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3366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的经济理论1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
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4
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6
四、关于过渡时期的经济理论12
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15
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15
二、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18
三、正确看待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20
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演变21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2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端2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3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34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时代35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40
一、研究对象40
二、研究任务41
三、概念和范畴43
四、理论体系45
第五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则47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47
二、正确借鉴西方经济学49
三、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的创造52
四、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3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5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57
一、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57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59
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61
四、苏联模式的成就与局限6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的建立66
一、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66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69
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72
四、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初步体现75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7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宪法原则的确立8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构成82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成熟定型84
第三章 社会主义阶段基本经济制度8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86
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地位86
二、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规定88
三、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89
第二节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91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特征91
二、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93
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95
第三节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98
一、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含义98
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变化100
三、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实现103
四、澄清对国有经济的若干片面认识104
第四节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08
一、为什么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108
二、非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109
三、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发展110
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112
五、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否会导致资本主义113
第五节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115
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形成与演变115
二、坚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118
三、推动“三权分置”改革120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23
第一节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123
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发展123
二、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126
三、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128
四、市场经济的长处12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131
一、市场经济的社会属性131
二、市场经济的共性与个性132
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弊端134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扬弃13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138
一、发展目的138
二、所有制结构139
三、分配制度140
四、调节方式140
五、开放模式141
六、经济民主142
第四节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14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两条主线144
二、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147
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对立统149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151
一、国有企业的性质151
二、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152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53
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154
五、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与分类改革155
六、国有资产管理体制157
第六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59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构成和特点159
二、商品市场161
三、土地市场163
四、劳动力市场164
五、金融市场166
第七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和市场关系168
一、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的发展168
二、认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三个维度170
三、有效市场,有为政府171
四、微观市场决定,宏观政府主导173
五、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75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收入分配176
第一节 按劳分配176
一、按劳分配的实质176
二、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178
三、按劳分配的实现过程和实现形式180
四、关于以按劳分配为主182
第二节 多种分配方式与按生产要素分配184
一、多种分配方式的形成184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185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不是要素价值论187
第三节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189
一、国民收入的概念189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190
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190
第四节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192
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192
二、重视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问题194
三、改善收入分配格局195
第五节 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196
一、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96
二、收入差距扩大问题199
三、收入差距与财产差距202
四、市场化能否解决贫富差距问题203
五、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205
第六节 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206
一、对效率和公平关系认识的发展206
二、效率和公平的多重含义209
三、把提高效率同促进公平相结合211
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213
第六章 社会主义国家调控21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调控的性质216
一、国家和政府216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属性218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调控的依据220
第二节 国家经济调控体系222
一、国家调控和宏观调控222
二、国家经济调控的目标224
三、国家调控的组织225
四、国家经济调控的能力230
第三节 宏观调控231
一、宏观调控的意义231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233
三、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235
第四节 结构调控237
一、结构调控的重要意义237
二、优化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239
三、把优化结构与增加总量相结合240
第五节 市场调控241
一、市场调控或市场监管的含义241
二、商品市场监管243
三、生产要素市场监管244
第六节 生态调控247
一、生态调控的内涵247
二、生态调控面临的挑战248
三、完善生态调控的基本思路250
第七节 民生调控251
一、民生调控和民生保障的内涵251
二、健全民生保障体制253
三、不断改善和保障民生254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257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257
一、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257
二、改革与革命259
三、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260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式261
一、激进式改革261
二、渐进式改革262
三、对渐进式改革经验的不同解释263
四、中国为什么走渐进式改革之路266
第三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268
一、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268
二、整体协调与局部改革相结合269
三、双轨过渡与增量先行相结合272
四、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273
五、增长与稳定相结合274
六、改革与开放相结合276
七、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相结合277
八、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279
九、目标与过程相结合280
第四节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282
一、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矛盾和选择282
二、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更好结合起来283
三、坚持完善渐进式改革方式284
第八章 社会主义对外开放286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表现和影响286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86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289
三、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292
四、依附性发展与自主发展296
五、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299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302
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302
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303
三、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304
四、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306
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307
第三节 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308
一、对外开放的历程308
二、对外贸易的发展312
三、利用外资的发展315
四、人民币国际化317
五、推进“走出去”战略320
六、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升321
第四节 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325
一、国家经济安全的含义325
二、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挑战326
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措施330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33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质332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332
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334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335
四、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338
第二节 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341
一、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341
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三重优势344
三、经济发展新常态347
四、科学认识“中等收入陷阱”350
第三节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354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354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意义355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356
第四节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357
一、中国城市化历程与经验教训357
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内涵358
三、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任务360
第五节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61
一、自主创新战略的内涵361
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意义362
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基本要求363
第六节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364
一、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提出364
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365
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途径366
第七节 中国特色区域发展道路367
一、区域发展战略的演进367
二、区域发展总体格局369
三、统筹区域发展371
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图景372
结束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374
后记378
热门推荐
- 604997.html
- 2484821.html
- 294934.html
- 2567578.html
- 3595943.html
- 2532874.html
- 2386342.html
- 130751.html
- 2264169.html
- 2149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25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6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24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07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23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26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59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5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26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