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广东省地方志丛书 湛江市志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广东省地方志丛书 湛江市志 上
  • 湛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4214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118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1158页
  • 主题词:湛江市-地方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广东省地方志丛书 湛江市志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述1

大事记10

第一篇 区划与建置沿革177

第一章 地理位置177

第一节 位置与范围177

第二节 气候与地形特征177

第二章 建置沿革178

第一节 湛江地区沿革178

第二节 湛江市沿革180

第三节 地名考184

第三章 行政区划185

第一节 市区行政区划186

第二节 辖县行政区划194

第二篇 环境 资源205

第一章 地质205

第一节 雷州半岛地质发展史205

第二节 地层206

第三节 构造207

第四节 岩石208

第五节 市区地质特征209

第二章 地貌211

第一节 市境地形概貌211

第二节 市区地貌特征212

第三章 河流水系215

第一节 市境四大河流215

第二节 其他河流217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洋水文222

第一节 特点与资源222

第二节 海湾223

第三节 海岛、礁石224

第四节 沿海潮汐230

第五章 土壤植被231

第一节 土壤231

第二节 植被233

第六章 气候236

第一节 气候特征236

第二节 主要气象要素237

第三节 主要灾害性天气243

第四节 清代以来湛江市部分自然灾害249

第七章 地震256

第一节 地震地质256

第二节 市境地震发生状况259

第八章 自然资源265

第一节 土地资源265

第二节 水资源265

第三节 动植物资源270

第四节 矿产资源278

第九章 环境保护286

第一节 环境质量状况287

第二节 环境监督管理294

第三节 污染治理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297

第三篇 人口300

第一章 人口变动300

第一节 人口迁移300

第二节 人口发展与数量303

第二章 人口分布308

第一节 城乡分布308

第二节 人口密度309

第三章 人口构成311

第一节 民族构成311

第二节 性别构成312

第三节 年龄构成313

第四节 文化构成313

第五节 职业构成314

第四章 计划生育314

第一节 计划生育政策314

第二节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315

第三节 节育措施与优生优育316

第四篇 经济综述318

第一章 经济发展概况318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经济发展概况31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概况321

第二章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325

第一节 国民生产总值325

第二节 国民收入326

第三节 社会总产值327

第四节 工农业总产值330

第三章 经济结构332

第一节 产业结构332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334

第三节 区域经济结构336

第四节 社会劳动者结构339

第五节 积累和消费342

第四章 固定资产投资343

第一节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3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345

第五章 经济体制349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349

第二节 手工业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353

第三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55

第六章 人民生活360

第一节 城镇居民生活360

第二节 农民生活363

第五篇 港口与口岸管理365

第一章 港口366

第一节 湛江港366

第二节 其他港口382

第二章 口岸管理391

第一节 口岸391

第二节 口岸管理机构392

第三节 口岸检查检验机构393

第四节 海关397

第六篇 交通 邮电408

第一章 交通发展概况和管理机构408

第一节 交通发展概况408

第二节 交通管理机构410

第二章 水上运输415

第一节 航线415

第二节 航道416

第三节 航道建设418

第四节 船舶420

第五节 运输421

第六节 业务管理423

第三章 陆路运输426

第一节 古道426

第二节 公路427

第三节 桥梁渡口436

第四节 公路养护与绿化439

第五节 车辆443

第六节 运输444

第七节 业务管理451

第四章 铁路运输454

第一节 铁路建设455

第二节 车站建设456

第三节 运输457

第四节 业务管理458

第五章 民航运输459

第一节 机场459

第二节 运输航空461

第三节 通用航空462

第四节 管理463

第六章 邮电464

第一节 发展概况464

第二节 机构设置466

第三节 邮政467

第四节 电信471

第五节 管理478

第七篇 城乡建设481

第一章 总体规划483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规划48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规划484

