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数学方法和模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苏)涅姆钦诺夫(В.С.Немчинов)著;乌家培,张守一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4017·224
- 出版时间:1980
- 标注页数:44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济数学方法和模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二版前言5
绪论7
1.对经济科学的新要求7
2.经济中的数量分析11
3.对待经济计量学和数理经济学的态度14
4.经济数学方法16
5.经济数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向17
第一部分 经济数学方法23
第一章 计划工作与计划计量学23
1.计划计量科学的基本任务、方法和分支23
2.经济发展水平、比例和速度的确定25
3.计划经济模型31
4.计划计算36
第二章 经济控制论42
1.从控制论观点看管理和计划工作42
2.经济中的信息和反馈联系46
3.自动调节和集中计划原则51
4.经济控制论的当前任务57
第三章 经济中数量分析的数学方法62
1.平衡法62
2.最优规划法73
3.完全消耗法76
4.向量矩阵法81
5.国民经济平衡性的分析方法94
第四章 经济分析中的数理统计方法102
1.经济中的数理统计计算102
2.统计变量的消去过程105
3.插值级数与契比雪夫多项式109
4.复回归与曲线回归111
5.契比雪夫多项式中的统计特征系统125
6.按笛利特尔方案用契比雪夫多项式解正则方程的数例128
7.用契比雪夫多项式解正则方程的新方案141
8.等距值的抛物线插入151
9.广正态曲线的计算154
10.广波哇松曲线的计算发158
11.结论161
第二部分 经济数学模型167
第五章 魁奈的《经济表》167
1.弗朗斯瓦·魁奈的思想167
2.卡尔·马克思论魁奈170
3.《经济表》的公式173
4.魁奈博士的“锯齿图形”179
5.《经济表》的现代解释184
第六章 马克思和列宁的扩大再生产图式190
1.马克思的简单再生产图式190
2.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图式195
3.扩大再生产的潜力203
4.列宁关于马克思再生产图式的方案206
5.扩大再生产的条件211
6.列宁的国内市场形成的图式215
7.从再生产图式到国民经济平衡表221
第七章 斯特鲁米林的数字模型224
1.经济数学模型和经济统计模型224
2.综合的数字模型226
3.活劳动效果的数字模型232
4.国民教育效果的分析模型236
5.对新技术投资的经济效果模型240
6.级差地租形成模型244
7.人口动态模型248
8.消费基金与积累基金的最优比例模型250
1.平衡体系257
第八章 部门联系平衡模型257
2.部门联系平衡模型的基本图式267
3.日常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274
4.经济数值的组合279
5.部门联系平衡模型在经济分析和计划工作中的应用283
第九章 物质生产图式的数量规律性291
1.扩大再生产的部门联系图式291
2.最终产品和商品产品的实物构成与价值构成之间的相互联系295
3.单个产品模型的比例302
4.模型主要组成部分的比例304
5.模型中数量要素与价值要素的相互关系309
6.数字实例314
7.国民产品的价值构成316
第十章 经济区的计划模型320
1.矩阵模型320
2.模型的建立324
3.经济区模型的数字例子328
4.在经济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分析和计划计算344
5.经济区计划模型的设计350
6.计划平衡表的最优化355
第十一章 劳动产品模型363
1.综合物资平衡表363
2.剩余劳动和过去的物化劳动369
3.经济体系的动态要素375
4.动态的劳动产品模型的图式381
5.建立远景的劳动产品模型的顺序阶段388
6.远景计划的最优化394
第十二章 社会劳动分工的静态模型400
1.引言400
2.基础的劳动产品模型403
3.社会必要劳动消耗模型408
4.按部门和地区的劳动分工模型420
5.部门内产品分解模型432
6.部门内各企业间劳动社会分工模型436
7.结论442
结束语443
热门推荐
- 2297105.html
- 3305126.html
- 1592211.html
- 1633590.html
- 483253.html
- 3580696.html
- 24467.html
- 411111.html
- 1254804.html
- 6054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7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14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22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41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41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31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02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63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05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3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