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海峡两岸关系60年图鉴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海峡两岸关系60年图鉴
  • 余克礼,贾耀斌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长江出版社
  • ISBN:978780708919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89页
  • 文件大小:208MB
  • 文件页数:612页
  • 主题词:台湾问题-1949~2009-图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海峡两岸关系60年图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一、台湾自古以来属于中国 4

二、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 14

三、国民党政权重建与孤岛偏安 18

两岸对峙局面的形成第一节 武力解放台湾方针的实施 24

“一定要解放台湾”口号的提出 24

激战厦门 26

浴血金门 27

解放海南岛 30

解放舟山群岛 32

武力解放台湾的准备 34

第二节 朝鲜战争与美国的干涉 38

朝鲜战争的爆发 38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40

美国对台湾当局的援助 42

台美“共同防御条约” 44

杜勒斯策划的“神谕方案” 46

解放一江山岛 47

大陆军事战略重点的转移 49

第三节 两岸在国际场合的斗争 51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确定 51

“建交”与“断交” 52

台湾的“控苏案” 57

围绕“台日条约”的斗争 58

两岸对峙局面的形成 60

祖国大陆“和平解放台湾”的努力第一节 “和平解放台湾”政策的提出 68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68

首次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 71

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 74

“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77

“一纲四目” 78

第二节 特赦国民党战争罪犯 81

“一个不杀,分批释放”的方针 81

特赦 84

亲切关怀、妥善安置 86

“十人回台”事件 90

第三节 “八二三”炮战 93

炮击金门的决策 93

争夺沿海制空权 95

炮击金门 98

毛泽东的“绞索政策” 101

“有文戏又有武戏” 104

联蒋抵美,维护“一个中国” 107

两岸对峙中的接触、往来与文化纽带第一节 两岸的谋和试探与秘密接触 116

张治中受命谋和试探 116

李次白的大陆之行 118

宋宜山抵京摸底 120

曹聚仁穿梭两岸 122

章士钊三赴香港 125

第二节 国民党旧军政人员返回大陆 128

翁文灏从法国归来 128

卫立煌从香港回大陆 131

李宗仁从海外归来 133

第三节 国民党当局的文化教育政策 138

去除殖民余毒 138

推行“国语”运动 141

第四节 蒋介石反对“台独”的立场和行动 145

“谁搞台独,我搞他脑袋” 145

日本右翼军人“台独”案流产 147

分化瓦解廖文毅的“台独”组织 148

惩处彭明敏“台独”事件 150

新一轮“反攻大陆” 两岸局部军事冲突第一节 蒋介石重燃“反攻大陆”梦想 158

“千载一遇的难得时机” 158

“光复大陆指导纲领” 159

“反攻圣战”的部署 161

“国光计划”与“旭光计划” 162

第二节 袭扰与反袭扰 165

祖国大陆严阵以待 165

小股武装登陆袭扰 166

“八六海战”与崇武以东海战 168

美蒋高空侦察机折翅大陆 171

第三节 “反共复国总体战方略” 175

国民党九大 175

“毋忘在莒”运动 176

反攻大陆之“心战” 177

“建设台湾,反共复国” 178

两岸僵持与国际场合的激烈较量第一节 “文革”时期对台工作的迟滞 184

极左思潮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184

国民党当局的“反共”活动 188

两岸共同维护南海诸岛 190

“保钓运动” 192

第二节 联大驱蒋和中美关系正常化 196

尼克松访华 196

两岸在联合国的斗争 198

中日建交 202

中美建交 204

“与台湾关系法”的出笼 206

第三节 国民党“革新保台”与台湾经济起飞 210

强化专制统治与“革新保台” 210

“土地改革” 213

“美援” 215

发展进口替代工业 218

“党外势力”的兴起与沉寂 220

“长老教会声明”和海外“台独”活动 22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和两岸坚冰的打破第一节 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重大转变 232

《告台湾同胞书》 232

“叶九条” 233

停止炮击金门 235

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新举措 236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238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邓六条” 238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39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242

