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烧伤治疗学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宗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7145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37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664页
- 主题词:烧伤-治疗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烧伤治疗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一、皮肤的正常结构2
第一节 皮肤的正常结构与功能2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3
一、烧伤面积的估计5
第二节 烧伤面积和深度的估计5
二、烧伤深度的估计7
第三节 烧伤严重程度分类10
二、目前我国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方法11
一、1970年上海全国烧伤会议拟订的分类法11
第一节 热能对局部组织和全身的损害13
第二章 烧伤的病理形态学校改变13
一、烧伤的分度及各度的形态学变化14
第二节 烧伤局部的病理变化14
三、烧伤创面感染19
二、烧伤创面皮肤移植的形态学变化19
二、烧伤血行播散性真菌感染21
一、烧伤败血症及脓毒血症21
第三节 烧伤全身性感染与炎症反应21
三、烧伤的炎症反应23
四、烧伤内毒素血症的病理变化26
一、呼吸系统的病理改变27
第四节 烧伤的内脏病理变化27
二、心血管系统的病理改变37
三、消化系统的病理改变41
四、泌尿系统的病理改变51
五、生殖系统的病理改变55
六、淋巴、造血系统的病理改变57
七、内分泌系统的病理改变59
八、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改变64
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机制66
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和分型66
第五节 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变化66
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66
四、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变化68
第一节 体液渗出期72
第三章 烧伤的临床过程72
第二节 急性感染期73
第四节 康复期74
第三节 创面修复期74
第一节 热力对皮肤的损害76
第四章 烧伤后早期病理生理变化76
二、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因子77
一、烧伤后血管通透性的时相变化77
第二节 烧伤后早期血管通透性的变化77
三、烧伤后水肿形成80
一、氧反常81
第三节 烧伤后缺血-再灌流损伤81
二、钙反常82
一、SIRS的发生机制及其病理生理过程83
第四节 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83
二、SIRS的诊断标准84
一、水平衡失调85
第五节 烧伤后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85
二、电解质平衡失调86
三、酸碱平衡失调87
一、血浆容量的变化88
第六节 烧伤早期血流动力学和心泵功能的变化88
二、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变化89
四、心肌的分子病理变化90
三、心肌收缩性的变化90
五、心肌损害的发生机制91
一、烧伤后局部微循环的变化92
第七节 烧伤早期微循环的变化92
三、烧伤后微循环血流的变化93
二、烧伤后全身微循环的变化93
二、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变化94
一、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94
第八节 烧伤后内分泌功能的变化94
三、其他腺垂体激素95
五、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96
四、神经垂体激素-精氨酸血管加压素96
六、胰岛激素97
七、组织激素98
第九节 烧伤后内源性阿片肽的变化100
三、内啡肽101
二、强啡肽101
一、脑啡肽101
一、烧伤后红细胞的变化102
第十节 烧伤后血细胞的变化102
二、烧伤后粒细胞的变化105
三、烧伤后血小板的变化106
一、烧伤后凝血因子的变化107
第十一节 烧伤后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变化107
三、烧伤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108
