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技术-能源-环境-健康链在中国 一个炼焦业的实证研究 a case study of cokemaking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技术-能源-环境-健康链在中国 一个炼焦业的实证研究 a case study of cokemaking
  • (美)普可仁(Karen R. Polenske)著;李景华,许健主译(麻省理工学院(MIT)城市研究与规划系)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20528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8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15页
  • 主题词:炼焦-化学工业-研究-山西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技术-能源-环境-健康链在中国 一个炼焦业的实证研究 a case study of cokemaking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言1

1.0 焦炭1

1.1 背景:炼焦部门2

1.2 技术-能源-环境-健康链3

1.3 研究方法4

图1-1 技术-能源-环境-健康链在中国4

1.4 本书概览6

参考文献7

第二章 中国的炼焦业9

2.0 引言9

2.1 调查准备11

2.2 调查数据概览11

表2-1 炼焦企业调查提纲11

表2-2 1998—2003年山西省炼焦国有企业数和乡镇企业数以及调查数13

2.3 山西省炼焦业的演变14

2.3.1 山西省乡镇炼焦企业14

图2-1 山西省1998年、2000年和2002年焦炉结构15

图2-3 山西省乡镇炼焦企业1998年、2000年和2002年能源效率的变化17

图2-2 山西省2003年焦炉结构17

表2-3 1995—2002年被调查的山西省乡镇炼焦企业焦炭产量18

图2-4 1995—2002年山西省乡镇炼焦企业劳动生产率趋势19

表2-4 1998年、2000年和2002年山西省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19

2.3.2 山西省国有炼焦企业与乡镇炼焦企业的比较20

表2-5 山西省国有企业(2001年)与乡镇企业(2002年)焦炉结构21

表2-6 山西省国有企业(2001年)与乡镇企业(2002年)焦炭产出21

图2-5 山西省国有企业(2001年)和乡镇企业(2002年)焦炭产量22

参考文献22

3.0 引言24

表3-1 炼焦过程的三个阶段24

第三章 山西省炼焦技术的选择24

表3-2 中国的主要煤炭类型和塑性25

3.1 主要炼焦技术特点26

表3-3 中国及中国山西省焦炭产量及构成26

3.1.1 土焦炉27

表3-4 1990年中国乡镇企业焦炭产量(按炉型)28

3.1.2 改良焦炉28

表3-5 1990年乡镇企业焦炉煤耗29

表3-6 炼焦主要污染物30

图3-1 JKH 89—Ⅰ型和89—Ⅱ型焦炉30

3.1.3 机械副产品焦炉30

3.1.4 清洁(无回收)焦炉32

图3-2 太原介休花75型焦炉(TJ—75型)33

3.2 被选炼焦技术的内部供应链34

3.2.1 炼焦煤准备34

图3-3 炼焦业内部供应链流程图35

3.2.2 炼焦36

3.2.3 副产品处理38

3.3 结论39

3.2.4 焦炭筛选39

参考文献40

4.0 背景42

第四章 能源强度结构分解分析:中国与中国山西省42

图4-1 中国和山西省1986—1995年物质产品部门能源强度43

4.1 方法46

4.2 结构分解分析结果:山西省1992年与1999年49

4.2.1 最终需求水平和分布49

表4-1 山西省最终需求部门1992年能源需求绝对数和分布系数50

表4-2 山西省最终需求部门1999年能源需求绝对数和分布系数51

表4-3 山西省最终需求部门1999年能源需求绝对差(1999年与1992年之差):绝对数和分布系数52

4.2.2 直接能源消耗系数的变动53

表4-4 1999年与1992年山西省直接能源消耗系数的差异54

4.2.3 能源直接和间接(完全)消耗系数的差异55

表4-5 山西省1992—1999年间能源直接和间接消耗系数的差异56

4.2.4 能源消耗变动的因素分析57

表4-6 1992年和1999年山西省中间能源消耗(Eg)、最终能源消耗(Ed)和完全能源消耗(E)58

表4-7 能源消耗变动和因素分析59

表4-8 1992年与1999年山西省能源部门最终需求的结构分解分析60

4.3 空间结构分解分析结果:1995年山西省与中国61

4.3.1 最终需求分布和方式61

表4-9 1995年中国与山西省最终需求部门能源需求差异62

4.3.2 能源直接消耗的重要性63

表4-10 1995年山西省与中国被选最终需求部门消费构成差异63

表4-11 1995年山西省与中国最终需求变动的分布与方式变动对基本能源消耗变动的影响(山西省与中国的最终需求差异)63

表4-12 山西省与中国1995年直接能源需求的差异64

4.3.3 直接和间接(完全)能源消耗系数的差异65

表4-13 山西省与中国1995年直接和间接能源需求的差异66

4.3.4 生产技术变动的重要性67

4.3.5 影响生产技术的因素68

4.4 结论70

附录A-4 数据注释71

参考文献72

5.0.1 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76

5.0 引言76

第五章 能源效率和收益率差异: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76

5.0.2 能源与收益率77

5.1 1995年山西省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在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上的差别78

图5-1 1995年山西省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投入(1元最终需求所需的直接和间接投入)79

图5-2 1995年山西省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的直接和间接劳动投入(1元最终需求所需的直接和间接投入)80

图5-3 1995年山西省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的直接和间接其他原料投入(1元最终需求所需的直接和间接投入)81

图5-4 1995年山西省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在总产出、能源消耗、劳动消耗以及其他投入中所占比例82

5.2 1995年中国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的直接和间接投入83

图5-5 1995年中国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投入(1元最终需求所需的直接和间接投入)84