海内外关于“两岸和平统一”模式的探讨 244

“一国两制”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模式 245

第三节 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247

“反共拒和”与“三不政策” 247

“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转变 248

“华航事件”与“两航谈判” 250

开放探亲与大陆政策的有限松绑 251

台湾民众的“大陆热” 254

两岸民间交流拉开序幕 255

第四节 国民党的“政治革新”与党外运动的发展 259

党外运动的迅速兴起 259

江南命案 262

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 263

蒋经国推动“政治革新” 264

解除“戒严令” 265

国民党“本土化” 266

民进党成立及其政治主张 268

两岸交流交往的全面展开第一节 李登辉上台与大陆政策调整 274

蒋经国去世与李登辉上台 274

国民党的十三大与大陆政策调整 275

台湾当局大陆政策决策新体系 276

“国统纲领”与“国统会” 277

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278

“两岸人民关系条例” 280

第一届“大陆工作会议” 281

第二节 两岸事务性接触与谈判 283

“亚银事件”与“奥运模式” 283

“闽平渔事件”与《金门协议》 284

海基会初访大陆 288

两会的接触与协商 289

“九二共识” 290

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 292

两会七次工作商谈 294

第三节 两岸交流交往蓬勃发展 296

祖国大陆一系列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 296

台湾当局放宽大陆经贸政策与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 297

两岸“直航”说帖 299

两岸人员往来的新热潮 300

开创新局的两岸文教体育交流 301

“八项主张”的发表与两岸关系曲折发展第一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继承和发展 308

