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子细胞学与疾病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贲长恩,牛建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5277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35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5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分子细胞学与疾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贲长恩1
第一节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
第二节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相互融合2
第三节 分子细胞学与现代医学5
一、分子细胞学研究内容5
(一)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5
(二)细胞膜性结构与功能5
(三)细胞间的信息传递6
(四)细胞的识别6
(五)细胞的增殖与分化6
(二)生物膜的研究7
(一)分子细胞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7
二、分子细胞学是医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7
(三)细胞器的研究8
(四)分子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8
(五)发育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9
(六)免疫系统和传染性疾病9
(七)肿瘤与癌基因、抗癌基因9
(八)生物工程及新药研究10
三、分子细胞学与医学的关系1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11
(二)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11
一、细胞学说的创立12
第四节 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12
(三)治疗学的进展12
二、细胞学的经典时期13
三、实验细胞学的发展13
四、细胞生物学的发展14
五、分子细胞学的兴起和发展15
参考文献15
第二章 分子细胞学的研究方法 贲长恩17
第一节 显微镜技术17
一、光学显微镜17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17
(三)相差显微镜18
(二)荧光显微镜18
(四)暗视野显微镜19
(五)偏光显微镜19
(六)显微操作技术19
(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19
二、电子显微镜20
(一)透射电子显微镜20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21
(三)超高压电子显微镜22
(四)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22
(五)X-射线衍射23
第二节 细胞和细胞器组分的定性、定量23
(二)核酸的细胞化学技术24
一、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技术24
(一)蛋白质的细胞化学技术24
(三)碳水化合物的细胞化学技术25
(四)脂类的细胞化学技术25
(五)某些无机离子的细胞化学定位法25
(六)提取定位法25
二、定量组织细胞化学25
第三节 活细胞内化学成分的分析27
一、磁共振对活细胞群的分析27
二、细胞内微电极检测离子浓度27
三、用光发射指示剂检测细胞内离子浓度28
四、将不能透过膜的分子导入细胞内28
一、超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和大分子29
第四节 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29
二、无细胞系成分的分离纯化30
三、层析法分析蛋白质31
四、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蛋白质和亚单位组分32
五、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蛋白质33
六、蛋白质裂解成特定的多肽片段33
七、自动分析仪对多肽中氨基酸序列的分析34
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和抗体示踪细胞内的分子34
一、高灵敏地检测组织细胞内的放射性原子35
二、放射性核素示踪细胞和机体中的分子35
四、抗体的检测和分离特殊分子36
三、放射自显影术对组织细胞切片中的放射性化合物定位36
五、杂交瘤细胞系制备单克隆抗体37
第六节 细胞培养与细胞融合37
一、细胞培养37
二、细胞融合38
三、细胞质置换技术39
第七节 染色体分析技术39
一、染色体组型测定技术39
