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壮族文学发展史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作秋,黄绍清,欧阳若修等著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905721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562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党史-广西-图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壮族文学发展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仓吾瓯骆时代:壮族文学的萌生(?—前221
第一章 氏族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发轫3
第一节 远古社会生活概略3
第二节 壮族文化的光辉起点7
第二章 人的自知与壮族远古文学10
第一节 人的自知——壮族先民不自觉的艺术创造10
第二节 壮族远古文学——以神话为主体14
第三章 古歌谣和咒语19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和古歌谣19
第二节 原始巫术的产生和咒语30
第四章 神话37
第一节 神话的产生和神人谱系37
第二节 开天辟地的神话41
第三节 天象神话46
第四节 人类起源神话55
第五节 图腾神话61
第六节 物种神话72
第七节 迁徙神话76
第八节 英雄神话82
第九节 壮族神话的特点88
第五章 创世女神乜洛甲93
第一节 乜洛甲神话的原始形态及其流变93
第二节 创世古歌《乜洛甲》103
第三节 母系氏族生活的折光反映107
第六章 创世男神布洛陀111
第一节 布洛陀史诗的形成、流传及搜集整理111
第二节 《布洛陀经诗》的基本内容114
第三节 《布洛陀经诗》的文化意蕴124
第四节 布洛陀的伟大形象及其意义140
第五节 布洛陀史诗的艺术成就及其深刻影响143
第七章 英雄神话《布伯》147
第一节 布伯神话故事的产生、内容及流传147
第二节 《布伯的故事》中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150
第三节 《布伯的故事》的艺术特色154
第八章 远古风习及其歌谣157
第一节 蚂?节和《蚂?歌》158
第二节 脱轭节与《牛歌》163
第三节 食人之风与《唱东灵》167
第九章 《越人歌》——越楚文化交流的产物172
第一节 《越人歌》原本考证172
第二节 《越人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176
第二编 乌浒俚僚时代:壮族文学的兴盛(前221—1271
第一章 壮族的社会历史与民族文化的鼎盛181
第一节 秦汉至唐宋的壮族社会历史181
第二节 乌浒俚僚时代壮族文化的繁荣186
第二章 人的觉醒与乌浒俚僚时代的壮族文学191
第一节 从关注自然到关注现实人生的转化191
第二节 英雄史诗的诞生与民间文体的多样化194
第三章 英雄史诗《莫一大王》198
第一节 莫一大王的传说及史诗的形成198
第二节 史诗《莫一大王》的思想内容201
第三节 莫一大王的英雄形象210
第四节 史诗《莫一大王》对神话的继承与发展213
第四章 民间歌谣215
第一节 民间歌谣创作的普遍性和内容的深刻性215
第二节 民间歌谣的种类及其作品217
第五章 抒情长歌257
第一节 《串寨调》257
第二节 《壮族排歌》264
第六章 叙事长歌273
第一节 《唱英台》273
第二节 《毛红和玉音》281
第三节 壮汉文学交流与融合284
第七章 壮欢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288
第一节 壮欢的艺术形式288
第二节 壮欢的表现方法302
第八章 歌圩——民俗与文学交融的大演场308
第一节 歌圩的源流308
第二节 歌圩的内容和形式318
第三节 歌圩的文化史意义323
第九章 民间传说326
第一节 民间传说的产生及其创作的特点328
第二节 人物传说328
第三节 风物传说340
第四节 风俗传说355
第十章 歌仙刘三姐的传说364
第一节 歌仙刘三姐传说的产生、采录与流传364
第二节 刘三姐的山歌遗篇372
第三节 刘三姐的形象及其在壮族社会的深刻影响376
第十一章 民间故事379
第一节 “狼外婆”型的故事379
第二节 “田螺”型的故事385
第三节 “蛇郎”型的故事392
第四节 “两兄弟”型的故事399
第五节 其他类型的故事407
第十二章 “灰姑娘”型的故事《达架与达仑》414
第一节 《达架与达仑》的产生和流传414
第二节 《达架与达仑》的内容和人物417
第三节 《达架与达仑》的艺术特色423
第十三章 动物故事427
第一节 动物故事的产生与发展427
第二节 重点作品429
第十四章 壮族古代文人的汉文文学创作438
第一节 概述438
第二节 《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城洞碑》441
第三节 诗歌451
第三编 俍僮时代:壮族文学的拓展(1271—1840
第一章 壮族社会历史与民族文化的延展457
第一节 元明清时期的壮族社会历史457
第二节 在互动中延展的俍僮文化461
第二章 历史重压下的俍僮时代文学464
第一节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壮族文学的呻吟与抗争464
第二节 文体的分化与文体风格的变迁467
第三章 民间长歌470
第一节 民间长歌的蓬勃发展及其原因470
