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财政金融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俊生,李健,周延军,邰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艺出版社
- ISBN:7800391345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47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财政金融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财政职能综述1
第一节:导言1
一、关于财政一词的来历与含义1
二、财政科学研究的主题3
三、财政的主要职能4
四、财政职能范围及其界定的理论依据5
第二节:资源配置职能11
一、资源配置职能的客观必要性11
二、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13
第三节:分配职能15
一、财政分配职能的客观必要性15
二、财政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17
三、执行财政分配职能的主要工具17
第四节:稳定职能18
一、财政稳定职能的客观必要性18
二、财政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20
三、执行财政稳定职能的主要工具21
第二章:财政收入概述23
第一节:财政收入体系与分类23
一、财政收入的概念23
二、以征收权力为标准分类25
三、以经济部门为标准分类29
四、以价值构成为标准分类35
第二节: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38
一、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含义38
二、影响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主要因素40
三、分析与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方法44
第三章:税收49
第一节:导言49
一、税收的特征49
二、税收影响点52
三、税收分类55
第二节: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57
一、纳税人58
二、课税对象59
三、税率60
四、纳税环节66
五、纳税期限67
六、附加、加成和减免67
七、违章处理68
第三节:我国现行税收体系69
一、流转课税70
二、所得课税76
三、财产税、行为税85
四、涉外税87
第四章:财政支出概述90
第一节:财政支出的分类90
一、财政支出的概念90
二、以政府职能为标准分类92
三、以政府机构为标准分类92
四、以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为标准分类93
五、以资金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为标准分类94
六、以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为标准分类95
七、以财政支出是否具有直接的补偿性为标准分类95
第二节:安排财政支出的原则96
一、量入为出原则96
二、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97
三、兼顾公平与效益99
第五章:财政支出的安排与评价100
第一节:经常性财政支出100
一、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100
二、国家政权建设支出106
三、社会保障支出107
第二节:建设性财政支出109
一、固定资产投资支出110
二、支援农业生产支出116
第三节:财政支出项目选择与效果评价118
一、基本概念119
二、财政支出计划项目的选择与评价方法121
第六章:公债126
第一节 导言126
一、公债、国债与私债126
二、公债与国家信用、政府信用129
三、公债与公债券130
四、公债概念体系131
第二节:公债分类132
一、按照公债发行地域分类,可以将公债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132
二、按照公债本位分类,可以将公债分为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134
三、按照公债偿还期限为标准分类,可以将公债分为有期公债和无期公债136
四、以是否附带应募条件为标准,可以将公债分为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138
五、以公债的流动方式为标准,可以将公债分为自由流通公债和非自由流通公债141
第三节:国内公债143
一、国内公债的负担143
二、国内公债的发行147
三、国内公债还本付息153
四、关于国内公债管理与公债政策的几个问题161
第四节:国外公债165
一、国外公债与外债、外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65
二、外债管理体制171
第七章:国家预算176
第一节:国家预算概述176
一、预算的概念176
二、国家预算的组成177
三、预算年度178
四、预算立法178
第二节: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179
一、国家预算的编制179
二、国家预算的执行180
三、国家决算183
第三节:预算制度183
一、单式预算184
二、复式预算184
第八章:财政制度188
第一节:导言188
第二节:财税权限190
一、基本原则190
二、中央与地方政府职权划分问题192
三、国家预算收支划分方法193
四、地方机动财力197
五、民族自治地方的财税权限198
第三节:税收管理权限的划分200
一、税收管理权限划分的几种类型200
二、我国的税收管理权限划分204
第四节:财政支出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05
第五节:公债政策206
第九章:财政政策和财政平衡208
第一节: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208
一、财政目标与财政政策208
二、财政政策工具211
第二节:财政平衡219
一、财政收支平衡的概念219
二、正确理解财政平衡220
三、财政赤字及其影响223
四、我国应当采取平衡财政的政策226
第十章:货币与信用229
第一节:货币229
一、货币的起源229
二、货币的本质231
三、货币的职能232
第二节:货币流通234
一、货币流通的实质与形式234
二、货币流通规律238
三、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242
四、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标志244
第三节:信用245
一、信用的产生与发展246
二、信用的特征247
三、信用的作用247
四、信用的形式249
第四节:利息与利息率251
一、利息的性质与来源251
二、利息率252
三、利率的决定与变动255
四、利率的作用256
第十一章:银行与金融体系258
第一节:银行258
一、银行的产生与发展258
二、银行的性质与职能259
三、银行的地位与作用261
第二节:现代金融体系的一般构成262
一、中央银行262
二、商业银行265
三、专业银行266
