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烧伤医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宗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0331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874页
- 文件大小:368MB
- 文件页数:892页
- 主题词:烧伤-诊疗-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烧伤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3
第一节 我国烧伤医学学科的发展3
第二节 我国烧伤医学的主要成就5
第三节 展望16
第二篇 烧伤休克21
专题一 烧伤休克期补液治疗21
第一节 休克期为什么要输液21
第二节 休克期该怎样补液25
第三节 休克期输液输什么29
第四节 休克期复苏的综合治疗31
专题二 烧伤休克延迟复苏36
第一节 烧伤休克延迟复苏引起再灌注损伤36
第二节 烧伤休克延迟复苏对心肌、肠道屏障功能和红细胞膜的损害38
第三节 延迟复苏采用“恢复灌注与细胞保护并重”的治疗新理念39
第四节 烧伤休克复苏的监测指标40
第五节 烧伤休克综合性辅助治疗41
专题三 烧伤休克发病机制研究46
第一节 烧伤休克发病机制46
第二节 影响烧伤休克临床救治的学说52
专题四 血流动力学变化55
第一节 血流动力学的检测55
第二节 烧伤后血流动力学变化56
第三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58
专题五 烧伤微循环变化63
第一节 烧伤时微循环中血管通透性的变化63
第二节 皮肤微血管中微血栓形成74
第三节 烧伤时微循环中白细胞贴壁粘着77
第四节 烧伤时心肌收缩性下降的钙信号机制80
第五节 虎杖苷抗休克的机制85
第三篇 烧伤感染、免疫95
专题一 防治烧伤感染的进展与成就95
第一节 曲折的认识过程95
第二节 感染基础研究的进展与一些定义的改变96
第三节 烧伤休克与感染的内在联系97
第四节 烧伤抗生素应用的沿革97
第五节 抗生素应用下内毒素释放问题99
第六节 创面脓毒症的认知与外用药的改进100
第七节 对烧伤真菌感染的认识100
第八节 烧伤厌氧菌感染的初步认识102
专题二 烧伤创面脓毒症、细菌生态学和抗菌药物治疗104
第一节 烧伤创面脓毒症104
第二节 烧伤感染常见的病原菌107
第三节 烧伤抗菌药物治疗114
专题三 烧伤肠源性感染126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证明126
第二节 肠源性感染的发病机制127
第三节 肠源性感染的临床意义128
第四节 肠源性感染的防治129
专题四 烧伤内毒素血症及外毒素血症132
第一节 烧伤内毒素血症132
第二节 烧伤外毒素血症143
专题五 烧伤免疫155
第一节 概述155
第二节 烧伤免疫研究的发展和展望155
第三节 烧伤免疫功能紊乱观点的提出156
第四节 烧伤免疫功能紊乱发生的微环境假说162
第五节 烧伤免疫功能紊乱发生的细胞分子机制163
第六节 烧伤免疫功能紊乱的防治措施167
第四篇 烧伤创面处理177
专题一 烧伤创面治疗的进展177
第一节 深度烧伤的早期处理与植皮术式的改进177
第二节 皮肤保存180
第三节 组织工程皮研究进展181
第四节 近年来促进创面修复的新进展182
第五节 值得关注的问题183
专题二 深度烧伤的切痂植皮治疗186
第一节 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切痂和打洞嵌皮混合移植手术186
第二节 微粒皮肤移植术197
第三节 大面积深度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203
专题三 深Ⅱ度烧伤削痂植皮治疗218
第一节 削痂疗法218
第二节 保留变性的真皮与整张自体皮片移植修复手部深度烧伤226
第三节 中、小面积深度烧伤切、削痂后行自体大片皮移植234
专题四 毁损性烧伤的处理243
第一节 毁损性烧伤的早期清创术243
第二节 面部洞穿性缺损的修复245
第三节 上肢热压伤251
专题五 慢性创面的处理256
第一节 创伤性溃疡256
第二节 放射性溃疡260
第三节 压力性溃疡265
第四节 静脉性溃疡270
第五节 糖尿病性溃疡274
专题六 皮肤移植免疫280
第一节 皮肤移植的基本概念280
第二节 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及其机制281
第三节 混合移植延缓排斥反应的免疫机制285
第四节 移植免疫研究进展286
专题七 组织工程学构建皮肤及其应用297
第一节 人表皮细胞培养与移植297
第二节 复合皮移植的实验与临床应用301
第三节 表皮干细胞培养316
第四节 细胞分化调控与再生汗腺的基础和初步临床研究329
专题八 皮肤储存333
第一节 概论333
第二节 皮肤在4℃的储存334
第三节 -20℃皮肤的储存341
第四节 -196℃皮肤的储存(含-60~-80℃储存)343
第五节 皮肤的玻璃化储存348
第六节 皮肤低温储存后抗原性的变化363
专题九 烧伤后期整形366
第一节 烧伤晚期瘢痕畸形的诊断与治疗原则366
第二节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368
第三节 烧伤爪形手畸形的整复376
第四节 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379
第五节 烧伤后瘢痕挛缩性足下垂的治疗382
第六节 足跟部瘢痕及溃疡手术治疗387
第七节 严重烧伤皮源奇缺患者伴多处严重畸形的后期修复391
第八节 神经、肌腱在烧伤晚期的重建术398
第五篇 烧伤创面愈合407
专题一 烧伤创面愈合的特点407
第一节 热力对皮肤组织的损害作用407
第二节 烧伤创面修复的特点409
第三节 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现象409
第四节 烧伤创面愈合的现代概念425
专题二 生长因子与烧创伤创面修复和再生428
第一节 生长因子与烧创伤创面修复概述428
第二节 几种与烧创伤创面修复密切相关的生长因子概述431
第三节 几种主要生长因子对烧创伤创面愈合作用的临床评价442
第四节 生长因子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价444
第五节 生长因子应用前景以及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445
专题三 糖尿病合并烧伤创面难愈的探索449
第一节 糖尿病皮肤的特征450
第二节 糖尿病合并烧伤创面愈合特征452
第三节 糖尿病代谢紊乱与愈合要素的关系454
第四节 针对糖尿病合并难愈创面的干预手段的探索455
专题四 瘢痕形成机制的新进展——真皮“模板缺损”学说461
第一节 皮肤真皮组织缺损及其缺损程度是影响瘢痕形成程度的关键462