第二节 《七姑》和《八姑》474
第三节 《鸳鸯岩》与《幽骚》484
第四节 《瓦氏夫人》494
第五节 《从军歌》500
第六节 《鹦哥王》503
第七节 《文龙与肖尼》和《马骨胡之歌》506
第八节 《唱唐皇》525
第九节 民间长篇叙事歌的特点536
第四章 历史风俗长歌《嘹歌》538
第一节 《嘹歌》的名称、来历与传唱538
第二节 《嘹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它的基本内容540
第三节 《嘹歌》的思想倾向544
第四节 《嘹歌》的艺术特色550
第五章 长篇风俗情歌《欢?》558
第一节 《欢?》的名称及成歌年代考558
第二节 《欢?》的内容及思想文化内涵560
第三节 《欢?》的艺术特色569
第六章 伦理长歌《欢传扬》583
第一节 《欢传扬》的产生与流传583
第二节 《欢传扬》的思想内容及其教育意义585
第三节 《欢传扬》的艺术表现特点594
第七章 民间歌谣597
第一节 民间歌谣反映时代生活的深刻性597
第二节 民间歌谣598
第八章 民间传说622
第一节 人物传说622
第二节 风物传说627
第九章 民间故事633
第一节 现实性故事633
第二节 幻想性故事637
第三节 寓言性故事641
第四节 笑话故事644
第十章 机智人物故事648
第一节 机智人物故事的产生与流传648
第二节 机智人物故事的思想内容650
第三节 机智人物故事的艺术特色654
第四节 重点作品657
第十一章 说唱文学671
第一节 末伦671
第二节 比鱼和采茶676
第三节 春牛调及其他说唱形式683
第十二章 壮族古代文人的汉文文学创作686
第一节 概述686
第二节 桂北壮族文人先驱刘新翰690
第三节 平南父子诗人黎建三、黎君弼694
第四节 宁明诗人农赓尧等699
第五节 女诗人陆小姑、张苗泉703
第六节 武缘诗人黄彦坊、黄彦垍708
第七节 袁思明、童毓灵及其他诗人713
第十三章 “南珠诗人”冯敏昌728
第一节 冯敏昌的生平728
第二节 冯敏昌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730
第十四章 刘定逌 张鹏展737
第一节 刘定逌及其志向操守诗737
第二节 张鹏展及其故土风物诗742
第十五章 黄体正 黄体元749
第一节 黄体正及其际遇感怀诗749
第二节 黄体元及其自我感悟诗754
第四编 布侬布僮时代:壮族文学的转型(1840—1919
第一章 近代壮族的社会历史与多维文化的碰撞761
第一节 近代壮族社会的演进761
第二节 壮族文化从封闭到警醒767
第二章 民族精神的激扬与壮族近代文学771
第一节 民族意识的激发与壮族文学的勃兴771
第二节 近代壮族文学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776
第三章 反映太平天国革命的文学781
第一节 反映太平天国革命的歌谣和传说故事781
第二节 关于萧朝贵的歌谣和传说故事805
第三节 关于石达开的歌谣和传说故事814
第四节 关于吴凌云、黄鼎凤等起义的歌谣和传说故事829
第四章 反映中法战争的文学843
第一节 歌谣844
第二节 传说故事852
第五章 其他反帝反封建的文学867
第一节 歌谣867
第二节 传说故事896
第六章 民间长歌922
第一节 《控告土官歌》922
第二节 《达稳之歌》926
第三节 《达备之歌》931
第四节 《特华之歌》937
第五节 其他长篇抒情悲歌941
第六节 长篇抒情悲歌创作繁荣的原因946
第七节 长篇抒情悲歌的研究价值948
第七章 民间戏剧951
第一节 壮剧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951
第二节 壮剧传统剧目的基本内容和重点作品966
第三节 壮师剧及其剧目975
第八章 壮族近代文人的汉文文学创作998
第一节 概述998
第二节 左江流域的诗人及其创作1002
第三节 大明山区域的诗人及其创作1054
第四节 红水河流域的诗人及其创作1084
第五节 其他区域的诗人及其创作1101
第九章 “经师和诗人”郑献甫1120
第一节 郑献甫的生平1120
第二节 郑献甫的诗歌创作1121
第十章 爱国主义诗人黄焕中1138
第一节 黄焕中的生平1138
第二节 黄焕中的诗歌创作1139
第五编 僮族时代:壮族文学的更新(1919—1949
第一章 现代壮族社会历史与文化变迁1153
第一节 现代壮族社会的演化1153
第二节 现代壮族文化的变迁1158
第二章 阶级意识的强化与壮族现代文学1162
第一节 争民主,争自由,求解放——壮族现代文学的主旋律1162
第二节 民间文体的变异与文人文体格局的重组1165
第三章 反映大革命的民间文学1169
第一节 歌谣1169
第二节 拔哥山歌1177
第三节 传说故事1182
第四章 反映土地革命的民间文学1188
第一节 歌谣1188
第二节 群众歌曲的歌词1200
第三节 左、右江革命传说故事1204
第五章 反映抗日战争的民间文学1217
第一节 歌谣1217
第二节 传说故事1224
第六章 反映解放战争的民间文学1229
第一节 歌谣1229
第二节 传说故事1237
第七章 作家文学1241
第一节 概述1241
第二节 女诗人曾平澜1254
第三节 烈士诗人高孤雁1258
第四节 反帝爱国诗人韦杰三1271
第八章 华山(上)1279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1279
第二节 报告文学《承德撤退》、《解放四平街》、《英雄的十月》1280
第三节 中篇小说《鸡毛信》1283
第九章 陆地(上)1287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1287
第二节 短篇小说《乡间》、《参加“八路”来了》等1291
第三节 中篇小说《生死斗争》1293
