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韦惠民,李白萍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61145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蜂窝移动通信概述1
1.1.1 移动通信的概念1
1.1.2 蜂窝移动通信概念1
第1章 蜂窝移动通信概论1
1.1.3 蜂窝移动通信特点2
1.1.4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3
1.2 蜂窝移动通信5
1.2.1 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局限性5
1.2.2 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系统6
1.3 其它移动通信系统9
1.3.1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9
1.3.2 无中心移动通信系统11
1.3.3 无线寻呼系统12
1.3.4 第二代无绳电话13
1.4.1 基本技术14
1.4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与发展方向14
1.4.2 数字通信技术15
1.4.3 移动信道的数字信号传输16
1.4.4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16
1.4.5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18
第2章 移动信道电波传播及无线链路计算19
2.1 VHF、UHF频段电波传播特性19
2.1.1 电波传播方式19
2.1.2 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20
2.1.3 大气中的电波传播20
2.1.4 障碍物的影响与绕射损耗22
2.1.5 反射波23
2.2 移动通信环境中的电波传播特性24
2.2.1 场强测试曲线显示的电波传播特性24
2.2.2 电波传播的衰落特性27
2.3 多径传播与数字信号传输32
2.3.1 多径时延扩展33
2.3.2 相关带宽和相关时间33
2.3.3 多径衰落信道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34
2.4 电波传播特性的估算35
2.4.1 市区传播损耗中值35
2.4.2 郊区和开阔区的传播损耗中值38
2.4.3 不规则地形上的传播损耗中值39
2.4.4 任意地形、地物的传播损耗42
2.4.5 其它因素的影响44
2.5 无线链路计算(一)44
2.5.1 信噪比和语音质量标准47
2.5.2 接收机允许的最小输入载噪比48
2.5.3 噪声和衰落的影响49
2.5.4 接收机输入端要求的最低保护功率电平52
2.6 无线链路计算(二)54
2.6.1 设计方程54
2.6.2 通信概率56
2.6.3 基地站(与手持机)上、下行线路的功率均衡60
2.7 分集接收技术61
2.7.1 概述61
2.7.2 分集接收技术62
2.7.3 分集重数与数字传输特性66
习题68
第3章 移动信道的噪声和干扰70
3.1 人为噪声和移动通信中的主要干扰70
3.1.1 人为噪声70
3.1.2 移动通信中的主要干扰71
3.2 邻道干扰72
3.2.1 邻道干扰72
3.2.2 同道干扰77
3.2.3 互调干扰79
第4章 蜂窝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91
4.1 频率资源的管理与有效利用技术91
4.1.1 频率资源的管理91
4.1.2 频率的有效利用技术92
4.1.3 多信道共用技术93
4.2 区域覆盖与网络结构101
4.2.1 区域覆盖101
4.2.2 移动通信网的组成107
4.3 蜂窝移动通信的多址接入技术110
4.3.1 概述110
4.3.2 FDMA系统原理112
4.3.3 TDMA系统原理114
4.3.4 CDMA系统原理118
4.4 多址方式与系统容量121
4.4.1 载干比C/I与系统容量121
4.4.2 FDMA和TDMA蜂窝系统的容量122
4.4.3 CDMA蜂窝系统的容量122
4.4.4 三种系统容量的比较127
4.5 蜂窝移动通信的交换技术128
4.5.1 蜂窝移动通信的交换技术与公共电话交换技术的差别128
4.5.2 蜂窝移动通信呼叫建立过程129
4.5.3 越区切换130
4.6 蜂窝移动通信的信令技术131
4.6.1 概述131
4.6.2 接入信令(移动台至基站之间的信令)132
4.7 蜂窝移动通信网的连接137
4.7.1 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间的互通137
4.7.3 移动通信网的智能化138
4.7.2 地面固定网与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间的互通138
4.7.4 移动网与ISDN的结合139
习题139
第5章 语音编码及信道编码141
5.1 概述141
5.1.1 语音编码141
5.1.2 信道编码142
5.2 参量编码和声码器142
5.2.1 参量编码的基本原理142
5.2.2 线性预测编码(LPC)145
5.2.3 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LPC编码(RPE-LTP)147
5.3 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编码(VSELP)151
5.3.1 矢量量化(VQ)编码151
5.3.2 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ELP)151
5.3.3 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编码(VSELP)152
5.4.2 线性分组码的生成154
5.4 线性分组码154
5.4.1 线性分组码的特点154
5.4.3 检错和纠错157
5.4.4 线性分组码的几个重要结论157
5.5 循环码158
5.5.1 循环码的特点158
5.5.2 (n,k)循环码的编码158
5.5.3 BCH码160
5.6 交织编码和卷积码162
5.6.1 交织编码的概念162
5.6.2 交织码的生成163
5.6.3 卷积码163
5.7 格形码167
习题168
6.1 概述170
6.1.1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对数字调制技术的要求170
第6章 蜂窝移动通信用调制、解调技术170
6.1.2 数字调制技术分类171
6.1.3 数字调制信号所需的传输带宽172
6.1.4 有关QPSK调制技术的说明173
6.2 模拟调频(FM)和数字频率调制(FSK)173
6.2.1 模拟调频(FM)173
6.2.2 二进制移频键控调制(FSK)176
6.3 数字相位调制178
6.3.1 二进制移相键控调制(2PSK)178
6.3.2 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PSK)和交错四相相移键控调制(OQPSK)179
6.3.3 π/4-DQPSK调制180
6.4 最小移频键控(MSK)调制182
6.4.1 连续相位移频键控(CPFSK)182
6.4.2 最小移频键控(MSK)185
6.4.3 MSK信号调制和解调187
6.4.4 M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190
