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货币银行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姚长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5398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29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货币银行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信用、利率与金融市场1
第一章 信用与现代经济3
第一节 信用的特征与种类3
一 信用的定义与特征3
二 信用的现代经济中的作用3
三 信用的种类5
第二节 高利贷信用5
一 高利贷产生的环境5
二 高利贷的作用7
第三节 商业信用7
一 商业信用的定义与形式7
二 商业信用的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8
三 商业信用的作用8
四 商业信用的中介工具9
五 贴现11
第四节 银行信用12
第五节 国家信用13
一 国家信用的定义和种类13
二 国家信用的作用17
三 我国国家信用的发展18
四 国债的交易24
第六节 消费信用25
一 消费信用的定义与形式25
二 消费信用的中介工具——信用卡25
三 消费者贷款28
四 消费信用的作用29
第七节 其他信用形式30
一 资本信用30
二 合作信用30
三 国际信用30
第二章 利率31
第一节 利息的实质与利率的种类31
一 利息的实质31
二 利率的种类32
第二节 利息的计算36
一 单利与复利36
二 复得反映利息的本质37
三 零存整取与整存零取38
四 现值与终值40
五 连续复利40
六 平均利率的计算42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42
一 古典的利率理论42
二 新古典的利率理论44
三 流动偏好利率理论45
四 IS—LM模型的利率决定46
五 其他的利率理论49
第四节 利率的作用50
一 利率的基本作用50
二 我国的利率制度51
三 我国利率作用的实证分析52
四 我国利率的市场化58
第五节 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60
一 利率的风险结构60
二 利率的期限结构63
第三章 金融市场68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68
一 金融市场定义68
二 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69
三 金融市场分类69
第二节 短期金融工具70
一 短期金融工具的特征70
二 商业票据71
三 银行票据71
四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72
五 支票73
六 信用证73
七 信用卡74
八 短期债券74
第三节 债券收益和风险75
一 债券的种类75
二 债券的收益指标80
三 债券的风险指标81
第四节 股票价值与价格84
一 股票的种类84
二 股票内在价值的确定86
三 股票价格89
四 股票收益指标93
第五节 投资基金95
一 投资基金的特征95
二 基金的类别96
三 基金业发展的意义96
第六节 证券发行与交易98
一 证券发行方式98
二 证券交易市场结构101
三 证券交易方式104
第二编 金融体系与银行109
第四章 金融体系与管理111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金融机构体系111
一 金融机构体系的框架111
二 银行体系111
三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体系114
四 美、日、英三国的金融体系116
第二节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119
一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框架119
二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120
第三节 金融机构管理131
一 金融机构管理目标131
二 金融监管内容132
三 金融监管体制137
四 VA与监管手段的创新139
第四节 加入WTO与我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提升141
一 我国的承诺141
二 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优势143
三 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冲击144
四 给我国金融机构带来的机遇145
第五章 商业银行的职能146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职能146
一 商业银行的产生146
二 商业银行的发展147
三 商业银行的职能147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与信用创造148
一 金属货币流通与信用创造148
二 纸币流通与信用创造150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154
一 商业银行制度154
二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159
第六章 商业银行的资本163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163
一 商业银行资本的作用163
二 银行资本内容165
第二节 银行资本比率的计量169
一 银行资本与记账标准169
二 市场价值与银行资本169
第三节 巴塞尔协议与银行资本171
一 巴塞尔协议关于银行资本构成171
二 风险权重174
第四节 银行资本最佳规模与银行价值178
一 税收盾牌与破产成本178
二 存款保险与银行价值180
第五节 银行适度资本分析182
一 银行资产增长与适度资本182
二 财务杜杆与银行资本183
三 银行规模与资本184
四 资本的内部积累185
第七章 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188
第一节 商业银行负债的种类188
一 支票存款(demand deposit or checking account)188
二 定期存款(tine deposit)191
三 储蓄存款193
四 非存款性借款194
第二节 负债成本197
一 利息成本197
二 经营成本198
三 准备金比率与可动用资金成本199
四 负债成本分析200
第三节 商业银行信贷种类204
一 按贷款对象来划分的商业银行贷款204
二 按贷款偿还的保证程度划分的商业银行贷款209
第四节 贷款的信用风险分析210
一 信用风险函数210
二 信用风险与借款人的信誉212
三 贷款偿还来源与现金流量213
四 工商企业的信用分析215
第五节 信用定价216
一 银行贷款与风险溢价216
二 信用配置模型(credit-rationing approach)218
三 浮动利率定价219
四 优惠利率与贷款定价219
第六节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221
一 流动性的作用221
二 流动性的内在来源222
三 流动性的外在来源223
四 保持流动性的方法224
第七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225
一 资产负债管理的历史225
二 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226
三 利率敏感性与缺口管理228
第八节 融资租赁231
一 融资租赁的特征231
二 融资租赁的类别231
三 融资租赁的功能233
第九节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234
一 信用证业务234
二 信托业务237
三 汇兑业务239
四 担保业务240
五 现金管理241
六 代理融通242
七 银行卡与银行业务电子化242
第十节 网上银行业务243
一 网上银行业务产生的条件244
二 网上银行业务的主要内容244
三 网上银行业务的优势245
四 网上银行业务的相关问题246
第八章 中央银行247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247
一 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247
二 第一家中央银行的形成248
三 中央银行行成立的三次商潮249
四 中央银行职能完善的三个阶段250
第二节 中央银行体制252
一 中央银行的机构设置体制252
二 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体制254
三 中央银行的隶属体制255
第三节 中央银行职能256
一 发行的银行256
二 银行的银行256
三 政府的银行258