第六编 壮族时代:壮族文学的繁荣(1949—2000
第一章 当代壮族社会的变迁与壮族文化的统合1299
第一节 当代壮族社会的转型1299
第二节 当代壮族文化结构的整合1301
第二章 壮族主体意识的确立与壮族当代文学的繁荣1305
第一节 面向现实、面向群众——壮族当代文学主题的深化1305
第二节 民间文体的新生与文人文体的兴盛1309
第三章 民间文学1313
第一节 概述1313
第二节 新民歌和民间歌手1316
第三节 民间戏剧1348
第四节 革命斗争故事1359
第四章 小说创作1367
第一节 概述1367
第二节 韦一凡的小说1380
第三节 苏方学的小说1403
第四节 潘荣才、岑隆业的小说1408
第五节 黄钲、孙步康的小说1430
第六节 王云高、韦纬组、黎国璞的小说1437
第七节 蒙光朝、丘行、韦编联的小说1446
第八节 陈雨帆的《冰棕榈》和黄凤显的《赶山》1463
第九节 黄夏斯榕等女作家的小说1471
第十节 《卜造字》等壮文小说1482
第十一节 梁鲁、李华荣、黄佩华及其他作家的小说创作1485
第五章 陆地(下)1500
第一节 《故人》等短篇小说1500
第二节 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1504
第三节 多卷长篇小说《瀑布》1508
第四节 小说创作经验《创作余谈》1529
第六章 诗歌创作1533
第一节 概述1533
第二节 莎红的诗歌1535
第三节 李志明、黄青的诗歌1547
第四节 瑙尼、古笛的诗与歌词1560
第五节 农冠品、陆伟然的诗歌1573
第六节 张报、廖联原、韦瑞霖、马斯、黄素芬的旧体诗1588
第七节 韦照斌、黄堃及其他作者的诗歌1614
第八节 《吻的悲壮》、《花山壁画》等散文诗1639
第七章 韦其麟1650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道路1650
第二节 《百鸟衣》1656
第三节 《凤凰歌》1668
第四节 《寻找太阳的母亲》1674
第五节 《含羞草》、《童心集》和《梦的森林》1679
第八章 散文、报告文学和传记文学1684
第一节 概述1684
第二节 凌渡的散文1687
第三节 万里云、黄福林的散文1695
第四节 苏长仙、蓝阳春的散文1701
第五节 韦纬组、严小丁、童健飞的散文1710
第六节 农耘、杨奔、梁奇才的散文1724
第七节 庞俭克、冯艺、严凤华的散文1736
第八节 李甜芬及其他作家的散文1749
第九节 何培嵩的报告文学1762
第十节 《韦拔群》等传记文学1768
第九章 华山(下)1774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新阶段1774
第二节 《童话时代》、《尖兵》和《神河断流》1775
第三节 《远航》和《山中海路》1778
第十章 戏剧和影视文学创作1780
第一节 概述1780
第二节 歌舞剧《刘三姐》1783
第三节 壮剧《宝葫芦》、《红铜鼓》、《金花银花》1795
第四节 话剧《红河赤卫队》1799
第五节 电影文学剧本《幽谷恋歌》、《布洛陀河》、《八角飘香的日子》等1801
第六节 电视文学剧本《山子谣》、《边贸女人》1804
第十一章 周民震1806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道路1806
第二节 《森林之鹰》1811
第三节 《甜蜜的事业》1814
第四节 《春晖》1818
第十二章 民间文学的搜集、翻译和研究1821
第一节 概述1821
第二节 采录和研究群体1825
第十三章 萧甘牛和侬易天1833
第一节 萧甘牛1833
第二节 侬易天1839
第十四章 蓝鸿恩和黄勇刹1844
第一节 蓝鸿恩1844
第二节 黄勇刹1849
第十五章 蒙光朝和农冠品1852
第一节 蒙光朝1852
第二节 农冠品1854
第十六章 壮族古籍整理与民间文艺研究著述的编辑出版1858
第一节 张声震与“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1858
第二节 陆里与“广西各族民间文艺研究丛书”1861
第三节 广西壮学学会与《壮学丛书》1863
参考文献1869
后记1878
热门推荐
- 797155.html
- 1740882.html
- 3002132.html
- 1860140.html
- 3479041.html
- 3303599.html
- 2809748.html
- 592870.html
- 2371877.html
- 34066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35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18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6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76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5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56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15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22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65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4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