第三节 规划管理488

第二章 勘测设计490

第一节 地质勘察490

第二节 城乡测绘492

第三节 建筑设计493

第三章 市政建设497

第一节 道路建设497

第二节 桥梁建设500

第三节 排水建设500

第四节 海堤建设501

第五节 路灯建设502

第四章 房屋建设502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房屋建设502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房屋建设503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506

第五章 公用事业建设512

第一节 公共交通512

第二节 城市供水516

第三节 供电520

第四节 供气521

第六章 园林绿化522

第一节 公园、广场绿化523

第二节 道路、庭院绿化525

第三节 生产、防护绿地526

第七章 环境卫生建设527

第一节 管理机构527

第二节 环卫队伍528

第三节 环卫设施528

第四节 垃圾、粪便处理529

第五节 保洁措施529

第八章 村镇建设529

第一节 住宅建设、公共及生产设施建设529

第二节 城镇建设532

第三节 市郊村庄建设539

第八篇 工业542

第一章 工业发展概述542

第一节 工业规模544

第二节 工业总产值和主要产品545

第三节 经济效益547

第二章 轻工工业551

第一节 食品业553

第二节 烟草业561

第三节 纺织业569

第四节 造纸业570

第五节 印刷、包装业571

第六节 陶瓷工业575

第七节 日用品业579

第八节 行业与企业管理581

第三章 二轻工业583

第一节 塑料制品业584

第二节 皮革业586

第三节 家具业589

第四节 五金业591

第五节 缝纫业594

第六节 工艺美术业596

第七节 二轻其他行业598

第八节 管理机构601

第四章 机电工业602

第一节 发展概况602

第二节 管理机构与直属企业605

第三节 主要产品606

第四节 电机电器619

第五章 家电 电子工业622

第一节 家用电器工业622

第二节 电子工业631

第六章 化学 医学工业635

第一节 化学工业635

第二节 医药工业640

第七章 冶金 建材工业651

第一节 冶金工业651

第二节 建材工业655

第九篇 电力 石油660

第一章 电力生产与供应660

第一节 发电660

第二节 输变电665

第三节 供电675

第四节 用电680

第五节 管理685

第二章 石油勘探与开采687

第一节 南海西部石油资源687

第二节 基地建设689

第三节 油田勘探开发692

第四节 机构设置696

第十篇 制盐 制糖业698

第一章 制盐业698

第一节 制盐业发展概况698

第二节 盐区自然条件699

第三节 制盐700

第四节 盐的质量管理703

第五节 盐的化工生产705

第六节 盐业生产关系变革705

第七节 盐业经营管理706

第八节 盐业气象观测预报712

第九节 盐业科研713

第二章 制糖业714

第一节 制糖业发展概况714

第二节 土糖715

第三节 机制糖717

第四节 副产品综合利用726

第五节 糖业管理728

第十一篇 建筑业736

第一章 建筑施工736

第一节 施工队伍736

第二节 施工技术746

第三节 对外施工754

第四节 施工效益755

第二章 建筑管理756

第一节 施工管理756

第二节 质量管理756

第三节 安全管理759

第四节 定额管理760

第五节 招标投标管理760

第六节 建筑市场管理761

第三章 典型建筑762

第一节 古代建筑概况762

第二节 清末民初建筑特点763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建筑765

第十二篇 农业773

第一章 农业发展概述773

第一节 农业生产条件776

第二节 农业结构779

第三节 农业区域分区780

第二章 种植业782

第一节 粮食生产783

第二节 经济作物793

第三节 管理机构809

第三章 林业810

第一节 林业资源810

