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Pro/MOLDESIGN Wildfire 2.0模具设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Pro/MOLDESIGN Wildfire 2.0模具设计
  • 二代龙震工作室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100927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39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Pro/MOLDESIGN Wildfire 2.0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Pro/MOLDESIGN Wildfire 2.0模具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模具概论1

1.1 学习模具设计的理由和忠告2

1.2 模具的种类3

1.3 模具制造的起源——传统铸造法3

1.3.1 传统铸造法的制造步骤3

1.3.2 浇注系统(Gating System)5

1.3.3 分型面9

1.3.4 模型余量10

1.3.5 沙心(Core)10

1.3.6 沙试验11

1.3.7 铸件的清理11

1.4 现代铸造法12

1.4.2 压铸机械13

1.4.1 压铸的定义13

1.4.3 离心铸造法15

1.4.4 精密铸造法19

1.4.5 壳模压铸法24

1.4.6 二氧化碳硬化模型法26

1.4.7 其他压铸法27

1.4.8 各种铸造法的特性比较29

1.4.9 压铸模具的结构29

1.5 冲压制造32

1.6 塑料成型加工32

1.6.1 塑料成型的设备和运作32

1.6.2 塑料成型加工的方法35

1.6.3 塑料模具的基本结构43

1.7 制造模具的方式48

1.8 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流程48

1.9 模具设计和造型、结构设计间的关系51

习题53

1.10 本工作室模具技术丛书的出版延伸53

第2章 基本观念和预备知识55

2.1 Pro/MOLDESIGN与Pro/CASTING56

2.2 Pro/MOLDESIGN的模具设计作业流程57

2.3 需要的相关模块软件58

2.4 拆模法和本书范例的设计原则59

2.5 操作窗口简介61

2.5.1 Pro/MOLDESIGN和Pro/CASTING的主操作窗口61

2.5.2 EMX的主操作窗口63

2.6 Pro/MOLDESIGN的菜单结构64

2.7 操作前的注意事项65

2.8 云祥老师的话68

2.8.1 CAD/CAM/CAE带来的正面影响69

2.8.2 本书所要表述的重点70

2.8.3 学好模具设计的正确心态72

2.8.4 本书的学习重点(如何学好模具设计)73

2.8.5 本书专业方面的讲述原则(龙震加注)74

习题75

第3章 拆模三法入门77

3.1 引言78

3.2 范例1-1:塑料上盖(组件法)78

3.2.1 装配阶段79

3.2.2 创建模具胚料并生成型腔(模穴)阶段81

3.2.3 绘制分型面阶段82

3.2.4 拆模阶段84

3.2.5 开模阶段86

3.2.6 本范例技术点评89

3.3 范例1-2:塑料上盖(分型面法)90

3.3.1 模具装配阶段90

3.3.2 绘制分型面阶段93

3.3.3 拆模阶段95

3.3.4 生成成品阶段96

3.3.5 定义开模阶段97

3.3.6 本范例技术点评98

3.4 范例1-3:塑料上盖(体积块法)99

3.4.1 模具装配阶段100

3.4.2 创建模具体积块阶段100

3.4.3 生成样品和定义开模阶段103

3.4.4 本范例技术点评104

3.5 额外范例105

3.5.1 香菇头造型的拆模105

3.5.2 风扇叶片造型的分模线111

3.6 如何追踪范例的过程120

习题121

第4章 含靠破孔的拆模125

4.1 引言126

4.2 范例2-1:含靠破孔的塑料上盖(组件法)126

4.2.2 绘制分型面阶段127

4.2.1 装配阶段~创建模具胚料并生成型腔(模穴)阶段127

4.2.3 生成上、下模阶段~开模阶段128

4.2.4 收缩率的设置128

4.2.5 本范例技术点评129

4.3 范例2-2:含靠破孔的塑料上盖(分型面法)130

4.3.1 模具装配阶段130

4.3.2 收缩率的设置130

4.3.3 绘制分型面阶段131

4.3.4 拆模阶段~定义开模阶段132

4.3.5 本范例技术点评132

4.4 范例2-3:含靠破孔的塑料上盖(体积块法)133

4.4.1 模具装配阶段~收缩率设置阶段134

4.4.2 创建体积块阶段134

4.4.3 本范例技术点评138

4.5 范例3:底板的侧向靠破孔138

4.5.2 绘制分型面阶段139

4.5.1 模具装配阶段~收缩率设置阶段139

4.5.3 本范例技术点评141

4.6 范例4:鼠标上盖的圆洞142

4.6.1 分析143

4.6.2 圆孔位于单一曲面上144

4.6.3 本范例技术点评157

4.7 将鼠标盖的圆孔位于跨曲面上(设计变更)157

4.7.1 设计变更158

4.7.2 修正操作160

4.7.3 本范例技术点评166

4.8 额外范例166

4.8.1 插销滑动件167

4.8.2 电源供应器固定座171

4.9 模具检查181

4.9.1 拔模检查181

4.9.2 厚度检查183

4.9.3 投影面积185

4.9.4 分型面检查186

习题186

第5章 清角设计(一)189

5.1 引言190

5.2 范例5:计算机底座用塑料脚垫190

