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文化通志 经济学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华文化通志 经济学志
  •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赵靖撰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23093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文化史 经济思想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文化通志 经济学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9

上篇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主要成就9

第一章 传统经济思想的主要特点9

第一节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是中国固有的经济思想9

第二节 传统经济思想成长和发育的社会经济条件12

第三节 国家政权在经济发展和经济思想发展中的作用16

第四节 传统经济思想形成和发育的文化背景17

第五节 传统经济思想的几大“要旨”19

第二章 富国之学——传统经济思想主要的理论形式22

第一节 “求富”——传统经济思想的基本出发点22

第二节 富国和富民25

第三节 富家和治生34

第四节 富国之学和治生之学39

第三章 强本节用——富国的基本途径42

第一节 农与“本”42

第二节 强本论45

第三节 消极的节用论53

第四节 积极的节用论58

第五节 对节用论的歧议61

第四章 富国和分工——关于本末关系问题的争论67

第一节 分工和自然经济的矛盾与重本抑末论的出现67

第二节 重本抑末论成为禁锢性的教条74

第三节 早期的肯定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观点78

第四节 重本抑末论的反对论87

第一节 传统经济思想关于“均”的概念92

第五章 富和均——传统经济思想中的两个互相联结着的课题92

第二节 均富论96

第三节 均入论105

第四节 均土地论108

第六章 货币对实现富和均的作用119

第一节 传统货币思想的主要特点119

第二节 贬值和反贬值主张的斗争123

第三节 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的思想135

第四节 对纸币的认识141

第五节 关于货币问题的其他思想观点151

第一节 赋税和徭役是社会经济的沉重负担157

第七章 赋役对实现富和均的作用157

第二节 传统赋税思想的主流——轻税论160

第三节 同轻税论相歧异的赋税观点174

第四节 徭役论179

第八章 人口与富国——庶富关系论186

第一节 人口问题是传统经济思想重视的问题之一186

第二节 求庶论——传统人口思想的主流189

第三节 求庶论的反对论194

第四节 其他人口思想199

第九章 富国论和国家政权的经济作用203

第一节 两种对立的观点203

第二节 轻重论206

第三节 善因论214

第四节 轻重论和善因论在后代的发展变化218

第十章 体现传统经济思想要求的两种理想社会制度模式226

第一节 传统经济思想关于社会制度目标的理想226

第二节 小康——争取实现的目标模式229

第三节 大同——最高的或终极的理想社会目标234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其他理想社会模式237

下篇 1840年后经济学领域的新探索243

第十一章 传统经济思想的没落和经济学的新任务243

第一节 1840年后中国局势的急遽变化243

第二节 发展问题是中国近、现代的根本经济问题245

第三节 发展问题的两个方面250

第十二章 从“商为国本”到“实业救国”258

第一节 “商为国本”论——中国近代发展思想的最早的形式258

第二节 发展思想和反发展思想的斗争262

第三节 从“工居商先”到“以工立国”268

第四节 “振兴实业”和“实业救国”271

第十三章 中国工业化的意义和道路276

第一节 振兴实业和国家工业化276

第二节 中国工业化的两个早期的方案280

第三节 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讨和争论290

第四节 关于工业化的经济条件的分析297

第一节 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的重要性303

第十四章 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之路303

第二节 关于农业发展途径的探讨306

第三节 土地制度问题是农村问题的中心311

第四节 关于农业发展的其他思想319

第十五章 经济发展和货币制度的改革325

第一节 近代货币思想的发展趋向325

第二节 传统货币思想的没落328

第三节 关于中国货币本位制的探讨336

第四节 实行纸币流通制度的设想342

第十六章 人口问题和经济发展346

第一节 人口问题的尖锐化及其症结346

第二节 传统人口过剩思想的最极端表现349

第三节 人口问题同发展问题的结合354

第四节 马尔萨斯人口论在中国的流行及其反对论361

第十七章 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365

第一节 对闭关主义的早期非议365

第二节 从“中外通”到“开放主义”369

第三节 开放主义与中国的改革和发展375

第四节 对外开放和国家主权379

第十八章 关于经济发展的目标模式问题384

第一节 按照西方国家的面貌改造和发展中国的模式384

第二节 对西方模式的怀疑和大同理想的出现389

第三节 民生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396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4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