第二节 林业建设812

第三节 木材经营818

第四节 森林保护和管理820

第五节 市花与古树名木823

第六节 林场、公司826

第七节 管理831

第四章 畜牧业833

第一节 畜牧生产概况833

第二节 品种836

第三节 饲料与牧草841

第四节 疫病防治845

第五节 畜禽检疫及其产品检验854

第六节 管理机构856

第五章 渔业857

第一节 海洋捕捞860

第二节 海水养殖870

第三节 淡水渔业881

第四节 名优海产品883

第五节 水产品供销892

第六节 水产资源保护与增殖896

第七节 渔港概况898

第八节 渔业管理900

第六章 乡镇企业903

第一节 乡镇企业发展概况903

第二节 乡镇企业类别907

第三节 企业管理916

第十三篇 水利918

第一章 水利工程920

第一节 供水灌溉工程920

第二节 防洪(潮)治涝工程934

第三节 水土保持工程942

第二章 工程施工944

第一节 组织管理944

第二节 机械与物资944

第三节 技术与质量945

第三章 水利管理947

第一节 管理机构947

第二节 工程管理948

第三节 用水管理949

第四节 经营管理951

第五节 青年运河管理与经营952

第四章 防汛防旱防风955

第一节 组织领导955

第二节 “三防”工作956

第三节 抗灾纪实957

第十四篇 农垦960

第一章 粤西农垦建制沿革961

第一节 垦区所辖范围变迁961

第二节 农场、工厂建制沿革962

第三节 湛江市辖区内农垦企业单位965

第二章 热带经济作物种植974

第一节 橡胶种植974

第二节 番、剑麻种植980

第三节 其它热带经济作物种植981

第三章 农垦管理983

第一节 管理体制983

第二节 粤西农垦局984

第十五篇 商业986

第一章 概述986

第一节 发展概况986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991

第三节 市场998

第四节 商民团体1000

第二章 国营商业1003

第一节 经营1003

第二节 商品储运1019

第三节 商办厂场1022

第四节 管理1024

第三章 供销合作社1026

第一节 经营1026

第二节 管理1031

第四章 粮油购销1034

第一节 粮食政策1034

第二节 粮食购销与调入1036

第三节 食油购销1039

第四节 市区粮油供应1040

第五节 粮油加工1044

第六节 粮油储运1045

第七节 管理机构1045

第十六篇 旅游 服务业1047

第一章 旅游1047

第一节 发展概况1047

第二节 旅游资源与旅游线路1049

第三节 旅游机构1055

第二章 服务业1056

第一节 发展概况1056

第二节 餐饮业1058

第三节 旅馆业1063

第四节 其他服务业1064

第十七篇 对外经济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1066

第一章 对外贸易1066

第一节 发展概况1066

第二节 出口1068

第三节 进口1072

第四节 仓储与运输1074

第五节 外贸管理1076

第六节 行政管理机构1079

第二章 对外经济工作1080

第一节 利用外资1080

第二节 引进技术设备1082

第三节 对外经济洽谈1082

第四节 外经工作机构1084

第三章 经济技术协作1084

第一节 横向经济联合洽谈会1085

第二节 缔结友好城市1085

第三节 各地驻湛办事机构1085

第十八篇 财政 税收1087

第一章 财政1087

第一节 财政收入1087

第二节 财政支出1092

第三节 公债、国库券发行1095

第四节 财政管理1097

第五节 管理机构1098

第二章 税收1099

第一节 税制1101

第二节 税收1111

第三节 征稽管理1114

第四节 税务机构1117

第十九篇 金融1119

第一章 金融经营机构1121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金融经营机构1121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金融经营机构1127