5.2.1 模具装配阶段191

5.2.2 设置收缩率阶段194

5.2.3 绘制型芯和模具本体分型面阶段194

5.2.4 以各分型面制作分件模和模具体积块阶段198

5.2.5 生成成品阶段201

5.2.6 定义开模阶段201

5.2.7 本范例技术点评202

5.3 范例6-1:含侧孔的塑料上盖(组件法)203

5.3.1 装配阶段~创建模具胚料并生成模穴阶段204

5.3.2 拆制公母模阶段204

5.3.3 绘制滑块阶段205

5.3.5 本范例技术点评207

5.3.4 切割滑块孔阶段207

5.4 范例6-2:含侧孔的塑料上盖(分型面法)209

5.4.1 模具装配阶段~靠破孔分型面阶段209

5.4.2 滑块分型面设置阶段210

5.4.3 拆模阶段212

5.4.4 本范例技术点评213

5.5 范例6-3:含侧孔的塑料上盖(体积块法)214

5.5.1 模具装配阶段~靠破孔体积块阶段214

5.5.2 滑块体积块阶段215

5.5.3 本范例技术点评216

5.6 范例7:斜轨插销218

5.6.1 操作提示219

5.6.2 本范例技术点评221

5.7 范例8:包覆造型式的滑块222

5.7.1 设置分型面的拆模操作223

5.8.1 卡片阅读机上盖226

5.8 额外范例226

5.7.2 本范例技术点评226

5.8.2 盘形固定座237

5.8.3 盒中凸座(镶件范例)241

习题246

第6章 清角设计(二)249

6.1 引言250

6.2 范例9-1:盒内壁凸柱(组件法)250

6.2.1 绘制分型面阶段251

6.2.2 本范例技术点评253

6.3 范例9-2:盒内壁凸柱(分型面法)254

6.3.1 绘制分型面阶段255

6.3.2 本范例技术点评257

6.4 范例9-3:盒内壁凸柱(体积块法)258

6.4.1 绘制体积块阶段258

6.4.2 本范例技术点评259

6.5.1 绘制分型面阶段260

6.5 范例10:盒上卡钩260

6.5.2 本范例技术点评264

6.6 范例11:卡片阅读机上盖265

6.6.1 绘制分型面阶段266

6.6.2 本范例技术点评275

6.7 额外的计算机主机面板范例276

6.7.1 本范例背景277

6.7.2 第一阶段:IGES转换和几何检查277

6.7.3 第二阶段:修模282

6.7.4 第三阶段:以“组件法”拆模286

6.7.5 第四阶段:画模具施工图294

6.7.6 第五阶段:设计变更改图298

6.7.7 云祥老师特别指导299

6.8 云祥老师的话300

6.9 模具设计职场现况301

习题302

第7章 一模多穴的拆模和塑料制品的设计知识305

7.1 引言306

7.2 范例12:小塑料插座306

7.2.1 模具装配阶段307

7.2.2 设置收缩率阶段310

7.2.3 创建浇口系统阶段310

7.2.4 创建冷却水路(水线)阶段316

7.2.5 绘制分型面阶段319

7.2.6 分割并创建体积块阶段320

7.2.7 生成成品阶段321

7.2.8 定义开模阶段322

7.2.9 本范例技术点评323

7.3 塑料注射成型品设计325

7.3.1 设计原则325

7.3.2 收缩率326

7.3.3 拔模斜度327

7.3.4 分型面329

7.3.5 成品厚度330

7.3.6 加强筋332

7.3.7 毂333

7.3.8 拐角335

7.3.9 孔336

7.3.10 嵌件338

7.3.11 塑料注射成型品设计要点汇总340

7.4 流道的设计形式345

7.5 浇口系统设计知识补充346

7.5.1 非限制性浇口347

7.5.2 限制浇口348

习题356

第8章 塑料顾问357

8.1 引言358

8.2 进入系统并运行初步的设置359

8.3 运行浇口位置分析361

8.4 运行塑料流动分析363

8.5 模型窗口分析373

8.6 冷却质量分析375

8.7 缩痕分析380

8.8 焊接线和逃气383

8.8.1 焊接线分析384

8.8.2 逃气分析386

8.9 制作报告书387

8.10 云祥老师的话389

习题390

第9章 EMX模架数据库393

9.1 引言394

9.2 从模具布局谈起394

9.3 EMX初步394

9.4 我们建议的学习方法398

9.5 云祥老师的话401

习题402

附录A 塑料材料信息403

A.1 塑料材料名称对照404

A.2 常用的热塑性塑料材料406

A.3 常见热固性塑料材料的特性及用途408

A.4 常用塑料的收缩率408

附录B 塑料成型加工概要411

附录C Pro/MOLDESIGN&Pro/CASTING的组态设置选项413

C.1 模具设计组态设置选项414

附录D 龙震老师对读者的回应417

D.1 我们的出版动机和目的418

D.2 我们在出版上的时间困难418

D.3 如何学习这套书419

D.4 本系列最后两本书的出版说明420

D.5 中国大陆读者的问题421

D.7 如何在求职时面对选才者422

D.6 中国台湾读者的问题422

附录E 两岸的模具工业现状425

E.1 中国大陆模具工业的发展现状426

E.1.1 产业结构426

E.1.2 我国模具技术进步的内容426

E.1.3 我国模具产业的未来发展429

E.2 中国台湾模具工业的发展现状430

E.2.1 中国台湾模具产业成长的阶段430

E.2.2 产业结构431

E.2.3 主要应用市场432

E.2.4 转型的趋势433

E.2.5 中国台湾模具产业的未来发展434

E.3 结束语435

附录F 如何使用本书范例光盘和服务437

F.1 本书范例光盘的使用方式438

F.2 本书习题解答的下载方式说明438

F.3 本书技术咨询的操作方式说明4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