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 雷广臻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15074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2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洋务派的衰世挽歌3

第一章“师长论”及其发展3

第一节“师长论”3

第二节“中体西用”是“师夷长技”的进步5

第二章 论恶的作用及洋务运动7

第一节 恩格斯论恶7

第二节 恶与洋务运动10

第三章 洋务派的伦理思想14

第一节 扶持名教,敦叙人伦15

第二节 会通“心”、“智”,维护“圣道”、“纲常”16

第三节 洋务派的“道器”、“性命”、“仁义”观点18

第四章 洋务派的事功和修身思想23

第一节“敬恕二字”,“立身要旨”23

第二节“名节廉耻”等规范和要求24

第三节 曾国藩的事功、修养思想25

第四节 修身养性方法27

第五节 洋务派代表人物伦理思想的共性与特性29

第五章 张之洞《劝学篇》的理论构架与思想倾向31

第一节心、智是《劝学篇》理论构架的支柱31

第二节“同心”的途径和目标32

第三节“益智”的方法和目的34

第四节《劝学篇》的骨架37

第五节 从新角度分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40

第六节 旧者攻其新,新者攻其旧42

第二篇 太平天国的思想体系47

第六章 洪秀全的思想体系47

第一节 洪秀全的民主、宗教与皇权思想47

第二节 洪秀全平等、平均思想的宗教体系与社会根源50

第七章 洪仁玕的“民主”设想55

第一节 新主张55

第二节 发展社会事业56

第三篇 维新派的大海潮音59

第八章 维新派的哲学思想59

第一节 世界起源和世界本体观念60

第二节“变易”运动观63

第三节 社会历史观67

第四节 维新派的认识论77

第九章 维新派的伦理思想87

第一节 维新派对人性的认识87

第二节 维新派对封建道德的继承和批判91

第三节 中西伦理比较的视角99

第四节 道德实践与道德理想106

第十章 戊戌社会思潮中的功利主义色彩115

第一节 严复、梁启超的桥梁作用115

第二节“积垛”法与“合成说”116

第三节 西方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的翻版119

第四节 本土的功利主义思想121

第五节 东方的带有佛教色彩的功利主义123

第四篇 维新与革命派之间的梁启超思想129

第十一章 梁启超伦理思想的总纲129

第一节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129

第二节 梁启超伦理思想的总结构133

第三节 梁启超伦理思想特色141

第十二章 梁启超的民权和“中国魂”思想145

第一节 梁启超的民权观145

第二节“中国魂”与“少年中国”147

第五篇 旧民主主义思潮157

第十三章 旧民主主义革命早期对民主的探索157

第一节 早期改良者的政治向往157

第二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思想162

第三节 新旧民主革命更替时期与科学并称的民主172

第四节 朱执信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初步运用180

第六篇 中国近代社会及研究方法185

第十四章 中国近代社会185

第一节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185

第二节 没有变成现实的历史可能性188

第三节 中国近代民主化历程189

第四节 中国近代社会走向开放历程193

第十五章 中国近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因19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97

第二节 研究西方文明中的积极因素199

第三节 什么是“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202

第十六章 中国近代史研究和比较方法204

第一节 顺向研究方法和顺向比较方法205

第二节 逆向研究方法和逆向比较方法205

第三节 横向研究和横向比较方法206

第四节 展望方法207

后记2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