第二章 货币及货币流通1138

第一节 货币1138

第二节 货币流通1142

第三节 货币管理1146

第三章 存款1148

第一节 机关团体存款1148

第二节 工商企业存款1149

第三节 农村存款1150

第四节 基本建设存款1151

第五节 外币存款1152

第六节 城乡储蓄存款1153

第四章 贷款1155

第一节 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1155

第二节 农业贷款1159

第三节 外贸贷款1164

第四节 基本建设拨款与贷款1166

第五节 专项贷款1167

第五章 会计核算与转帐结算1168

第一节 会计核算1168

第二节 转帐结算1169

第六章 保险1170

第一节 国内保险业务1170

第二节 涉外保险业务1176

第三节 防灾防损与理赔1178

第七章 金融管理1179

第一节 计划管理1179

第二节 外汇管理1180

第三节 金银管理1182

第四节 金融行政管理1183

第五节 财务管理1184

第六节 金融稽核1186

第二十篇 经济管理1187

第一章 计划管理1187

第一节 管理机构1187

第二节 计划管理体制1189

第三节 主要业务计划管理1191

第四节 计划编制1203

第五节 各时期计划执行情况1207

第二章 物资管理1216

第一节 管理机构1217

第二节 计划分配1217

第三节 市场调节1219

第四节 物资储运1220

第五节 废金属回收1220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1221

第一节 管理机构1222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1223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1233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1240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1241

第四章 审计监督1243

第一节 审计机构1243

第二节 审计业务1244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1247

第一节 管理机构1247

第二节 工业品标准化管理1249

第三节 计量管理1249

第六章 统计管理1250

第一节 统计机构1251

第二节 统计调查1252

第三节 统计整理1258

第四节 统计服务1259

第七章 物价管理1259

第一节 管理机构1259

第二节 物价政策1260

第三节 商品价格1264

第四节 物价调控1265

第二十一篇 政党1274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湛江市地方组织1274

第一节 党的创建与发展1274

第二节 组织机构1283

第三节 历届党员代表大会1312

第四节 宣传教育1313

第五节 统战工作1320

第六节 纪律检查1325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湛江市地方组织1330

第一节 同盟会广州湾机关1330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湛江市党部1330

第三节 国民党各县党部1331

第三章 民主党派湛江市地方组织1335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湛江市委员会1335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湛江市委员会1338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湛江市委员会1341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湛江市委员会1342

第五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湛江市委员会1344

第六节 中国致公党湛江市委员会1347

第七节 九三学社湛江市委员会1347

第二十二篇 政权 政协1350

第一章 权力机关1350

第一节 湛江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350

第二节 湛江市人民代表大会1352

第三节 湛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357

第四节 选举1360

第五节 辖县(区)人民代表大会1361

第二章 行政机关1376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行政机关137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机关1380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关1393

