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萧灼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ISBN:780036609X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731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7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序言/刘国光1
总论:我国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1
第一章:自然资源1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1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1
三、城乡商业与民族贸易3
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3
三、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4
第二节:自然资源状况7
一、土地资源7
二、气候资源11
二、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14
三、水资源15
四、生物资源19
五、矿产资源23
六、海洋资源27
七、旅游资源31
一、自然资源形势36
第三节: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36
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方针39
第二章:人口与就业43
第一节:人口现状与人口政策43
一、人口数量43
二、人口素质50
三、人口构成58
四、人口发展战略与人口政策63
五、投资的地区结构66
第二节:就业状况与劳动制度68
一、劳动力资源状况68
二、劳动就业状况69
三、劳动管理制度78
第三节:失业状况与基本对策82
一、历史回顾82
二、劳动力供求趋势83
三、城市企业隐性失业85
四、农业剩余劳动力86
五、基本对策88
一、经济发展的起点和过程92
第三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92
第一节:经济发展概况92
二、经济发展的特点107
三、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110
第二节:经济增长的波动与周期112
一、经济增长的历史轨迹112
二、经济增长的波动与周期116
三、经济周期波动的调控124
第三节:经济发展战略126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126
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128
三、当前经济发展的战略阶段134
第四章:经济体制改革139
第一节: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历程13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39
三、经济运行机制理论142
四、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144
第二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进展147
一、农村改革147
二、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方式的改革149
三、工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152
四、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155
五、市场流通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159
六、分配体制改革162
七、科技、教育体制改革164
八、对外开放166
第三节:经济体制改革展望170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170
二、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171
三、九十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172
一、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内容178
第一节: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178
第五章: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178
二、就业结构高度180
三、产值结构高度184
四、效益结构变动状况187
第二节:工业产业结构状态190
一、农、轻、重比例状况190
二、轻、重工业结构状况191
三、基础产业与国民经济194
第三节:现阶段产业政策199
一、产业政策指导思想的变化199
二、产业发展政策目标导向201
第一节:农业自然资源与经济布局206
一、农业自然资源状况206
第六章:农业206
二、农村区域经济与布局政策209
第二节:农业生产能力与经济组织形式211
一、农业的地位与作用211
二、农业生产条件现状218
三、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223
四、农业经济组织形式226
第三节:农业投资与农业经济效益229
一、农业资金投入的现状与问题229
二、农业投资的经济效益234
三、农业投资与农业发展前景236
第一节:乡镇企业的性质和特点241
第七章:乡镇企业241
一、乡镇企业的性质241
二、乡镇企业的特点242
第二节:乡镇企业的产生及其原因246
一、乡镇企业在改革中崛起246
二、乡镇企业产生的原因248
第三节: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252
一、乡镇企业的地域分布252
二、乡镇企业的经营方式254
三、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255
四、乡镇企业的经营规模与发展速度258
五、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260
六、乡镇企业的企业素质261
七、乡镇企业模式263
一、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66
第四节: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66
二、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发展267
第五节:乡镇企业的发展前景272
一、产权关系明晰化272
二、组织结构专业化、群体化273
三、企业管理制度化、科学化274
四、产品结构优势化275
五、技术结构层次化276
六、企业家知识化278
第一节:工业经济的发展280
一、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280
第八章:工业280
二、工业发展概况283
第二节:工业生产结构和就业结构转化中的问题与对策293
一、结构转化的宏观成绩及国际比较293
二、产业增长差别296
三、结构变化中的成本推进300
四、新环流中工业贸易格局的变化和出路305
第三节:工业的发展趋势312
一、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提高加工工业素质312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实现从数量型结构向质量型结构转化314
三、发展国际贸易,扩大国际资源转换的范围和规模316
第九章:交通运输业319
第一节: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和作用319
一、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和特点319
二、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20
三、交通运输的方式321
第二节:我国的交通运输业323
一、我国交通运输业基本情况323
二、铁路运输327
三、水路运输333
四、公路运输338
五、民用航空运输342
六、管道运输346