6.5 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191
6.5.1 GMSK基本原理和性能191
6.5.2 GMSK调制和解调194
6.6 数字信号调制系统的误码率性能195
6.7 正交振幅调制(QAM)197
6.7.1 QAM信号的产生197
6.7.2 QAM的调制和相干解调198
6.7.3 星座图199
习题200
第7章 F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02
7.1 概述202
7.1.1 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202
7.1.2 系统结构204
7.2.1 移动电话交换局(MTSO)205
7.2 模拟移动电话系统的组成205
7.2.2 基站(BS)206
7.2.3 移动台(MS)209
7.3 系统信道、控制、信令212
7.3.1 无线信道212
7.3.2 频率的配置215
7.3.3 数字信令216
7.4 FDMA系统的交换技术222
7.4.1 无线信道上通话监视222
7.4.2 位置登记及一齐呼叫224
7.4.3 呼叫过程226
7.4.4 定位和交接227
习题230
8.1 GSM蜂窝系统的网络结构及其功能231
8.1.1 TDMA与蜂窝结构的关系231
第8章 T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31
8.1.2 系统的基本特点232
8.1.3 网络结构及功能232
8.1.4 接口和接口协议236
8.2 GSM蜂窝系统的无线传输方式239
8.2.1 TDMA/FDMA接入方式239
8.2.2 信道及其组合241
8.2.3 时隙的格式244
8.2.4 信道的组合方式247
8.3 GSM系统主要技术250
8.3.1 语音和信道编码技术250
8.3.2 跳频和间断传输技术251
8.3.3 调制与解调技术253
8.3.4 鉴权与加密技术253
8.3.5 位置登记256
8.3.6 GSM的区域与号码259
8.3.7 主要业务261
8.4 主要接续流程263
8.4.1 位置更新基本流程263
8.4.2 移动用户至固定用户出局呼叫流程263
8.4.3 固定用户至移动用户入局呼叫的基本流程264
8.4.4 切换基本流程265
8.5 三种T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比较266
8.5.1 三种T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266
8.5.2 美国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D-AMPS)的特征267
8.5.3 日本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JDC)的特征268
习题270
第9章 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71
9.1 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271
9.1.1 扩频通信的含义271
9.1.2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272
9.1.3 处理增益和抗干扰容限273
9.1.4 直接序列扩频(DS)274
9.2 系统综述276
9.2.1 总体要求与标准276
9.2.2 CDMA与蜂窝结构的关系278
9.2.3 数字蜂窝移动系统采用扩频CDMA技术带来的好处和存在的问题279
9.3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80
9.3.1 CDMA网络结构与组成280
9.3.2 系统参数与使用频段286
9.3.3 CDMA系统的逻辑信道289
9.4 CDMA正向信道293
9.4.1 正向信道组成293
9.4.2 正向CDMA的控制信道297
9.4.3 正向CDMA的业务信道302
9.5 CDMA反向信道309
9.5.1 反向信道组成及特点309
9.5.2 接入信道313
9.5.3 反向业务信道319
9.6 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322
9.6.1 输出功率的限制322
9.6.2 开环功率控制322
9.6.3 闭环功率控制324
9.7 CDMA系统信道切换、位置登记和呼叫处理325
9.7.1 CDMA系统信道切换325
9.7.2 登记注册327
9.7.3 呼叫处理329
9.7.4 呼叫流程图332
习题334
第10章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综述335
10.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综述335
10.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335
10.1.3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争336
10.1.2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336
10.1.4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向第三代的过渡337
10.1.5 未来移动通信业务338
10.2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新技术339
10.2.1 三大系统无线接入技术简介339
10.2.2 新型调制技术340
10.2.3 智能天线342
10.2.4 多用户信号检测344
10.2.5 无线ATM345
10.2.6 多层网络结构347
10.2.7 位置区和寻呼区的管理348
10.2.8 软件无线电349
习题350
编后语351
参考文献352
热门推荐
- 2829340.html
- 2347624.html
- 897146.html
- 3174749.html
- 3257730.html
- 712125.html
- 3015884.html
- 3855257.html
- 41816.html
- 20405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8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3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42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87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54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14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46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25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81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0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