二、染色体分带技术39
第八节 单克隆抗体技术39
一、重组DNA促进分子细胞学的变革40
第九节 重组DNA技术40
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特异地使核苷酸序列水解DNA41
三、DNA克隆技术可大量生产DNA片段41
四、凝胶电泳可快速分离不同大小的分子42
五、放射性核素可标记纯化的DNA分子42
六、快速测定DNA核苷酸序列42
七、核酸杂交检测特殊核苷酸序列法44
八、印迹法对电泳分离的核酸分子进行杂交44
九、用合成的DNA分子对遗传病做产前诊断45
十、原位杂交技术对染色体和细胞的特殊核苷酸序列定位46
参考文献46
第一节 细胞与原生质的一般概念47
第三章 细胞的概述 贲长恩47
第二节 细胞的化学组成48
一、生物小分子49
(一)无机化合物49
(二)有机化合物49
二、生物大分子52
(一)核酸52
(二)蛋白质59
(三)酶64
第三节 细胞的形态和大小65
一、细胞的形态65
第四节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66
二、细胞的大小66
一、原核细胞67
(一)支原体67
(二)细菌67
二、真核细胞68
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70
第五节 非细胞结构的生命概述70
一、病毒70
(一)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70
(二)病毒的分类71
(三)病毒在分子细胞学中的应用71
参考文献72
二、类病毒72
三、朊病毒72
第四章 细胞膜 贲长恩73
第一节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73
一、膜脂74
(一)磷脂74
(二)糖脂75
(三)胆固醇75
二、膜蛋白77
(一)外周蛋白78
(二)内在蛋白78
三、膜糖类79
第二节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82
一、片层结构模型83
二、单位膜模型83
三、液态镶嵌模型84
四、晶格镶嵌模型85
五、板块镶嵌模型85
第三节 细胞膜的特性86
(一)细胞膜的流动性86
(二)细胞膜的不对称性90
第四节 细胞表面93
(一)细胞外被93
(二)细胞粘着95
(三)胞质溶胶层98
(四)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99
第五节 细胞膜的形成与更新105
参考文献106
第五章 细胞膜的功能 贲长恩107
第一节 细胞膜与物质运输107
一、细胞膜对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运输107
(一)被动运输107
(二)主动运输114
二、细胞膜对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膜转运118
(一)胞吐作用的途径119
(二)胞吞作用的形式120
(三)有被小泡的形成121
(四)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122
第二节 细胞识别与通讯124
一、两细胞通过其表面特定分子结合而直接相互作用124
二、两细胞通过凝集因子而相互作用125
第三节 膜受体125
一、膜受体的分子结构及其特性126
(一)膜受体的分子结构126
(二)膜受体的分类127
(三)膜受体的特性128
三、受体与信息传递129
二、信息分子与膜受体结合引发生物效应的形式129
(一)cAMP信息通路130
(二)cGMP信息通路133
(三)DAG、IP3和Ca2+小信息通路133
(四)受体酪氨酸激酶的靶蛋白信息通路135
(五)微丝、微管与信息传递135
(六)癌蛋白与膜信息传递135
四、受体与细胞识别136
(一)细胞识别的普遍性136
五、受体的调节及其临床意义137
(一)受体调节的机制137
(二)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137
(二)受体调节的临床意义138
六、细胞质与细胞核的受体139
(一)激素-胞质受体复合物的形成140
(二)激素-胞质受体复合物向细胞核的转移140
(三)激素-受体-染色质接受部位复合物的形成140
七、膜受体与免疫反应141
(一)B淋巴细胞141
(二)T淋巴细胞142
第四节 膜抗原142
一、血型抗原143
二、组织相容性抗原143
一、膜转运蛋白异常与疾病146
三、病原微生物抗原146
第五节 细胞膜与疾病146
二、细胞膜损伤与溶解147
三、受体异常与疾病147
(一)受体突变的分型148
(二)常见的受体病149
四、细胞膜与癌153
(一)细胞表面与癌变153
(二)糖蛋白改变153
(三)糖脂改变153
(七)表面降解酶的改变154
(八)出现新抗原154
(五)癌细胞膜物理性状改变154
(六)癌细胞膜脂成分改变154
(四)蛋白质改变154
(九)固醇类受体与癌变155
五、细胞膜与衰老155
六、细胞膜与毒物156
七、肺表面活性物质与呼吸障碍156
参考文献157
第六章 细胞连接 蒙一纯159
一、紧密连接的结构160
二、紧密连接的分布160
第一节 封闭连接160
三、紧密连接的功能161
第二节 粘附连接162
一、中间连接162
二、桥粒163
(一)结构163
(二)分布163
(三)桥粒与疾病164
(一)缝隙连接的结构165
一、缝隙连接165
第三节 通讯连接165
