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耕作学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曹敏建主编;廖允成,吴伯志,王晓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18161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136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耕作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耕作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耕作制度引论1
第一节 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1
一、耕作制度的含义1
二、耕作制度的功能2
第二节 世界农业与我国农业的发展3
一、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趋势3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8
第三节 耕作制度与现代可持续农业11
一、耕作制度与现代可持续农业的关系11
二、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11
三、关于我国后现代农业的发展问题13
第四节 耕作学的研究内容与重点15
一、耕作学的研究内容15
二、耕作学的学科地位15
三、耕作制度研究的重点领域16
复习思考题17
主要参考文献18
第二章 作物布局19
第一节 作物布局概述19
一、作物布局的含义19
二、作物布局的作用19
三、作物布局的原则20
四、作物布局与农产品开发方向21
第二节 生态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23
一、光照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23
二、温度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27
三、水分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31
四、土肥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34
五、地貌对作物布局的影响37
第三节 作物布局设计39
一、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39
二、作物布局研究法47
第四节 我国的作物布局53
一、我国的粮食作物布局53
二、我国的经济作物布局54
三、我国的果品蔬菜布局54
四、我国的饲料绿肥作物布局55
复习思考题55
主要参考文献56
第三章 间混套作与复种57
第一节 间混套作57
一、间混套作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57
二、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64
三、间混套作的农业技术68
四、间混套作的主要类型和方式72
第二节 复种77
一、复种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77
二、复种效益原理80
三、复种的条件86
四、复种的技术90
五、我国主要复种方式的分析93
六、复种发展展望96
复习思考题98
主要参考文献98
第四章 轮作与连作100
第一节 作物茬口及其特性100
一、作物茬口及其相关概念100
二、茬口特性的形成100
三、各类作物的茬口特性103
第二节 轮作及其应用108
一、轮作的概念108
二、轮作的发展史108
三、轮作的作用110
四、不同历史阶段的轮作118
五、轮作的合理应用119
第三节 连作及其应用121
一、连作的概念121
二、连作的危害121
三、不同作物及品种对连作的反应122
四、连作的应用123
复习思考题125
主要参考文献125
第五章 土壤耕作127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127
一、土壤耕作的实质127
二、土壤耕作的主要依据129
三、土壤宜耕性和耕作质量132
第二节 土壤耕作措施135
一、初级耕作措施135
二、次级耕作措施138
第三节 土壤耕作类型141
一、平翻耕法141
二、垄作耕法142
三、深松耕法143
四、少耕法145
五、免耕法146
六、沙田耕法147
第四节 土壤耕作制147
一、土壤耕作制的任务148
二、土壤耕作制的建立151
三、我国现行土壤耕作制类型及特点153
复习思考题160
主要参考文献160
第六章 种养结合161
第一节 种养结合概述161
一、种养结合的含义与意义161
二、种养结合的技术原理161
三、我国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162
第二节 种养结合模式163
一、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模式163
二、水田种养模式164
三、旱田种养模式170
四、庭院种养模式173
第三节 与畜牧业配套的种植制度176
一、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种植176
二、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种植制度发展趋势178
复习思考题178
主要参考文献179
第七章 耕地保护180
第一节 耕地保护的内涵及目标180
一、耕地保护的内涵及耕地总量动态平衡180
二、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及目标182
三、我国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183
四、我国耕地保护的基本措施186
第二节 耕地水蚀防控188
一、水蚀的类型及危害188
二、水蚀的影响因素190
三、控制水蚀的基本措施192
第三节 耕地风蚀防控196
一、土壤风蚀对农业生产的危害196
二、土壤风蚀的主要影响因素197
三、防治土壤风蚀的措施199
第四节 农田杂草防除201
一、农田杂草的危害201
二、农田杂草的种类203
三、杂草的生物学特性204
四、杂草的防除措施206
第五节 土壤盐碱的治理210
一、我国土壤盐碱化的现状210
二、盐碱土的危害及其成因211
三、盐碱土的改良技术211
四、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防治214
第六节 污染土壤的改良利用214
一、土壤污染物及土壤污染类型214
二、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215
三、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措施215
复习思考题219
主要参考文献220
第八章 耕地培肥222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及其作用222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及转化222
二、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223
三、有机质在耕地培肥中的作用224
第二节 耕地培肥225
一、耕地物质循环与养分平衡225
二、不同种植制度下耕地物质平衡227
三、耕地培肥途径与措施229
四、确定用养结合的平衡体系234
五、制定耕地培肥体系的原则235
复习思考题236
主要参考文献236
第九章 我国耕作制度的区划与发展238
第一节 我国耕作制度区划238
一、耕作制度区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238
二、耕作制度分区概况239
第二节 我国主要农区的耕作制度和发展方向241
一、东北平原山区半湿润温凉雨养一熟农林区241
二、黄淮海平原半湿润暖温灌溉集约二熟农区241
三、长江中下游及沿海平原丘陵湿润温热水田集约二三熟农区242
四、江南丘陵山地湿润温热水田二三熟农林区243
五、华南沿海平原丘陵山地湿热水田多熟与热作农区244
六、北部低中高原半干旱凉温旱作一熟农区兼牧区244
七、西北干旱中温绿洲灌溉一熟农区与荒漠牧区245
八、四川盆地湿润温热麦稻二熟集约农区246
九、西南中高原山地湿热水旱二熟粗放农林区246
十、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高寒牧区兼河谷一熟农林区247
复习思考题248
主要参考文献248
热门推荐
- 2991462.html
- 3137913.html
- 2714900.html
- 2313736.html
- 2363696.html
- 3548403.html
- 3246773.html
- 1918461.html
- 282527.html
- 8602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7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81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19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58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64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57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55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8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1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5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