江泽民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阐述 308

十四大政治报告 309

“八项主张”的提出 312

“八项主张”的基本内容 313

“八项主张”引起强烈反响 315

台湾当局正式回应“八项主张” 317

务实处理港台关系 319

第二节 李登辉推行“分裂分治”路线 324

“一个中国”立场的倒退 324

“两个对等政治实体” 326

“一中一台”之辩 327

“阶段性两个中国” 329

“生为台湾人的悲哀” 331

破坏“一中架构”的“宪政改革” 333

推行“务实外交” 335

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恶劣行径 338

纵容民进党及“台独”势力的发展 342

第三节 李登辉“访美” 346

美国国会推动对台政策的调整 346

李登辉当局为“访美”展开游说攻势 348

美国国会向克林顿政府施压 349

李登辉“私人访美”进行分裂活动 350

第四节 祖国大陆开展反分裂、反“台独”斗争 354

中美外交交涉 354

四评李登辉的“台独”言论 355

祖国大陆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356

两会协商被迫中断 358

美国对中国内政进一步干涉 359

中美关系“雨过天晴” 361

第五节 “两国论”与两反斗争的继续 362

台湾地区首次领导人直选 362

李登辉抛出“一个分治的中国”论 363

提出“新台湾人主义” 364

从“七块论”到“两国论” 365

反“两国论”斗争 367

汪道涵访台计划被迫中止 371

大陆发表《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 372

第六节 中美首脑互访 374

中美高层良好互动 374

江泽民访美 375

克林顿访华 377

克林顿发表“三不支持政策” 378

第七节 两岸关系曲折中发展 380

中共十五大呼吁重启谈判 380

钱其琛纪念“八项主张”发表3周年谈话 381

两会协商辜振甫大陆行 382

汪辜上海会晤 383

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 388

持续发展的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389

民进党上台与反“独”遏“独”斗争第一节 民进党转型 396

“台独的新世代纲领” 396

首届“中国政策大辩论” 397

民进党回应克林顿“三不支持政策”的“七点声明” 397

“台湾前途决议文” 398

“新中间路线” 400

第二节 陈水扁胜选与民进党上台 402

陈水扁渔翁得利 402

李登辉提前下台 403

国民党党务改造 403

亲民党成立 406

国、民两党联手“修宪” 407

停建“核四” 408

泛蓝、泛绿阵营的形成 410

第三节 从“四不一没有”走向“一边一国” 411

陈水扁“520就职演说” 411

“渐进式台独” 411

“一边一国论” 412

反对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斗争 413

“公投立法”活动的加速 414

提出“台独时间表” 416

“防御性公投” 416

反对陈水扁的“台独公投”活动 418

第四节 陈水扁当局加快“以武谋独”的军事部署 422

推行“有效吓阻、防卫固守”军事战略 422

提出“决战境外”构想 423

加速台军“去中国化”及“台独化”步伐 424

频繁发动军事演习,渲染大陆威胁 426

加强对美军购 429

强化台美军事合作与交流 430

台日军事交流逐步升温 432

第五节 “台独”势力活动急剧膨胀 434

民进党实力急剧上升 434

“台独”转型戛然而止 436

台湾“南、中、北、东社” 437

“世界台湾人大会” 439

“台湾团结联盟”的成立 439

第六节 两岸经贸交流、民间交往压力上升 441

岛内各界强烈要求开放“三通”、松绑两岸经贸政策 441

开放“小三通” 442

经发会与政策“松绑” 444

两岸春节包机成行 446

两岸经贸、民间交流加速发展 447

大甲妈祖湄洲谒祖 449

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 451

粉碎陈水扁当局谋求“台湾法理独立”活动第一节 陈水扁侥幸连任 458

“连宋配”成军的冲击 458

“本土”与“非本土”的对决 459

“319枪击案”与陈水扁连任 460

选后“泛蓝”与“泛绿”的对抗 463

第二节 “法理台独”闹剧 465

疯狂的“台湾正名运动” 465

“中华民国四阶段论” 467

终止“国统纲领”适用与“国统会”的运作 467

“公投入宪”正式生效 469

启动“第二阶段宪改” 469

强力推动“入联公投” 471

祖国大陆发起反制“入联公投”斗争 473

“入联公投”被否决 475

第三节 “烽火外交”全面受挫 476

邱义仁:“抱美国大腿” 476

在国际上推动“台湾正名”活动 477

“邦交国”重镇一再丢失 477

印度尼西亚“闯关”闹剧 478

“过境外交”变“迷航之旅” 479

美国加大反“台独”力度 480

台欧关系进展不顺 481

利用APEC、WTO等舞台上演“台独”闹剧受挫 482

“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碰壁 484

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第一节 祖国大陆新时期对台政策 490

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对台工作论述 490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对台工作新论述 491

国台办发表积极推进两岸“三通”说明书 493

“517声明” 494

两岸关系出现难得的缓和迹象 495

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发表四点意见 497

《反分裂国家法》完成立法 499

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对台工作论述 503

第二节 两岸经贸与民间交流快速发展 506

大陆推出经贸交流新举措 506

两岸经贸高速增长 507

两岸间接“三通”扩大 508

两岸金融、农业等各方面合作加速 509

两岸人员往来及文化、教育交流迅速发展 509

第三节 历史性的握手 512

两岸共抗“非典”疫情 512

江丙坤参访大陆和邀访连战 513

连战大陆行 515

60年的和解与握手 516

国共两党发表“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517

宋楚瑜大陆行与两党“会谈公报” 518

新党“民族之旅” 520

第四节 两岸政党交流平台的建立 521

国共政党基层交流的展开 521

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 522

“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纳入国民党政纲 523

第一届两岸民间菁英论坛 524

国共两党举行两岸经贸文化论坛 525

为保护台商合法权益,定期举行工作会谈 527

两岸县市举办“双百”论坛 528

第五节 民进党陷入执政困境 529

民进党县市长选举惨败 529

陈水扁弊案风暴 530

民进党“立委”选举惨败 532

“马萧配”参选和泛蓝团结 534

两岸关系呈现和平发展良好势头第一节 马英九胜选与两岸关系新机遇 542

马英九胜选,国民党实现全面执政 542

马英九当局推动务实开放的两岸政策 543

萧万长应邀参加博鳌论坛 545

台湾同胞援助汶川震灾 547

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应邀访问大陆 549

两岸同胞共襄奥运盛举 550

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召开 552

第二节 两会制度化协商恢复与成果 554

两会高层改组与“北京会谈” 554

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与周末包机的试行 555

两会工作磋商与陈云林访台 557

两岸“三通”基本实现 560

第三次两会“南京会谈” 562

第三节 民进党和“台独”势力遭重挫 566

败选后的民进党陷入混乱 566

蔡英文当选党主席 567

陈水扁“海外洗钱风暴”重挫民进党 568

陈水扁一审重判,重挫“台独” 569

民进党低潮与重整 570

第四节 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的发表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 572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572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 573

台湾各界对“六点意见”反响强烈 574

首届海峡论坛隆重开幕 576

第二次“胡吴会” 577

马英九兼任党主席 578

两岸携手共抗“金融海啸” 579

中华台北派员作为观察员出席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WHA) 581

祖国大陆积极支援台湾抵抗“88水灾” 582

结束语585

后记586

主要参考文献5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