第一节 民国时期湛江市参议会1393

第二节 政协湛江市委员会1394

第三节 辖县(区)政协委员会1403

第二十三篇 群众团体1411

第一章 工人组织1411

第一节 组织发展概况1411

第二节 组织机构1412

第三节 工人代表会议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1416

第四节 工会组织的主要活动1418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1432

第一节 青年组织发展概况1432

第二节 组织机构1433

第三节 组织建设1435

第四节 青年组织的主要活动1438

第五节 少年先锋队1442

第三章 妇女组织1443

第一节 民国时期妇女运动概况144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组织1444

第三节 历届妇女代表大会1446

第四节 妇联组织主要活动1447

第四章 农民组织1451

第一节 组织概况1451

第二节 主要活动1453

第五章 其他社团组织1453

第一节 湛江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1453

第二节 湛江市科学技术协会1456

第三节 湛江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1457

第四节 湛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1459

第五节 湛江市归国华侨联合会1461

第六节 湛江市残疾人联合会1461

第二十四篇 人事劳动信访1462

第一章 人事1462

第一节 人事管理机构1462

第二节 人员编制1463

第三节 干部队伍1464

第四节 干部管理1468

第五节 人才交流1470

第二章 劳动1472

第一节 劳动管理机构1472

第二节 劳动就业1473

第三节 劳动工资1478

第四节 技术培训1482

第五节 劳动保险和保护1484

第六节 劳动仲裁1491

第三章 信访工作1492

第一节 信访机构1492

第二节 信访数量与内容1493

第三节 信访处理1494

第四节 市长接访日1494

第二十五篇 外事侨务民政1496

第一章 外事1496

第一节 外事管理机构1496

第二节 对外友好协会1497

第三节 外事业务1497

第四节 对外交往1499

第五节 外国侨民1502

第二章 侨务1503

第一节 侨务管理机构1503

第二节 湛江华侨概况1504

第三节 侨乡分布与建设1506

第四节 侨务工作1507

第五节 侨办企业与华侨农场简介1509

第三章 民政1511

第一节 民政机构1511

第二节 救灾救济1513

第三节 安置1520

第四节 拥军优属1524

第五节 烈士褒扬1529

第六节 革命老区建设1532

第七节 婚姻登记1533

第八节 殡葬改革1535

第二十六篇 政法1538

第一章 公安1538

第一节 公安机构1539

第二节 打击各种犯罪活动1544

第三节 治安管理1549

第四节 边防保卫1552

第五节 户政和出入境管理1553

第六节 交通管理1555

第七节 消防1556

第二章 检察1557

第一节 组织机构1557

第二节 刑事检察1560

第三节 经济检察1563

第四节 法纪检察1564

第五节 监所检察1566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1567

第三章 审判1569

第一节 组织机构1569

第二节 审判工作1571

第三节 执行1573

第四章 司法行政1574

第一节 组织机构1574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1575

第三节 司法队伍1578

第四节 人民调解1578

第五节 律师工作1581

第六节 公证工作1584

第七节 劳动教养1586

第二十七篇 军事1590

第一章 军事地理1591

第一节 军事地形1591

第二节 海防设施1593

第二章 地方武装1594

第一节 清代末期地方武装1594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1595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武装1602

第三章 驻军1607

第一节 清代驻军1607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1609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驻军1616

第四章 兵役制度1621

第一节 清代兵役制1621

第二节 民国时期兵役制1621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兵役制1623

第五章 民兵1627

第一节 民兵发展概况1627

第二节 民兵基本建设1628

第三节 主要业绩1631

第六章 人民防空1635

第一节 人民防空机构1635

第二节 人防工程建设1635

第三节 人防宣传教育1636

第七章 战事163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战事163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战事1648

