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权谋经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天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ISBN:7801274644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876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9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权谋经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谋权之道3
第一章 谁主沉浮3
一、名“正”言顺——回避矛盾,暗中蓄势的夺权之法3
朱升九字建明4
嫡子之争4
刘秀缓称帝号6
刘备并吞蜀地7
李克用哭唐图远计8
明尊隋室 暗中蓄势9
托晋号苻健称雄10
尊周室桓公谋霸12
刘知远托晋建汉14
二、逼宫禅让——以实力为后盾的权力和平过渡16
杨坚逼宫代周16
诛唐室武则天改制称尊18
腥风血雨禅帝位19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21
子之篡位23
偷腥后要别人擦嘴23
三、宫廷政变——权臣夺权的最后一着24
萧衍自比西伯25
讨昏君郭威披黄袍26
高墙锁不住的政变28
皇帝灵前 大动干戈29
戊戌风云变 新法付东流31
金杯盛毒酒35
血流成渠36
轻薄公子发动兵变37
玄武门之变39
商臣受唆 弑父夺位42
高平陵前 曹爽被缚43
“黄袍加身”的开国皇帝44
四、揭竿起事——乱世枭雄的最佳时机47
商汤灭夏47
从奴隶到皇帝48
陈胜首义抗秦49
刘裕登基50
乱世枭雄守大业54
努尔哈赤戎马一生57
五、骨肉相残——不择手段的皇位斗争58
太子造反,文帝丧命59
同胞相残60
李泌进谏防祸事61
萧裕一箭三雕62
赵王做了饿死鬼64
胡亥篡权65
忽必烈夺位65
几十具棺材已准备就绪67
朱全忠之死68
明宣宗平叛杀叔69
齐桓公杀兄夺位71
创立储位密建法72
儿臣不忍伤生73
杨广害弟杀兄弑父73
八王乱晋75
江充煽起“巫蛊事变”77
无力的亲情79
诛尽“太平”方太平80
唐太宗偏爱之失82
李泌进谏保皇子83
不言职外事83
寇准用计废东宫84
诡诈善变的武则天84
借他人之口谋权84
力阻高祖换太子85
六、以屈为伸——龙飞九天的忍者86
抱子行泪掩败德86
朱棣佯狂伺机而起87
慕容垂雌伏待变88
石勒诈降诛王浚90
曹操忍侮谋长远91
兄长被杀后不动声色92
夫差卧薪 勾践尝胆93
被识破的“假痴不癫”之计96
忍辱负重的刘邦96
刘邦的逃亡战略97
有勾践之奇英97
刘备闻雷失箸98
彼所求我视瓦石98
霸得土地丢江山98
七、假行仁义——沽名钓誉,以贤名篡位的伪君子99
礼于国人 公子鲍篡宋99
三句话的法律100
辛辛苦苦为名利101
赵光义三哭守大业104
蒙逊哭泣篡国106
“七大恨”告天伐明107
刘邦办丧事109
刘禅的本家110
董卓诡行骗世111
皇恩浩荡 生不如死113
晏子的预言113
第二章 攀龙附凤114
一、偷天换日——幕后垂帘的实力派114
“指鹿为马”终葬秦114
羊倌皇帝116
挟天子以令诸侯116
“孝道”套景公117
田婴的圈套117
王中王118
垂帘和归政的悲喜剧120
奇货可居121
朱家天下刘姓皇帝122
狗脚朕123
“隐相”和“媪相”124
悍妇贾南风125
竖刁的阴谋126
石显的诡计127
尔朱荣弄权误国129
见于忠如见老虎133
玄宗之死134
首席奸臣136
“太平”宰相138
“憨禄儿”139
二、择主而从——识时务者为俊杰140
郭嘉慧眼择主141
赵普复相之谜142
陈崇的“绝世才能”143
宦官的儿子144
弃项归刘成大业144
