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民的分化与流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农民的分化与流动
  • 陈家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 ISBN:7504807516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435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农民的分化与流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篇1

第一章 引言1

第一节 农民1

农村与城市2

农民与农村居民7

农村劳动力与农民11

第二节 农民的分化12

一般分化13

内部分化14

外部分化16

一般流动18

第三节 农民的流动18

结构性流动19

区域性流动19

第二章 劳动力的社会性质20

第一节 劳动力商品论20

社会分工与劳动力商品21

劳动力商品与劳动力所有制24

劳动力商品与社会经济制度26

劳动力商品与按劳分配31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的生产与消费的条件35

技术基础与社会分工35

劳动力商品与商品经济39

农村改革与劳动力所有制41

经济制度与经济形式43

第三节 农村劳动力的社会性质50

劳动力的一般性和特殊性50

农村劳动力的一般性50

农村劳动力社会性质的特殊性53

历史篇58

第三章 旧中国农民的分化与流动58

第一节 分化流动的特点58

大规模的迁徙移动59

小规模的职业分化60

世代农民的缓慢进步63

第二节 分化、流动缓慢的原因65

低下生产力的约束66

封建生产关系的枷锁69

自然经济结构的禁锢71

第四章 新中国农民的分化与流动73

第一节 农民分化流动的特点73

低速度的分化75

低速度不稳定的流动77

单一渠道的流向80

第二节 分化流动的障碍因素83

人口的高速度增长84

城乡隔离的就业政策85

单一的农业结构89

畸形的经济结构91

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97

第三节 分化流动缓慢的社会后果97

落后的农村经济100

低效的国民经济102

剩余篇104

第五章 农业劳动力的剩余及其特征104

第一节 剩余的原因104

人口膨胀的压力106

技术进步的影响110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112

农村产业结构的单一化113

城市就业的小容量115

劳动力素质的制约117

第二节 剩余劳动力的特征119

存在的过渡性120

形式的潜在性121

分布的不平衡性123

第三节 剩余劳动力的计算125

劳动推算法126

作物用工定额测算法126

最佳劳均耕地计算法127

剩余度计算法127

农业劳动剩余时间折算法127

边际效益计算法128

第六章 分化与流动的环境条件130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成长130

条件篇130

第二节 就业弹性的提高137

第三节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143

第四节 协调的利益格局147

第五节 软化约束因子152

第六节 外部条件的建造157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57

促进城市经济的扩展162

发展基础设施164

途径篇166

第七章 分化流动的途径166

第一节 内部转移166

第二节 向城市分流168

第三节 乡镇企业的吸收171

第四节 小城镇的容纳172

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172

小城镇的类型177

小城镇的容纳潜力180

第五节 第三产业的吸收180

第六节 区域间的流动182

资源吸引型流动183

技术推进型流动183

第七节 国际转移184

特色篇190

第八章 分化流动的特点190

第一层次转移191

第一节 分层次转移191

第二层次转移192

第三层次转移193

第四层次转移195

第二节 离土不离乡的转移196

第三节 亦工亦农兼业经营199

第四节 家庭企业专业经营203

第五节 宏观指导205

第九章 分化流动的经济形式208

第一节 多种所有制形式208

第二节 经济形式的新格局212

第三节 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地位和作用215

国营经济216

集体经济216

合作经济217

个体经济217

私营经济218

第四节 多种所有制形式的转移功能219

类型篇224

第十章 分化流动的地方特色224

第一节 地区类型及相关因素224

标准与类型224

相关因素225

结构差异239

第二节 流向、流量和流速239

形式差异241

规模和速度差异242

流向差异245

功利篇249

第十一章 社会功利249

第一节 治穷致富之路250

增加社会财富250

提高劳动生产率252

缩小城乡差别255

改变消费结构258

第二节 改善生态之路260

缓和资源压力262

提高治污能力264

第三节 社会变迁趋势266

农村社会变迁267

精神文明建设275

展望篇278

第十二章 预测的前提278

第一节 经济结构的考察279

第二节 农村产业结构变革的考察280

快速的经济发展281

趋向合理的产业结构281

提高中的经济效益283

温饱型的农民生活283

国民经济支柱的农业283

第三节 二○○○年展望286

第四节 途径与速度选择290

第十三章 就业结构295

第一节 规律与模式296

第二节 政策选择299

第三节 制约因素301

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301

国民经济的总体承受能力301

第四节 相关因素304

劳动力增量预测304

城乡人口分布趋势305

农业劳动力需求趋势306

农业与非农业劳动力变化趋势306

第五节 方案比较308

第十四章 设计模式313

第一节 就业的实质313

第二节 供给与需求预测317

劳动力可供量319

农业劳动力需求量321

非农业劳动力需求量323

第三节 控制模型326

状态变量与状态方程326

控制变量与约束方程326

目标函数的确立328

第四节 预测结果分析331

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332

农村经济水平332

农民收入水平333

结论337

对策篇339

第十五章 基本对策339

第一节 确定商品化战略目标339

第二节 选择地区发展模式342

不同类型地区模式342

不同发展模式比较349

第三节 引导流动转移方向351

第四节 追求适度规模效益355

战略意义359

第五节 提高劳动力素质359

开发农民智力361

第六节 组织引导与市场调节364

组织引导与市场调节364

网络与职能365

第七节 开放劳动力市场367

国内劳动力市场368

国际劳动力市场372

强化管理与服务374

附录一378

农业机械化与劳动力转移的研究378

附录二411

发展乡镇企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411

后记4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