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预防保健学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朱启星,杨永坚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ISBN:756641172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24页
- 文件大小:125MB
- 文件页数:5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预防保健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成就与工作方针1
二、我国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及其任务与挑战2
第一篇 预防保健学概述6
第一章 公共卫生6
第一节 公共卫生概述6
一、公共卫生概念6
二、公共卫生目标与策略7
第二节 公共卫生服务8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8
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11
第二章 预防医学13
第一节 预防医学概述13
一、预防医学概念13
二、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13
第二节 现代医学模式与健康相关因素14
一、现代医学模式14
二、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16
第三节 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17
一、第一级预防17
二、第二级预防17
三、第三级预防17
第四节 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18
一、预防服务18
二、健康管理19
第二篇 预防保健学基本方法21
第三章 医学统计方法21
第一节 医学统计学概述21
一、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21
二、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23
第二节 变量的描述和分布23
一、定量数据的统计描述23
二、定性数据的统计描述29
第三节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35
一、参数估计35
二、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37
三、t检验38
四、方差分析43
五、多组均数的多重比较48
六、方差分析的正确应用51
七、定量资料分析的正确应用51
第四节 定性资料的统计分析52
一、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Z检验52
二、两独立样本率比较的Z检验52
三、两独立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53
四、四格表的Fisher确切检验57
五、配对四格表的x2检验58
六、多个率或构成比比较的x2检验59
第五节 非参数检验方法61
一、成组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61
二、配对设计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63
三、完全随机设计多组资料的秩和检验66
四、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68
第六节 相关与回归分析71
一、线性相关71
二、秩相关74
三、无序分类变量间的相关分析76
四、线性回归77
五、线性相关与线性回归的区别和联系81
第七节 病例随访资料分析81
一、随访资料的概念及特点82
二、生存率的比较83
三、Cox回归模型88
第八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91
一、常用统计表91
二、常用统计图93
第九节 SPSS统计软件简介96
一、SPSS简介96
二、实例操作96
第四章 流行病学方法107
第一节 流行病学概述107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107
二、流行病学的思维和观点108
三、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概述109
四、流行病学的用途109
第二节 疾病的分布110
一、疾病频率常用的测量指标110
二、疾病的分布描述113
第三节 描述性研究118
一、现况研究的基本原理118
二、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120
三、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124
四、描述性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125
五、描述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126
第四节 病例对照研究127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127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129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136
四、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138
第五节 队列研究139
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139
二、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141
三、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147
四、队列研究的优缺点148
第六节 实验流行病学148
一、实验性研究的基本原理149
二、实验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150
三、实验性研究的偏倚与控制155
四、实验性研究的优缺点157
第七节 病因及因果推断158
一、病因的概念158
二、病因研究的方法与步骤162
三、因果推断165
第八节 筛检与诊断试验166
一、概述166
二、筛检与诊断试验的评价168
三、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175
第三篇 环境与健康177
第五章 环境与健康关系177
第一节 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177
一、环境及环境因素177
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179
三、社会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181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81
一、环境污染物来源182
二、环境污染物转归183
三、环境污染物的常用毒性指标187
四、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88
五、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196
六、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危险度评价199
七、环境污染的防治199
第六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202
第一节 空气与健康202
一、大气污染与健康203
二、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213
三、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216
第二节 水与健康219
一、水体与健康219
二、生活饮用水与健康224
三、改良饮用水质的卫生对策228
第三节 土壤与健康233
一、土壤及其卫生学意义233
二、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235
三、土壤污染与健康245
第七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249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249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249
二、职业性损害250
三、职业性损害的预防控制251
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和职业性化学中毒253
一、金属和类金属中毒254
二、有机溶剂中毒260
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263
四、刺激性气体中毒266
五、窒息性气体中毒267
六、农药中毒270
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呼吸系统疾患276
一、生产性粉尘276
二、尘肺280
三、其他职业性呼吸系统疾患286
第四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288
一、高温作业与中暑288
二、异常气压292
三、噪声293
四、振动296
五、非电离辐射299
六、电离辐射301
第八章 食物与健康304
第一节 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304
一、人体营养需要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304
二、能量和营养素305
三、植物化学物323
第二节 合理营养324
一、合理营养概念324
二、营养失衡325
三、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325
四、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宝塔325
第三节 特定人群营养327
一、孕妇及乳母营养327