图5-6 1995年中国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的直接和间接劳动投入(1元最终需求所需的直接和间接投入)85

图5-7 1995年中国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的直接和间接其他原料投入(1元最终需求所需的直接和间接投入)86

5.3 1995年中国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收益率差异87

图5-8 1995年中国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在总产出、能源消耗、劳动消耗以及其他投入中所占比例87

表5-1 1979—1995年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增长和效率88

表5-2 1995年中国国有工业企业和乡镇工业企业的收益指标88

表5-3 1995年中国全部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收益指标90

5.4 理论和解释91

5.5 结论93

参考文献94

第六章 山西省煤炭与焦炭运输的成本及污染模型97

6.0 引言97

图6-1 山西省炼焦供应链98

6.2 背景99

6.2.1 基于GIS的规划-支持系统99

6.2.2 产业区位理论99

6.1 假设99

图6-2 商业、住宅和工业用土地租金100

6.3 方法和项目设计101

6.3.2 地图阅读器——SPGPSS的图形用户界面(GUI)101

6.3.1 数据库——SPGPSS的核心101

图6-4 中国山西省2000年煤炭运输分布102

图6-3 基于GIS的规划支持系统(GPSS)的结构102

6.3.4 三种区位情景103

图6-5 SPGPSS的系统流程图103

6.3.3 稿本和模型103

6.4 分析104

6.4.1 总成本最小化104

表6-1 清洁焦炉技术的总成本105

表6-2 大型机焦炉技术的总成本105

图6-7 大型机焦炉技术的总成本106

图6-6 清洁焦炉技术的总成本106

6.4.2 污染排放总量和能源消耗总量的最小化107

6.4.3 焦炉技术影响分析107

表6-3 三种焦炉技术选择的企业成本比较108

6.4.4 新的高速公路建设与速度提高的影响分析109

图6-8 三种焦炉技术选择的企业成本比较109

表6-4 新高速路建成及时速提高前后的运输成本比较110

6.4.5 工业园区区位选择分析110

表6-5 新高速路建成及时速提高前后的运输中PM10排放量比较110

6.5 结论111

表6-6 三种炼焦工业园区分布的比较111

参考文献112

7.0 引言及研究范围115

第七章 山西省炼焦工业中人体吸入的超细颗粒物115

7.1 试验技术117

图7-1 基于光电效应的PC检测仪的原理119

图7-2 基于冠状放电的DC检测仪的原理120

7.2.1 改良焦炉123

7.2 结果:炼焦厂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情况123

图7-3 山西省介休75型焦炉旁检测仪布置图123

图7-4 75型改良焦炉空气中颗粒物污染测量124

图7-5 小型机焦炉空气中颗粒物污染测量125

7.2.2 小型机焦炉125

7.2.4 清洁(无回收)型焦炉126

7.2.3 大型机焦炉126

图7-6 大型机焦炉装煤处空气中颗粒物污染测量127

图7-7 清洁型焦炉检测仪布置图127

图7-8 清洁型焦炉看火工工作处空气中颗粒物污染测量128

7.3 结果:炼焦职工家里空气中颗粒物污染129

图7-9 使用煤炉的炼焦职工家里空气中颗粒物污染测量129

图7-10 使用煤炉的炼焦职工家里空气中颗粒物污染测量130

图7-11 炼焦职工家里起居室内空气中颗粒物污染测量132

7.4 结论133

图7-12 炼焦职工家室外和卧室内空气中颗粒物污染测量133

参考文献134

8.1 数据和方法137

第八章 山西省炼焦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意义137

8.0 引育137

8.2 企业所有权结构:背景138

8.3.1 就业139

8.3 企业所有权结构的社会经济影响139

图8-1 1998年中国与山西省乡镇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140

8.3.2 教育和工作经验141

图8-2 山西省乡镇企业(1998年和2000年)和国有企业(2001年)职工受教育水平142

图8-3 1998年、2000年乡镇企业和2001年国有企业的职工培训143

表8-1 1998年、2000年、2001年山西省炼焦职工的从业时间143

8.3.4 健康和安全144

8.3.3 工资和福利144

8.3.5 组织结构和技术变动对劳动力的影响145

表8-2 1998年、2000年和2001年职工安全情况145

表8-3 1998—2000年山西省乡镇炼焦企业所有权变动(31家企业)146

图8-4 1983—2000年乡镇企业所有制构成146

表8-5 2000年山西省乡镇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工人培训的关系147

表8-4 2000年乡镇企业的资本扩张和就业水平变动147

图8-5 1998年山西省乡镇企业焦炉技术和劳动报酬149

8.4 结论149

参考文献151

第九章 结论153

9.0 概要153

9.1 关键炼焦问题153

9.1.1 技术154

9.1.3 环境156

9.1.2 能源消耗156

9.1.4 健康157

9.1.5 技术-能源-环境-健康链的最终评价157

9.2 中国焦炭小组的主要成就157

9.2.1 企业和地方官员调查158

9.2.2 私人企业的案例研究158

9.2.3 基于GIS的规划支持系统(GPSS)158

9.2.4 扩展的全国和省级投入产出表158

9.2.5 颗粒物空气污染检测仪159

9.3 研究前景159

9.3.1 健康研究159

9.3.2 比较研究160

9.3.3 土地的重复利用161

9.4 结论161

参考文献162

附录A:照片与说明——1998—2004年山西省炼焦照片163

A.0 1998—2004年山西省炼焦照片简述163

A.1 焦炉技术164

A.2 能源:煤炭、煤矿、交通和处理165

A.3 环境污染检测与健康165

附录B:缩略词(略)183

译后记1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