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书法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书法导论
  • 王强,刘树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0502074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570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6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书法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致读者…………………………………………………………( )1

第一章 对书法本体的分析与阐释1

一、书法·艺术的抽象性2

1.抽象冲动2

2.作为抽象艺术的书法——讨论的出发点8

二、空间与书法11

1.平面与深度11

2.封闭空间·开放空间14

三、运动与时间20

1.位移·作为心理事件的不动之动20

2.诸参照物·运动作为艺术的本体要素25

四、材料的封闭个性31

1.材料·媒介31

2.无机真实的实现——“世界三”35

3.非封闭的材料个性——书法38

五、复现单个事物47

1.母题·调节·实现47

2.书法与自然——一种源于历史的错觉52

3.本来无此物——无母题的线61

4.“书画同笔”说的误解64

5.当书法与建筑在一起时67

6.线的归宿——文字75

六、文字之上的书法78

1.书画同源·象形文字·图式78

2.书法中的“写作”85

3.作为知觉对象的文字90

4.概念获得形状·反文字101

七、宇宙自在心中——书法的哲学家园109

第二章 轻松亦沉重的书法史126

一、书体沿革时期127

〈1〉它从哪里来128

1.烟雨濛濛128

〈2〉蛮荒时它找到了一个位置130

〈3〉龟甲兽骨、陶器钟鼎是古代书法的方舟132

〈4〉书体的百家争鸣时期133

〈5〉秦始皇为其大一统的政治目的把书体统一了134

〈6〉绳索一样的小篆对书法积极与消极的影响135

〈7〉是否有个徒隶受不了束缚而创造了隶书136

〈8〉东汉末是书法艺术的春雨濛濛时期137

2.生气勃勃140

〈1〉魏晋人对生命的觉醒140

〈2〉有意味的王羲之142

〈3〉北方强悍地竖起众多石碑145

〈4〉“八面俱备”、继往开来的智永禅师147

〈5〉唐代有个酷爱书法的君王147

〈6〉数不尽的唐代书家150

〈7〉“癫张醉素”的境界154

〈8〉“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意于古法之外”的颜真卿156

二、风格流变时期159

1.大开大合160

〈1〉杨风子的惊异奇险与放诞不羁160

〈2〉宋四家对书法的深刻理解161

〈3〉《淳化阁帖》与“瘦金书”在艺术与文化上的意义166

〈4〉赵孟頫在“复古”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169

2.补苴罅漏172

〈1〉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的“才子书”172

〈2〉“第三类书家”董其昌173

〈3〉张瑞图、黄道周与王铎174

〈4〉徐渭和傅山的草书178

〈5〉金农、郑燮怪诞中的分寸感181

〈6〉篆隶书风弥漫着的清代书坛183

〈7〉走向现代的书家187

3.狂狷矫正188

〈1〉现代社会与现代书法190

〈2〉以怎样的步履走向未来194

〈3〉结语206

第三章 严肃亦随意的书法技巧208

一、技术与艺术208

1.技术不是艺术209

2.技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211

3.“法”变“道”不变217

二、对技法的历史考察227

1.对技法的关注与书法的成熟228

2.技法在古人那里的地位230

3.对古代技法理论的梳理237

4.古代技法观的检验242

三、具体的技法明辨248

1.在众多的执笔法中选择248

2.作为书法技法的最重要环节——用笔260

3.作为技法的“结构”问题——结体268

4.决定书法“色彩”的墨法问题275

四、本章小结277

第四章 典丽精工而富有意味的书法材料279

一、材料的制用——作为生活的书法279

1.书法底子的制与用279

2.笔的制与用297

3.墨的制与用302

4.砚的制与用306

二、材料的赏鉴——材料个性的规定与衍化308

1.诸规定性作为书法的本体308

2.材料个性的两种存在形式315

附:装裱316

第五章 无为而无不为的书法创作324

一、概说324

二、“天才”在这里所具有的意义328

三、返本归真337

1.“虚静”与创作344

四、创作心态的剖析344

2.“心游”与游戏347

3.“离形去知”与神秘体验352

五、创作行为的剖析357

1.游刃有余357

2.对书写内容的选择359

3.对书写形式的选择361

六、创作所指向的364

七、创作观念的总结369

1.“天人合一”就是返本归真369

2.从“无意于佳”谈潜意识与理性的统372

3.“无法之法”与对技法的高层次理解375

4.“技进乎道”与积学累工377

5.“意在笔前”不是形在笔前379

一、“批评”的释义381

第六章 批评的自由与“义务”的批评381

二、批评家—艺术家383

三、批评家的能动性388

四、理解与批评390

五、批评·语言·体验393

六、作为“知识分子”的批评家398

七、书法批评的标准——“好字”的判断404

八、结语408

第七章 对未来书法的一种思考与预想——并非无关紧要的结束语410

一、书法作为一物——潜在的艺术观念410

二、非表现·制作的书法432

三、几种可能性444

附录一、历代书法名家评价450

附录二、历代名帖汇评500

附录三、历代书论名著解题542

后记5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