(二)半桥粒与疾病165
(一)半桥粒结构与分布165
三、半桥粒165
(二)缝隙连接的分布167
(三)缝隙连接的功能168
二、化学突触170
(一)突触前成分170
(二)突触间隙170
(三)突触后膜170
第四节 细胞其他连接方式170
第五节 影响内皮细胞连接的因素171
参考文献171
一、胶原173
第七章 细胞外基质 蒙一纯 李绿江173
第一节 细胞外基质构成173
(一)胶原的类型和分布174
(二)胶原的分子结构174
(三)胶原的生成和降解177
(四)胶原与疾病179
二、非胶原糖蛋白180
(一)纤粘连蛋白181
(二)层粘连蛋白183
(三)其他糖蛋白185
三、弹性蛋白185
(一)氨基聚糖的理化特性186
四、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186
(二)氨基聚糖的分布和功能187
(三)氨基聚糖的种类和结构188
(四)蛋白聚糖的结构189
(五)蛋白聚糖的合成与降解190
(六)蛋白聚糖与疾病191
第二节 细胞粘附分子192
一、整合素192
(一)整合素特性和功能193
(二)整合素分子结构与作用机制194
(二)选择素的特性和功能195
(一)选择素的结构和分布195
二、选择素195
(三)整合素与疾病195
三、免疫球蛋白196
(一)免疫球蛋白IgS特性196
(二)免疫球蛋白结构196
(三)免疫球蛋白功能196
(四)免疫球蛋白与疾病196
四、钙粘连素196
(一)钙粘连素的特性和功能196
(二)钙粘连素的组成和结构197
(三)钙粘连素与疾病197
参考文献198
第八章 内质网 蒙一纯 李绿江199
第一节 内质网的一般形态与结构199
一、形态199
(一)扁平囊排列199
(二)小泡状排列199
(三)小管状排列199
二、结构200
(一)内质网膜200
(二)内质网腔200
二、滑面内质网201
一、粗面内质网201
第二节 内质网的种类与结构特点201
(三)核糖体201
三、微粒体202
四、环孔板202
(一)环孔板的结构202
(二)环孔板的功能202
第三节 内质网的化学组成203
第四节 内质网的功能203
一、粗面内质网的功能204
(一)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204
(三)粗面内质网寡糖的合成和转移207
(二)膜脂的形成和转移207
二、滑面内质网的功能209
(一)脂蛋白合成209
(二)机械支持作用209
(三)与糖原的代谢关系209
(四)与肌肉收缩的关系209
(五)渗透膜的性质210
(六)解毒作用210
(七)与水和电解质代谢有关210
(八)与胆汁生成有关210
(九)内质网与细胞分化210
四、内质网的数量211
三、内质网内的物质堆积211
第五节 内质网与疾病211
二、粗面内质网解聚和脱粒211
一、内质网的肿胀211
五、内质网的P-450缺陷212
第六节 内质网的来源212
参考文献212
第九章 高尔基复合体 白锦雯213
第一节 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与结构213
一、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与结构213
(四)成熟面管网结构215
(三)成熟面膜囊215
(二)中间膜囊215
(一)高尔基复合体顺面膜囊215
二、高尔基复合体的三维形态与结构215
三、高尔基复合体的极性与鉴别217
第二节 高尔基复合体的化学组成218
一、脂类218
二、酶219
第三节 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220
一、合成作用220
(一)糖蛋白的生物合成220
(二)对蛋白质的水解和加工221
(一)蛋白质的糖基化及其修饰221
(二)糖脂的生物合成221
二、修饰作用221
三、细胞内的物质转运作用223
(一)高尔基复合体与溶酶体的形成223
(二)高尔基复合体与膜的转变224
第四节 高尔基复合体的病变与疾病226
一、肥大与萎缩226
二、位置的改变226
三、内容物的增减226
第五节 高尔基复合体的来源227
参考文献227
四、癌细胞内的变化227
第十章 溶酶体 白锦雯229
第一节 溶酶体的一般特征229
第二节 溶酶体种类230
一、初级溶酶体231
二、次级溶酶体231
(一)自生性溶酶体231
(二)异生性溶酶体231
(三)混合性溶酶体231
三、几种常见的次级溶酶体231
(一)多泡体231
(二)残余体232
(四)噬红细胞小体233
(三)含铁小体233
(一)线状溶酶体和圆形溶酶体的关系234
四、线状溶酶体的结构及生物学特性234
(二)线状溶酶体和细胞骨架系统的关系235
(三)线状溶酶体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功能235
第三节 溶酶体的功能236
一、细胞内消化过程236
(一)异体吞噬236
(二)自体吞噬239
二、参与受精过程240
三、参与细胞分泌241
(一)激素合成241
(三)激素的分泌调节242
(二)激素释放242
(四)参与由受体介导而调节分泌的物质内吞和膜循环243
四、参与机体的器官组织变态和退化243
五、吸收和消除陈旧的骨基质244
第四节 溶酶体的形成244
一、溶酶体膜的形成244
二、溶酶体酶的形成和转运244
第五节 溶酶体与疾病246
一、先天性溶酶体病246
(一)粘多糖贮积病247
(二)糖脂贮积病247
(三)粘脂贮积病248
二、溶酶体与硅沉着病249
