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族学校教育中的隐性力研究 对黔南石龙乡布依族苗族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卫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1476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371页
- 主题词:民族学校-少数民族教育-研究-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族学校教育中的隐性力研究 对黔南石龙乡布依族苗族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论题说明1
一 研究缘起1
二 论题说明3
第二节 研究目标及研究意义7
一 研究目标7
二 研究意义8
第三节 以往研究状况9
一 对隐性力的研究9
二 对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中隐性力的研究17
第四节 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23
第五节 本研究可能的突破和创新25
第六节 研究方法26
第七节 研究立场与基本观点31
一 弱势群体的研究立场31
二 研究过程及基本观点31
第二章 研究框架:空间中的主体——实践35
第一节 社会空间理论:空间中的主体——实践36
一 从马克思到齐美尔:空间的入场36
二 从列斐伏尔到戴维·哈维:空间的发展38
三 理论反思54
第二节 隐性力、学校空间与行动策略:概念和分析框架58
一 本研究的主要概念58
二 分析框架61
第三章 石龙乡的社会文化状况及学校所处的社会场域62
第一节 石龙乡的社会生活全景图63
一 聚落类型与设施64
二 生产和生活习俗68
三 民族文化70
第二节 石龙乡的学校教育状况79
一 学校教育的发端79
二 学校教育的现状83
第三节 社会场域中的民族学校教育87
一 渗透国家权力的政治场域87
二 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场域89
三 以主流文化的“普适知识”与“身份文化”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场域91
四 考试主导下以精英教育为主的教育场域93
第四节 学校的运作94
一 “应试才是硬道理”95
二 追求效益最大化97
三 加强英语教学99
第四章 权力的规训:学校生活的常态103
第一节 时间和空间的分配104
一 时间的分配105
二 空间的控制111
第二节 制度文化的管理123
第三节 仪式的渗透130
一 升旗仪式131
二 捐赠仪式134
三 会餐仪式136
第五章 知识的僭越:学校中的文化传承139
第一节 语言的宰制139
一 语言与权力的共生139
二 少数民族语言的异质性141
第二节 知识的僭越:学校中的文化传承148
一 仪式化的课程知识150
二 课程知识中的文化倾向152
第三节 民族文化和地方性知识的消隐168
一 学校教育与乡土社会的暌违168
二 民族文化的淡化172
三 地方性知识的消隐177
四 教育出来的“陌生人”185
第六章 文化资本的差异:身份等级的标定190
第一节 不同学生文化资本的差异192
一 山地苗族学生193
二 山地布依族学生212
三 平坝布依族学生224
第二节 身份等级的标定228
一 “聪明”、“散漫”但“考得出去”的九(3)班230
二 “笨”、“呆”、“纯”的九(2)班234
三 “无可救药”的九(1)班238
四 班级内部的等级标定241
五 身份标定的性别差异246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中的再生产260
一 学校教育的合法性260
二 学生的自我淘汰263
三 打工成为一种“惯习”271
第七章 学生的抵制:主体的实践策略276
第一节 学生主体的能动性276
第二节 学生的抵制策略280
一 “集体失语”策略281
二 权宜策略288
三 假发策略294
四 戏谑策略299
五 对抗策略305
六 自我淘汰策略310
第八章 结论与思考318
第一节 论文的基本结论318
一 通过权力的规训,少数民族学校教育有效地实现了对少数民族学生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渗透318
二 我国的民族学校教育以“关注社会”为其价值取向319
三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对不同背景的学生实行不同的等级标定328
四 拓植: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空间中的一种生存策略329
第二节 关于发展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思考331
一 在多元文化背景中重新构建关于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理念331
二 实现国家教育与地方性知识的有效整合334
三 构建语言与文化适宜的少数民族学校基础教育337
四 在教育制度上坚持正义原则340
五 以关怀生命为目的重构民族学校教育价值取向342
参考文献345
后记359
热门推荐
- 3608396.html
- 701367.html
- 2517405.html
- 472794.html
- 1091044.html
- 109142.html
- 2783058.html
- 1502945.html
- 1551048.html
- 3064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20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9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92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54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45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6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64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66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23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