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面诊与计算机辅助诊断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忆勤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780388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225页
- 主题词:计算机应用-望诊(中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面诊与计算机辅助诊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中医面部望诊的沿革1
一、萌芽阶段(上古~先秦)1
二、发展阶段(汉~唐)4
三、成熟阶段(宋~清)5
四、现代化研究阶段10
第二节 中医面部望诊的特点15
一、面部望诊为望诊之首15
二、面部望诊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15
三、面部望诊强调“神”的意义16
四、面部望诊包含生物全息论思想17
第二章 中医面部望诊的原理及基本规律21
第一节 中医面部望诊的原理及理论依据22
一、常色与病色23
二、望色十法25
三、中医面部望诊的原理及理论依据26
四、中医面部官窍望诊的原理及理论依据27
第二节 面部各区域与脏腑的对应关系29
一、《黄帝内经》中面部各区域与脏腑的对应关系29
二、其他医学专著中面部各区域与脏腑的对应关系31
第三节 中医面部望诊的临床意义33
一、察面色、面部形态知病之所在34
二、望面色知病变轻重浅深34
三、望面色知病情进退逆从35
四、察面色知疾病预后转归35
第四节 面部望诊的注意事项36
一、注意病色与常色的比较36
二、注意整体颜色与局部颜色相结合37
三、注意非疾病因素对面色的影响37
四、面部望诊应与其他诊法综合应用37
第三章 面部望诊的临床应用39
第一节 面部整体望诊39
一、望面部神态39
二、望面部颜色41
三、特殊面容47
第二节 面部局部望诊51
一、望目51
(一)望目色52
(二)望目形态53
二、望鼻56
(一)望鼻色57
(二)望鼻形态58
三、望唇59
(一)望唇色59
(二)望口唇形态60
四、望耳62
(一)望耳郭颜色63
(二)望耳郭形态64
第三节 面诊计算机辅助诊断65
第四章 中医面部望诊图像数据库67
第一节 图像数据库技术67
一、图像数据存储68
二、图像数据检索70
(一)图像特征提取71
(二)图像特征描述75
(三)图像模式78
(四)图像匹配79
(五)相关反馈81
第二节 面部望诊图像数据库82
一、医理设计82
(一)面色诊临床判读表的建立82
(二)面色诊判读表的信度检验84
(三)面色诊判读表的校度检验85
二、面部望诊图像数据库的设计85
(一)面部望诊图像数据库总体系统结构设计85
(二)用户界面的设计87
(三)图像查询的主要结构88
(四)库的管理90
三、面部望诊图像数据存储结构90
四、面部望诊图像数据库开发环境92
五、面部望诊图像数据库的功能92
第五章 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基础95
第一节 图像数字化95
一、分辨率96
二、图像采样97
三、图像量化98
第二节 彩色图像基础99
一、三基色模型99
(一)三基色原理99
(二)CIE物理三基色和RGB三色系数100
(三)CIE计算三基色和XYZ色度图101
二、色彩空间与变换104
(一)RGB模型105
(二)CMY模型107
(三)YCbCr模型108
(四)视觉均匀色彩空间108
第三节 图像彩色校正111
一、白平衡法111
二、矩阵法112
三、模型法113
四、查表法114
第四节 图像变换114
一、傅立叶变换115
二、离散余弦变换(DCT)118
三、小波变换120
(一)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121
(二)多分辨率分析的Ma11at快速算法121
第五节 图像增强125
一、灰度级修正125
(一)灰度直方图125
(二)灰度的线性变换125
(三)灰度的阈值变换127
(四)灰度的窗口变换128
(五)灰度拉伸128
(六)灰度均衡129
(七)灰度规定化130
二、图像平滑131
(一)空间域平滑滤波器131
(二)频率域平滑滤波133
三、图像锐化133
四、几何变换135
五、彩色图像增强135
第六节 图像分割136
一、图像阈值分割137
二、边界检测的基本方法138
(一)梯度模算子138
(二)Roberts梯度模算子139
(三)Sobel算子140
(四)Laplance算子140
(五)Canny边界检测算子141
(六)拟合曲面求导提取边界142
三、跟踪技术143
(一)曲线的全向跟踪143
(二)跟踪中的搜索技术144
(三)区域跟踪145
四、基于活动轮廓模型的边界提取算法145
五、Hough变换线检测147
(一)Hough变换检测直线147
(二)广义Hough变换检测曲线148
第七节 图像特征提取150
一、图像的数据特征150
二、图像特征提取151
三、图像特征降维151
四、图像特征加权151
第六章 中医面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154
第一节 面部图像的拍摄环境155
第二节 面部图像的彩色校正155
一、影响面部彩色重现效果的主要因素156
二、面部图像彩色校正原理156
三、面部图像彩色校正方法157
第三节 面部图像检测159
一、人脸检测与定位方法159
(一)基于统计的人脸检测方法160
(二)基于知识的人脸检测161
二、面诊中人脸面部区域的提取162
(一)肤色模型的获取方法163
(二)肤色模型163
第四节 面部子区域块的提取165
一、眼睛的提取166
(一)眼睛提取技术的概述166
(二)面部望诊图像中眼睛的定位方法170
(三)面部图像的旋转173
二、区域块中心的提取173
三、眼睛轮廓的提取175
四、口唇的提取176
(一)分割方法176
(二)嘴唇轮廓提取178
第五节 面色的识别180
一、子区域块非肤色部分的分离180
二、面色自动识别原理180
(一)支持向量机理论181
(二)面色的识别模型的建立184
(三)面部颜色的检测186
第六节 唇色的识别188
第七节 面诊中望神的技术研究191
一、目标跟踪技术191
二、眼动跟踪技术192
三、眼球自动定位技术193
(一)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瞳孔定位194
(二)基于面阵CCD模拟视频信号处理的瞳孔定位195
第七章 面部图像的采集系统198
第一节 面部图像的采集设备198
一、面部图像采集设备的要求198
二、数码相机简介199
第二节 面部图像的采集环境200
一、采集环境的组成200
二、光照环境201
三、采集结构203
第三节 面部图像采集系统的检测203
一、检测的主要内容及原理203
二、检测专用软件及检测方法205
热门推荐
- 3261756.html
- 3177506.html
- 2492950.html
- 2054507.html
- 264767.html
- 3392863.html
- 1744913.html
- 1783432.html
- 2529343.html
- 23276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35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3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97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01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43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46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46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25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26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