三、溶酶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249
四、溶酶体与休克250
五、溶酶体与癌症250
六、应用人工脂质体治疗先天性溶酶体病251
七、溶酶体膜稳定性及激活剂与病理关系252
八、溶酶体与畸形的形成252
参考文献252
第十一章 微体 白锦雯254
第一节 形态、大小和数量254
第二节 微体的化学组成和功能255
一、酶256
二、功能256
(一)对有毒物质的解毒作用257
(二)对细胞中氧张力的调节作用257
(三)对细胞质NAD+的再生作用257
(四)参与脂肪、核酸和糖的代谢257
第三节 微体与疾病258
一、Zellweger综合征258
二、X-连锁ALD259
一、来自粗面内质网学说260
二、来自原有微体260
第四节 微体的来源260
参考文献261
第十二章 核糖体 于世瀛262
第一节 核糖体的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262
一、核糖体的形态结构262
二、核糖体的理化特性262
(一)原核细胞核糖体的理化特性262
(二)真核细胞核糖体的理化特性264
三、核糖体的蛋白质264
第二节 核糖体的生物发生265
一、结构蛋白质266
第三节 核糖体的功能266
二、输出蛋白质267
第四节 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268
一、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rRNA及tRNA的作用269
(一)信使RNA269
(二)核糖体RNA270
(三)转运RNA270
二、蛋白质合成过程(核糖体循环)270
(一)肽链起始270
(二)肽链延长273
(三)肽链终止273
参考文献274
(六)真核生物翻译的一些特点274
(五)翻译的准确性274
(四)肽链合成后的转运及释放274
第十三章 线粒体 于世瀛276
第一节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276
一、线粒体的形态、大小、数量及分布276
二、线粒体微细结构278
(一)线粒体外膜278
(二)线粒体内膜278
(三)线粒体嵴279
(七)线粒体基质颗粒280
(六)内室280
(五)嵴间隙280
(四)外室280
(八)嵴球体281
第二节 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和酶281
一、外膜酶282
二、外室酶282
三、内膜酶282
四、基质酶283
第三节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283
一、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283
(一)三羧酸循环284
(二)电子递氢系统285
(三)ATP生成288
(一)线粒体的产能效率289
二、线粒体与细胞代谢活动289
(二)线粒体与ATP利用290
三、线粒体的合成功能291
(一)线粒体的分裂增殖291
(二)线粒体的DNA292
(三)线粒体合成蛋白质294
(四)线粒体遗传系统与细胞核遗传系统的相互关系297
第四节 线粒体异常299
第五节 线粒体与疾病301
一、线粒体与癌症发生301
四、mtDNA进入核内后引起的分子病理学改变302
二、线粒体与缺血性损伤302
三、线粒体对射线和微波的反应302
五、mtDNA突变与人类疾病303
六、线粒体基因变异形式与分类306
七、凋亡相关基因在细胞内的定位306
八、线粒体对药物及毒物的反应307
九、线粒体与药物治疗的关系307
十、线粒体疾病的治疗307
参考文献308
第十四章 细胞骨架 郭顺根310
一、微管311
(一)微管的基本形态结构311
第一节 细胞质骨架311
(二)微管的化学组成312
(三)微管的类型与分布312
(四)微管的组装313
(五)微管的生物学功能315
(六)微管与疾病319
二、微丝319
(一)微丝的基本形态结构320
(二)微丝的化学组成320
(三)微丝的组装323
(四)微丝的生物学功能324
(五)微丝与疾病328
三、中间丝329
(一)中间丝的基本形态与分布329
(二)中间丝的化学组成329
(三)中间丝的分子结构330
(四)中间丝的组装330
(五)中间丝的生物学特性332
(六)中间丝的生物学功能332
(七)中间丝与疾病诊断334
第二节 细胞核骨架334
一、核骨架概念及研究概况334
(二)参与DNA的包装及染色体的构建335
(一)维持细胞核的形态结构335
三、核骨架的功能335
二、核骨架的基本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335
(三)参与DNA的复制及转录336
第三节 细胞膜骨架336
一、细胞膜骨架的成分、结构、分布336
(一)膜蛋白336
(二)膜糖类337
二、细胞膜骨架的功能337
(一)参与细胞表面特定结构的维持337
(二)参与细胞胞吞作用337
第五节 细胞骨架间的相互关系338
一、分布与功能的关系338
第四节 细胞外基质(骨架)338
(三)参与细胞连接与信息传递338
二、调控与效应的关系339
参考文献339
第十五章 细胞核与遗传信息 郭顺根341
第一节 细胞核结构342
一、核被膜342
(一)外核膜342
(二)内核膜342
(三)核间隙342
(四)核纤层342
(五)核孔与核孔复合体343
(六)核孔复合体的生物学作用345
二、核基质347
