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物理环境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建筑物理环境概论
  • 张坤书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92293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筑物理环境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建筑声学概述2

1 建筑声学基础知识2

1.1 声音的基本性质2

1.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1.1.2 频率、波长与声速2

1.1.3 频带4

1.1.4 声波的绕射与反射4

1.1.5 声波的透射与吸收5

1.2 声音的计量与人的听觉特性6

1.2.1 声功率W、声强I、声压P6

1.2.2 声强级、声压级、声功率级及其叠加7

1.2.3 响度级、总声级9

1.2.4 声音的指向性10

1.2.5 频谱11

1.2.6 音调和音色12

1.2.7 时差效应13

1.2.8 双耳听闻效应(方位感)13

1.2.9 掩蔽作用13

习题14

2 室内声学原理15

2.1 声波在室内的反射与几何声学15

2.2 室内声音的增长、稳态和衰减16

2.2.1 室内声音的增长和稳态过程16

2.2.2 室内声音的衰减过程17

2.3 混响和混响时间计算公式17

2.3.1 赛宾混响时间计算公式17

2.3.2 伊林混响时间计算公式19

2.3.3 考虑室内空气吸收的混响时间计算公式——伊林-努特生公式19

2.3.4 关于混响时间的正确性评价20

2.4 室内声压级计算20

2.5 房间的共振和共振频率21

2.5.1 驻波22

2.5.2 两个平行墙面间的共振22

2.5.3 矩形房间的共振23

习题24

3 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的特性25

3.1 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的作用和分类25

3.2 多孔吸声材料26

3.3 空腔共振吸声结构28

3.4 薄膜、薄板吸声结构31

3.4.1 薄膜吸声结构31

3.4.2 薄板吸声结构31

3.5 其他吸声结构32

3.5.1 空间吸声体32

3.5.2 强吸声结构33

3.5.3 帘幕33

3.5.4 洞口33

3.5.5 人和家具34

习题34

4 室内音质设计35

4.1 室内音质评价标准35

4.1.1 主观评价标准35

4.1.2 客观物理量36

4.2 厅堂容积的确定38

4.2.1 保证足够的响度38

4.2.2 保证合适的混响时间39

4.3 厅堂的体形设计39

4.3.1 体形设计方法39

4.3.2 体形设计原则40

4.4 室内的混响设计47

4.4.1 最佳混响时间和频率特性曲线的确定47

4.4.2 混响计算48

4.4.3 选择与布置室内装修材料49

4.4.4 改造旧建筑时的混响设计49

4.5 室内电声设计50

4.5.1 扩声系统的作用与组成51

4.5.2 对扩声系统的要求51

4.5.3 扬声器的布置52

4.5.4 室内建筑处理52

4.5.5 声控室与调音台的设计53

4.6 各类厅堂的音质设计54

4.6.1 音乐厅54

4.6.2 剧院55

4.6.3 电影院56

4.6.4 多功能大厅57

4.6.5 体育馆58

4.6.6 报告厅与审判厅59

习题60

5 噪声控制61

5.1 噪声的危害61

5.2 噪声评价62

5.2.1 A声级LA62

5.2.2 等效连续A声级(简称“等效声级”)Leq(LAeq)63

5.2.3 昼夜等效声级Ldn63

5.2.4 累计分布声级LN63

5.2.5 噪声评价曲线NR和噪声评价指数N63

5.3 环境噪声标准65

5.3.1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65

5.3.2 民用建筑噪声允许标准65

5.3.3 工业企业允许噪声标准67

5.4 城市噪声控制67

5.5 噪声控制与建筑设计69

5.5.1 噪声控制的原则69

5.5.2 噪声控制的步骤69

5.5.3 建筑设计与噪声控制69

5.5.4 掩蔽效应在噪声控制中的应用70

5.6 室内吸声减噪71

5.6.1 吸声降噪原理71

5.6.2 吸声降噪量的计算72

5.6.3 吸声降噪量的措施73

5.7 消声与噪声控制73

习题74

6 建筑隔声与设备减振76

6.1 空气声的隔绝77

6.1.1 构件对空气传声的隔声量及构件隔空气声标准77

6.1.2 单层匀质密实墙的空气声隔绝79

6.1.3 双层匀质密实墙的空气声隔绝81

6.1.4 轻型墙体的空气声隔绝82

6.1.5 门窗隔声85

6.1.6 组合墙的隔声量86

6.1.7 房间的噪声降低值87

6.1.8 隔声间88

6.1.9 隔声屏障89

6.1.10 隔声罩90

6.2 撞击声的隔绝92

6.2.1 构件对撞击声隔绝的计量及楼板隔绝撞击声标准93

6.2.2 撞击声的隔绝措施93

6.3 设备减振95

6.3.1 振动的影响95

6.3.2 设备减振设计96

习题101

中篇 建筑光学概述104

7 建筑光学基础知识104

7.1 眼睛与视觉104

7.1.1 眼睛的构造与视觉过程104

7.1.2 眼睛的视觉特点105

7.2 基本光度单位及其应用106

7.2.1 光通量106

7.2.2 发光强度107

7.2.3 照度107

7.2.4 发光强度和照度的关系107

7.2.5 亮度108

7.2.6 照度和亮度的关系109

7.3 材料的光学性质110

7.3.1 材料的反射、吸收、透射系数110

7.3.2 定向反射和透射111

7.3.3 扩散反射和透射111

7.4 视度及其影响因素112

7.4.1 亮度112

7.4.2 物件尺寸113

7.4.3 亮度对比113

7.4.4 识别时间114

7.4.5 眩光114

7.5 颜色概述116

7.5.1 颜色的基本特性116

7.5.2 颜色定量117