商君奔秦,秦霸关中145
姜太公钓鱼148
马援择主148
孤儿发迹150
杨畏“三变”150
变色龙152
对策隆中 出使江东153
汉家“第四杰”154
荀彧离袁投曹155
找错了婆家157
贤士归明主157
马头广告158
隗嚣的“探测器”159
厕中鼠与仓内鼠159
田饶高飞160
子张辞行160
宾客不为官161
鲁丹遭谗162
三、助纣为虐——奸佞最擅长的手段162
史官污史留骂名163
“政治不倒翁”杨再思163
荀勖循私 倾国害时164
蔡京倡奢倾国乱政166
许显纯为虎作伥167
马屁开山祖168
不是奉承的奉承169
小人道长169
焦芳不学居翰林171
“心与朕同”只一人172
大驴脸的能耐173
哈巴狗战略174
惟与善类为仇175
屠岸贾助纣为虐176
四、韬光养晦——在逆境中保全自己是东山再起的前提条件177
逆境中的人才178
桓玄东山再起180
模糊语言181
胯下之辱181
三杨以退为进182
司马仲达的表演183
忍小耻 成大业184
吕后哭而不哀184
独特的贿赂184
求官原为使民安185
灵活机变做主考185
五、欲擒故纵——因时造势,待价而沽巧弄权186
司马懿欲取故辞186
郑庄公欲擒故纵187
司马昭疑人而用188
桓温崛起188
从“江上处女”到齐国上卿189
出小进大190
陈子昂摔琴191
欲擒故纵巧弄权191
许武分家192
六、不惜代价——丧心病狂的权力奴仆192
儿皇帝192
杀妻求将194
易牙烹子献桓公194
武则天杀女195
善哭封侯196
借死人谋利197
男宠乱政198
从汉高祖的侍从干起199
权力的妥协200
刘邦歼灭项羽200
送女为妾掩杀机201
妻子受辱换宰位201
耶律乙辛大兴血案201
目无法纪的御史中尉203
七、当机立断——适时定夺,抓住机遇204
彻里极谏元世祖204
李恢自荐治南中205
刘毅面责晋武帝206
毛遂自荐207
“混世魔王”董卓208
苏威挡驾209
“强项令”210
侯嬴的奇计21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12
第二篇 掌权之法217
第一章 君临天下217
一、宽猛相济——恩威并施的驭臣治民之术217
子产论政宽猛218
牧民如牧羊219
施权术以御权贵220
汉元帝宽柔乱天下221
封功责过222
赐书示罚223
“霸王道杂之”的真谛224
乾隆帝驭将信赏严罚226
李世民智驯尉迟敬德229
魏国为何人才最多229
柔道治国230
屈伸相辅,以柔克刚233
明太祖定云南234
崔仁师纵囚235
十年不赦236
政治奇才隋炀帝237
清初“轻徭薄赋”政策239
朱买臣官场沉浮241
有功必赏 有过必罚241
文景二帝简法轻刑242
形如死灰 心若铁石244
宽不纵恶 猛不伤惠245
大臣服丧 薄昭自杀246
子产将死247
二、任贤秉国——取其长,弃其短的用人方略247
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247
以御史之职行丞相之权251
唐太宗治吏252
魏文侯尊贤任能创辉煌253
秦始皇得人得天下254
皇帝出“新招儿”256
庭燎之礼成匡合之功257
成吉思汗用人不计恩怨258
朱元璋不计前过259
皇太极善待降将260
嬴政轻爵重士263
英雄少年郎264
董文忠为国平刑265
文帝任贤 天下无冤266
八使同拜 张纲饮誉268
不负朝廷厚望269
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270
闻人有善,若己有之273
三、事必躬亲——乾纲独断的第一选择274
吴王阖庐“朝夕勤志”274
逼出来的“不遑暇食”275
勤政的标志——早朝276
“夙夜忧勤”的皇太极278
明成祖勤政不息279
孜孜求治的康熙大帝281
雍正帝:勤政之典范283
隋文帝“忧勤亲躬”285
皇朝弊病286
“亲览万机 焦劳庶政”287
周公劳身疲国289
四、深藏不露——神出鬼没的皇帝最让臣子惧怕291
刺探臣僚292
雍正偷纸牌292