二、烧伤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变化108
一、胃肠道损害110
第十二节 烧伤后消化系统的变化110
二、应激性溃疡111
第十三节 烧伤后肾功能的变化113
三、肠麻痹113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114
一、肾功能障碍的发病因素114
第十四节 烧伤后早期肝功能的变化116
第一节 烧伤引起的免疫功能紊乱与伤后并发症的发生119
第五章 烧伤免疫119
一、炎症反应过度亢进与伤后并发症120
二、免疫防御能力过度低下与并发症的发生122
一、从细胞信号传递角度探索伤后免疫紊乱的发生126
第二节 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深层次探索126
二、从细胞的存活与死亡探讨免疫紊乱的发生130
一、针对过度炎症反应132
第三节 防治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32
二、改善过度低下的免疫防御能力133
第四节 从免疫调控角度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135
一、初期(厥逆期)141
第一节 中医对烧伤的认识及一般治疗法则141
第六章 烧伤的中医治疗141
四、恢复期(正虚邪退期)142
三、晚期(正虚邪实期)142
二、中期(正盛邪实期)142
三、厥脱型143
二、火炽型143
第二节 烧伤败血症的中医辨证施治143
一、单纯型143
第三节 中医舌诊在烧伤防治中的应用144
五、阴损及阳型144
四、阴虚型144
第四节 烧伤的中医外治法145
一、“灭火”148
第一节 烧伤的急救148
第七章 烧伤的急救与后送148
二、灭火后的处理149
第二节 后送150
三、急救注意事项150
一、就地治疗151
二、后送152
一、轻伤员155
第三节 入院烧伤伤员早期处理程序155
一、成批烧伤的特点156
第四节 平时成批烧伤伤员的收容与处理156
二、重伤员156
三、成批收容的分类工作157
二、成批收容的组织工作157
二、各级医疗单位的治疗范围商榷158
一、分类与后送158
第五节 战时烧伤伤员的早期处理158
三、分段输液159
一、血容量不足161
第一节 烧伤休克的病理生理161
第八章 烧伤休克的防治161
三、心泵功能障碍162
二、微循环变化162
第二节 烧伤休克的诊断163
第三节 烧伤休克的治疗165
二、静脉补液治疗166
一、口服补液治疗166
三、常用的休克复苏液体167
四、补液治疗的注意事项168
五、防治烧伤休克的监测指标169
三、应用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171
二、抗生素的应用171
第四节 烧伤休克的辅助治疗171
一、镇静、镇痛171
六、保护、改善重要脏器功能172
五、氧自由基清除剂的应用172
四、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172
一、急性脑水肿173
第五节 烧伤休克期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73
七、其他药物治疗173
八、其他对症辅助治疗173
二、急性肺水肿175
三、心功能障碍177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178
二、组织增生180
一、炎症反应180
第九章 烧伤创面处理180
第一节 创面修复基本过程180
三、基质形成和创面重塑181
四、创面瘢痕182
五、生长因子183
一、早期清创184
第二节 创面早期处理184
三、环状焦痂切开减张186
二、冷疗186
一、包扎187
第三节 非手术创面处理方式187
二、暴露188
四、湿敷189
三、包扎与暴露的选择189
六、浸浴或浸泡190
五、半暴露190
一、深度创面转归191
第四节 深度烧伤创面处理191
二、深度烧伤处理原则192
三、切削痂对全身影响193
四、切痂植皮194
五、削痂植皮198
六、焦痂(痂皮)剥除术——“剥痂”术199
七、蚕食脱痂200
八、深Ⅱ度烧伤的其他处理方法201
九、深度大面积烧伤创面处理的经验与教训202
第五节 感染创面及其处理203
二、创面特殊感染204
一、创面感染的处理原则204
二、喷膜疗法206
一、结痂的药物206
第六节 创面用药206
五、以抗菌作用为主的药物207
四、促进脱痂的药物207
三、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207
一、创面感染212
第一节 烧伤后感染的来源212
第十章 烧伤感染212
一、问题的提出与证明213
第二节 烧伤肠源性感染213
二、静脉感染213
三、呼吸道感染213
二、肠源性感染的发病机制214
三、烧伤肠源性感染的防治216
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217
一、革兰阴性杆菌感染217
第三节 病原菌感染217
三、烧伤真菌感染218
四、烧伤厌氧菌感染219
三、避免医源性感染220
二、抗生素的应用220
第四节 烧伤全身性感染的防治220
一、积极处理创面220
四、烧伤感染的细菌学监测221
一、主动免疫222
第五节 烧伤感染的免疫疗法222