四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职能发挥260
第四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264
一 中央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264
二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国家信贷收支265
第五节 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度267
一 我国中央银行体制的演变267
二 我国中央银行的职能268
三 人民币的发行管理268
四 我国的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269
第三编 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271
第九章 货币供给273
第一节 货币与货币供给层次273
一 货币的职能273
二 货币的种类与信用货币275
三 凯恩斯的货币观276
四 关于货币内容的争论281
五 货币供给层次282
第二节 货币供给模型284
一 基础货币284
二 货币乘数287
三 货币供给模型290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292
一 财政赤字与赤字的弥补292
二 内债来源与货币供给294
三 内债的偿还与货币供给296
第四节 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297
一 贸易收支与货币供给298
二 资本收支与货币供给299
三 外债对货币供给的间接影响299
第十章 货币需求301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概念301
一 货币需求的概念301
二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货币数量学说301
三 甘末尔的现金交易数量学说303
四 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学说304
第二节 微观货币需求理论306
一 现金余额数量学说307
二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308
三 现代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310
四 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318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323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目标323
一 货币政策的内容323
二 货币政策的目标323
三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325
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中介目标327
一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327
二 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328
三 货币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329
四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331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工具332
一 经济手段332
二 行政手段337
三 道义劝告与窗口指导339
第四节 金融发展与金融政策选择340
一 金融发展指标340
二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341
三 金融压抑342
四 金融深化343
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344
一 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的阶段划分344
二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344
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347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概述347
一 通货膨胀的定义347
二 通货膨胀的类型348
三 通货膨胀的衡量尺度349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350
一 需求拉上学说350
二 成本推动学说352
三 货币供给推动学说354
四 结构转换学说355
第三节 通货膨胀效应358
一 通货膨胀促进论358
二 通货膨胀促退论362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364
一 抑制需求364
二 刺激供给365
三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365
四 推行指数化政策366
五 改革货币制度366
第五节 我国的通货膨胀367
一 我国通货膨胀的过程分析367
二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368
三 我国通货膨胀的效应分析370
四 我国通货膨胀的对策分析372
第六节 我国的通货紧缩374
一 通货紧缩的定义374
二 通货紧缩的原因375
三 通货紧缩与治理376
第四编 涉外金融377
第十三章 外汇与汇率379
第一节 外汇379
一 外汇的特征与种类379
二 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380
第二节 汇率383
一 汇率的定义383
二 汇率的种类384
三 汇率制度386
四 汇率决定理论387
第三节 汇率的作用393
一 汇率波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393
二 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395
三 汇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396
第四节 我国的汇率制度396
一 双轨制下人民币汇率的决定396
二 并轨后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398
三 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400
四 我国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401
第十四章 国际收支与利用外资403
第一节 国际收支403
一 国际收支的定义403
二 国际收支平衡表404
三 记账规则407
四 国际收支差额408
五 国际储备410
六 对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简要分析412
第二节 利用外资415
一 直接投资415
二 借用外债417
三 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分析423
热门推荐
- 3827486.html
- 1941602.html
- 2643266.html
- 2934153.html
- 1309214.html
- 2741821.html
- 949426.html
- 290303.html
- 1252307.html
- 4428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66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8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24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80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62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422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74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91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5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