一鸣惊人293
行动诡密臣莫知294
阴忌阳礼 巧用杨素294
刑罚先亲以谢臣僚295
嘉庆帝不动声色除和珅296
康熙杀鳌拜298
“兄弟情深”300
活猪心肝后宫立威301
子婴装病杀赵高301
假打猎真除凶302
假生太子真除权臣302
宋太宗私访治判官303
五、笼络重臣——精神奖励与物质赏赐相辅相成303
一只瓶子一部书304
失而复得的姓氏304
受到宠爱的看家狗306
让你死而无怨306
晋文公度势行赏307
汉昭帝明察保霍光307
笼络名流固东晋309
刘邦的高明之处311
成吉思汗嫁妹312
三位蕃将女婿313
吴越国王的命运315
宋太祖袒护李汉超316
赐须作药 收买臣心317
焚稿祭灵 君臣遇合318
感动叛逃者的人319
何力不负重望320
宋太宗免“醉”321
慧眼识才321
保臣名节 知恩图报321
六、崇功立威——君王自认为高明的保国“良”策323
遍布天下的石碑323
“十全老人”324
越是昏君越自夸324
天书封禅325
顶住大臣压力亲自出征328
秦始皇拒谏立威329
武则天“不敢爱身”330
明太祖假借天神慑臣子332
汉武帝不惜兄妹情332
唐太宗守法以身作则333
太公望治国335
诈称有疾立军威335
规范礼仪佐朝政335
一个月处死20多位权贵337
共贫贱与共患难338
第二章 诚心秉政339
一、立功荐贤——心忧天下,无私为国339
萧曹同心安海内339
雷厉风行 力振颓风340
荐贤不谋私344
第一流的将相345
“模范督抚”346
李时勉以天下为己任348
平原君以德报怨349
从奴仆到将帅350
“虎臣”不畏强悍352
戴胄用心存法353
二、廉洁奉公——以德操和品行赢得声望355
上拒皇子 下诫胞弟355
清廉自洁 官至尚书357
“忠精粹德”司马光358
王恕震两京358
李森先“天下公论第一”359
“苦行老僧”360
“刺奸将军”362
唐世贤相 他人莫比362
“伴食宰相”的由来363
乾隆朝第一贤364
“冷公堤”与“冷公树”366
清廉慈惠 闻于天下367
冯元淑单骑赴职368
明代传奇鼻祖丘浚369
汤斌勤于职事370
刘崧勤职372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373
历代重臣楷模375
窦光鼐与33万两白银377
三、左右逢源——正确处理与上级、同级和下级的关系380
万事不理问伯始380
为自己留条后路382
不肯廷争,取容当世383
善谋避祸385
清初第一谋臣范文程386
崔亮外清内谄392
姚崇流泪免祸394
韩平原的宾客394
邵雍辞饭395
秦桧赐官束人395
打落头巾杜绝谗言396
郭子仪小心侍候卢杞396
迎合口味荐举人396
识时务者为俊杰397
不与人争的长者风范397
张汤的混世不败术398
四、除旧布新——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398
耶律楚材力革蒙古旧规399
王约以礼全法400
“沉默是金”话张亮401
霍光知时务之要402
王安石矢志“改易更革”404
五、廉必生威——奸邪不敢触动的中流砥柱405
郅都忠良伉直406
褚玠震慑奸豪406
“狂生”成为名流407
“清慎太过”仅此一人408
虞延执法烹“硕鼠”410
官不要钱 鬼惧王勋410
穷困潦倒的权臣411
李朝隐“不畏强御”412
青史留名“真御史”413
正气凛然“包青天”414
吕思诚不为势力所屈415
孔琳之打狗告主人416
海瑞铁面惩权贵417
顾公在座 使人不乐419
狄仁杰不信这个邪420
李朝隐铁石之心422
乡下人的直言不讳424
小心驶得万年船425
第三篇 固权之术429
第一章 驭臣之术429
一、兔死狗烹——翦除功臣是拱卫皇权的一个定式429
功臣不得善终429
顾命大臣难顾命430
邓艾、钟会之死432
丞相的命运433
过河拆桥 里克伏剑435
周亚夫绝食冤死436
汉高祖诛灭异姓王438
二、严防至亲——子、弟、外戚是真龙天子们既恨又怕的最大权力竞争者440
亲父为虎 亲兄为狼440