五、连续肾替代疗法222
二、需氧菌培养223
一、送检注意事项223
二、被动免疫223
第六节 烧伤感染的细菌学检测223
三、真菌培养225
四、厌氧菌的细菌学检查227
第二节 烧伤毒素233
第一节 概论233
第十一章 烧伤毒血症233
二、烧伤毒素的分离提炼234
一、烧伤毒素的实验依据234
三、烧伤毒素的理化属性235
四、烧伤毒素的毒性作用236
一、内毒素的结构特点及生物学活性238
第三节 烧伤内毒素血症238
二、烧伤后内毒素血症及其来源239
三、内毒素与炎症反应的关系241
四、内毒素增敏效应在烧伤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245
五、烧伤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意义249
六、烧伤后内毒素血症的防治251
第四节 细菌外毒素在烧伤毒血症中的地位254
一、外毒素研究的概况255
二、烧伤后所能遇见的细菌外毒素256
一、烧伤后缺血-再灌流损害263
第一节 烧伤后脏器损害的发病机理263
第十二章 烧伤内脏并发症263
二、失控性炎症反应264
三、血管内皮细胞在烧伤脏器损害发病中的关键作用265
五、感染266
四、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烧伤后脏器损害中的作用266
一、烧伤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267
第二节 烧伤后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267
二、烧伤后MODS的发病情况269
三、烧伤后MODS的防治270
一、烧伤后急性肺损伤273
第三节 肺部并发症273
二、烧伤后肺部感染276
一、烧伤后心功能不全281
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281
二、心律失常284
三、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286
第五节 泌尿系统常见并发症287
四、深静脉血栓形成287
一、烧伤后肾功能不全288
三、泌尿系结石292
二、泌尿系尿路感染292
一、烧伤后肝功能不全293
第六节 肝胆道并发症293
二、非结石性胆囊炎294
一、急性消化道溃疡295
第七节 胃肠道并发症295
三、腹腔挤压综合征298
二、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298
一、化脓性骨髓炎与关节炎299
第八节 骨、关节并发症299
五、关节周围异常钙化和骨化300
四、骨骼生长发育畸形300
二、骨质疏松症300
三、骨与关节溶解300
一、电损伤机理303
第一节 电烧伤303
第十三章 特殊原因烧伤303
二、临床特点304
三、电烧伤的治疗305
四、电烧伤的并发症及其防治309
一、化学烧伤的特点及致伤机理310
第二节 化学烧伤310
二、一般处理原则311
三、常见的化学烧伤312
二、临床特点322
一、致病因素322
第三节 瓦斯爆炸烧伤322
四、治疗323
三、现场救治323
一、概述324
第四节 皮肤放射性烧伤324
二、临床表现及其病理基础325
三、决定和影响损伤程度的因素327
五、急救与治疗328
四、诊断328
一、头皮烧伤331
第一节 头面部烧伤331
第十四章 特殊部位烧伤331
二、面部烧伤333
三、眼烧伤334
四、耳烧伤338
一、手部烧伤的特点339
第二节 手烧伤339
二、手烧伤的处理原则340
四、手背深Ⅱ度烧伤的手术治疗341
三、浅Ⅱ度手背烧伤的处理341
一、骨烧伤346
第三节 骨关节烧伤346
五、手背、手掌三度烧伤的处理346
第四节 会阴部烧伤347
二、关节烧伤347
一、热力损伤349
第一节 吸入性损伤的致伤因素349
第十五章 吸入性损伤349
二、烟雾损伤350
一、即期损伤351
第二节 吸入性损伤的病理生理351
二、呼吸功能紊乱352
三、吸入性损伤后并发呼吸功能障碍的机理353
第三节 病理形态变化354
四、远期并发症354
一、临床征象356
第四节 吸入性损伤的诊断356
三、支气管镜检查357
二、胸部X线检查357
六、肺功能检查358
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检查358
四、133Xe连续闪烁摄影肺扫描图358
七、临床分度360
第五节 吸入性损伤的治疗361
八、临床分期361
二、防治上呼吸道梗阻362
一、现场急救362
三、加强体表烧伤的治疗363
五、机械通气364
四、清除分泌物和灌洗364
八、药物治疗367
七、防治感染367
六、体外膜氧合器(ECMO)367
九、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替代治疗368
第十六章 烧伤复合伤370
四、关于心肺损伤371
三、关于感染371
第一节 主要临床病理特点371
一、烧伤创面371
二、关于休克371
六、关于造血组织及外周血细胞的变化372
五、关于肾脏损害372
一、无烧伤部位软组织损伤的处理373
第三节 烧伤复合软组织损伤373
第二节 烧伤复合伤处理的一般原则373
六、烧伤复合肢体挤压伤的处理374
五、手烧伤复合严重手外伤的处理374
二、烧伤部位的软组织伤处理374