四、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268
第三节:我国的金融体系270
一、我国金融业的形成与发展270
二、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273
第十二章:我国金融实务(上)285
第一节:银行的负债业务285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业务285
二、专业银行和其他银行的负债业务287
第二节:银行的资产业务294
一、银行资产业务的经营原则295
二、银行的贷款业务296
三、银行的票据与证券投资业务304
第十三章:我国金融实务(下)307
第一节:银行结算307
一、银行结算的一般概念及作用307
二、银行转帐结算的基本原则及一般规定309
三、银行转帐结算的种类及办法312
四、银行结算的纪律与责任325
第二节:信托与代理业务326
一、信托的概念与分类326
二、我国现行的金融信托业务328
三、我国现行的代理类业务331
第三节:租赁与资询333
一、租赁333
二、咨询338
第四节:保险340
一、保险的基本概念340
二、保险的种类342
三、再保险343
四、保险的组织与经营344
第十四章:金融市场346
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346
一、金融市场的一般概念346
二、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347
三、金融市场的分类349
四、金融市场的一般作用350
第二节:短期资金市场351
一、短期拆借市场352
二、商业票据市场353
三、国库券市场355
四、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CD)市场356
第三节:长期资金市场357
一、长期资金市场的金融工具——股票与债券358
二、初级市场362
三、二级市场365
第四节:黄金外汇市场375
一、外汇市场375
二、黄金市场379
第十五章:货币的需求与供给381
第一节:货币需求381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381
二、我国货币需求及其决定因素382
第二节:货币供给384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384
二、货币供给的形成385
三、货币供给的乘数效应386
第三节:货币供求的均衡390
一、货币供求均衡的一般原理390
二、我国货币供求均衡的特点393
三、我国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的均衡394
第十六章:通货膨胀397
第一节:什么是通货膨胀397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397
二、通货膨胀的测定400
三、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401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类型和成因403
一、通货膨胀的类型403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405
第三节: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408
一、通货膨胀对生产的影响409
二、通货膨胀对流通的影响410
三、通货膨胀对分配的影响411
四、通货膨胀对消费的影响413
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治理414
一、通货膨胀必须综合治理414
二、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414
三、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417
第十七章:对外金融关系419
第一节:国际收支419
一、国际收支概念419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420
三、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424
四、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措施428
第二节:外汇与汇率431
一、外汇的概念431
二、外汇的种类432
三、汇率及其标价方法433
四、汇率的种类435
五、汇率制度436
六、外汇管理441
第三节:利用外资441
一、利用外资的重要意义444
二、利用外资的形式444
三、利用外资应注意的问题449
第十八章:我国的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453
第一节: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453
一、确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依据453
二、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455
三、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457
第二节:我国中央银行的信用调节手段459
一、改革前我国的信用调节手段460
二、改革以来金融调节基础的新变化462
三、我国中央银行现行信用调节手段463
第三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466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466
二、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467
三、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468
热门推荐
- 3692429.html
- 1475524.html
- 1822228.html
- 3135808.html
- 1528647.html
- 1359935.html
- 3335096.html
- 1931019.html
- 2411002.html
- 18762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5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76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92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53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54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49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07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03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03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