监视废帝442
《淮南子》作者们全部被杀443
杀诸王宾客数千人445
楚王谋反株连千人448
削夺诸藩450
汉章帝抑制外戚451
汉昭帝诛兄451
三、权力制衡——坐收渔利的最大学问453
宋太祖分割相权453
刘文静和裴寂的不同遭遇454
徐有功的浮沉456
不可让皇帝“手滑”457
唐昭宗借力打力459
诛跋扈权臣461
处世圆滑的李林甫461
刺臂杀萧裕462
晋穆帝引鹬击蚌464
聪明反被聪明误465
双目失明得重用466
黄金搭配守合肥467
汉武帝设刺史内外相维468
蜀国之亡470
齐初重用典签470
四、防患未然——历代君王不断加强监察权的出发点471
三司分治 权归中央472
废中书,罢丞相473
削弱相权 中朝预政474
建立“奏封事”制度477
赵匡胤分相权为三478
豺狼当路 安问狐狸479
以小制大480
明成祖的特务制度481
台谏合一固君权482
康熙帝允许风闻言事484
臭名昭著的西厂486
唐太宗亲择刺史487
汉景帝摧折豪强488
设刺史强干弱枝489
素食尸位不可取490
唐太宗的警告491
赵匡胤的政治悲喜剧491
隋文帝惩子不亏法494
何并大胆拔虎须495
认君子不识小人497
专斗大贪官的宗元饶498
五、臣子替罪——天子无过的真实原因499
行乐致祸499
丞相引决消天灾500
皇帝找替死鬼501
成济替罪502
“苍鹰”郅都503
林则徐代主受过504
汉景帝弃车保帅506
私愤杀首辅507
眠者背不帖席508
六、伴君伴虎——让臣子们总感到琢磨不透和威压是驭臣第一要素511
白起自刎512
曹操杀杨修513
长期关押言官514
兴废在我515
孙皓滥杀失人和516
明世宗变诏狱为地狱517
明太祖善恶不辨造血案517
嘉靖帝翻云覆雨酿冤狱519
这种宰相不做也罢521
七、温柔一刀——明升暗降,除掉心腹之患522
两个闲职架空权臣523
晋武帝削实委虚524
八、捕风捉影——祸从天降,防不胜防的文字狱526
奸相大兴文字狱526
乌台诗案527
雍正与《大义觉迷录》529
冤杀查嗣庭531
汉宣帝首创“文字狱”532
清初迭兴文字狱533
乾隆文祸536
第二章 保位“良”方539
一、树正锄奸——诤臣良士运用“邪”法“诡”道的真实目的539
死姚崇算计活张说539
二桃杀三士540
处置小人高一着541
察人防人 李沆杜奸542
杨一清借刀杀贼543
牛僧孺束缚奸雄545
一代奇人狄仁杰546
元褒自担受贿罪548
尚文守正察奸549
王衣活用刑法549
星吉独持风裁551
阎罗气象,菩萨心肠551
就地处决平人心554
常安民巧逐吕惠卿554
艺匠计赚权臣554
王曾曲意顺从奏真情555
空白诏书锄奸臣556
二、指鹿为马——打击异己的不变方法556
蒙氏覆灭557
密谋陷害韩非558
游雅忌贤护短559
窦皇后飞书陷梁竦560
张仪阿谀有术561
武三思凶妄杀五王562
黄潜善嫉贤妒能563
指鹿为马,逼宫篡位565
杨素妒害史万岁566
李林甫口蜜腹剑566
奸相当道,忠臣含冤569
铁木迭儿恃宠报怨570
武则天诬杀长孙无忌571
三、八面玲珑——善窥人意,曲意逢迎的奸邪之辈574
窦怀贞的骑士风度574
皇甫侍郎巧媚自固575
天下中庸有胡公576
善于揣摩的宰相577
陈万年谄媚保身579
张禹以家为念580
安禄山装傻藏奸582
最美丽的玉珥583
甘于庸禄的“车丞相”583
持禄取容的帝师585
“无才无德痴顽老子”586
四、借力打力——以柔克刚是中国传统政治学的核心之一588
落井下石杀吕布588
王允计诛董卓590
卢杞援恶助己591
马希声矫诏杀高郁592
杀人不见血593
蔡确兴狱,连升高位594
智借外力反要挟596
因祸得福拜上卿597
司马熹引势造力597
苏代借身广告599
范蠡坐观,勾践认错599
冯谖说秦,孟尝复用600
五、结党类聚——党同伐异,荣损与共是中国古代封建官场的痼疾601
宇文述结党营私601
太监与宰辅的联盟603
东林党和阉党之争604
“朋党”与荐贤606
杨、史联盟杀政敌608
党同伐异609
“两钺”助奸,汪直专权610
