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日读大学 夜读中庸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日读大学 夜读中庸
  • 刘秋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978750647720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儒家;大学-研究;中庸-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日读大学 夜读中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日读篇:《大学》中的齐家治国之法2

第一章 经论——三纲八目的追求2

大学之道的核心: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2

知止而后有所得4

知其本末,善始善终6

欲明德天下,先治其国8

欲治其国,先齐其家9

欲齐其家,先修其身11

欲修其身,先正其心12

欲正其心,先诚其意14

欲诚其意,先致其知15

有才智有见识才有真知灼见17

推究事物原理可避祸保身19

对事物有明确认识才能忠实诚信20

意诚者,方能心思端正22

心正者,方可提高品德修养23

“身修”者,方能“齐家”25

家和者,方可治国27

治理好国家才能天下太平29

道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31

本性败坏者,难成大器33

以真诚换取真诚35

第二章 美德——弘扬光明的品德37

时时自省,以显明美德37

博学参省,好学深思39

有美德的人令人崇敬40

为君者要施行仁政42

为臣者要毕恭毕敬44

为子者要恪尽孝道46

为父者要慈爱有加48

与人交往,坚守信义49

道德至善,民之不忘51

治国之道,仁德为本53

第三章 听讼——凡事要抓住根本55

遇到棘手的事要细细查清缘由55

让坏人无法狡辩57

学习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58

第四章 诚意——诚意的关键在于不自欺60

君子“慎其独”而“不自欺”60

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62

作恶者不得善终64

量宽福厚,器小禄薄66

第五章 正心——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68

心有愤怒则不正68

心有恐惧则不正69

心有逸乐则不正71

心有忧患则不正73

心不在焉则不正75

第六章 齐家——齐家之关键在于修养自身品德77

对家人的“爱”过了头就是“害”77

学会向对手学习79

面对自己敬畏之人行为容易有所偏失80

行善做好事要看清对象82

求取“傲慢”的贤才要真诚耐心84

看人要长短兼顾85

不可溺爱子女87

第七章 治国——欲治国先齐其家89

治家如同治国89

不出家门也可治国91

孝顺之人方可事君92

敬兄如敬长94

欲爱民如子先爱护子女96

保护人民“如保赤子”97

为上者应以身作则99

一言可兴邦,也可丧邦101

以“仁厚”赢得人心102

正人须先正己104

兄弟相处在于“和”106

第八章 平天下——欲平天下先治其国108

尊老敬老不违礼数10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0

爱民所爱,憎民所憎112

慎重行事,知错就改114

以德为政,四方皆敬116

“德”是最有用的个人能力118

德为本,财为末120

重财轻德,本末倒置121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123

不义之财富终将失去125

世事无常,得意莫忘形127

为人处世,以善为宝129

患难与共者,值得珍惜130

德胜于才,始可为贵132

把奸佞小人驱逐134

亲益远损,亲贤远愚135

遇贤者应及时重用137

奸邪之人,近之即祸139

得之于忠信,失之于骄泰141

生财有道143

获取财富要遵循正道144

为上者好仁,为下者必好义146

尊崇仁义,成就大业149

仗义疏财,顾全大局151

治国不应以捞取财富为目的153

任用小人,必惹祸事156

夜读篇:《中庸》中的修养人性之道160

第一章 天命——中和是天下的根本160

(一)秉承天命,天人合一161

(二)中、和是一切的根本163

第二章 时中——君子时中,小人无忌惮165

(一)做个坚守道德的君子165

(二)“反中庸”者肆无忌惮167

第三章 鲜能——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标准169

(一)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标准169

(二)克制欲望,克服褊狭171

第四章 行明——物壮则老,过犹不及174

(一)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174

(二)物壮则老,过犹不及176

第五章 践行——实践才能出真知179

(一)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179

(二)学以致用方显真智慧181

第六章 大知——隐恶扬善,执两用中184

(一)执两用中,隐恶扬善184

(二)扬长避短,以扬为主186

第七章 予知——聪明反被聪明误189

(一)聪明并不等于高明189

(二)凡事贵在持之以恒191

第八章 服膺——牢牢抓住不要放弃194

第九章 可均——天下国家可均,中庸不易199

(一)中庸是极致性的标准199

(二)中庸之道与对症下药201

第十章 问强——真正的强在于精神力量203

(一)宽柔以教,不报无道203

(二)与人为善,和而不流206

第十一章 素隐——正道直行,默默无闻亦不后悔209

(一)欺世盗名者不得善终209

(二)半途而废者难以成功211

(三)不争不斗,不喜不厌212

第十二章 费隐——君子之道费而隐214

(一)“中庸”之道既易又难215

(二)努力摆脱一知半解216

第十三章 不远——君子之行,安然守正219

(一)道不远人,远人非道220

(二)庸德之行,庸言之谨221

第十四章 素位——素位而行,安分守己223

(一)是什么角色就做好什么事224

(二)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225

第十五章 行远——行远自迩,登高自卑227

(一)有谦乃有容,有容方成广228

(二)认识自我,切忌虚夸230

第十六章 鬼神——无所不在的道232

(一)道是无所不在的232

(二)内心的“诚”是关键234

第十七章 大德——大德者必受命236

(一)德性是一切伦理的基础237

(二)高贵的品德是一种财富238

第十八章 无忧——中庸而行,可以无忧241

(一)中庸道德价值的评判242

(二)对自己的修养和作为要谨慎244

第十九章 达孝——礼法制度是治国之本246

(一)用“孝”字影响别人247

(二)善于继承前人的志向248

(三)“礼”是不能错乱的249

第二十章 问政——治国平天下的法则251

(一)为政之要,在于得人255

(二)以自身的德行感召人才256

(三)治国之道,以仁为本257

(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58

(五)勤奋必能通向成功259

第二十一章 诚明——诚则明,明则诚261

(一)诚是儒学的奠基性观念261

(二)“自诚明”与“自明诚”262

第二十二章 至诚——至诚可参天地265

(一)君使臣以诚,臣事君以忠265

(二)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对方267

第二十三章 致曲——其次致曲,曲能有诚269

(一)“致曲”的修养之道269

(二)由局部达到整体的诚271

第二十四章 前知——至诚者可预知未来273

(一)诚的最高境界有如神灵273

(二)先知来自于自身的修炼275

第二十五章 自成——诚者自成,合内外之道277

(一)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277

(二)诚者能够成就自己279

第二十六章 无息——至诚是没有止息的282

(一)追求至诚永远不停止283

(二)至诚的三种情形285

第二十七章 明哲——明哲保身,进退自如287

(一)修养德行,适应圣人之道288

(二)明哲保身,方能进退自如289

第二十八章 自用——不可自以为是,独断专行292

(一)自以为是者总与失败同行293

(二)独断专行,必铸苦果294

第二十九章 取信——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296

(一)民信是最强的凝聚力297

(二)身体力行,为不言之教299

第三十章 敦化——至圣之德广大如天301

(一)孔子祖述尧舜的内容301

(二)小德川流,大德敦化304

第三十一章 至圣——能“配天”的领导艺术306

(一)居上者要“临之以庄”307

(二)宽裕温柔,容纳万物308

第三十二章 天德——天下惟有德者居之310

(一)“至诚”之道的功用310

(二)“诚”是天人合一的联结点312

第三十三章 德化——弘扬德行的最高境界315

(一)君子之道不可急功近利316

(二)把民众培养成有德的君子319

参考文献3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