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教神学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耀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ISBN:978751880269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道教-神学-概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道教神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道教神学的核心——道德神学1
第一节 “道”在道教神学中的位置1
第二节 “道”的神性4
一、关于“神圣”4
二、宗教意义上的“神圣”5
第三节 “道”的神性8
一、“道”的本质就是超越“一般”和“平凡”8
二、对“道”的神性信仰是道教信仰的基础13
第四节 “德”的神性14
一、对于“德”的一般认识14
二、“德”的特性是“道”的神性的展现15
三、对“德”的神性信仰是道教信仰的表现17
结束语22
第二章 天道和地道——关于道教的创世记25
第一节 “道”生天地万物25
第二节 道教的创世记28
一、太上老君开天说28
二、元始天尊开天说33
第三节 《道德经》和宇宙大爆炸36
第四节 道教对天的构成的解释39
一、中国古代对于“天”的一般认识39
二、其他宗教对于“天”的认识40
三、中国古代没有对天界纵深的分析40
四、道教对天界的纵深分析41
第五节 道教对地界构成的解释43
一、中国古代就有地的方位概念43
二、道教对地界的分析44
第六节 “道”与天地的运转45
一、天地运行依赖于“道”45
二、天地的运转47
第七节 天人感应48
一、天人感应说的来源49
二、道教对天人感应说的采纳50
三、天地之祥瑞51
四、天地之灾异51
第八节 “道”寓于“天”和“地”52
第三章 道教的神仙54
第一节 道教的神和仙54
一、中国古代的神灵观念55
二、道教对于古代神灵观念的直接继承56
第二节 道教神仙的数量57
第三节 道教的神仙世界和神际关系62
一、道教神仙的居处及其生活状态62
二、道教神仙世界中的神际关系65
第四节 道教神仙的品格67
第五节 道教神仙是由“道”化生的73
一、神是“道”的化身73
二、“道”性和神性77
三、“德”的神性78
第六节 道教神仙的神性79
一、关于神性79
二、道教的神性就是道性81
第七节 道教神仙和人的关系87
一、一般宗教的神人关系87
二、道教的神人关系87
结束语95
第四章 道教的太平神学104
第一节 太平神学的核心问题是认识社会104
第二节 太平社会的社会理想106
一、太平的本义106
二、太平理想渊源于“道”107
三、太平社会建筑在“三合相通”之上108
第三节 理想的太平社会的人际关系110
第四节 道教对现实社会的批判115
一、对社会不平等关系的批判115
二、解决社会不平等关系的方法118
三、解决社会不平等关系的手段123
第五节 道教徒的人际关系125
结束语127
第五章 道教的自然神学129
第一节 “自然”的意义129
一、陈鼓应的解释“自然”130
二、杜光庭的解释131
三、道教文献中的“自然”和“无为”132
第二节 道教神灵的品性是任其自然而不是为所欲为135
一、玉皇大帝等待王灵官的觉悟135
二、王重阳甘河遇仙胶东创教138
三、丘处机异乡客地舍弟子柩140
第三节 环境问题成了当代道教自然神学的热点问题142
一、“天道无为,任物自然”142
二、关于洞天福地145
第四节 道和科学147
一、宗教和科学关系的一般认识148
二、道和科学的一致性149
三、变“征服”自然为“保护”自然150
四、道教宫观采用科技新成果的问题151
结束语153
第六章 人的三魂七魄155
第一节 人的生死155
第二节 人的魂魄157
第三节 阳神出窍和人死成鬼166
一、中国古代的鬼168
二、其他宗教的鬼169
三、道教的鬼170
第四节 鬼性和道性173
一、其他宗教的鬼性173
二、鬼性也是道性175
第五节 摄魂和地狱180
一、关于神虎追摄180
二、关于地狱182
三、关于破狱186
结束语188
第七章 道士是有神职的道教徒190
第一节 道士的本义190
一、道士要奉道行事193
二、道士要服务信众195
三、道士要奉祀神灵198
第二节 怎样成为一名道士200
第三节 道士的受戒和受箓203
一、道士的受戒203
二、道士的受箓207
第四节 道士在神和人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11
第五节 当代道教组织的性质212
一、道教原来就有教会实体组织213
二、道教教会实体组织在三国时期被强制松散化214
第六节 对于辛亥革命后道教成立教会组织的再认识217
一、道教教会组织的基础是对于“道”的共同信仰219
二、教会不能只是职业道教徒的组织220
三、道教教会的职能221
第八章 道教经典的神性特点224
第一节 道经是道教三宝之一224
第二节 道教经典的来源225
第三节 道教经典的神性227
一、道教经籍神性的应验事迹228
二、道教经籍神性的体现229
第四节 关于道教的基本经典《道德经》233
一、道教以《道德经》为基本经典是无可厚非的233
二、各家对于《道德经》的认识不尽相同234
三、学术界对于《道德经》的哲学分析237
四、道教从神学角度对《道德经》的诠释238
五、对于《道德经》的多种诠释的合理性242
第五节 对“道经”类别的现代分析244
第六节 道士的学经、写经和诵经246
一、道士的学经和抄经246
二、道士的解经和讲经250
第九章 斋醮的神学意义252
第一节 道教斋醮神学的内容252
一、对于宗教礼仪的不同阐释252
二、道教称礼仪为斋醮256
三、其他道教仪礼的专称259
第二节 道教斋醮的源流262
一、斋醮来源于中国古代祭祀礼仪262
二、斋醮礼仪是神仙世界礼仪的模仿265
第三节 斋醮科仪是道教神学思想的展示267
一、上香请神体现神人沟通267
二、三坛分立以示人天永隔269
三、坛场幻化说明沟通条件271
四、代主通疏显示道士作用272
五、法术加持表明修持重要274
六、音诵结合展现科仪恢宏277
七、皈依祝愿表现接受教化278
八、仪坛供品显现身心洁净278
九、焚纸谢神展示感恩神明281
第四节 道教斋醮随着时代和地域变化而变化282
第五节 斋醮的礼仪行为和语言音乐的配合288
一、道教礼仪和语言289
二、道教礼仪和音乐289
三、道教神灵能不能听懂道士的语言和音乐的问题290
第六节 斋醮和法术290
一、道法来源于神授291
二、道士行法是代神行法295
结束语296
第十章 人怎样才能名列仙班297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对于“长生成仙”的追求297
第二节 道教继承了中国古代的长生成仙的理想299
第三节 人和神的比较302
一、对于肉身不朽的追求303
二、对于肉身与道合一的追求304
三、对于灵魂永存的追求307
第四节 当代人对于“长生成仙”的解释310
第五节 求长生者必须积功行善313
第十一章 善恶伦理和因果报应315
第一节 中国人的善恶观念315
第二节 道教的善恶观念318
一、道教的善恶观念与社会的异同319
二、关于“上善若水”321
三、善恶的标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324
四、道教善恶的标准就是“道”即“神”324
五、道教的善恶观念集中体现在规戒的行为规范之中325
第三节 “因果报应”328
第四节 善有善报是中国自古就有的一种思想329
第五节 道教对于善恶报应的控制331
第六节 道教善恶报应思想的意义和功能337
后记340
简体字修订本后记345
热门推荐
- 449316.html
- 2800609.html
- 2177224.html
- 3768506.html
- 470814.html
- 891050.html
- 3497743.html
- 663778.html
- 174214.html
- 15137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33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54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07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10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13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8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84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10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26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