二、婴幼儿营养331
三、儿童营养331
四、老年人营养332
第四节 病人营养333
一、病人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况评估333
二、医院膳食341
三、营养支持344
四、营养相关疾病的膳食干预346
第五节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360
一、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360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362
三、赤霉病麦中毒369
四、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369
五、化学性食物中毒371
六、食物中毒的调查和处理372
第六节 食品安全问题374
一、食品污染374
二、黄曲霉毒素污染375
三、农药和兽药残留376
四、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378
五、丙烯酰胺污染379
六、食品添加剂380
七、转基因食品381
八、食物过敏382
第九章 社会环境、心理因素与健康384
第一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384
一、社会经济与健康384
二、社会制度与健康386
三、社会文化与健康386
第二节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388
一、心理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388
二、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389
第三节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391
一、吸烟391
二、酗酒391
三、药物滥用392
四、不良性行为392
五、体力活动不足393
六、不良饮食行为393
七、伤害行为393
第四节 健康危险行为干预395
一、健康危险行为干预理论395
二、健康危险行为干预策略与措施396
第四篇 疾病预防与控制398
第十章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398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状况398
一、传染病的总体流行状况398
二、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流行状况402
第二节 传染病发生、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406
一、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406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408
三、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411
第三节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412
一、针对传染源的措施412
二、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413
三、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414
四、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紧急措施414
五、传染病监测415
第十一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417
第一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417
一、概念417
二、疾病负担417
三、病因模式418
四、流行现状418
第二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422
一、生命早期NCDs危险因素422
二、儿童青少年期NCDs危险因素425
三、成年期NCDs危险因素426
第三节 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426
一、我国NCDs预防与控制面临的问题427
二、NCDs预防与控制策略428
三、NCDs预防与控制措施429
四、NCDs监测432
第十二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434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434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434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434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435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436
一、卫生应急管理436
二、“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437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应急440
一、预防与应急准备440
二、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441
三、应急处置442
四、恢复重建与事后评估445
五、应急保障445
第五篇 特定人群保健446
第十三章 儿童保健服务446
第一节 儿童保健服务管理446
一、儿童保健服务的组织机构446
二、不同年龄段儿童保健管理448
三、散居儿童保健管理450
四、集体儿童保健管理451
第二节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453
一、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指标453
二、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方法454
三、儿童生长发育监测456
第三节 儿童疾病综合管理459
一、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内容和程序459
二、1天至2个月患儿的病例综合管理460
三、2个月至5岁患儿的病例综合管理462
第四节 儿童伤害预防与控制465
一、伤害的定义465
二、儿童非故意伤害的预防与控制466
三、儿童故意伤害的预防与控制467
第五节 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干预470
一、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470
二、品行障碍472
三、对立违抗障碍474
第十四章 妇女保健服务476
第一节 女性青少年生殖健康476
一、女性青春期生理与社会心理特点476
二、女性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479
三、女性青少年主要生殖健康问题与防治480
第二节 婚前医学检查与保健指导482
一、女性围婚期生理与社会心理特点482
二、婚前医学检查484
三、婚前卫生指导486
第三节 孕产妇保健服务与管理487
一、孕产期生理与社会心理特点487
二、孕产妇保健服务489
三、孕产妇保健管理493
第四节 避孕与节育499
一、女性节育期生理与社会心理特点499
二、常用避孕方法与节育技术499
三、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501
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502
第五节 围绝经期保健服务503
一、围绝经期女性生理和社会心理特点504
二、围绝经期保健504
第十五章 老年保健507
第一节 衰老的生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507
一、衰老的生理特征507
二、衰老的影响因素507
三、老年保健的目标508
第二节 老年人心理保健508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508
二、老年人心理活动类型509
三、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反应510
四、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与疾病的关系511
五、老年人心理卫生512
第三节 老年人自我保健512
一、常用自我保健内容513
二、常用自我保健手段514
三、老年人性生活保健515
四、老年期常见病合理用药518
第四节 老年人护理519
一、老年人药疗护理519
二、老年人安全护理520
三、老年病康复护理520
四、老年人运动护理520
第五节 社区老年保健服务521
一、服务流程521
二、健康管理服务主要内容522
三、服务要求与考核指标523
参考文献524
热门推荐
- 1699827.html
- 1846651.html
- 3886292.html
- 2238029.html
- 646857.html
- 845951.html
- 843810.html
- 2581977.html
- 2727782.html
- 38778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13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98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76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7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86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96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44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41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