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今日中国宗教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朱越利主编;马宁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今日中国出版社
- ISBN:7507205525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1119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11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今日中国宗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宗教学理论1
第一节 基本理论1
宗教学1
基本理论概述2
宗教的本质3
宗教的基本要素4
宗教的分类5
宗教的起源6
宗教与哲学9
宗教与政治10
宗教与道德12
宗教与艺术14
宗教与科学16
宗教与迷信17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宗教观20
马克思的宗教观20
恩格斯的宗教观23
列宁的宗教观26
斯大林的宗教观29
第三节 经典著作3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32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33
《反杜林论》34
《德国农民战争》35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37
《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教》38
《启示录》40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41
《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42
《社会主义和宗教》43
《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45
《各阶级和各政党对宗教和教会的态度》46
《给阿·马·高尔基》47
《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48
第四节 毛泽东、周恩来、李维汉的宗教观49
毛泽东的宗教观49
周恩来的宗教观52
李维汉的宗教观55
第五节 宗教学理论研究综述60
鸦片之争60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67
第二章 宗教政策72
第一节 宗教政策的依据72
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的根源72
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变化75
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77
第二节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79
第三节 争取、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的方针82
绝大多数宗教界人士拥护社会主义制度82
爱国宗教界人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83
有计划地培养年轻一代爱国宗教教职人员84
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85
第四节 与宗教问题有关的部分法律条款节录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8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8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9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94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9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9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9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98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100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104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107
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个人携带和邮寄印刷品进出境管理规定108
宗教团体房(地)产政策规定109
第五节 部分具体政策规定109
城市建设中涉及教堂、寺庙房屋拆迁的政策规定113
宗教活动场所政策规定114
宗教教职人员政策规定115
中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政策规定117
第三章 建国以来的宗教工作119
第一节 推动天主教、基督教开展“三自”爱国运动119
第二节 帮助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摆脱反动阶级的控制和利用123
消除隐藏在寺观内的反动势力124
废除寺观封建土地所有制125
参加生产劳动,实现自食其力125
第三节 在宗教界开展社会主义教育126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制度民主改革127
第五节 宗教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130
第六节 落实宗教政策137
第七节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140
必要性和内涵140
依法管理要同执行政策相结合141
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作用142
注意改进管理工作方法142
第八节 积极开展宗教方面的国际交往活动143