三、软组织的清创374
四、烧伤复合软组织损伤时大血管损伤的处理374
二、治疗375
一、诊断375
第四节 烧伤合并颅脑外伤375
二、治疗377
一、诊断377
第五节 烧伤复合胸腹部及内脏损伤377
二、治疗379
一、诊断379
第六节 烧伤复合骨关节损伤379
三、注意事项381
一、发生情况382
第七节 放烧复合伤382
二、主要临床病理特点383
三、诊断和治疗386
一、小儿解剖生理特点391
第一节 小儿烧伤391
第十七章 小儿及老年烧伤391
二、小儿烧伤的发生率、致伤原因和预防393
三、小儿烧伤面积估计395
五、小儿烧伤休克的特点396
四、小儿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396
六、小儿烧伤创面处理398
七、小儿烧伤感染399
八、常见并发症401
一、老年人的脏器功能406
第二节 老年烧伤406
四、治疗原则409
三、年龄对死亡率的影响409
二、老年烧伤特点409
一、循环系统的病理生理变化412
第一节 麻醉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412
第十章 烧伤麻醉412
四、手术时的体温调节413
三、代谢变化413
二、呼吸系统的病理生理变化413
四、药效动力学的改变414
三、肝、肾功能改变的影响414
第二节 烧伤引起药代及药效动力学变化414
一、循环改变产生的影响414
二、低血浆蛋白症的影响414
一、监测415
第三节 烧伤麻醉管理415
二、术中输血输液的掌握416
三、常用麻醉药物与方法417
第一节 烧伤后高代谢421
第十九章 烧伤代谢营养421
第二节 烧伤病人的营养监测423
一、目前应用的营养检测方法424
二、目前尚未普及或尚待完善的营养监测方法425
一、能量消耗的概念427
第三节 热能需量427
二、常用测定能量消耗的方法428
三、其他测定能量消耗的方法431
一、负氮平衡433
第四节 蛋白质氨基酸代谢及其需量433
三、氨基酸代谢及其需量434
二、蛋白质需量及高蛋白营养434
一、高糖血症438
第五节 糖代谢及其需量438
三、胰岛素抵抗439
二、糖异生作用439
第六节 烧伤后脂肪代谢440
五、葡萄糖需量440
四、低糖血症440
二、酮体代谢441
一、脂肪酸代谢441
四、脂肪的作用442
三、血浆脂蛋白变化442
六、脂肪乳剂443
五、补充脂肪的种类及数量443
七、脂肪乳剂代谢444
八、非蛋白热量中糖与脂肪比例445
一、电解质447
第七节 电解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447
二、微量元素453
三、维生素455
三、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和生长因子456
二、营养素调理456
第八节 烧伤代谢反应调理456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和炎症介质的调理456
一、周围静脉营养458
第九节 营养支持原则、途径、时机及方法458
四、烧伤营养支持原则459
三、早期胃肠营养459
二、选择性应用中心静脉营养459
一、自体皮片的生长463
第二节 自体皮片移植术463
第二十章 皮肤及其他组织的移植463
第一节 概念463
二、自体皮片的种类464
三、皮片的切取465
四、皮片的移植470
一、概念481
第三节 同种异体植皮481
二、同种异体植皮在临床上的应用482
四、戊二醛液贮存法484
三、冷冻干燥法484
第四节 皮片的保存484
一、4℃冰箱保存法484
二、低温保存法484
三、羊膜485
二、人造皮485
第五节 异种皮与皮肤代用品485
一、异种皮485
一、概述486
第六节 皮瓣移植术486
四、其他生物膜486
二、局部皮瓣489
三、带蒂皮瓣492
第七节 其他组织的移植503
第一节 表皮细胞的培养505
第二十一章 组织工程学构建皮肤及其应用505
一、组织块培养法506
二、细胞悬液培养法507
第二节 培养表皮细胞膜片的移植510
一、临床结果511
第三节 培养表皮细胞的异体移植511
二、培养表皮细胞异体移植后转归的研究512
第四节 延长移植的异体表皮细胞存活的研究513
一、反义RNA抑制表达技术513
二、核酶(Ribozyme)抑制表达技术514
第五节 复合皮的研究514
一、单纯培养表皮与复合皮移植的比较514
二、培养表皮细胞与“真皮”的复合移植516
第六节 小结517
第二十二章 烧伤后期整形519
第一节 烧伤后畸形与早期治疗的关系519
第二节 烧伤瘢痕的形成与治疗521
一、烧伤瘢痕形成的机理521
二、烧伤瘢痕的病理类型523
第三节 烧伤晚期瘢痕畸形的诊断与治疗原则529
一、诊断问题529
二、治疗计划530
三、整形手术一般处理与基本操作530
四、常用的整形与手术方法532
第四节 颜面部瘢痕畸形的修复534
一、概述534
二、眼部瘢痕畸形的修复537
三、鼻部烧伤后畸形的修复543
四、耳廓瘢痕畸形的修复549
五、口腔周围瘢痕畸形的修复554
第五节 烧伤瘢痕性秃发的修复558
一、皮肤组织扩张的改变558
二、扩张器植入术(一期手术)559
三、注液扩张561
四、扩张后皮瓣转移术(二期手术)561
第六节 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562
一、颈部瘢痕挛缩的分度562