骊姬一箭三雕611
北宋的党争613
将相联合保权力617
结党相伐,败者自尽617
意气用事的君子党620
六、狡兔三窟——以退为进,避祸保身的多重藩屏621
陈灌远虑 杜患保身621
儿子救老子623
王翦讨赏623
萧何清素 刘邦奈何623
教子有方,还贿受赏624
拒权为保全625
委曲求全为国事626
孙叔敖的遗嘱627
萧何功成愈谨慎627
一棵“温树”表心迹628
王衍谈玄自保629
申时行“务承帝指”630
以退为守 谦恭保身631
名臣父亲的苦心632
黄老名臣汾阳王633
清谈隐士阮嗣宗633
程灏明哲保身634
姚崇妙算634
东陵瓜献计保相国635
隰斯弥砍树636
张翰知败思归636
石显诡计欺君636
智谋高深解心疑637
王戎远见保平安638
阮籍避祸强装醉638
郭德谨慎弃黄金638
郭崇韬祭礼捐赂贿639
阿谀避祸639
冬去冰自融640
乱世中的冯道641
大隐于朝642
随波逐流可免灾642
死中求活642
唾面自干643
谤因名高,不求荣显643
防患于未然644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645
此间乐,不思蜀645
第四篇 丧权之鉴649
第一章 亡命天子649
一、强枝弱干——皇权失落的第一杀手649
汉成帝终为儿皇帝650
宦官横行651
妻杀夫、女杀父652
“八虎”成患654
晋元帝以糊涂求安静655
“封邦建国”屏周室656
湘军挖了大清江山的根基658
十常侍乱汉659
大奸似忠,赵高专权661
二、骄奢失国——滥用国力,重敛百姓是亡国之君的共同特征662
唐懿宗骄残误国662
游乐引来杀身之祸664
孟昶贪色失国667
闯王之败668
张文素劝太宗节俭668
贾谊提倡安民之道670
夏桀骄奢失天下671
商纣亡于“淫虐”672
汉成帝纵情声色673
弘光帝偏安享乐675
“三嗜”失政的辽穆宗676
梁伯好土木自取灭亡678
暴君与佞臣678
始皇酷刑失天下679
朱温“文面”逃兵681
三、失德用奸——贪官佞臣是国祚皇权的最主要掘墓人682
汉桓帝宠宦官683
陈后主重文轻武684
一代王朝的衰亡685
伍子胥死不瞑目686
惩贪与纵贪的反差687
张让卖官688
“生辰纲”乱纲纪690
万世唾骂的千古罪人691
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692
亡国之君宋钦宗693
四、德薄才平——今生不幸生皇家,无力为帝偏登极695
李后主耽乐亡国695
艺术和皇权的错位696
“无愁天子”游戏国事704
扶不起来的阿斗706
天子不理政 爱好漆木工707
“傻皇帝”司马衷708
宋理宗讲经误国709
五、由明趋昏——长期为君的“职业冷淡症”710
勤政而昌,荒政而亡711
秦始皇的隐患714
元顺帝荒淫无道715
北齐文宣帝癫狂若傻717
楚成王自食其果718
居安忘危酿大乱719
六、游戏人间——蔑视皇家法度的亡命天子721
梨园票友唐庄宗721
千年遗臭后庭花723
明武宗建“豹房”724
卫懿公好鹤亡国726
千金一笑灭西周726
荒唐昏聩的唐穆宗727
唐敬宗游戏无度728
“无愁天子”的可悲下场729
第二章 临渊宦海731
一、批逆龙鳞——犯颜直谏、功高震主、自蹈不测之祸731
最早的冤臣732
理财理到皇帝头上的下场733
臣心如水734
侯昌业逆鳞赐死735
江南才子,陷狱而亡736
“壬午之难”742
“国之司直”盖宽饶743
梁毗凛然抗杨素745
皇帝的龙须触不得746
屡谏朝事无顾忌748
二、开罪小人——蔑视或者忽略小人的伎俩会引来意外的灾祸749
关西名士,饮鸩而死749
林俊不当墙头草750
御史官被乱杖打死752
王琨丢官753
“冷面寒铁”千古奇冤754
铁面官的子女流浪街头755
工于谋国 拙于谋身756
王应辰因廉遭陷害757
惩治小人不宜过分758
暂时放他一马758
肖望之宁死不受辱759
王凤暗算王商760
“正人”何乔新761
“健令”满朝荐763
审案者被下诏狱764
刘宣侦断芦苇案765