第二节 皮肤真皮组织缺损及其缺损程度影响创面愈合过程462
第三节 真皮组织的三维结构与成分在调控成纤维细胞功能中的作用466
专题五 伤口收缩473
第一节 概述473
第二节 伤口收缩的基础研究473
第三节 伤口收缩的临床研究490
第六篇 烧伤内脏并发症499
专题一 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499
第一节 明确了MODS的发病诱因及临床特征499
第二节 建立了符合临床实际的MODS模型500
第三节 初步阐明了MODS发病机制500
第四节 修正了MODS的诊断标准505
第五节 制定了MODS的临床防治措施507
专题二 烧伤早期心肌损害与缺血缺氧损害的“休克心”假说516
第一节 烧伤早期可迅即发生心肌损害516
第二节 烧伤早期心肌损害的细胞分子机制517
第三节 烧伤早期缺血缺氧损害的“休克心”假说521
第四节 防治严重烧伤早期心肌损害和“休克心”的措施522
专题三 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回顾529
第一节 严重烧伤后应激性溃疡529
第二节 严重烧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防治概况531
专题四 烧伤痂下水肿液与早期感染和脏器损害的关系534
第一节 烧伤STF成分分析534
第二节 STF中炎症介质的研究535
第三节 STF对脏器的损害537
第四节 STF诱导全身炎症综合征540
第五节 早期切痂植皮术对脏器的保护作用542
专题五 血管内皮细胞在烧伤早期脏器损害发病中的作用545
第一节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在烧伤早期脏器损害发病中核心作用的设想545
第二节 烧伤致病因素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547
第三节 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在早期脏器损害发病中的作用549
第四节 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防治562
专题六 烧伤病理学566
第一节 人体烧伤病理研究567
第二节 烧伤实验病理研究580
第三节 几种特种武器所致的烧伤病理604
第七篇 特殊原因烧伤615
专题一 吸入性损伤的研究615
第一节 上呼吸道烧伤的诊断617
第二节 创建吸入性损伤动物模型618
第三节 继发性炎症反应是吸入性损伤的重要发病因素619
第四节 吸入性损伤后肺水肿,主要因血管通透性所致620
第五节 细胞因子与炎性细胞参与吸入性损伤后继发性损害的发病627
第六节 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的异常介导吸入伤继发性损害630
第七节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吸入性损伤发病中的作用632
第八节 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新策略636
专题二 高频通气治疗吸入性损伤的研究646
第一节 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吸入性损伤的实验研究647
第二节 高频部分液体通气治疗吸入性损伤的实验研究652
第三节 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吸入性损伤的研究654
专题三 电烧伤658
第一节 概论658
第二节 电损伤的流行病学658
第三节 我国电烧伤治疗和研究的创新660
第四节 不同部位电烧伤创面修复673
第五节 难治性高压电烧伤典型病例举例683
专题四 化学烧伤临床救治的回顾691
第一节 强酸烧伤691
第二节 磷烧伤692
第三节 氢氟酸烧伤696
专题五 放烧复合伤700
第一节 概述700
第二节 放烧复合伤的心功能保护与抗休克701
第三节 放烧复合伤的感染控制和免疫调节707
第四节 放烧复合伤的造血障碍与造血重建710
第五节 放烧复合伤的抗放药物应用714
第六节 放烧复合伤的创面处理716
第七节 关于放烧复合伤的复合效应722
第八节 放烧复合伤的伤情诊断和综合救治725
专题六 烧冲复合伤734
第一节 前言734
第二节 核爆炸烧冲复合伤734
第三节 实验性烧冲复合伤746
第四节 其他实验性烧冲和弹烧复合伤756
第五节 新武器致烧冲和弹烧冲复合伤760
第六节 平时爆炸烧冲复合伤763
第八篇 烧伤代谢营养771
专题一 烧伤代谢771
第一节 烧伤高代谢771
第二节 糖代谢784
第三节 胰岛素抵抗791
第四节 蛋白质代谢794
第五节 烧伤与微量元素799
第六节 烧伤与生长激素805
专题二 烧伤肠内营养810
第一节 早期肠道营养810
第二节 谷氨酰胺和精氨酸822
第三节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829
第四节 生态免疫营养832
第五节 早期肠道营养与静脉营养对比研究836
专题三 烧伤肠外营养850
第一节 烧伤肠外营养支持的发展与进展850
第二节 烧伤患者能量消耗与营养支持能量需要量的测定851
第三节 烧伤肠外营养支持技术操作规范854
第四节 烧伤肠外营养支持疗效的评价862
索引868
热门推荐
- 3186135.html
- 2574625.html
- 1597942.html
- 2992900.html
- 818868.html
- 2603308.html
- 3377373.html
- 1205610.html
- 3082967.html
- 29453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87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61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98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97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6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26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67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57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63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4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