(一)核基质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347
(二)核基质的生物学作用348
三、核仁348
(一)核仁的化学组成349
(二)核仁的形态结构349
(三)核仁的形成与消失349
(四)核仁的生物学作用350
四、染色质和染色体352
(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352
(三)染色质的四级结构355
(二)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355
(四)染色体支架与袢环模型357
(五)染色体的结构与特征357
五、人体正常核型与基因组360
(一)核型360
(二)基因组361
(三)染色体显带技术362
(四)X、Y染色体362
第二节 细胞核的遗传信息与基因364
一、遗传信息的确认364
二、遗传信息与基因和基因组364
(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365
三、基因的结构365
(一)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365
(三)人类结构基因的组成368
(四)线粒体的基因结构与功能368
(五)人类基因组计划369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表达370
一、原核细胞的基因转录370
(一)转录起始阶段370
(二)转录的延长阶段370
(三)转录的终止阶段370
(一)mRNA转录与加工371
二、真核细胞的基因转录371
(二)rRNA转录与加工372
(三)tRNA转录与加工373
三、基因逆转录373
(一)合成DNA单链374
(二)病毒RNA水解374
(三)合成DNA双链374
四、遗传信息的翻译374
第四节 遗传信息表达的调控374
一、原核细胞遗传信息表达的调控374
(一)乳糖操纵子375
(一)特殊规律376
二、真核细胞遗传信息表达的调控376
(二)阿拉伯糖操纵子376
(二)转录因子378
(三)阻遏蛋白380
(四)顺式作用元件380
(五)相互作用381
(六)影响因素381
第五节 遗传信息与疾病382
(一)染色体数目异常383
(二)染色体结构异常383
一、染色体病383
二、基因病384
(一)基因诊断384
(二)基因治疗385
三、基因工程387
(一)基因工程诞生387
(二)基因工程内容387
(三)基因工程应用387
参考文献388
(一)G1期390
一、细胞增殖周期的四个时期390
(二)S期390
第一节 真核细胞的分裂390
第十六章 细胞增殖与调控 牛建昭 薛晓鸥390
(三)G2期391
(四)M期391
二、有丝分裂392
(一)前期392
(二)前中期392
(三)中期393
(四)后期393
(五)末期393
三、无丝分裂393
(一)前期Ⅰ394
四、减数分裂394
(二)中期Ⅰ395
(三)后期Ⅰ395
(四)末期Ⅰ395
(五)前期Ⅱ395
(六)中期Ⅱ396
(七)后期Ⅱ396
(八)末期Ⅱ396
第二节 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与疾病396
一、基因的调节396
(一)原癌基因396
(二)抑癌基因397
(一)钙调素400
(二)性激素400
二、激素的调节400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401
三、蛋白因子的调节作用401
(一)细胞周期的正调控蛋白401
(二)细胞周期的负调控蛋白402
(三)内源性增殖抑制因子402
第三节 细胞增殖与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403
一、再生403
(一)骨组织的再生403
(二)神经组织的再生403
二、肿瘤404
(三)胰岛β细胞的再生404
(一)肿瘤细胞周期与用药405
(二)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增殖周期调控406
(三)甲状腺癌的发生与细胞增殖周期调控407
(四)子宫粘膜病变与细胞增殖407
(五)鼻咽癌与细胞增殖408
参考文献408
第十七章 细胞分化与基因调控 牛建昭 赵宗江410
第一节 细胞分化的基本概念410
第二节 胚胎细胞的分化411
一、胚胎细胞分化的潜能与决定411
二、细胞质的作用412
四、细胞分化的遗传基础413
(二)细胞核对细胞质的作用413
三、核质的相互作用413
(一)细胞质对细胞核的作用413
第三节 细胞分化的外在影响因素414
一、胚胎诱导对细胞分化的作用414
二、位置信息在细胞分化中的意义415
三、激素对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415
四、人体胚胎干细胞及其他干细胞的生物医学意义416
第四节 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418
一、专一蛋白质合成的细胞表型特化418
二、细胞分化基因表达的调控418
(一)转录水平调控418
一、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419
(一)原癌基因的激活419
(二)翻译水平调控419
第五节 细胞分化与癌变419
(二)抑癌基因的失活421
二、增殖失控与去分化422
三、癌细胞的逆转423
参考文献424
第十八章 细胞衰老与凋亡 牛建昭 王健425
