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庆抗战文化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谢儒弟主编;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重庆分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团结出版社
- ISBN:780214008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73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583页
- 主题词:抗日战争-文化史-重庆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重庆抗战文化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26
第一节 中国东部文化大西迁的英雄史诗26
一、重庆:大时代前夕的准备26
二、对日抗战:国民政府迁都重庆35
三、南京:中央大学浩荡西迁“鸡犬不留”43
四、铁血壮举:沿海工业迁川与重庆两江经济带52
五、从武汉到重庆:护送中国小公民的悲壮史诗57
第二节 中国西部文化中心的崛起68
一、内迁高校和文化科研机构云集陪都68
二、重庆沙磁文化区的成立与扩展73
三、国民精神总动员与文化区的抗日救亡运动87
第三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堡垒98
一、大重庆在日机的野蛮轰炸中98
二、抗战到底民族复兴的精神堡垒124
第二章 抗日的内政外交与舆论宣传139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内政外交139
一、二战爆发前后的国际风云139
二、抗日的内政和外交145
三、团结救国历史的象征152
第二节 国民党的对外宣传与中央电台156
一、国民党的对外宣传156
二、中央电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68
三、在华日人反战同盟与对日宣传174
第三节 空前繁荣的陪都新闻出版阵线177
一、多元化的陪都新闻出版界177
二、国民党官方的《中央日报》和《扫荡报》183
三、中共在重庆的喉舌《新华日报》188
四、代表中间民主势力的《大公报》及其他194
第四节 抗战时期的新闻图书出版管制199
一、国民党对新闻图书管制的强化199
二、“六不”“五要”文艺政策与新闻图书审查203
第三章 多元共生的抗日民族文化思想208
第一节 抗战建国与多元文化格局208
一、“抗战建国纲领”之下的陪都政治文化环境208
二、重庆多元文化格局的统制和论争214
第二节 官方哲学和社会各界多元哲学的发展223
一、孙中山的哲学思想与官方哲学22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陪都重庆的传播及其在斗争中的发展229
三、陈独秀晚年的政治活动及“三位一体”哲学思想238
四、从西化到现代化的论争与蒋梦麟的《西潮》253
五、现代新儒学与冯友兰的《贞元六书》259
六、国民精神建设与佛教禅宗的思想266
第三节 郭沫若与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成就272
一、文化工作委员会的辉煌业绩272
二、郭沫若在学术研究中的重大成就279
三、从历史人物研究到《屈原》等历史剧的创作288
第四章 空前繁荣的陪都抗战文艺295
第一节 陪都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295
一、“文协”与异彩纷呈的陪都文坛295
二、茅盾的现实主义道路及其代表作《腐蚀》和《清明前后》304
三、老舍和他的《四世同堂》与巴金的《寒夜》及其他311
四、空前繁荣的中国戏剧文学创作318
五、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与《七月》派抗战文学的成就333
六、陪都的抗战文艺阵地和多种文学流派340
第二节 大师云集的陪都艺坛348
一、抗战陪都:中国的电影之都348
二、音乐:民族解放的最强音352
三、空前繁荣的陪都画坛359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对外文化交流369
一、对外文化交流概况369
二、《百鸽图》、《海鹰图》、总统书卷及其他378
第五章 陪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的科学运动388
第一节 教育的优先地位和多元格局388
一、“教育是一切事业的基本”388
二、国民政府的教育体制与陪都教育的多元格局396
第二节 文化区:战时中国教育的缩影407
一、重庆大学:文化区的砥柱和脊梁407
二、中央大学在陪都沙磁文化区417
三、南开学校与中国西部文化中心442
四、中央工校与女子职业教育455
五、战时中国的医药卫生中心与医药卫生教育462
六、“乡建运动”与民众教育470
七、抗战时期的特殊教育481
第三节 战时中国的科学运动498
一、科学运动中的西部科学院和中央研究院498
二、资源委员会与中英科学合作所506
第六章 陪都的民主宪政运动和抗战文化的终结513
第一节 陪都的民主宪政运动513
一、抗战后期的国际国内形势513
二、国民党的宪政之路与《中国之命运》524
三、国共关系与民主宪政运动535
第二节 日本投降与抗战文化的终结544
一、日本投降与国共重庆谈判544
二、抗战文化的终结556
结束语565
后记571
热门推荐
- 3687736.html
- 2940679.html
- 3467560.html
- 2704835.html
- 3341948.html
- 3077893.html
- 3004019.html
- 915018.html
- 1676431.html
- 34583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0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26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7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58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92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23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02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1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57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