第二十八篇 教育1653

第一章 书院、社学、私(义)塾、府(县)学1655

第一节 书院1655

第二节 社学1656

第三节 义塾与私塾1656

第四节 府学与县学1657

第二章 幼儿教育1657

第一节 发展概况1657

第二节 体制与管理1659

第三节 教学工作与保育工作1659

第四节 师资队伍1660

第五节 幼儿园选介1660

第三章 小学教育1662

第一节 发展概况1662

第二节 教育方针与管理体制1665

第三节 学制、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1666

第四节 思想品德教育1667

第五节 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1668

第六节 小学教师队伍1669

第七节 小学选介1670

第四章 中学教育1672

第一节 发展概况1672

第二节 教学工作与教学改革1674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675

第四节 中学教育成就1676

第五节 重点中学选介1677

第五章 中等专业教育和成人教育1680

第一节 职业技术教育1680

第二节 中等专业教育1683

第三节 师范教育1689

第四节 成人教育1692

第五节 社会办学1694

第六章 高等教育1696

第一节 高等教育概况1696

第二节 高等院校简介1697

第七章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1703

第一节 公办教师队伍建设概况1703

第二节 民办教师队伍建设概况1704

第三节 中小学专任教师素质概况1704

第四节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1705

第八章 教育经费1706

第一节 教育经费来源1706

第二节 教育经费支出1707

第九章 普通高等、中专学校招生工作1709

第一节 招生工作概况1709

第二节 招生工作机构1710

第十章 教育行政与教育研究1711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1711

第二节 教育研究1712

第二十九篇 科学技术1714

第一章 科技研究与应用1716

第一节 工业科技研究与应用1716

第二节 农林牧渔科技研究与应用1726

第三节 交通邮电科技研究与推广1737

第四节 城建科技研究与推广1740

第五节 医药卫生科技研究与推广1741

第六节 气象、地震科技研究与应用1745

第七节 地质科技研究与应用1747

第二章 科技机构、队伍和管理1750

第一节 机构1750

第二节 科技队伍1752

第三节 管理1753

第四节 科技团体活动1754

第三十篇 文化1756

第一章 文化艺术1758

第一节 文艺创作1758

第二节 表演艺术1770

第三节 群众文化1780

第四节 图书馆 博物馆1787

第五节 文化市场1797

第六节 文化交流1800

第七节 文化行政机构与文艺队伍1803

第二章 档案1805

第一节 档案馆业务1807

第二节 事业管理1812

第三章 地方志编纂1817

第一节 历代修志概况1817

第二节 《湛江市志》编纂1819

第三节 专业志出版1820

第四节 市情资料专著出版1821

第四章 文物胜迹1823

第一节 市区文物胜迹1823

第二节 辖县文物胜迹1832

第三节 文物保护管理1843

第三十一篇 新闻 出版1851

第一章 报纸1852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报纸1852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报纸1857