第一节 衰老及其机制425
一、机体和组织器官的衰老425
(一)差错/损害学说426
二、衰老的机制426
(二)遗传程序学说427
(三)自由基学说429
(四)细胞凋亡学说430
(五)体细胞突变学说434
(六)免疫功能下降学说434
(七)内分泌功能降低学说434
(八)有害物质积蓄学说434
(九)微量元素学说435
第二节 细胞凋亡435
一、基因的调控作用437
(一)ICE酶系家族437
(二)Fas438
(三)c-myc439
(四)P53439
(五)Bel-2440
二、细胞凋亡检测技术概述440
(一)形态学观察440
(二)流式细胞术分析441
(三)DNA降解分析442
(四)酶学分析442
(五)细胞内钙浓度的分析443
三、细胞凋亡与疾病443
(一)细胞凋亡与肿瘤443
(三)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445
(二)细胞凋亡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445
(四)细胞凋亡与骨质疏松446
参考文献446
第十九章 细胞工程 牛建昭 河福金 李彧448
第一节 细胞工程的研究范围448
一、基因工程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及展望448
(一)医学基础研究448
(二)疾病诊断448
(三)基因工程药物449
(四)基因工程疫苗449
(六)转基因动物450
(五)基因工程抗体450
(七)基因治疗451
(八)基因的寻找与人类基因组计划451
(九)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则及相关蛋白453
(十)蛋白质工程453
二、染色体工程454
三、染色体组工程454
四、细胞质工程454
五、细胞并合工程454
六、组织工程的进展及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455
(二)化学因子诱导的细胞融合456
(一)病毒诱导的细胞融合456
一、细胞融合技术456
第二节 细胞工程的主要技术456
(三)电场诱导的细胞融合457
二、细胞拆合技术458
(一)物理法458
(二)化学法458
三、大规模培养细胞技术458
(一)培养容器的增大459
(二)扩大细胞附着面460
(三)无血清培养问题460
四、干细胞技术460
(一)胚胎干细胞460
(二)成体干细胞461
五、显微操作技术462
第三节 细胞工程技术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462
一、在医药工业方面的应用462
二、在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463
三、在细胞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464
四、在遗传学研究方面的应用464
五、在病毒学研究方面的应用465
六、在肿瘤学研究方面的应用465
七、其他方面的应用465
参考文献466
第一节 中医药基础研究467
附录一 分子细胞生物学与中医药研究 贲长恩467
第二节 中医药临床研究468
第三节 中药研究470
第四节 针灸方面的研究472
参考文献475
附录二 分子生物信息学 贲长恩477
一、数据库477
(一)核酸序列数据库477
(二)蛋白质序列数据库478
(三)基因图谱数据库478
二、序列分析工具479
(一)序列相似性比较479
(五)其他数据库479
(四)结构数据库479
(二)序列分析软件包480
(三)基因外显子计算机预测481
(四)统计软件481
(五)进化学研究软件481
(六)实验室信息管理481
(七)生物信息界程序标准与共享481
附录三 中英名词对照483
附录四 英中名词对照509
热门推荐
- 3745166.html
- 1902824.html
- 3053927.html
- 387075.html
- 3363210.html
- 2610626.html
- 2028713.html
- 3330661.html
- 1760249.html
- 2522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8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95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99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97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4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28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47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7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56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2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