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富强之路的求索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富强之路的求索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徐雅民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7212008443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富强之路的求索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提出1

关于马克思的方法1

前言1

社会主义革命的五种预想3

作为新的现代化道路而崛起的社会主义9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在20世纪的成就与挫折12

两个基本事实12

辉煌进军的原因13

面临严峻挑战的原因15

三、世界历史进程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17

资本主义现代化时机的丧失18

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流产23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选择26

一、新民主主义的制度构想和建设蓝图29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和实践29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来源30

新民主主义的建设道路与经济结构31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35

二、新民主主义政策的实施与国民经济的恢复38

工作重心的转移38

恢复国民经济的战略部署43

三、简短小结49

第二章 工业化的起步与社会主义变革52

一、从马恩的过渡时期理论到中国的时渡时期总路线52

大过渡、中过渡、小过渡53

过渡时期总路线与小过渡理论56

从新民主主义工业化到过渡时期总路线58

二、社会主义变革的借鉴与创新62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62

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进行69

成就与不足73

三、中国工业化的起步78

“一五”计划78

作为走向现代化的新样板而崛起81

四、50年代的国际比较84

第三章 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89

一、若干新方针的开始提出90

关于经济发展战略92

关于经济管理体制94

其他问题96

二、八大的路线和方针96

政治路线97

经济建设的方针98

经济体制的新构想100

民主、法制和执政党的建设101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0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04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106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107

四、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111

第四章 “大跃进”与理论的曲折发展114

一、思路的变化与“大跃进”的发动114

国际环境115

国内形势与“左”倾错误117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若干理论观点119

“多快好省”和“积极平衡”119

依靠群众运动121

破除资产阶级权利122

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123

三、问题的初步发现与理论上的初步思考124

建成社会主义的高标准125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新认识126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提出127

综合平衡和农轻重为序128

四、教训的初步总结和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129

关于发扬民主问题129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问题132

关于包产到户问题134

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左”倾错误的发展135

关于大过渡理论137

第五章 十年动乱与理论的扭曲140

一、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140

不断革命论的真谛141

“继续革命论”不是不断革命论144

二、“资产阶级权利”与“走资派”148

“资产阶级权利”的原来含义148

误解和歪曲151

三、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生产力论”153

“庸俗唯物论”与“唯生产力论”153

反对“唯生产力论”的缘由158

防止和平演变与历史唯物主义159

四、60~70年代的国际比较162

第六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80年代的改革开放166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16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67

走自己的道路16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70

二、党的基本路线174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75

坚持改革开放177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181

经济发展战略及其转变183

三、80年代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与经济体制改革183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与重大进展188

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192

四、政治体制改革198

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198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20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02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0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204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210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方针212

六、80年代的国际比较214

第七章 走向21世纪的中国220

一、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有利时机220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环境221

空前有利的国内条件224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括22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逐步深化与主要内容228

新概括的若干特点230

三、加快改革开放的若干理论问题235

改革也是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36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246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256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6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大胆地试、大胆地闯276

四、加快改革开放,迈向21世纪284

农村改革与发展前景284

城市改革与发展展望288

扩大对外开放293

坚持“两手抓”的方针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