第九节 政府主管宗教事务的专门机构145
第十节 历届宗教工作会议148
第一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48
第二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49
第四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50
第三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50
第五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51
第六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51
第七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52
第八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52
第九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53
1985年全国宗教局(处)长会议154
1990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55
1992年全国宗教局长会议156
第四章 宗教团体158
第一节 中国佛教协会158
宗旨和构成158
第一届理事会159
第二届理事会160
第三届理事会161
第四届理事会163
第五届理事会165
第六届理事会167
地方佛教协会169
第二节 中国道教协会170
宗旨和构成170
第一届理事会171
第二届理事会172
第三届理事会173
第四届理事会174
第五届理事会174
地方道教协会175
第三节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176
宗旨和构成176
第一届委员会177
第二届委员会178
第三届委员会180
第四届委员会181
第五届委员会182
第六届委员会184
地方伊斯兰教协会186
第四节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187
宗旨和构成187
第一届委员会188
第二届委员会190
第三届委员会191
第四届委员会192
第五届委员会193
地方天主教爱国会195
第五节 中国天主教主教团196
宗旨和构成196
第一届主教团197
第二届主教团198
第三届主教团198
第六节 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199
职能和构成199
第一届委员会200
第二届委员会201
第七节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203
宗旨和构成203
第一届委员会204
第二届委员会205
第三届委员会206
第四届委员会207
第五届委员会209
地方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210
第八节 中国基督教协会211
宗旨和构成211
第一届委员会211
第二届委员会212
第三届委员会213
地方基督教协会213
第九节 其他宗教团体和机构215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215
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216
爱德基金会217
第五章 宗教界代表人物小传219
第一节 佛教界219
第二节 道教界241
第三节 伊斯兰教界246
第四节 天主教界260
第五节 基督教界272
附录1:历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宗教界委员名单288
附录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历届有宗教身份的委员名单292
第六章 宗教文化工作293
第一节 宗教院校293
佛教院校293
道教院校296
伊斯兰教院校296
天主教院校298
基督教院校301
宗教研究机构302
第二节 宗教研究、出版机构和学术团体302
宗教出版机构306
宗教学术团体307
第三节 宗教学部分专著(附期刊)310
宗教一般310
佛教327
道教351
民间宗教、民族宗教358
伊斯兰教362
天主教和基督教368
其它宗教382
附录:宗教期刊385
第七章 宗教学者390
第一节 佛教学者390
第二节 道教学者412
第三节 伊斯兰教学者415
第四节 基督教学者419
第五节 宗教理论、民间宗教、原始宗教诸学科学者422
第八章 宗教活动场所429
第一节 佛教寺院429
汉传佛教寺院建筑风格和布局430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风格和布局433
上座部佛教寺院等级与建筑特色434
著名佛寺简介435
四大佛教名山452
著名佛塔简介455
第二节 道教宫观460
基本格局460
宫观园林461
建筑风格462
著名宫观463
第三节 伊斯兰教清真寺、拱北、麻札477
清真寺的基本格局477
清真寺的建筑风格479
著名清真寺简介481
著名道堂(罕卡)、拱北(麻札)简介506
第四节 天主教教堂509
基本格局509
建筑风格509
著名的中国天主教教堂512
第五节 基督教教堂521
第一节 佛教基本信仰535
四谛535
第九章 五大宗教之基本信仰535
轮回与十二因缘537
色与空539
空与有539
小乘与大乘540
第二节 道教基本信仰541
道与老子541
神仙信仰542
济度与符咒544
方术546
第三节 伊斯兰教基本信仰549
信真主549
信天仙550
信经典551
信使者552
信末日553
信前定553
五功554
第四节 天主教基本信仰559
天主圣父创造天地560
天主圣子、主耶稣基督560
天主圣子降世成人,他的母亲童贞女玛利亚560
耶稣受难而死561
耶稣死而复活561
耶稣升天562
末日审判562
圣而公教会诸圣相通功563
天主圣神563
赦罪564
人死后肉身在世界末日时复活564
永生564
第五节 基督教基本教义565
因信称义565
信徒皆可为祭司566
《圣经》具有最高权威566
圣事567
基督教与天主教的区别567
第十章 五大宗教之经典569
第一节 佛经569
佛经的结集569
中国的译经570
《大藏经》及其版本572
著名佛经简介574
《道藏》577
第二节 道经577
敦煌道经579
藏外道经581
常诵道经583
第三节 伊斯兰教经典585
《古兰经》585
圣训590
第四节 天主教经典593
《旧约全书》593
《新约全书》602
第五节 基督教经典608
第十一章 五大宗教之历史615
第一节 佛教史615
印度佛教简述615
汉传佛教简史616
藏传佛教简史621
云南上座部佛教简史623
