)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313

(四)气候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315

(五)水资源匮乏径流减少,卧龙湖湿地面积萎缩317

二、吉林省318

(一)地面气候要素的变化318

(二)大风、沙尘暴灾害的变化规律320

(三)吉林省未来20~30年气候趋势的初步预估322

(四)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系统的影响323

三、黑龙江省325

(一)气候特征与气候资源325

(二)气候变化及其影响326

四、内蒙古东四盟市330

(一)基本气候要素分布特征330

(二)主要气候要素变化趋势332

(三)气候变化对呼伦湖生态环境的影响337

主要参考文献340

第四篇 东北地区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专题十一 辽宁省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43

一、远古至清朝前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343

(一)古代的自然环境343

(二)人类活动346

二、帝国主义侵略掠夺期(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前)350

(一)帝国主义掠夺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350

(二)人口的迅速增长351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时期355

(一)辽宁工业化的历史贡献355

(二)传统工业化对环境的污染356

(三)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368

四、促进人与气候和谐发展的对策措施372

主要参考文献375

专题十二 吉林省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377

一、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377

(一)旧石器时代中期377

(二)旧石器时代晚期377

二、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378

(一)西部草原低湿地379

(二)中部平原低山地379

(三)东部山地380

三、青铜时代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381

(一)西部平原沼泽区381

(二)中部平原低山地382

(三)东部山地383

四、汉代时期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384

(一)西部草原低湿地384

(二)中部平原低山地384

(三)东部山地385

五、三国西晋时期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386

六、隋唐时期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387

(一)隋代387

(二)唐代387

七、宋代辽金时期的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389

(一)西部草原低湿地390

(二)中部平原低山地390

(三)东部山地391

八、元代时期的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394

九、明清时期的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395

(一)明代395

(二)清代395

十、结语397

主要参考文献400

专题十三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401

一、黑龙江省气候的演化401

(一)地质时期气候401

(二)历史时期气候402

(三)近代气候404

(四)当代气候406

二、气候对黑龙江省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407

三、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的影响408

(一)人口的变化408

(二)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的影响410

主要参考文献414

专题十四 内蒙古东部地区湖泊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415

一、湖泊变化监测结果416

二、影响因素分析422

主要参考文献426

专题十五 东北地区气候变化与人类响应427

一、百年以来东北的气候变化427

(一)东北地区自然环境427

(二)研究方法429

(三)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的时序分析430

(四)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的空间分析435

(五)气候变化对生态地理区域界线的影响437

二、百年以来东北的人口变化440

(一)人口缓慢发展阶段441

(二)人口增长较快阶段442

(三)人口急剧增长阶段443

三、气候变化与人类响应444

(一)东北地区百年以来水灾对人类的影响444

(二)东北地区百年以来旱灾对人类的影响447

主要参考文献450

专题十六 人类活动与东北地区未来气候趋势453

一、气候变化预估方法453

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454

三、全球未来气候变化趋势455

四、东北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457

(一)全球气候模式预估458

(二)区域气候模式预估461

五、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的不确定性463

主要参考文献464

专题十七 人工增雨是解决东北水资源短缺的途径之一467

一、东北地区水资源条件和人工增雨现状467

二、人工增雨(雪)是有科学基础和行之有效的469

(一)人工增雨是有科学基础的469

(二)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470

三、东北人工增雨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存在的问题471

四、科学作业与机理研究在东北人工增雨中的作用472

五、东北人工增雨今后的工作和发展前景474

主要参考文献475

第五篇 东北地区的水环境477

专题十八 东北平原的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477

一、东北平原气候水文概况477

二、东北平原地下水类型479

三、东北平原地下水资源量480

四、地下水动态变化482

五、地下水开发利用及存在的环境问题484

六、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489

主要参考文献495

专题十九 东北地区河流碳输出通量与流域侵蚀研究496

一、河流DIC、OC输出通量估算方法与数据496

(一)溶解无机碳(DIC)估算497

(二)有机碳(OC)估算498

二、嫩江与辽河碳通量时空分析499

(一)流量与碳通量的时间序列分析499

(二)流量与碳通量的空间分析500

(三)碳通量估算结果502

三、辽河流域岩石风化二氧化碳消耗量与流域环境分析503

(一)主要的化学风化类型和过程503

(二)流域化学风化与人类污染505

(三)辽河流域化学风化速率的空间分布507

四、结论508

主要参考文献508

专题二十 东北地区水资源及生态-环境遥感监测511

一、东北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遥感监测511

二、东北地区水资源问题的驱动因素515

主要参考文献516

专题二十一 东北地区农业耗水量分析517

一、数据与方法517

二、结果与讨论520

三、结论525

主要参考文献5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