阳球不愿只杀“狐狸”766
盖勋不怕董卓768
郦道元严猛执法770
柳彧正色立名770
高道穆棒破公主车771
周亚夫绝食冤死773
逼迫过急 反受其害774
父子都被骗而死774
小人难得罪775
林甫放饵 适之上钩775
树大招风的教训776
三、书生义气——特立独行,舍生取义的华夏津梁776
王安石太“拗”了777
执迷不悟的呆书生779
周顺昌磊落介贞780
朱裳清如水,千古“无愧亭”781
“党锢之祸” 殃及李膺782
王义方正直敢言783
东汉反对阉党的领袖784
杜乔不媚权奸785
李固身死义存786
秦桧擅权黜陆游787
千古奇冤“莫须有”788
不愿当软骨头的熊浃790
薛胄断狱之情791
盛安不惧乾隆帝792
曹锡宝守法“参”权臣793
商鞅培植“霸王花”796
诸葛丰交回“权力竹节”797
东汉“党锢之祸”798
逆耳之言徒然招祸801
自古文人祸从口出801
四、极权而衰——贪权恋势,不知进退,咎由取祸802
张居正夺情恋栈802
名相家的败家子儿804
六贼之首——蔡京807
不知趣的聚敛者815
九千岁倒台817
李林甫独擅相权终败死820
宇文护弑逆杀身823
桑弘羊逐利而亡825
李义府笑里藏刀826
居功自傲,非全身之道828
石崇斗富829
贪恋富贵的李斯830
“琐伯”羊聃831
淳于长行骗诱贿832
裴蕴曲法顺旨自取其祸833
苏逢吉视刑律为空文835
刘观贪赃乱朝风836
元载贪赃乱政837
阿合马玩火自焚838
韦忠敛身避祸840
春申君贪权亡身840
防患于未然840
权相被肢解841
严嵩家财与国比富842
侯览之死843
和珅跌倒 嘉庆吃饱844
巧取豪夺三十亿845
贾似道众怒难犯846
盛极自衰847
五、虚骄不谨——“头不落,不知错”,得意忘形的政治牺牲品848
族诛丞相公孙贺848
身殉改革850
“罗钳吉网”855
雍正为何不容年羹尧857
张汤冤人亦被冤858
吕壹之死859
恃宠必有祸殃861
六、聪明反被聪明误——有眼无珠的“机灵鬼”862
焦芳荐“贤”自取祸862
偷鸡不成反掉头863
朱异“恃谄以求容”864
黄米与白米866
不喜欢滑头人867
移花接木害自己867
饿死邓通869
一奴四主的酷吏吉温870
矫命立功不受封871
吕布之死872
甄琛俯眉畏势874
相门出犬子875
凡事道破即没戏876
热门推荐
- 291333.html
- 2564644.html
- 3305513.html
- 3243902.html
- 657404.html
- 3825392.html
- 3326981.html
- 3644889.html
- 645946.html
- 34646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17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8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69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35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3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53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79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30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5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0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