第三节 专业报纸1863

第二章 刊物1867

第一节 杂志1867

第二节 文艺刊物1868

第三节 学刊1868

第四节 专业刊物1869

第三章 广播 电视1872

第一节 湛江人民广播电台1873

第二节 湛江电视台1876

第四章 新闻出版机构1878

第一节 管理机构1878

第二节 业务部门1878

第三十二篇 医疗卫生1880

第一章 医疗护理1882

第一节 医疗机构1882

第二节 医疗技术水平1886

第三节 护理工作1888

第二章 中医中药1889

第一节 中医医疗机构1889

第二节 中医诊疗技术1891

第三节 中药1893

第三章 疾病预防1894

第一节 卫生防疫机构1894

第二节 急性传染病防治1896

第三节 鼠疫防治1898

第四节 慢性病防治1899

第五节 地方病防治1901

第六节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1902

第七节 公共卫生1903

第八节 卫生检疫1904

第四章 妇幼保健1905

第一节 妇幼保健机构1905

第二节 妇女保健1907

第三节 儿童保健1908

第五章 医学教育与科研1910

第一节 医学教育1910

第二节 医学科研1910

第三节 健康宣传教育1911

第六章 药政管理1912

第一节 药品管理1912

第二节 药品检验1914

第三节 医疗器械维修1915

第七章 医疗卫生管理1915

第一节 卫生行政管理1916

第二节 公费医疗管理1918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1920

第八章 卫生群众团体1921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公会1921

第二节 红十字会1922

第三节 协会、学会1922

第三十三篇 体育1926

第一章 全民健身体育1928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1928

第二节 群众体育1930

第三节 学校体育1933

第二章 竞技体育1935

第一节 重点项目1935

第二节 其它项目1939

第三章 体育比赛1942

第一节 承办全国性体育比赛1942

第二节 承办全省性体育比赛1943

第三节 湛江地区体育运动会1945

第四节 湛江市体育运动会1946

第四章 人才培训与输送1947

第一节 体育学校1947

第二节 人才输送1948

第五章 体育机构与设施1951

第一节 体育运动委员会1951

第二节 体育协会1952

第三节 主要体育设施1953

第四节 体坛人物1954

第三十四篇 民俗风情1957

第一章 生活习俗1957

第一节 饮食1957

第二节 服饰1959

第三节 居住1962

第四节 交际1963

第五节 娱乐1964

第二章 礼仪习俗1968

第一节 婚嫁1968

第二节 生育1971

第三节 寿庆1973

第四节 丧葬1973

第三章 岁时习俗1975

第一节 传统节日1975

第二节 新节日1978

第四章 民间谣谚传说1979

第一节 歌谣1979

第二节 谚语1992

第三节 传说2002

第三十五篇 宗教2018

第一章 佛教2018

第一节 佛教传入与发展2018

第二节 寺庵2021

第三节 制度、仪式和节日2027

第四节 社会活动2028

第五节 佛教协会2029

第二章 基督教2030

第一节 基督教传入与发展2030

第二节 教堂2032

第三节 宗教活动2033

第四节 社会活动2034

第五节 基督教爱国会2035

第三章 天主教2036

第一节 天主教传入与发展2036

第二节 天主教堂2039

第三节 宗教活动2041

第四节 社会活动2041

第五节 天主教爱国会2042

第四章 道教2043

第一节 基本状况2043

第二节 法事仪式2043

第三十六篇 方言2045

第一章 方言的形成与分布2045

第一节 方言形成2045

第二节 方言分布2046

第二章 粤语2046

第一节 湛江市区白话2047

第二节 廉江、梅?等地白话2050

第三节 吴川话2051

第三章 雷州话2055

第一节 雷城话2055

第二节 廉江、徐闻的雷州话2066

第四章 客家话2067

第一节 声韵调2067

第二节 语音特点2068

第三节 词汇特色2069

第三十七篇 辖区、开发区概况2071

第一章 赤坎区2071

第一节 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2071

第二节 人口 语言2073

第三节 自然环境与资源2074

第四节 基本设施与城市管理2075

第五节 经济建设2079

第六节 教科文事业2083

第七节 街道办事处2085

第二章 霞山区2086

第一节 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2086

第二节 人口 语言2088

第三节 自然环境与资源2089

第四节 基本设施与城市管理2090

第五节 经济建设2093

第六节 教科文事业2096

第七节 镇、街道办事处2097

第三章 坡头区2099

第一节 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2099

第二节 入口 语言2100

第三节 自然环境与资源2100

第四节 城区建设与基本设施2102

第五节 经济建设2104

第六节 教科文事业2108

第七节 镇、街道办事处2110

第四章 郊区2111

第一节 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2111

第二节 人口 语言2113

第三节 自然环境与资源2113

第四节 城乡建设与基本设施2114

第五节 经济建设2116

第六节 教科文事业2121

第七节 建置镇2123

第五章 经济技术开发区2125

第一节 发展概况2125

第二节 投资环境2125

第三节 项目建设及企业2128

第四节 发展目标及投资方向2133

第三十八篇 辖县概况2135

第一章 吴川县2135

第一节 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2135

第二节 人口 语言2136

第三节 自然环境与资源2136

第四节 经济建设2138

第五节 基础设施与基本建设2143

第六节 教科文事业2146

第七节 建置镇2147

第二章 徐闻县2150

第一节 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2150

第二节 人口 语言2152

第三节 自然环境与资源2152

第四节 经济建设2155

第五节 基础设施与基本建设2163

第六节 教科文事业2166

第七节 建置乡镇2169

第三章 海康县2173

第一节 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2173

第二节 人口 语言2174

第三节 自然环境与资源2175

第四节 经济建设2177

第五节 基础设施与基本建设2182

第六节 教科文事业2184

第七节 历史名城与建置乡镇2186

第四章 遂溪县2191

第一节 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2191

第二节 人口 语言2193

第三节 自然环境与资源2193

第四节 经济建设2196

第五节 基础设施与基本建设2202

第六节 教科文事业2206

第七节 建置乡镇2209

第五章 廉江县2212

第一节 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2212

第二节 人口 语言2214

第三节 自然环境与资源2214

第四节 经济建设2216

第五节 基础设施与基本建设2220

第六节 教科文事业2222

第七节 建置镇2224

第三十九篇 人物2230

第一章 人物传2230

第一节 本市籍人物传2230

第二节 客籍人物传2302

第二章 人物录2313

第一节 革命烈士名录2313

第二节 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名录2342

第四十篇 附录2364

一、文件辑存2364

二、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著名人士莅湛题写的诗词2376

三、史料选载2379

编后记2402

《湛江市志》出版鸣谢单位24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