二、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方法564
三、皮管形皮瓣566
第七节 上肢瘢痕挛缩的修复567
一、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567
四、游离皮瓣567
二、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576
三、肘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方法578
第八节 下肢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580
一、下肢瘢痕挛缩畸形的概述580
三、臀部与大腿后侧深度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582
四、腘部瘢痕挛缩——膝关节屈曲畸形的修复582
二、腹股沟部瘢痕挛缩的修复582
五、小腿瘢痕慢性溃疡与环状挛缩的修复583
六、烧伤后足下垂的治疗584
七、烧伤后足部瘢痕的修复585
一、概述587
二、会阴周围型瘢痕挛缩的治疗587
第九节 会阴部烧伤后畸形的修复587
三、烧伤瘢痕性肛门狭窄588
一、躯干部广泛瘢痕及其影响590
二、常用的修复方法590
第十节 躯干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590
第二十三章 烧伤护理593
第一节 烧伤病房的布局593
第二节 烧伤病人的急救护理594
第三节 烧伤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595
一、病情观察与记录595
二、基础护理598
第四节 静脉输液及其护理602
一、静脉补液的方法602
第五节 翻身床及悬浮床的应用604
三、静脉补液的注意事项604
一、翻身床的应用604
二、静脉炎的防治604
二、悬浮床的应用606
一、清洁口鼻腔,防止窒息608
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608
第六节 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护理608
五、给氧610
四、吸痰及清除气道内分泌物610
六、使用呼吸器的护理要点610
三、鼓励咳嗽及深呼吸,帮助翻身610
七、合理应用抗生素611
第七节 植皮手术的护理611
二、术后护理612
三、早期切削痂植皮手术的护理612
一、术前准备612
第九节 电烧伤的护理613
一、击伤损害的特点613
第八节 烧伤感染的观察及护理613
第十节 烧伤的营养护理614
一、口服营养614
二、预防并发症614
二、口服法的护理616
三、鼻饲及其护理616
一、肢体的功能位617
二、烧伤后功能锻炼的时机及方法617
第十一节 烧伤的功能锻炼及护理617
三、功能锻炼的注意点618
一、实验动物的含义620
第一节 实验动物620
二、实验动物的基本要求620
第二十四章 实验性烧伤620
三、烧伤常用实验动物621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麻醉621
第三节 实验动物体表面积和烧伤面积的计算622
一、狗体表面积计算623
二、猪体表面积计算623
四、豚鼠体表面积计算628
五、大鼠和小鼠体表面积计算628
三、兔体表面积计算628
一、体表被毛的去除629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体表烧伤629
二、致伤方法629
六、羊体表面积计算629
一、实验性电烧伤632
二、实验性磷烧伤632
第五节 特殊原因烧伤632
第六节 实验性吸入性损伤633
一、蒸汽吸入性损伤633
二、烟雾吸入性损伤634
热门推荐
- 742661.html
- 1464054.html
- 2379768.html
- 2988589.html
- 2869701.html
- 3604839.html
- 987094.html
- 553119.html
- 3326638.html
- 25037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89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56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26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32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09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7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65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83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51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4753.html