七、城市交通运输348
第三节:加快交通运输业建设353
一、交通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353
二、交通运输落后的主要原因355
三、交通运输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359
四、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对策360
第十章:商业363
第一节:商业概况363
一、商业发展概况363
二、社会商业各行业概况368
四、物资流通378
一、社会商业管理体制的演进380
第二节:商业经济体制的演变与深化改革的方向380
二、国营商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384
三、商业体制改革的方向387
一、反映商品市场供求平衡的基本指标391
第三节:商品市场的供求平衡与发展趋势391
二、影响商品市场供求平衡的主要因素392
三、商品市场的供求平衡状况395
四、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趋势397
一、建筑业的地位和作用400
第一节.建筑业400
第十一章:建筑与房地产业400
一、建筑投资406
二、建筑企业408
四、建筑市场411
五、建筑技术413
第二节:城市房地产415
一、房地产的构成与综合开发415
二、产权关系与地产流转418
三、房地产价格424
四、房地产税427
第三节:城镇住房428
一、现状与问题428
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必要和历程437
三、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内容、步骤和政策439
四、若干房改方案简介441
第十二章:市场与物价446
第一节:市场446
一、市场概念446
二、对市场认识的简要回顾447
三、市场的发展与现状449
四、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55
第二节:物价459
一、改革前的物价概况459
二、价格改革的历史背景464
三、价格改革的进程465
四、当前价格体制状况470
五、几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472
二、价格改革的重点483
第三节:九十年代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483
一、价格改革的总体目标483
三、价格改革的基本原则485
第十三章:消费与储蓄487
第一节: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487
一、居民的消费水平487
二、居民的消费结构494
三、居民的消费质量497
第二节:居民消费特点及变化趋势499
一、传统体制下居民的消费特点499
二、改革以来居民的消费特点501
三、影响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504
四、消费趋向的预测508
第三节:居民储蓄512
一、居民储蓄的历史与现状512
二、改革以来居民储蓄大幅度增长的原因518
一、积累水平525
第一节:积累与积累率525
第十四章:积累与投资525
二、积累构成529
三、积累效益532
第二节:投资规模534
一、投资规模的历史演变534
二、投资规模膨胀的原因538
三、投资规模的调控546
一、投资的部门结构551
第三节:投资结构551
二、投资的所有制结构557
三、投资的用途结构559
四、投资的技术结构561
第四节:投资效益566
一、投资效益指标分析566
二、投资效益欠佳的原因570
三、提高投资效益的对策571
第一节:财政管理573
一、财政分配体制573
第十五章:财政与税收573
二、财政资金管理体制578
三、预算外资金管理580
四、国有资产管582
第二节:财政收支586
一、财政收入586
二、财政支出591
三、债务与赤字595
一、税收的性质和作用601
第三节:税收与税制改革601
二、税收制度改革603
三、我国现行主要税种605
第十六章:银行与货币610
第一节:金融体系的建立和构成610
一、中国人民银行610
二、中国工商银行611
直、中国农业银行612
四、中国银行612
六、通银行613
五、中国人民建设银行613
七、中国人民保险公司614
八、农村信用合作社614
九、中国投资银行614
十、中信实业银行615
十一、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615
十二、区域银行615
第二节: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618
一、货币制度618
二、货币流通和货币结算619
三、货币政策和货币管理622
第三节:信贷制度与信贷政策625
一、信贷资金的来源和运用625
二、信贷管理和信贷政策631
第四节:金融市场635
一、短期资金市场635
二、长期资金市场636
三、金融市场管理637
一、建立多元的金融体系640
第五节:金融体制改革640
二、实现专业银行企业化641
三、完善货币政策调控系统642
四、强化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643
五、发展证券市场644
第十七章:对外经济贸易647
第一节:对外贸易与外贸体制改革647
一、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647
二、外贸体制改革658
一、利用外资现状666
第二节:利用国外资金666
二、利用外资的历史考察669
三、引导外资投向677
第三节:技术进出口679
一、技术进出口的历史和现状679
二、技术引进680
三、技术出口682
一、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现状684
二、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特点684
第四节: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684
第五节:经济特区688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和特区经济发展战略688
二、经济特区对外贸易的特点689
三、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690
第十八章:政府调控694
第一节:政府的经济职能694
一、政府的双重经济职能694
二、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695
三、政府的经济目标与政策698
第二节:政府调节经济的历史与现状706
一、经济体制改革前政府职能的沿革706
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政府职能的变化713
三、双重体制的矛盾与出路719
第三节: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723
一、政府在经济中的活动领域及其行为规范723
二、政府活动费用的筹措与运用726
三、政府活动的成本与收益728
后记730
热门推荐
- 487313.html
- 167935.html
- 1589077.html
- 553571.html
- 1473118.html
- 1328364.html
- 1057271.html
- 2642875.html
- 2037447.html
- 7026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43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05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11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30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47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34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90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63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9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