原始道教625
第二节 道教史625
贵族道教627
发展与传播629
近代道教631
现代道教633
第三节 伊斯兰教史635
创立时期636
四大哈里发时期637
倭马亚王朝时期638
阿巴斯王朝时期639
奥斯曼帝国时期640
近现代时期641
伊斯兰教在中国642
第四节 天主教史649
早斯基督教649
东西教会大分裂651
中世纪以来的天主教652
天主教传入中国654
中国天主教爱国运动658
中国天主教的春天661
第五节 基督教史663
产生的背景664
三大主流派的形成664
神学的发展665
在中国的传播667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669
第十二章 五大宗教之派别671
第一节 佛教派别671
汉传佛教派别671
藏传佛教派别675
云南上座部佛教派别679
第二节 道教派别680
正一派史680
全真派史681
小派682
正一派与全真派道士的区别685
第三节 伊斯兰教派别686
概述686
格底目教派689
传统派690
依禅教派691
门宦教派692
伊合瓦尼教派694
西道堂695
瓦哈比派695
十叶派696
第四节 天主教修会696
方济各会697
耶稣会698
巴黎外方传教会699
多明我会700
本笃会700
奥斯定会701
辣匝禄会702
圣言会702
圣母圣心会703
鲍斯高会703
米兰外方传教会704
玛利诺外方传教会704
仁爱会705
保禄会705
主母会706
主徒会706
约翰小兄弟会706
第五节 基督教派别707
路德宗707
归正宗708
安立甘宗710
再洗礼派711
浸礼宗712
卫斯理宗713
基督复临派713
广学会714
耶稣家庭714
真耶稣教会715
基督徒聚会处716
建国前我国教派情况717
第十三章 五大宗教之教职和教团722
第一节 佛教僧伽和教职722
僧伽和汉地丛林制度722
七众弟子724
藏传佛教寺院组织和僧职726
上座部佛教僧阶727
第二节 道教教职和教团728
道士的称谓728
子孙制和十方丛林制729
民管会和协会736
第三节 伊斯兰教教职和教阶737
教职称谓737
教阶体系739
第四节 天主教教阶体制和教职740
教阶体制740
教职740
第五节 基督教教制和教职744
教制744
教职745
其它746
第十四章 五大宗教之礼仪和节日747
第一节 佛教的礼节、服饰、法器、圣物和节日747
礼节747
仪式748
服饰751
法器、圣物753
节日755
第二节 道教礼仪、服饰与法物759
礼仪759
服饰772
法器774
全年节日表777
常见祀典784
第三节 伊斯兰教礼仪、民俗与节日786
净礼、礼拜、祈祷786
行割礼、取经名788
搬请阿訇礼仪790
服饰791
问候用语792
饮食习俗792
婚丧礼仪793
节日796
七件圣事800
第四节 天主教礼仪和瞻礼800
祭服、冠帽805
法物、圣物806
十大瞻礼808
第五节 基督教礼仪和节日812
第十五章 少数民族宗教815
第一节 东北、西北、华北地区815
满族815
朝鲜族818
蒙古族820
赫哲族820
达斡尔族821
鄂温克族822
鄂伦春族823
回族824
撒拉族824
东乡族825
保安族825
维吾尔族826
哈萨克族826
柯尔克孜族827
塔吉克族827
塔塔尔族828
乌孜别克族828
土族829
裕固族829
俄罗斯族830
锡伯族831
第二节 西南地区832
藏族832
门巴族832
珞巴族832
基诺族833
羌族834
彝族835
苗族836
布依族837
侗族838
水族839
白族840
哈尼族841
傈傈族842
佤族843
拉祜族844
纳西族845
景颇族846
布朗族847
阿昌族848
普米族849
怒族850
独龙族851
德昂族851
傣族852
仡佬族853
第三节 东南、中南地区854
壮族854
瑶族855
土家族856
黎族857
畲族858
仫佬族859
毛南族859
京族860
高山族861
第十六章 台湾省和香港、澳门地区的宗教863
第一节 台湾宗教863
道教864
佛教866
基督教(新教)871
天主教875
理教879
天理教880
轩辕教880
天德教881
天帝教882
伊斯兰教883
巴哈伊教885
一贯道886
第二节 香港宗教890
佛教892
基督教901
伊斯兰教924
道教929
犹太教932
印度教933
锡克教933
巴哈教933
袄教934
孔教934
第三节 澳门宗教935
天主教935
基督教938
佛教939
巴哈伊教939
伊斯兰教941
第十七章 国外宗教941
第一节 亚洲宗教941
佛教946
基督教949
犹太教952
印度教958
第二节 欧洲宗教966
基督教966
伊斯兰教973
佛教976
第三节 非洲宗教979
基督教979
伊斯兰教984
佛教988
原始宗教988
第四节 北美洲宗教990
天主教991
新教995
东正教1003
犹太教1004
伊斯兰教1007
佛教1009
印度教1011
黑人宗教1013
因纽特人和印地安人的宗教1014
新兴宗教1015
附录:北美的宗教教育、教会学校及出版物1016
第五节 拉丁美洲宗教1018
基督教1019
伊斯兰教1024
第六节 大洋洲宗教1026
基督教1026
原始宗教1029
伊斯兰教1031
佛教1032
第一节 综合性组织1033
第十八章 国际宗教组织1033
第二节 佛教组织1046
第三节 伊斯兰教组织1064
第四节 犹太教组织1089
第五节 罗马天主教组织1091
第六节 东正教组织1095
第七节 新教组织1097
第八节 印度教组织1115
热门推荐
- 2700938.html
- 1231726.html
- 260195.html
- 464310.html
- 1208575.html
- 3779586.html
- 3304337.html
- 3324334.html
- 3529054.html
- 25472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3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06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82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14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7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26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87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7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26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