7.5.3 色差119

7.5.4 光源的颜色119

习题121

8 天然采光122

8.1 光气候和采光标准122

8.1.1 光气候122

8.1.2 采光标准123

8.2 采光口126

8.2.1 侧窗126

8.2.2 天窗128

8.3 采光设计132

8.3.1 采光设计步骤132

8.3.2 采光设计举例——中、小学教室采光设计134

8.4 采光计算137

8.4.1 确定采光计算中所需数据137

8.4.2 计算步骤及方法137

习题145

9 建筑照明146

9.1 电光源146

9.1.1 热辐射光源146

9.1.2 气体放电光源148

9.2 灯具154

9.2.1 灯具的光特性155

9.2.2 灯具分类157

9.3 室内工作照明160

9.3.1 选择照明方式160

9.3.2 照明标准161

9.3.3 光源和灯具的选择167

9.3.4 照明计算168

9.4 环境照明设计171

9.4.1 室内环境照明设计171

9.4.2 室外环境照明设计177

习题178

下篇 建筑热学概述180

10 建筑热工学基础180

10.1 传热现象180

10.1.1 导热180

10.1.2 对流180

10.1.3 辐射180

10.2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基础知识181

10.2.1 导热181

10.2.2 对流183

10.2.3 辐射184

10.2.4 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186

10.3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186

10.3.1 水蒸气分压力186

10.3.2 空气湿度187

10.3.3 露点温度188

习题188

1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原理及计算190

11.1 稳定传热190

11.1.1 一维稳定传热特征190

11.1.2 平壁内的导热过程190

11.1.3 平壁的稳定传热过程192

11.2 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194

11.2.1 对流换热194

11.2.2 辐射换热194

11.3 平壁内部温度的计算195

11.4 周期性不稳定传热198

11.4.1 谐波热作用198

11.4.2 谐波热作用下的传热特征199

11.4.3 谐波热作用下材料和围护结构的热特性指标201

11.4.4 谐波热作用下平壁的传热计算203

11.4.5 温度波在平壁内的衰减和延迟计算205

习题206

12 建筑保温设计208

12.1 建筑保温设计综合处理的基本原则208

12.2 外墙和屋顶的保温设计209

12.2.1 最小传热阻的确定209

12.2.2 绝热材料211

12.2.3 选择保温构造方案213

12.3 外窗、外门和地面的保温设计215

12.3.1 窗户的保温设计215

12.3.2 外门保温设计218

12.3.3 地板的保温设计218

12.4 特殊部位保温设计220

12.4.1 围护结构交角处的保温设计220

12.4.2 热桥保温222

习题224

13 外围护结构防潮226

13.1 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及冷凝226

13.1.1 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226

13.1.2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检验227

13.2 防止和控制冷凝的措施230

13.2.1 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230

13.2.2 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231

习题234

14 建筑防热236

14.1 热气候特征与夏季室内过热的原因236

14.1.1 热气候特征与我国炎热地区的范围236

14.1.2 夏季室内过热的原因237

14.2 围护结构隔热设计标准237

14.2.1 隔热设计标准237

14.2.2 室外综合温度238

14.2.3 围护结构隔热设计与计算240

14.3 屋顶和外墙的隔热设计243

14.3.1 外围护结构隔热设计原则243

14.3.2 外墙和屋顶的隔热措施244

14.4 房间的自然通风248

14.4.1 自然通风的原理248

14.4.2 自然通风的组织250

14.4.3 建筑平面布置与剖面处理基本原则252

习题253

15 建筑日照与遮阳254

15.1 日照的基本原理254

15.1.1 日照的作用与建筑物对日照的要求254

15.1.2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规律254

15.1.3 天球图255

15.1.4 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256

15.1.5 太阳时与标准时258

15.2 建筑遮阳259

15.2.1 遮阳形式及适用朝向259

15.2.2 遮阳构件尺寸计算259

15.2.3 遮阳对建筑隔热、通风、采光的影响261

15.2.4 遮阳设施构造设计263

习题266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267

附录268

附录1 常用材料的吸声系数和吸声单位268

附录2 常用建筑围护结构隔声指标269

附录3 灯具光度数据示例271

附录4 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着光谱三刺激值274

附录5 常用建筑材料的热工指标275

附录6 标准大气压时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Ps值(Pa)278

参考文献2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